第46章 獨木難支

bookmark

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參加戰鬥的時候,米切爾的TT到了極限。

面對捱了幾十炮之後,不但沒有爆炸沉沒,還在繼續開火還擊的“提爾皮茨”號,米切爾不得不佩服德國戰艦的抗打能力。可他更得留意已經逼近的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並且在強大的時候改變交戰安排。

二點十三分,“維內託”號首先向右轉向。

此時,“維內託”號距離美軍戰列線已經不到一萬米了,而距離其左後方,仍然在捱打的“提爾皮茨”號大概二千五百米。

三分鐘內,高速航行的“維內託”號就完成了轉向,且把航速降低到了十四節。

二點十七分,“維內託”號首先向美軍主力編隊內的五號主力艦開火。

幾乎同時,米切爾下令採用第二套交戰方案,用二打一的交錯戰術對付已經到達戰場,並且正在進入線列戰隊的四艘意大利戰列艦。其具體的交戰方式是:一號與五號主力艦隊對付“維內託”號戰列艦,二號與六號主力艦對付“意大利”號戰列艦,三號與七號主力艦對付“羅馬”號戰列艦,四號與八號主力艦對付“帝國”號戰列艦。

這一戰術很奇特,卻比較有效。

首先,當時美軍主力編隊爲了提高炮擊命中率,採用了緊密編隊的方式,八艘主力艦相互間的間隔距離只有一千碼左右(不到四個艦長)。其次,“蒙大拿”級戰列艦主炮迴旋角度非常大,不存在射擊死界的問題。三是,在採用交錯炮擊之後,對手很難迅速找準交戰對象,從而增加了難度。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可以在幹掉對方一艘戰列艦之後,非常方便的調整交戰秩序。

比如,如果“羅馬”號首先完蛋,那麼三號主力艦可以對付“意大利”號,七號主力艦則可以對付“帝國”號,從而在局部形成三打一的絕對優勢。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米切爾已經下定了全殲對手的決心。

二點二十二分。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都完成了編隊轉向。排好了戰列。

此時。炮戰已經打得非常激烈了。

不得不說。“維內託”級戰列艦在理想狀況下地戰鬥能力還是比較優秀地。特別是其採用了大藥室地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在一萬米以內地威力是絕對不容小看地。

在二點二十分地時候。“維內託”號就讓美軍地五號主力艦。即“堪薩斯”號(BB93與“南達科他”級地第八艘。也就是BB68同名)嚐到了苦頭。

從瞭望員彙報地情況來看。穿甲彈應該打中了“堪薩斯”號地C炮塔。雖然無法判斷出是否擊穿了其正面裝甲(“蒙大拿”級戰列艦主炮炮塔正面裝甲地厚度達到了驚人地二十二點五英寸。也就是五百七十二毫米。且有一頂地傾角)。但是。這座炮塔在隨後地十五分鐘之內都沒有能夠參加戰鬥。

在二點二十五分地時候。“維內託”號由讓“堪薩斯”號捱了一枚炮彈。

命中點在塔式主桅的下方,左側的2B號副炮炮塔前端,肯定打穿了上層建築外的裝甲,並且在上層建築內發生爆炸。顯然,“蒙大拿”級戰列艦的上層建築,特別是次要部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

其他三艘“維內託”級戰列艦的表現也很不錯。

打到二點半的時候,遭到炮擊的四艘美軍戰列艦都捱了炮彈。

按照當時意大利艦隊的統計結果,在這幾分鐘的炮戰中,四艘戰列艦的炮擊命中率接近百分之三。對四艘並沒有配備先進的火控雷達,沒有火力指揮系統,沒有彈道計算機的戰列艦來說,能夠在夜間打出這一成績,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只是,數量上的巨大差距,戰艦性能上的本質區別,是很難得到彌補的。

或者說,佩皮諾選擇了一種對自己並不是很有利的戰術。

縮短交戰距離,可以打穿對手的裝甲,提高命中率。

可同時,這也將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讓四艘“維內託”級失去了逃跑的機會。更要命的是,對於官兵素質本來就不高的美軍艦隊來說,縮短交戰距離,也能夠提高命中率,確保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幹掉對手。

顯然,這正是米切爾希望獲得的機會。

二點二十三分,“維內託”號第一次中彈。

命中點就在B炮塔的炮座上,且打穿了炮座裝甲,在揚彈通道內發生了爆炸。雖然爆炸產生的彈片沒有進入炮室,且高溫氣體在進入了上層彈藥艙之後,沒有能夠進入下層存放發射藥包的彈藥艙,也就沒有能夠造成更大的破壞

