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河南整軍

文川浩來了又走,還帶走了特種部隊。陳際帆的時間感覺很不夠用,“神鷹”要和日本人賽跑,必須趕在關東軍進攻之前擴編部隊。

陳際帆首先要打的主意,就是駐紮在河南的三個集團軍,這些部隊都是雜牌,號稱集團軍,其實也就幾萬來人,槍支一半不到,彈藥更是奇缺,像二十四集團軍孫殿英部(新編第五軍),有時候還要和山西八路軍搞點交易,解決點彈藥武器。

而此時回到河南的陸軍二級上將陳際帆已經是名正言順的河南軍政最高長官,有權提調河南省軍務。

三個集團軍司令官此刻也是各有打算。他們本想在河南入一點股份到人家的廠礦,誰知居然被婉言謝絕了。後來從安徽來了一幫讀書的知識分子,搞了一大通條條框框,十分麻煩,入股的事情也就此作罷。

第4集團軍總司令孫蔚如出身西北軍楊虎城部,楊虎城投靠蔣以後部隊擴編,孫蔚如升任師長,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出洋,孫蔚如擔任了擴編後的第4集團軍總司令一職。中條山會戰後,孫蔚如的第4集團軍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部隊缺員嚴重,補給少,裝備差。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部隊官兵對老百姓不錯,去年的旱災就是他們在洛陽幫助百姓抗旱救災,深得民衆愛戴。孫蔚如此刻正在矛盾之中,他很想效法吳化文部,乾脆直接投靠陳際帆,變成“神鷹”的一份子,這樣不但軍餉糧食和裝備都有保證,而且還有更多的機會打鬼子。

孫蔚如對中條山會長記憶猶新,近二十萬部隊被日軍幾萬人打得狼狽而逃,成了抗戰史上的恥辱,也成了孫蔚如和手下軍官揮之不去的陰影。長江會戰勝利的消息傳來,孫蔚如和軍官們着實高興了好一陣子,可好景不長,軍事委員會一紙命令過來,首先是準備把中央軍十四軍調到第四集團軍,然後調任原來主力第三十八軍軍長趙壽山到嫡系第三集團軍任總司令,把黃埔出身的集團軍副總司令張耀明調來兼任三十八軍軍長。

孫蔚如又不蠢,怎麼會看不出這就是老蔣分化瓦解的把戲?時間一長,恐怕他自己都會被調離,而第四集團軍可能也從此信了蔣。孫蔚如一想到西安事變老上級楊虎城的所作所爲,再聯想到張學良的下場,心裡着實寒得很。索性改換門庭,投靠陳際帆,投靠“神鷹”。

第四集團軍上下差不多都積極響應,只有副總司令張耀明反對,孫蔚如干脆把他扣了起來,等待陳際帆來處理。

如果說第四集團軍是沒辦法才主動投靠“神鷹”,那麼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想的境界要高一些,劉茂恩是當年平型關大捷的名將,曾率15軍主力從石家莊馳援平型關,和第5師團、獨立混成21旅團打了個不亦樂乎,後來因日軍分兵兩翼迂迴,友鄰部隊增援未能到位,造成15軍慘敗而歸。而在後面收拾第5師團輜重聯隊的八路軍卻一戰成名,這件事一直讓劉茂恩不服氣。他不嫉妒八路軍,因爲人家的勝利也是拼來的,但是他一直扼腕嘆息,就差一步,他就能和友鄰部隊重創阪垣師團(實際上不可能),就只差一步啊。

所以劉茂恩每當聽到“神鷹”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時候,並不像其他人那樣感到震驚,他覺得日本人並沒什麼了不起,“神鷹”訓令有素,裝備精良,上下齊心,再加上卓越的指揮,打勝仗是當然了,打不贏纔是怪事。不過,他還沒有想過加入“神鷹”,一來是因爲他瞧不上陳際帆和共產黨打得火熱,二來他是陳誠系統的人,想帶着部隊到南方去堂堂正正地作戰。

(注:劉茂恩能打硬仗,但生性孤傲,曾自認朱德的族叔)

比起前面兩位,上了年紀的龐炳勳完全不同,他已經厭惡了戎馬生涯,長江會戰一結束,他就向蔣介石提出辭職,理由是河南已經沒有日軍,山西日軍又收縮防禦,沒什麼仗可打,他想歇歇了。可蔣介石不同意,要他的部隊駐紮在豫北,盯住八路軍。

(注:歷史上龐炳勳很悲劇,這位臺兒莊大戰中保衛臨沂的英雄,晚年被下屬孫殿英出賣,作戰被俘,被迫投敵,成了漢奸。抗戰勝利後他自知罪孽深重給蔣介石請罪,蔣介石沒有追究,條件是他必須率部擋住八路軍,不讓八路軍接收縣城)

龐炳勳這回是鐵了心要退休,因爲他看到兄弟們的出路,如果把二十四集團軍交給陳際帆,則軍餉糧食裝備都有了,遠勝過以前半死不活的樣子。當然,老龐也只能影響到他自己的看家部隊四十軍,對孫殿英的新編第五軍他是沒什麼辦法的,這傢伙靠販毒起家,靠盜墓發財,龐炳勳一直都瞧不起他。

瞧不上孫殿英的不止龐炳勳一人,正在琢磨他們資料的陳際帆和胡云峰兩人都對孫殿英這傢伙沒什麼好感。事實上沒有人會相信這傢伙能和他們一條心,畢竟這些老軍閥的習性早已形成。

陳際帆問道:“孫殿英是不要的,讓他到南邊,他不是喜歡當嫡系嗎?讓他去!”

