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

戚繼光在幹一件自己並不知道原因的事。

對於談判,其實他是熟手,歷來叩響邊關的北虜被逮住,家裡親戚來談人的時候都由戚繼光主持。

而且說實話戚繼光也並不覺得邊鄙之地的羅剎國對大明來說和察哈爾有什麼區別。

盟約的經驗他也是有的,集結幾萬部下,登壇歃血爲盟,寫一片祭文發一堆毒誓昭告上天,等酒喝完一把火燒了就算約成。

這種寫出條約,留給後人看的東西,他沒經驗。

就像陳沐和西班牙人談條約,對戚繼光來說一直是個很毀三觀的事,明西第一次戰爭結束的條約,你陳沐在簽訂時就知道自己會出爾反爾,就知道還有第二次戰爭。

那爲什麼還要籤呢?

條約上也沒有時間限制,就好像嘴上一說就是永遠,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這不可能啊。

你奪了別人的地,別人一定是要積蓄力量搶回去的;別人搶了你的地,你也一定會臥薪嚐膽打回去。

除非有一方永遠強大,強大到讓對方興不起對抗的意志。

可要真這麼強大,又何必簽訂條約?

他更願意把這理解爲停戰協議。

不過關係到停戰協議,皇帝先前從朝廷快馬傳信,吩咐了他一些小事,給城鎮改名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說這是東洋陳帥對朝廷的請求,希望在簽訂條約時,如果仗還沒打完,以後還會繼續打,就把簽訂條約的地方起名爲尼布楚,意味着這是個開始。

萬曆問遍了朝中通譯與講武堂畢業的駐外武官,沒有人能清楚理解尼布楚與開始之間的關聯。

不過沒有關係,反正是改別人家的名字,萬曆並不介意,恰恰相反,東洋陳帥願意幫朝廷排憂解難,朕心甚慰。

朝廷可是有太多名字要起啦。

其實起名不是大事,只是過去說實話,沒人願意起名,周圍的地方別管用的是哪國言語,邊民名字都叫慣了,改了反而太麻煩。

而有些小地方過去沒名字,朝廷大員也懶得去起名字,最後都是當地百姓依照習慣,隨便起一個了事。

可這套程序如今行不通了。

西洋、東洋的土地上,到處是嘰裡咕嚕或巴拉巴拉的名字,一點兒都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這些東西在二洋本地,可能區區一百戶,湊合着就把名字起了,可若他們沒起,傳到了朝廷,需要朝中吏員來起名,朝中的人是真把這當成事做。

就像尋常百姓慎重地給孩子起名一樣,翻動自己都看不懂的古籍,硬生生要找出個有出處的好名字來。

尤其是在大明帝國的北方,因鐵路出現而尤其紛亂的北方。

讓百姓依照習慣起名字,簡直是壞了菜,就比方說集寧,多好的名字啊。

就因爲那有個出口火器鋪,隨着北方因鐵路出現世道變亂,成了商賈出塞的必經之地,以至於讓人把那叫做出口城。

難聽的冒泡。

不過還真別說,王越的出口火器鋪,如今生意確實是越來越好了,如今都不叫出口火器鋪了,最開始叫北洋出口軍器商行,後來更名爲北方軍器商會。

編制從王越這一個在籍旗軍變成一個在籍軍官與十二名旗軍,後來又變成十三名在籍軍官與一百二十名旗軍,如今已經是千戶級的編制了,還常駐戶部、工部吏員各兩名與都察院監察御史一名。

不變的是其依然屬於北洋軍府下屬機構,除了在籍旗軍還有更多民間僱員,遍佈金國北方邊境七個地處要道的城鎮、衛所、邊堡,除售賣軍火,也有培訓商隊護衛的業務。

北方軍器商會存在的本身意義,已經從爲北洋軍府增收,變爲萬曆在北方一石二鳥的搖錢樹。

它從商鋪擴大到商行再到商會,離不開萬曆的支持,其中緣由之一便是經錦衣衛調查發現商鋪出口火器價格接近造價十倍,而貨物又是由北洋軍府以新火器武裝內衛,淘汰下來的舊貨回收,只有運費成本。