在揚彈機被炸燬之後,這座炮塔也失去了作戰能力。

可以說,B炮塔的炮座正是“維內託”級戰列艦的一個設計缺陷。

與當時大部分採用了三座三聯裝主炮炮塔的戰列艦相比,“維內託”級的B炮塔,也就是艦橋前方的炮塔的位置要高得多,從而導致炮座的暴露面積更大,更容易被炮彈擊中。

提高炮塔的位置,大概是爲了增加B炮塔的射界,但是也可以通過其他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一定要把炮塔安裝在更高的位置上。顯然,意大利的艦船工程師缺乏相關的設計經驗,其設計能力很有問題。

二分鐘後,從“蒙大拿”號戰列艦上打出的一枚穿甲彈再次命中了“維內託”號。

這次的命中點在A炮塔左前方的艦體上,穿甲彈避開了厚度達到了三百五十毫米的主裝甲帶,而是在打穿了艦體之後,砸中了彈藥艙前方的裝甲隔板,然後改變方向,連續打穿了數道艙壁,最終在戰艦左側的隔艙內發生爆炸。

因爲使用的是裝藥量更大的標準穿甲彈,所以爆炸來得很猛烈,爆炸點附近的裝甲板幾乎全被炸飛了。遠遠看去,還會誤認爲“維內託”號A炮塔的彈藥艙被擊中,然後發生了殉爆呢。

由此也可以看出,意大利的工業水平,與造艦技術確實不怎麼樣。

二點二十六分,“維內託”號捱了第三枚炮彈。

彈着點在艦橋右前方,從此可以斷定,這枚炮彈肯定是從“蒙大拿”號戰列艦上打來的。雖然“維內託”號的司令塔裝甲厚度達到了二百六十毫米,但是在十六英寸穿甲彈面前,這點裝甲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最終,穿甲彈在司令艦橋下方的通信中心內爆炸。

有點不可思議的是,在通信中心內的十多名官兵悉數陣亡,司令艦橋內數十名官兵幾乎全部傷亡的情況下,佩皮諾只受了點輕傷,並且暫時失聰。

包紮了傷口之後,佩皮諾就離開了司令艦橋。

也正是如此,佩皮諾逃過了一劫。

僅僅在五分鐘之後,也就是二點三十一分的時候,又是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落在了艦橋的左前方,且命中點就是司令艦橋!

不得不承認,美軍的運氣確實好得有點離譜了。

戰鬥開始的時候,正是一枚運氣彈幹掉了包括斯佩在內的德國艦隊司令部。隨後在對付“俾斯麥”號的戰鬥中,又是二枚落點幾乎完全一致的穿甲彈打爆了其彈藥艙,導致該艦徹底完蛋。這次,又是二枚穿甲彈擊中了意大利艦隊旗艦的艦橋!

當時,正在司令艦橋內搶救傷員的十多名醫務人員,還有二十多名損管人員,以及沒有來得及轉移走的十多名傷員都被炸死了。

更要命的是,“維內託”號此時失去了與外界聯絡的能力。

到二點三十五分的時候,“維內託”號又捱了三枚穿甲彈。同樣存在着設計缺陷的C炮塔,後艦橋都~:炸開了一個直徑不小於十米的大裂口,導致好幾塊主裝甲板脫落,以及二十多個隔艙進水。

打到這個地步,“維內託”號基本上已經喪失了作戰能力。

雖然在激烈的炮戰中,“維內託”號也打中了“堪薩斯”號至少五枚三百八十一毫米穿甲彈,但是比起其自身的損傷來說,這點戰果根本算不了什麼。

當然,在A炮塔還能使用的情況下,“維內託”號並沒有撤出戰鬥。

二點三十七分,第八枚穿甲彈擊中了“維內託”號二根菸之間的艦體,最終在三號鍋爐艙內發生爆炸,彈片還打穿了厚度僅有二十毫米的隔板,摧毀了前方一號輪機艙內的蒸汽輪機,以及左側四號鍋爐艙外的二根高壓蒸汽管道。

緊密設置的動力系統再次成爲了戰列艦上的致命隱患。

僅僅一枚穿甲彈就報銷掉了“維內託”號四分之三的動力,導致其航速由十四節降低到了八節。對於戰鬥中的戰列艦而言,如果僅僅只能以八節的速度航行,其結局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

二點四十分,佩皮諾登上了剛剛發下的汽艇。

司令官撤離旗艦,表明旗艦不但失去了指揮功能,還失去了生存的機會。

其實,當時佩皮諾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在離開的時候,授權“維內託”號的艦長在必要的時候做出撤退的決定,甚至可以下達棄艦的命令。

