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凌振振有詞道:“優勢並不等於勝勢,勝勢不等於勝利,縱觀歷史,國與國之間,軍隊與軍隊之間,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反敗爲勝、化弱爲強的事例不勝枚舉,在一定條件下,衆多弱國完全有可能聯合戰勝霸權強國,殷商亡於以周人爲首的‘八百諸侯’,晉國智伯亡於趙魏韓三家,夫差亡於勾踐,都是先例……”
澹臺清兒聽他正反駁她的觀點,輕輕點頭,聚精會神地聽着,彷彿兩大學問大師,在研究學問,縱橫捭闔,論辯天下局勢一般。
行家一出口,就知有沒有,聽他這開篇幾句,引經據典,事例鮮明,倒是駁斥強國必勝於弱國的觀點,微微點同,但並不能就說明弱國一定就能勝強國,當下默不作聲,繼續聆聽,捕捉關鍵論點和論據。
“七國爭變,五國征戰,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着戰國的命運,趙國、秦國、齊國、魏國、楚國,的確是五雄,目前明顯強於韓燕,但五雄也有很大的弊端,比如趙國推行胡服騎射,大力發展騎兵,強化武功軍力,但是對於國內的政體和舊制,卻更改並不明顯,如此一來,發展一段時間,仍會制約着國力的根本改變,如果說它是強國不錯,但是絕對無法吞併任何一個戰國,消滅中山、林胡已經是極限了。”
“齊國遠處大海之濱,土地肥沃,民風強悍,非但涌現了孫武這樣的兵學世家,且近年來又文風大盛、工商業昌隆,看似國富民強,但齊國田氏的立國根基卻不牢靠,主要靠上層篡奪殺戮之方式奪得姜齊政權,舊貴族盤根錯節勢力極大,田氏在齊國執政後又沒有徹底變法改制,世族封地的勢力依然很大,根基自然不堅實可靠,這樣的國家,自保足以,但絕對完不成統一大業!”
“魏國不佔地利優勢,地處中原核心,沒有山險所阻,只要與任何一國大戰,危機了其它五國的利益,都會四面受敵,難以施展,而且魏國外強中乾,吞併一個小國,在沒有六雄干涉下,尚且能行,對付任何一個戰國,都不具備壓倒性勝算,更別說消滅六國了,當不得此大任。”
“楚國地大物博,看似疆域超過了秦、魏、趙、韓的聯合,但由近百少數部落組成,附庸國和部落,不是楚國的國人,真正的影響力也不過是長江中游與淮河之間的地方,其它閩南、百越、南越、滇國、嶺南等,不算真正楚人,也無法駕馭當地的南蠻族落,而且楚國經吳起變法失敗,廢除了一些新法令,政治黑暗,君王昏庸,縱有幾個人傑,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大局,因此楚國前途渺茫,滅亡只是遲早的事……”
澹臺清兒此刻聽得無比仔細,越聽越心驚,對這來歷神秘的男子,越發欣賞和佩服了,他這一番言論,見解精闢,一針見血地把趙、齊、魏、楚四國的利弊,尤其是不足,看得非常清楚,與她不謀而合。
她身在山林中,儘管足不出戶,但是外界的消息源源不斷通過外部勢力和弟子,傳入宗派內,澹臺清兒反覆研究,運籌帷幄,對天下大勢,很是瞭解,看得詳細,自認爲她的觀點和目光已經在當世罕有了,世人皆醉她獨醒,想不到眼前這個男子的思路視野,絲毫不比她差,如何不讓玄女吃驚?
月色透過窗櫺縫隙,灑在窗臺上,把澹臺清兒向外的一面染得皎潔燦爛,向著辰凌的一邊卻沒在暗黑裡,強調了她優美的輪廓和體態,四方的窗框和嬌柔的動人女體對比強烈,形成一幅像與溫柔的月色融渾爲一的絕美圖畫。
辰凌談到了秦國,微微一嘆:“秦孝公是一個極爲特出的權力天才,他的雄才大略,不在尋常的文治武功開疆拓土,而在於將一場千古大變,不動聲色的從驚濤駭浪中引導出來,爲商鞅變法掃平了阻礙,持之以恆數十年,君臣同心,頂住了國內與國外多重壓力,爲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秦國在去年敗於五國盟軍,連秦武王都被伏擊射殺,但秦國朝廷順利交接,未傷元氣,未出大亂,仍是統一天下的有力股,如果秦國能堅持不懈,歷代君主有所作爲,政治、外交、軍事、農業都不出現大紕漏,或許八十年後,當秦國儲備達到鼎盛,有消滅六國的勢力,只可惜,時不待它,不會有八十年的光陰留給秦國了。”
澹臺清兒聽到這,也有點不解,爲何可惜呢?難道八十年內,有其它國家,會後來居上,把秦國遠遠拋之在後嗎?將它取而代之?
“公子前面所言,清兒尚能明白,只是公子最後幾句的深意,似乎覺得秦國還要儲備八十年,纔有消滅六國的希望,而這八十年,會有其它諸侯取而代之,成爲更強勢的戰國,公子如何能這樣肯定?”
辰凌微微一笑,他之所以這樣肯定,當然是穿越者的身份,因爲歷史課本就是這樣寫的,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正式即位,並準備了八年的戰略籌備,開始橫掃六國,十年之戰,於公元前221年,不戰而下齊,吞併了六國。
秦始皇滅六國,這一場統一戰爭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對手之強勁,影響之深遠,都是前無古人的,秦國的戰略方針正確,政治、軍事、外交謀略相當出色,戰爭進展順暢、有序,基本上沒有重大的失誤,沒有給對手們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這一點充分展示了秦始皇的政治才幹和軍事謀略。
歷代開國君主,大多都是傑出的軍事戰略家,而秦始皇有略施一籌的地方,因爲他面對的敵手,是一批精英了幾百年的國家,它們的政治、軍事、外交組織能力,遠高於王朝覆滅後應運而起的逐鹿羣雄,草莽英雄,一盤散沙,比如楚漢之爭、漢末三國之爭、北周末之爭、隋末之爭、唐末之爭、宋末之爭、元末之爭等。
比較了歷代統一戰爭的規模、激烈度就不難發現,秦代統一的難度更大一些,然而從後世出土文獻記載來看,也的確如此,秦始皇出色地計劃、組織了這次戰爭,沒有犯任何戰略性、方陣性的錯誤,只在伐楚時用先用李信後用王翦,犯了一次輕敵的錯誤,這是劉邦、劉秀、李淵、趙匡胤、朱元璋等人所不具備的。
辰凌對於這些,還是心中有數的,看到澹臺清兒灼熱閃亮的眸光,以及期盼的神態,心中涌起一種的成就感,長夜漫漫,覺得今晚,或許能讓佳人終生難忘……
————
ps:很多對五雄強弱的歷史觀點,不少乃龍竹個人意見和看法,如果有與歷史正史不符之處,請多擔待,歷史情節都爲主角而服務,不必太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