過去這樣的事是做不來的,從南方衛所運一批火器到北方,基本上跟工料成本價差不多了。

但現在不一樣,各地的鐵路熱火朝天,極大減少了陸路貨運成本,甚至各衛的鋼鐵礦產都在向北洋聚集,這些火器無非只是在車廂裡填個縫而已,只有賺沒有賠。

這樣以來,萬曆認爲出口火器確實有利可圖。

而另一方面,隨北方口外鐵路修造愈善,廣闊天地的局勢卻越來越亂,大的流寇幾乎一經出現就會被快速剪滅。

但小股馬賊卻層出不窮,難以指望軍隊平息,給商賈帶來很大麻煩的同時也讓朝廷蒙受許多損失。

甚至在萬曆十一年,還出現過青龍軍列被馬賊劫持的大案。

一夥馬匪在夜間突襲了一列運載糧食開往西方的青龍,而後趕在護路隊到來前將工人統統捆了放在路邊。

拆了一截鐵軌,把大青龍從軌道上拿下來,龍頭用十二匹馬牽引,冒着嗚嗚的黑煙在蒙古草原上奔馳——直接成了馬匪的移動大營。

從那時候起,萬曆是真的生出了以良民制暴民的心思,自個兒從內庫裡掏出白銀二十七萬入股商會,讓其快速擴張,對口外商賈加大對火器的支持。

下派錦衣衛在口外各個商站巡檢司收集、公佈馬匪的畫像、特點、規模等信息,以北方火器商會一成股息作爲每年的總懸賞,於集寧發佈懸賞,準軍民自募不超過二十人的壯勇隊登記後自行捉拿,並承擔護路使命。

其實這也是萬曆吸收了東洋軍府以商賈橫行大東洋的經驗,誰都知道這天下有許多強悍之人,設一道關卡紅線,進來就得遵紀守法,出去不但隨你意思還給你把後勤工作做好。

最爲重要的一點是,火器商會所有據點全部設立在大明金國北方邊境,即使這些人野慣了,回來找麻煩,也有俺答汗創立的金國作爲緩衝。

只不過這樣一來,萬曆是隨了心願,口外搶火車的事基本上不會發生,但相應的是外面確實越來越亂了。

第二十九章 光明第二章 佳音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二十四章 好壞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六章 倭婆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七十九章 會議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一百零八章 援軍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三百六十七章 威信第三章 番教第一百七十二章 印刷第八十九章 飲酒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九十一章 取捨第一百八十七章 規勸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四百章 正義第六十二章 琉球第二百一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九章 控制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七十七章 裡甲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八十九章 春寒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一百七十六章 滄桑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敵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舞劍第一百四十章 國界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十六章 離朱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一百一十六章 順風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四百九十七章 動靜第八十六章 指揮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一百六十九章 揭竿第一百章 船舵第一百三十四章 驅使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判斷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九章 捕魚第八十三章 構圖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緣第六十二章 炮鳴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九十四章 到頭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八十一章 關島第五十二章 人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十二章 銀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就不第七章 盟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三百五十三章 差不多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九十七章 碰撞
第二十九章 光明第二章 佳音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二十四章 好壞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六章 倭婆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七十九章 會議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一百零八章 援軍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三百六十七章 威信第三章 番教第一百七十二章 印刷第八十九章 飲酒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九十一章 取捨第一百八十七章 規勸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四百章 正義第六十二章 琉球第二百一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九章 控制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七十七章 裡甲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八十九章 春寒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一百七十六章 滄桑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敵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舞劍第一百四十章 國界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十六章 離朱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一百一十六章 順風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四百九十七章 動靜第八十六章 指揮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一百六十九章 揭竿第一百章 船舵第一百三十四章 驅使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判斷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九章 捕魚第八十三章 構圖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緣第六十二章 炮鳴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九十四章 到頭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八十一章 關島第五十二章 人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十二章 銀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就不第七章 盟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三百五十三章 差不多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九十七章 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