只不過,“維內託”號並不是第一艘戰沉的意大利戰列艦。

第49章 趕赴戰場第15章 主力破交第44章 調兵遣將第21章 海軍結症第42章 炮轟東京第15章 萬變不離第31章 海陸並進第43章 響鼓重錘第14章 羣策羣力第63章 羣毆強敵第46章 獨木難支第51章 指揮換人第4章 戰局分析第57章 全速追擊第24章 決不放棄第38章 聯手絞殺第54章 潛入戰場第38章 聯手絞殺第33章 實力選手第28章 受降儀式第28章 義無返顧第4章 罵纔是愛第28章 最後機會第16章 未戰先敗第20章 偷天換日第15章 主力破交第47章 背水之戰第6章 遙感戰鬥第47章 僥倖歸來第30章 中立法案第27章 臨時變陣第34章 咎由自取第27章 信心決心第22章 雙雄爭功第8章 變化因素第42章 庸人自擾第7章 絕對虐殺第22章 主力戰線第30章 實力爲證第56章 如實總結第18章 怒海追蹤第41章 寶貴教訓第43章 戰後重建第20章 突襲突襲第9章 實際測試第33章 實力選手第71章 由遠及近第30章 瘋狂滅亡第48章 意外收穫第4章 戰局分析第55章 危機並存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1章 迴歸大海第21章 迴歸大海第42章 順理成章第33章 突擊部隊第9章 完美計劃第14章 戰爭橫財第2章 瘋狂擴充第45章 鉅艦末路第34章 以命相搏第18章 軍歌嘹亮第12章 奮起直追第17章 兵力調整第27章 亂成一鍋第43章 論資排輩第7章 西歐劇變第36章 明顯差距第27章 民主政治第17章 將計就計第9章 海軍精神第25章 無路可退第52章 擴大戰果第48章 速度紀錄第24章 海上堡壘第44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局勢漸明第8章 戰略佈局第1章 預料之外第8章 哥們情誼第4章 開赴那霸第18章 鳴金收兵第28章 超難考卷第23章 盡職盡責第23章 惡意中傷第10章 代參謀長第24章 警告在先第17章 以攻代守第13章 戰爭決策第45章 寶貴經驗第51章 神奇電報第50章 戰略合作第56章 海軍寫照第18章 一炮斬首第4章 海軍准尉第7章 直搗龍潭第27章 時間空隙第16章 及時表彰第18章 戰役打響第34章 艦隊拆分
第49章 趕赴戰場第15章 主力破交第44章 調兵遣將第21章 海軍結症第42章 炮轟東京第15章 萬變不離第31章 海陸並進第43章 響鼓重錘第14章 羣策羣力第63章 羣毆強敵第46章 獨木難支第51章 指揮換人第4章 戰局分析第57章 全速追擊第24章 決不放棄第38章 聯手絞殺第54章 潛入戰場第38章 聯手絞殺第33章 實力選手第28章 受降儀式第28章 義無返顧第4章 罵纔是愛第28章 最後機會第16章 未戰先敗第20章 偷天換日第15章 主力破交第47章 背水之戰第6章 遙感戰鬥第47章 僥倖歸來第30章 中立法案第27章 臨時變陣第34章 咎由自取第27章 信心決心第22章 雙雄爭功第8章 變化因素第42章 庸人自擾第7章 絕對虐殺第22章 主力戰線第30章 實力爲證第56章 如實總結第18章 怒海追蹤第41章 寶貴教訓第43章 戰後重建第20章 突襲突襲第9章 實際測試第33章 實力選手第71章 由遠及近第30章 瘋狂滅亡第48章 意外收穫第4章 戰局分析第55章 危機並存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1章 迴歸大海第21章 迴歸大海第42章 順理成章第33章 突擊部隊第9章 完美計劃第14章 戰爭橫財第2章 瘋狂擴充第45章 鉅艦末路第34章 以命相搏第18章 軍歌嘹亮第12章 奮起直追第17章 兵力調整第27章 亂成一鍋第43章 論資排輩第7章 西歐劇變第36章 明顯差距第27章 民主政治第17章 將計就計第9章 海軍精神第25章 無路可退第52章 擴大戰果第48章 速度紀錄第24章 海上堡壘第44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局勢漸明第8章 戰略佈局第1章 預料之外第8章 哥們情誼第4章 開赴那霸第18章 鳴金收兵第28章 超難考卷第23章 盡職盡責第23章 惡意中傷第10章 代參謀長第24章 警告在先第17章 以攻代守第13章 戰爭決策第45章 寶貴經驗第51章 神奇電報第50章 戰略合作第56章 海軍寫照第18章 一炮斬首第4章 海軍准尉第7章 直搗龍潭第27章 時間空隙第16章 及時表彰第18章 戰役打響第34章 艦隊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