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搭救

bookmark

自春秋起,就有幕府這個詞,至漢代在長官擁有徵闢察舉權力的條件下,幕府幕僚形成定製,直至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廢止辟舉,幕僚在歷史長河中才勉強隱去。

這使得有明一代,所有的幕府幕僚都與先代不同,幕僚與幕府長官的關係不像古代完全人身依附的家臣幕僚,而多爲上下級關係。

不過這也不是說幕主與幕僚完全沒有過去的賓主之誼,有時幕僚與幕主在官場依然有同進同退的模樣,只是少了許多。

自漢至趙宋,幕僚只有一種,他們都有官方身份,同樣受幕主徵辟,以其智、力爲幕主籌謀。

但到了明代,幕僚則分爲兩種,一是擁有官方身份,但實際只是上下級屬吏,諸如陳沐麾下的萬全都司斷事等屬吏,那都是他的幕僚,但與他沒有其他關係。

二是由幕主私人聘請,同進同退,是真正的幕賓卻沒有官方身份,所以也稱此爲士子游幕,比方說戚繼光的陳文治、胡宗憲的徐渭。

不論如何,邀請幕僚對賓主雙方都是大事,馬虎不得,甚至還有一套已成定製的禮儀。

延聘最重要的是禮數週全,爲此陳沐專程親筆做聘書一封,備下聘禮錦繡四表裡、琉璃壁一雙,專門派人攜銀牽馬前往國子監,並說了如果趙士楨答應下來,另行迎接。

事情置辦地周全,趙士楨那邊更爲容易,當日便上馬叩門,求見陳沐。

趙士楨年不及二十,有秀才的身份,去年秋闈並未參加,目下正在國子監學習,遊學京師,以寫一手好字而在市井得名,多有達官貴人重金求其提字,非常年輕有爲,但又算不上神童。

一番正常的延聘禮數下來,到了陳沐要爲其安置在宣府的住所時,趙士楨堅辭不受,對陳沐道:“明公對小生看重,在下感激涕零,但房宅大可不必,只是聘在下爲將軍書記,何必如此勞師動衆?”

陳沐啞然失笑,問道:“你以爲陳某聘你來是爲代筆寫信的?”

趙士楨抿抿嘴脣,沒有接話,但神色已經把意思表達地非常清楚——你不找我寫字,還能幹嘛?

陳將軍的延聘書寫得那是叫個目不忍睹,如果不是知道信是陳沐寫的,趙士楨根本看不下去。再加上陳沐是如今京中話題最多的人物,關於他的傳聞也多得數不勝數,在那些傳聞當中最讓趙士楨記憶猶新的無疑是陳沐的奏章。

坊間傳聞,陳將軍給皇帝寫手本,要經由兵部大員潤色一番才能呈交皇帝,不然皇帝也看不下去。

當然在這個故事裡人們都以爲表達的是陳將軍的聖眷之隆,但趙士楨在看到陳沐的親筆書信後才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這字兒不潤色一番根本不能看。

苦了譚部堂。

“真以爲陳沐請你是來代筆寫信啊?”陳沐笑着搖頭,在書案上翻找片刻,尋到那封雕版邸報,道:“我是看了這個,你聰慧有智,而且會收集旁人不在乎的煤價、甚至可能還親自燒過煤爐,這種務實的秉性在當今時代極爲難得,所以想讓你來幫我,不是寫字那些小事情,我認爲你可以做大事。”

陳沐就事論事,卻把趙士楨說得滿面激動漲紅,連氣息都沉重幾分,但他並未慷慨地說什麼士爲知己者死,只是重重點頭道:“既然如此,在下明白了,不知將軍幕下還要哪些同僚?”

“還有幾人,有擅造鳥銃火炮的關匠;有擅長開船的老兵,這個是俊雄,還要一個在海上不知去向;一個乾兒,在呂宋學種瓜;一個養兒在戚帥門下學帶兵;還有書生叫謝鳴,和尚叫天時,都在南洋。”

這些人可以算幕僚,也可以不算,但他們的性質是一樣的,受陳沐私聘,是隸屬於他的人。

“明公帳下,竟無籌畫之人?”

