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閣老

還好,關尊班管理軍器局的經驗非常充足,挺給陳沐長臉,不論生產標準的嚴格還是生產力的進步,都遠超王恭廠等地。

“陳帥練兵的才學吳某原先就已有領教,萬全都司走了不知多少遍,日新月異之下早已不必探查,就是這軍器局,也不出吳某所料。”

坐在宣府鎮朔將軍府,吳兌也不急着前往巡撫府邸就任,反倒上門做客,抿了口茶對陳沐道:“鳥銃之難,難在鑽膛制管,萬全比之旁人可快十倍!”

陳沐點頭,吳兌所說快十倍都不算誇讚,銃管的製法已經非常熟練了。關尊班在南洋督造銃管過萬,即使宣府擴大了生產規模,但製法萬變不離其宗。

讓陳將軍得意地對吳兌擡起一根手指,道:“軍器局一日可打好銃管百杆、鑽通百杆,這是並未全力製作的效率,因爲木銃牀一日僅能製成百副,倘木工足夠,軍器局一日能制銃二百杆。”

“讓神木廠與營繕司做吧,將銃牀形制發過去,軍器局只管做銃管,一日二百杆。”吳兌捶案道:“半年就能把宣府軍器換上一遍!”

陳沐暗自咂舌,吳兌的心真野,北方的傳統官吏,他還沒見過這麼推崇鳥銃的。吳兌居然上來就要三萬杆鳥銃把宣府軍備換裝,宣府在籍十三萬,可實際軍兵才七萬,一下三萬杆鳥銃是什麼概念?

是庫存火藥跟不上消耗的概念啊!

“先不說這個,在下來尋陳帥,是有京中要事,這個——還請陳帥屏退隨從。”

吳兌讓陳沐將廳中侍從都清退,這纔對陳沐道:“在下帶着座師口信,有些事不能寫在信中,所以特來親傳,下南洋的錦衣衛,已有人回來了。”

吳兌的座師不是旁人,正是鋒芒畢露的當朝次輔高拱。

聽見這個名字陳沐就心頭一肅,何況說錦衣衛已經回來,更讓陳沐掙掙眼睛,問道:“這麼快?”

老白在信裡說,去年秋月錦衣衛纔到南洋,去走馬六甲,如今纔過去半年,就已經有錦衣衛回來。陳沐在心裡已經勾勒出錦衣下西洋的路線與時間。

三月夷商自馬六甲至濠鏡,四五六月閩商走廣,秋月錦衣衛抓住夷商回還的尾巴,乘船出海,今年三月再通過夷商東走抵達濠鏡,一路奔赴回還。

倘若這麼算,現在夏天都快過完,錦衣衛應當回來的比現在還要早些。

他知道消息已經晚很多了。

“如何?”

再沒有比南洋的事更牽動陳沐內心的了,不過他急切地問出,吳兌卻在笑,道:“陳帥,可不一定都是好事。”

“閣老問你,陳帥任南洋衛指揮使兩年中,截留海關稅金,兩年已逾十萬兩白銀,除海防所添設艦船、南洋新造軍器,其餘截留打算何用?”

攤牌了。

這事兒他藏不住,誰都藏不住,因爲當年這就不是陳沐或者張翰刻意隱藏的事。就是他一封手本發上去,張翰就肯定要批——往年海關關稅十幾萬兩,剛剛夠兩廣軍費。

待陳沐整飭南洋,朝廷一年關稅翻倍,陳沐則從更多的關稅中截留用做南洋衛所需,當時是沒有人會不準的。

但到現在翻出來,就是問題。

不過這事高拱選擇讓吳兌私下裡問自己,就很可以說明問題了。

陳沐非常坦然,道:“造更多艦船、更多軍械,以待海防之用。”

吳兌不置可否地點點頭,接着問道:“南洋衛販運綢緞於外洋、交通軍械於內衛。陳帥任南洋衛指揮使時,此等收益數逾三十萬兩。南洋衛一年所耗不足三萬,衛庫存銀十四萬兩,衛庫及餘下十餘萬兩白銀,陳帥打算何用?”

