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與匈奴正式聯姻結盟,關係更加鞏固,燕王親自許諾,一年之後,派使節團親自到草原來,下聘禮,接蘭歆雅入燕爲王妃,從此燕國與匈奴,世代友好,相互照應。
盟約這東西,就是利益使然,目前結盟對於燕國、匈奴,都是有利的,至於日後是否會因爲利益而倒戈,兵戎相見,那就不好說了。
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當頭。
兩日後,辰凌起駕回燕,大將軍秦開率領大軍護送,由北部草原,向東南燕國的方向歸返。
駐紮在草原上的燕兵開始收攏,一起遷往燕山大營。
匈奴蘭族的事情結束了,接下來蘭族就要正式成立王庭,對各部進行重新排布,大事不少,辰凌這邊也要回國跟進變法,因此不在草原上耽擱了。
蘭歆雅親自跟隊送出百里,灑淚與燕王依依惜別,風吹動她的胡裙,草原上留下美麗的身影。
辰凌歸燕,把進入草原征戰的大軍留在燕山大營,修築工事,繼續加強訓練,並命名爲‘第一野戰軍’,由秦開任大將軍,要訓練一支清一色的鐵騎兵,平時就在草原上來回馳騁,訓練野戰的陣法和戰術,爲日後清除草原流寇、胡人做準備。
其餘禁衛軍、宮廷大內侍衛隊,護駕燕王,穿過燕山山脈,長途跋涉,回到了遼東地帶,已經是農時五月仲夏了。
田地長滿了莊家,穀子、水稻、小麥,田苗長得很好,農民在地裡鋤草,修理耕地,修築河堤,鋪墊鄉路,民風樸實。
今年由於燕國新法,施行人均耕田,包產到戶,看着自家的農苗有了好收成,賦稅又低,都樂開了花兒,農舍安詳,一片和平盛世的景象。
燕王駕行走在官路大道上,沿途的百姓聽說燕王經過,準備了不少農作物、酒水在鄉頭歡慶,辰凌當然不會接受鄉民的禮物,下車親自.慰問一番,讓百姓們相信新法,相信朝廷,燕國會越來越強大。
老燕人滿眼淚花,經過數年國破家亡的生活,都會復興的燕國,格外珍惜、稱讚。
辰凌受民風感染,輕輕一嘆:“由此樸實國風,焉知燕國不能一統諸侯?”
回到襄平城,又一件大事等着他,那就是秦國公主遠嫁而來,已經到了襄平城,因爲燕王御駕親征在外,因此沒有大婚,住在國驛府館,此時歸來,燕王就要大婚了。
由於涉及燕國與秦國的聯姻外交,又是燕王即位後第一次大婚,因此這次婚禮要辦的無比隆重,規格宏大,與民同慶。
這件事,可大可小,對於掌管禮儀、外交、祭祀等的文官來說,這可是諸侯迎娶,關乎兩國的外交顏面,奉常卿郭隗、典客卿張贄、御史大夫蘇代聯名稟奏了太后,要求大辦婚禮,並向中原各國送外交請柬,定在下月初六,吉日大婚。
易太后本身就是秦國的公主,對孃家的姊妹,自然很是歡喜,按着輩分,易太后與贏珂兒都是秦惠文王的女兒,只不過並非一母所生,年紀也差了近二十歲,贏珂兒嫁給燕王,固然亂了輩分,但是在戰國時期,這種王室之間聯姻,這些倫理關係根本不值得一提。
奈何贏珂兒一門心思放在‘辰凌’身上,對於這門聯姻,真是尋死的心思都有了,要不是關乎兩國遠交結盟大事,她中途就要以死明志了,到了燕國後,終日以淚洗面,看得易太后都是一陣心酸,苦心相勸,卻又不能說出真相,也很爲難,於心不忍。
辰凌回宮後,立即召見朝廷重臣,樂毅、蘇秦、劇辛、郭隗、淳于臻、蘇代、荊燕、顧彥章、楊延和、紀絳、徐渭公、張贄等人,詢問這一個月來,軍機政要、新法推行的情況。
樂毅回道:“稟大王,田地、賦稅、兵役、官制、律法等十論檄文相繼抄送到各郡縣鄉里,變法推行兩個月,已經趨於平穩,大勢穩定,有一些鬧事者,皆出於老宗族年長一輩的人,蠱惑族人反對變法,不過一些年輕族人獲得了土地,收成良好,有了獨立做戶主的權利後,已經逐漸脫離宗族的影響,對變法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脅。”
辰凌問道:“派到各郡縣任官的士子們,表現如何?”
