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尊重對手

bookmark

如果說,“果敢”號捱了“納爾遜”號這個重量級對手一記重拳,被打得昏頭轉向,步履踉蹌,還丟掉了一條胳膊,那麼“納爾遜”號就被六個身材矮小,行動快捷的刺客捅了八刀,而且刀刀致命。

短短一分鐘內,八條魚雷先後擊中了“納爾遜”號戰列艦。

“納爾遜”號因此獲得了兩個世界之最。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同一輪攻擊中內被數量最多魚雷擊中的戰列艦;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艘先被魚雷擊中,並且因此戰沉的戰列艦。

別說八條魚雷,以“納爾遜”級戰列艦的水下防禦能力,三條重型魚雷就足夠了。

可以說,水下防護性差,是所有“條約型戰列艦”的通病。

要在三萬五千噸的標準排水量之內,裝上八門或者九門十六英寸或者四百毫米口徑的主炮,並且使其航速不低於以往的戰列艦,還得保證其主裝甲帶,以及關鍵部位的防護裝甲能夠在常規交戰距離內承受住自身主炮穿甲彈的轟擊,所有“條約型戰列艦”都得犧牲一些性能。

早期的“條約型戰列艦”犧牲的幾乎都是水下防護能力。

“納爾遜”級就是典型代表,爲了控制排水量,其主裝甲帶沒有延伸到艦底。另外,還得利用獨特的火炮佈置方式減少防護區間,縮短主裝甲帶的長度。結果,有限的艦體空間不但減少了攜帶的燃油量,縮短了續航能力,還在設置防魚雷隔艙方面遇到了不少的麻煩。即便在後來的改進之中,“納爾遜”級也沒有像“伊麗莎白女王”級那樣,在艦體兩側增設防魚雷隔艙。

當然,導致這一原因的不是排水量超標,而是“納爾遜”級的主機功率過低,如果加裝防魚雷隔艙。將大幅度增加排水量,增大航行阻力。從而使其原本就不算快的航速降低到無法接受的程度。

當然,從根源上講,這仍然是限制排水量導致地結果。

正是這些因素,英國海軍一直不太重視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其在海軍中的地位甚至不如“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因爲在規避魚雷地時候選擇了右轉向。所以這八條魚雷全部擊中了“納爾遜”號左舷從艦尾到艦體中部這一段範圍之內。

不用說。結果是災難性地。

集中佈置在艦尾地動力系統。以及推進系統最先遭殃。當然。位於艦尾左舷方向上地三座副炮炮塔也被殃及。

最嚴重地是。艦尾左側艙室進水之後。即便向艦首右側艙室注水也沒有多大地意義。

即便能夠使戰艦恢復平衡。也會因爲進水過多。導致戰艦沉沒。另外。主機停止運轉之後。由主機帶動地發電機也就成了擺設。而沒有發電機提供地電力。抽水機就無法工作。也就無法將海水抽出去!

當然。在戰鬥之中。戰艦失去動力就意味着滅亡。

只是。“納爾遜”號的主炮並沒有變成啞巴。即便在尾傾超過了十度,艦首幾乎被擡離水面的情況下,戰艦上的九門主炮還在發出怒吼。

這既是海軍英勇無畏的表現,同時也是“納爾遜”號垂死的掙扎。

只是,這種掙扎多少都顯得徒勞。沒有主電力供應,炮塔只能依靠備用發電機。而備用發電機的功率相當有限,無法使炮塔全速轉動,甚至無法將彈藥庫內的炮彈及時提升上來。另外,在艦體嚴重尾傾的情況下,位於首部的炮塔也難以瞄準目標。

“果敢”號上地四門主炮也在不斷的開火,不斷的將炮彈灑向“納爾遜”號。另外,“果敢”號上所有能夠指向艦首方向地副炮與速射炮也加入了戰鬥,將那些不足以擊穿“納爾遜”號的裝甲,卻能殺傷暴露在外的英國海軍官兵的炮彈打了過去。

海面上。兩頭鋼鐵巨獸支撐着傷殘的軀體。用彷彿無窮盡的炮火留下自己地印記。

英國海軍官兵是值得敬佩的,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他們都沒有離開戰鬥崗位,沒有停止戰鬥,沒有向對手低下高貴的頭顱。

只是,在戰場上越值得敬佩的敵人,越應該消滅!