陳沐依然很坦然,事已至此,他沒什麼好忐忑的,道:“造更多艦船、更多軍械,以待海戰之中。”

變了個字,吳兌頷首記下,換了坐姿繼續問道:“閣老問陳帥,自東洋至馬六甲,一年船舶載貨逾千萬石、其間番夷聚居,因而商賈雲集,倘商航馬六甲,一年獲利幾何?”

“過不去,葡夷不讓所有明船通過馬六甲,能通者僅十餘小船而已,貨可販三十倍之利,馬六甲的商船多爲葡夷之船。”陳沐無可奈何道:“陳某麾下有商船能至馬六甲,那也是以兵脅之,纔有十條濠鏡商船能至馬六甲而已。”

坐在比自己年輕二十歲的陳沐面前,吳兌問這些問題其實心裡很沒底。

以前,朝中閣臣都認爲陳沐是能臣,也確實如此,他歷鎮南北,都能把問題解決。從南方調任留下一支強兵在南洋衛,來到北方把萬全防線修繕、定萬全軍器局,即使有皇帝、閣臣、內官支持,這也是很厲害的人才能做成的事。

人們知道陳沐貪,這是顯而易見的,朝廷但凡說得上話的官員沒誰家裡不擺幾件陳帥老家土產,他這些花銷肯定是有地方來的,只是沒人深挖。

此次錦衣衛回京,帶回的消息,用高拱對吳兌的原話說,就是‘此人令朝野膽寒’。

海防諸策就提了海外有多富裕,也着重說了明朝海軍在外洋還不夠看,需要加強;陳沐在南方乾的也都是這些事,造新式海船、造炮造銃,把伶仃洋一帶海防做的固若金湯。

讓福建地方都有意見——陳璘一支鎮守伶仃洋的艦隊,能把福建、浙江的水師全乾翻。

朝廷沒人支持,陳沐在幹嘛,他在做準備,高拱現在是整個天下唯一一個能把陳沐所作所爲聯繫到一起的人,這不是他們心中乖乖巧巧練兵備寇的良將能臣。

高拱心裡有倆老大難,以前就只有總想帶兵踹俺答部落的馬芳一個,現在多了個陳沐,這傢伙想下南洋。

“高閣老還問,朝廷不會同意再下南洋勞民傷財——閣老應該怎麼辦?”

這次輪到陳沐瞪眼了,高拱,這,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閣老應該怎麼辦?

“吳兄,這句陳某,沒懂。”

吳兌點點頭,對陳沐重複一遍,問道:“閣老倘若想讓陳帥下南洋,閣老應該怎麼辦?”

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六十九章 漁利第二章 都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五章 生長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十六章 萬歲第二章 南洋第七十四章 太多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四十章 對峙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一百五十四章 輕車第六十九章 破銃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第五十七章 肖恩第五十章 引商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四章 杉木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七十章 寒毛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一百章 反攻第八十五章 吃奶有功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一百三十六章 可怕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十五章 毒物第二十章 趁虛第一百九十八章 穩當第二十七章 鐵廠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賠償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五十一章 作價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二十四章 藥筒第六章 工期第九十三章 病態第七章 千均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十九章 道德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止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緣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三十三章 馬車第三百三十五章 斬棘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十章 清野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八章 萬曆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夫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十三章 軍器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一百五十七章 信任第九章 蒙田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二十章 清洗第五十二章 絲綢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十七章 胭脂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四十章 讓路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三百二十九章 請求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峙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千里第十七章 乘涼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九十二章 高樓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七十九章 會議
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六十九章 漁利第二章 都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五章 生長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十六章 萬歲第二章 南洋第七十四章 太多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四十章 對峙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一百五十四章 輕車第六十九章 破銃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第五十七章 肖恩第五十章 引商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四章 杉木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七十章 寒毛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一百章 反攻第八十五章 吃奶有功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一百三十六章 可怕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十五章 毒物第二十章 趁虛第一百九十八章 穩當第二十七章 鐵廠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賠償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五十一章 作價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二十四章 藥筒第六章 工期第九十三章 病態第七章 千均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十九章 道德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止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緣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三十三章 馬車第三百三十五章 斬棘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十章 清野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八章 萬曆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夫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十三章 軍器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一百五十七章 信任第九章 蒙田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二十章 清洗第五十二章 絲綢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十七章 胭脂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四十章 讓路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三百二十九章 請求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峙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千里第十七章 乘涼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九十二章 高樓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七十九章 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