蘇秦道:“這些士子經過篩選,品質都是上佳,吃苦耐勞,適應了我燕國暫時的貧困,在地方執政爲民,推行變法,都有些功績,維持新法穩定下去,沒有問題。”
“那就好,建立太學的事情準備如何,秋季能否向燕國全境,以及中原士子發邀請函,選拔入學,進行教學,授業學習?”
蘇秦回道:“正在着手準備,學府已在建房添舍中,墨家提供了匠師、算術、工物、煉藥等多方面士子,進入太學中任祭酒、博士,臣又派人送書信回鬼谷宗,請來專修縱橫家、法家方面的名士下山,到太學中任教,授業解惑,目前道家、儒家、農家、兵家、醫家還缺少相應的士子。”
辰凌點頭道:“燕國太學,就是要廣納各家各言,傳授學識,讓燕國子弟,接受各家思想學術,培養各方面人才,爲國效力,寡人之意,在太學之外,另建立一所軍伍院校,培養一些青年將領,這件事就交給樞密院,劇辛來負責。”
劇辛拱手一禮道:“臣領旨。”
“關於儒家、醫家、農家等,可向中原繼續發佈求賢令,有學識者,可入燕國太學講學,待遇和俸祿,不會低於從政官員,在太學認知的名士,雖然沒有在朝廷爲官,但是同樣有爵位,逐級遞升,享受較高俸祿;學院學生,每年要進行考覈,成績優異者朝廷予以錄用,成績劣者,予以退學革籍。”
辰凌深知‘科教興國’的重要性,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很快分崩離析,人們只知暴政亡國,以訛傳訛,把秦始皇比作了歷史暴君第一,其實秦始皇雄才大略,幹了很多偉業,統一之後,每日批閱竹簡數車,‘勤勞本事’‘夙興夜寐’‘朝夕不懈’‘視聽不怠’以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謂勤君。
但之所以很快滅亡,原因很多,但是主要還是來自秦法,當年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迅速強大,但是律法太嚴,獎勵軍功,天下安定後,沒有及時改變秦法,仍以嚴刑對付六國遺民,征戰沙場的軍吏,全部派到各行主持政務,不知以文官治理地區,那些軍吏行伍出生,以戰爭閱歷和手段主持地方行政,政風嚴酷粗暴就很自然了。
因此大澤鄉起義後,打出口號‘天下苦秦久矣’,並非完全指秦始皇個人殘暴,而是痛指秦法、秦吏,對整個秦國朝政的排斥,暴政並非一人所致,而是所有秦朝官吏。
另外,秦國滅六國之後,在文化上,採取了李斯的建議,廢除私學,以吏爲師,焚書坑儒,排斥中原文化,以相對落後偏激的西秦文化,來代替較爲進步的中原文化,導致六國遺民與秦國在思想意識形態上,造成了根本對立,這種文化對立無法化解,秦始皇死後,天下暴亂,推翻秦政也是歷史必然。
相比之下,劉邦建立漢朝,上臺之後,採取寬鬆的律法,以進步的中原文化普及漢朝人,使得文臣武將的思想能盡依附在朝廷主流思想上,即便他最後清掃九個異性諸侯王,即便有六國遺民存在,但是不在有人對抗,這就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
辰凌就是要在對中原六國動手之下,先把燕國文化打出去,讓所有人逐步認識到燕國文化的優勢,文人歸屬,以學習燕文化爲榮,那時候,燕掃六國,難度就會減到最低,思想爲武器,一點不比百萬雄獅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