四點過五分,也就在“納爾遜”號中雷之後大概七分鐘,從“果敢”號甲炮塔一號炮射出的一枚穿甲彈撕開了“納爾遜”號B炮塔左側的主裝甲帶,一路闖過了數道裝甲隔艙,最後進入了“納爾遜”號的主彈藥艙。

劇烈的爆炸中,“納爾遜”號高高擡起的艦首從主彈藥艙處整體斷裂。

一萬多噸重地艦首砸落在海面上之後,彷彿仍然不願意就此被永遠掩埋在萬頃碧波之下,又在海面上堅持了數分鐘,然後才翹了起來,如同一副巨大地鐵棺材,也如同一個致死都在傲視敵人的勇士一般,沉到了海面之下,沉入了數千米深地海底!

被“斬首”之後,“納爾遜”號的後半截艦體也沒有立即沉沒。

直到四點二十分左右,這截長達一百二十多米的艦體才翹起了屁股,露出了滿目瘡痍的舯部,帶着數百具英國海軍官兵的遺體,以及數百名來不及逃生的英國海軍官兵,跟隨先行一步的艦首,沉入了數千米深的海底。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沉沒之前,“納爾遜”右舷尾部F2炮塔裡的副炮還在開火!

這一幕,也讓“果敢”號上的官兵肅然起敬。

數百年來,除了新近崛起的美國與日本海軍之外,真正贏得了帝國海軍尊重的就只有英國海軍。實際上,帝國海軍從來不認爲日本海軍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在更多的時候,帝國海軍將日本海軍視爲跳樑小醜。另外,帝國海軍也只是敬佩美國海軍,或者是以一種看待暴發戶的眼光看待美國海軍,而不是打心底尊重美國海軍。

可以說,數百年來,英國海軍既是帝國海軍的“學生”,又是唯一能夠與帝國海軍抗衡的對手。如果沒有英國海軍,歐洲就不可能擺脫帝國的控制。如果沒有英國海軍,歐洲老牌列強就不可能與帝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爭奪殖民地。如果沒有英國海軍,歐洲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強大。

能夠贏得帝國海軍的尊重,算得上是英國海軍最大的“榮譽”吧。

就在“納爾遜”號遭到“摧殘”的時候,“羅德尼”號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四點不到,“南海”號就將交戰距離縮短到了一萬米之內,而且還在繼續逼近。此時,“羅德尼”號上的三座主炮炮塔都被打掉了,就連其左舷上的三座副炮炮塔也被“南海”號的主炮一一點名。

沒有了動力,沒有了主要還擊手段,“羅德尼”號變成了一艘“靶艦”。

四點二十四分,在連續捱了至少五十枚四百毫米穿甲彈之後,“羅德尼”號的主炮彈藥艙被擊中。與“納爾遜”號一樣,大爆炸中,“羅德尼”號從距離艦首大概五分之二個艦長處斷裂。

萬幸的是,十分鐘前,“羅德尼”號的代理艦長下達了棄艦的命令。

這至少讓三百多名英國海軍官兵避免了與“羅德尼”號一同葬身大海的結局。當然,這些英國海軍官兵必須在戰俘營裡呆上好幾年,直到戰爭結束,才被陸續遣返。

四點半之前,“羅德尼”號就從海面上消失了。

可以說,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最終沉沒的方式,暴露出了其最爲嚴重,也是最有“創意”,最受爭議的設計缺陷。

三座主炮全都置於艦首,必然使三座主炮的彈艙集中在一起,結果就是一枚穿甲彈就有可能同時摧毀三座主炮,而集中設置的主炮彈艙不但難以增加防禦隔艙,還導致主炮彈艙被擊中之後,難以迅速注水滅火,以免彈艙爆炸。

說白了,如果集中佈置主炮能夠提高戰鬥力,爲什麼帝國與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從來不採用這一設計,反而是法國海軍,這支二流(一般只算得上是三流)海軍熱衷於這種設計,而英國海軍也是因爲受到條約的限制,而僅僅只在“納爾遜”級戰列艦上採用了這種設計方式呢?

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便沒有這個致命的設計缺陷,兩艘“納爾遜”級的命運也不會有多大的改變,區別只是沉沒的速度而已。如果站在海軍官兵,特別是英國海軍官兵的角度來看,早沉與晚沉卻決定着成百上千名官兵的最終命運。

兩艘戰列艦上總共二千六百七十五名英國海軍官兵,最終只有不到四百人獲救!