趙士楨驚了,講道理一鎮總兵,不開幕也就罷了,但凡開幕帶兵打仗的,身邊怎麼能沒幾個出主意的?像陳沐這樣,就是個光桿兒司令啊!

陳沐倒覺得無所謂,擡手翻着手掌對趙士楨示意道:“你有智慧,也能籌劃,現在陳某有籌畫士了。”

“在下恐怕是難當此重任的,不過如果明公需要,在下倒有好的人選,是爲天下第一等籌畫士。”趙士楨重重點頭,頷首道:“過此時此際,再沒有將他收之幕下的機會。”

陳沐被趙士楨說動了,問道:“你說的天下第一等籌畫士,是誰?”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人嗎?陳沐可不想把戚繼光招進自己幕府。

“徐渭!”

“徐渭啊……”陳沐仰頭靠在座椅上,這個名字太古老了,似乎隔着一個時代般古老,把陳沐拖回在南方與倭寇鏖戰的歲月,“他現在在哪?”

是誰平息了倭患呢?這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是譚綸、是戚繼光、是俞大猷,也是當時的總督胡宗憲。當然,在南倭亂的末尾,陳沐用手銃擊死曾一本、合作林阿鳳,爲東南倭亂劃下休止符。

但這件綿延數十年的大事件裡,陳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只能說這是一個趨勢,沒有他別人也做得到,最關鍵的人,是胡宗憲。

那麼徐渭又是誰呢?他是明代三才子之一,畫藝當世無雙,他的軍事才能可與其畫藝相提並論,他是胡宗憲的幕僚,在東南平倭一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陳沐來說,那是上一個時代的人了,那還是嚴嵩時代,因爲鬥爭,胡宗憲作爲嚴黨親信在不間斷的彈劾中下獄,最終自殺。他的幕僚也多收到迫害,徐渭在擔憂迫害中精神失常,九次自殺未果,後因懷疑繼妻不忠,殺妻下獄。

“他被關在紹興大獄,已有六年。”趙士楨剛至府中,尚有拘謹,尤其提及這種大事不夠果決,道:“明公能救他能用他,不過有利有弊。”

“利是什麼,弊是什麼?”

“利有二,得用徐渭,就是一利;二來明公朝中少摯友,而徐渭摯友頗多,他能留下性命就在於其友禮部右侍郎諸大綬、翰林院張元忭及京中紹興官吏搭救,此爲二利。”

趙士楨雖年輕,但侃侃而談並不畏人,比小八郎那種野生野長的野孩子不知強到哪裡去,道:“至於弊,則在得罪當朝首輔。”

陳沐端茶飲了一口,放下茶碗。

“說說吧,怎麼救。”

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二百六十四章 避難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司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一百四十章 國界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十四章 蜈蚣第三十一章 血統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三百一十七章 山倒第九十二章 守禦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九十一章 後效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十一章 漕運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五十八章 勳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十九章 值防第二百三十章 鬼域第一百九十二章 舞劍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二章 南洋第八十五章 辦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亂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十二章 重視第六十三章 撼山第九十八章 大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十七章 局面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一百九十二章 車城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四十二章 狼馬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彈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事第三十一章 志願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五十七章 清化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四百九十章 先鋒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八十一章 抗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第一百六十九章 騰驤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八十四章 看船第一百零四章 邊疆第一百八十七章 規勸第三百五十六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六十五章 蘇祿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二百四十一章 太壞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十九章 值防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一百一十三章 圓滿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二百四十六章 夢想
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二百六十四章 避難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司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一百四十章 國界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十四章 蜈蚣第三十一章 血統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三百一十七章 山倒第九十二章 守禦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九十一章 後效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十一章 漕運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五十八章 勳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十九章 值防第二百三十章 鬼域第一百九十二章 舞劍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二章 南洋第八十五章 辦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亂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十二章 重視第六十三章 撼山第九十八章 大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十七章 局面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一百九十二章 車城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四十二章 狼馬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彈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事第三十一章 志願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五十七章 清化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四百九十章 先鋒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八十一章 抗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第一百六十九章 騰驤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八十四章 看船第一百零四章 邊疆第一百八十七章 規勸第三百五十六章 兄弟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六十五章 蘇祿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二百四十一章 太壞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十九章 值防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一百一十三章 圓滿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二百四十六章 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