這其中,有三百八十二人是“羅德尼”號的官兵,“納爾遜”號上的英國海軍官兵只有七人倖免於難。而且,這七人中有五人是瞭望員,另外二人是右舷速射炮的炮手,他們都是在“納爾遜”號被魚雷擊中的時候被震入海中,從而得以生還。

只是,戰鬥並沒有就此結束。

就在白佑彬命令第62-5驅逐艦編隊去打撈落水人員的時候,北面傳來了炮聲,而且是主力艦的主炮發出的沉悶炮聲。

第26章 意料之中第5章 電子干擾第3章 戰爭動員第35章 信心崩潰第25章 最後起航第41章 如意算盤第17章 將計就計第19章 風火元帥第19章 實戰練兵第13章 別無選擇第36章 心存不滿第43章 新貌舊顏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4章 改頭換面第6章 積極進取第7章 慘重損失第24章 一半一半第51章 鬥勇鬥狠第2章 陸戰雙雄第28章 受降儀式第17章 繼續前進第30章 一反常態第5章 動態發展第18章 炫耀實力第61章 完美戰果第38章 適得其反第2章 權宜之計第1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決死膽量第6章 先海後陸第9章 主次顛倒第25章 敵情分析第31章 自露馬腳第10章 重新編排第13章 敗將言勇第38章 黃雀在後第15章 悔之晚矣第53章 謝幕演出第64章 堅守戰位第4章 小拿破倫第25章 摸黑前進第20章 偶然相遇第53章 倒黴戰艦第7章 將計就計第2章 神秘教授第23章 慘烈代價第13章 戰爭決策第42章 緊急馳援第59章 迎頭痛擊第44節 蟻穴之患第17章 超級禮物第26章 當局者迷第11章 偷襲專家第12章 友誼鉅艦第21章 見死不救第54章 歪打正着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9章 料敵如神第3章 聲東擊西第20章 勇追窮寇第8章 上帝之手第37章 冰火兩極第17章 家世背景第20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困難重重第38章 撲朔迷離第54章 擒賊擒王第44章 軍人歸宿第9章 關鍵失誤第58章 拼光拼盡第48章 意外收穫第8章 鉅艦逞威第18章 怒海追蹤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3章 主將分歧第43章 默契無間第57章 凱旋而歸第3章 孤島之行第21章 迴歸大海第26章 各就各位第7章 慘重損失第22章 雙雄爭功第7章 風雲驟起第2章 兩手準備第14章 輕質原油第4章 元帥到訪第3章 持續推進第11章 老將交鋒第40章 老當益壯第29章 下定決心第38章 黃雀在後第59章 漁翁得利第22章 敵人現身第11章 實戰考驗第9章 戰局突變第2章 權宜之計第36章 心存不滿第50章 戰略合作
第26章 意料之中第5章 電子干擾第3章 戰爭動員第35章 信心崩潰第25章 最後起航第41章 如意算盤第17章 將計就計第19章 風火元帥第19章 實戰練兵第13章 別無選擇第36章 心存不滿第43章 新貌舊顏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4章 改頭換面第6章 積極進取第7章 慘重損失第24章 一半一半第51章 鬥勇鬥狠第2章 陸戰雙雄第28章 受降儀式第17章 繼續前進第30章 一反常態第5章 動態發展第18章 炫耀實力第61章 完美戰果第38章 適得其反第2章 權宜之計第1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決死膽量第6章 先海後陸第9章 主次顛倒第25章 敵情分析第31章 自露馬腳第10章 重新編排第13章 敗將言勇第38章 黃雀在後第15章 悔之晚矣第53章 謝幕演出第64章 堅守戰位第4章 小拿破倫第25章 摸黑前進第20章 偶然相遇第53章 倒黴戰艦第7章 將計就計第2章 神秘教授第23章 慘烈代價第13章 戰爭決策第42章 緊急馳援第59章 迎頭痛擊第44節 蟻穴之患第17章 超級禮物第26章 當局者迷第11章 偷襲專家第12章 友誼鉅艦第21章 見死不救第54章 歪打正着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9章 料敵如神第3章 聲東擊西第20章 勇追窮寇第8章 上帝之手第37章 冰火兩極第17章 家世背景第20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困難重重第38章 撲朔迷離第54章 擒賊擒王第44章 軍人歸宿第9章 關鍵失誤第58章 拼光拼盡第48章 意外收穫第8章 鉅艦逞威第18章 怒海追蹤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3章 主將分歧第43章 默契無間第57章 凱旋而歸第3章 孤島之行第21章 迴歸大海第26章 各就各位第7章 慘重損失第22章 雙雄爭功第7章 風雲驟起第2章 兩手準備第14章 輕質原油第4章 元帥到訪第3章 持續推進第11章 老將交鋒第40章 老當益壯第29章 下定決心第38章 黃雀在後第59章 漁翁得利第22章 敵人現身第11章 實戰考驗第9章 戰局突變第2章 權宜之計第36章 心存不滿第50章 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