胡云峰笑笑,“讓他去?也行,但是咱們得想辦法把他的部隊留下,新編第五軍裡面還是有好些老兵的,不用可惜了。”

“這事兒慢慢來,”陳際帆拿着名單道,“我已經讓他們出發了,明天在開封攤牌。反正就一個原則,願意打鬼子的,歡迎。不願意的離開河南,就這麼簡單。”

第二天下午,開封陳際帆司令部(注:陳際帆的前敵總指揮還在,任務變成了抵禦關東軍)會議室,三個集團軍總司令很有幸聽到了陳際帆極富煽動力的演講。

“本來呢,我們這些末學後輩是萬萬不敢在諸位民國前輩面前有所造次的。只是軍情危急,國民只看見了政府軍收復失地,沒能看見日本人不甘失敗的嘴臉。據我們得到的情報,日本關東軍至少集結了五十萬人兵分三路殺來。五十萬關東軍主力部隊,這絕對不是可以忽略的數字,所以晚輩今天把各位將軍請來,是尋找盟友來了。”

陳際帆說得再客氣,也掩蓋不了他是炙手可熱的軍界新星這一事實,雖然他頭上頂着的也是青天白日徽章,可這些老軍閥清楚,實際上在長江以北,老蔣說了不算,就是這個年輕人說了才作數。

“總指揮不必客氣,有用得着我們這些老傢伙的地方,儘管下命令,我們這些不成器的部隊雖然不中用,噹噹炮灰總還是可以的。”說這話的當然是劉茂恩。

“劉總司令說笑了,在我的眼裡,沒有炮灰。也不會允許任何部隊拿兄弟部隊當炮灰,我也不廢話了。大敵當前,我們需要團結起來,蔣委員長授權我提調山東軍政的全權,但是我不願意以權壓人。把各位請來,就是一句話,願不願意加入‘神鷹’一起幹?”

劉茂恩問道:“願意怎麼說,不願意又怎麼說?”

胡云峰恰到好處地插了句:“願意的,馬上改編部隊,點人數、換武器、發軍餉,從此就是抗日戰場上的兄弟戰友,不願意的不勉強,總指揮部將下令調出部隊,保證河南軍隊的純潔性。”

純潔性?這個詞有點刺激性味道,但是前面的條件很誘惑,放眼全國,誰不知道“神鷹”的軍銜充足,裝備精良,而且死傷福利待遇好?放眼全國,也只有跟着這位戰神,打仗的傷亡纔會大大降低。

孫蔚如站起來,“既然總指揮和參謀長把話挑明瞭,我第四集團軍全體沒二話,加入就是了。反正在哪都是打鬼子,只是孫某有個條件,想先提出來,請二位長官考慮。”

陳際帆心裡暗喜,這個孫蔚如倒是個痛快人,就衝着他們在洛陽賑災的壯舉,他對這支部隊就充滿好感。“請說,我們洗耳恭聽。”

“我部三個軍,其中三十八軍和九十六軍我是指揮得動的,但是十四軍是中央調來的,我要聽聽他們的意見。兩個軍四萬人的兵力,如果加入‘神鷹’請兩位長官不要另眼相待,如果弟兄們的軍餉裝備有保障,那我孫蔚如敢拍胸脯保證,我的弟兄打仗都不是孬種!”

胡云峰啞然失笑,“我是部隊的參謀長,軍餉裝備都是由我們這裡統一安排,何曾有什麼嫡系雜牌之分?這點請孫將軍放心。只是加入‘神鷹’後部隊的數量必須按照戰鬥序列進行整編,參謀總部會派出工作組下去協助。一句話,‘神鷹’不允許謊報數字吃空餉的事情發生,一旦查出來,就要嚴懲,任何人概莫能外!這一點也希望孫司令和軍官們明白,至於軍餉,你們也知道,這裡的軍餉要厚實得多,尤其是高級軍官,所以那種靠喝兵血混日子的軍官恐怕不在我們歡迎之列。”

“這點請放心,只要有一個公平的對待,弟兄們絕無怨言,吃空餉的事情孫某人也深惡痛絕,到時候一定配合調查組搞好覈實工作。”孫蔚如不卑不亢地回答。

還沒等陳際帆說出“歡迎”二字,一旁有些咳嗽的龐炳勳又問:“我們都知道‘神鷹’的編制比我們的大,不知道一個集團軍加入後,是縮編呢?還是擴編?還是保持不變。”

“縮編!”陳際帆斬釘截鐵地回答。

胡云峰看見三個雜牌司令臉色不善,便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們在這裡不是收編部隊,而是尋找抗戰勁旅。我軍一個師一萬五千人以上,抵得上很多部隊一個軍。而我們一個軍甚至可到六萬人,比起諸位一個集團軍都多,在河南,我們計劃中只有一個第四集團軍的番號,這個集團軍計劃滿編人數是二十萬人,所以孫將軍的部隊一旦加入,將編爲一個軍,番號‘神鷹’方面軍第六軍,日械裝備。對劉總司令和龐總司令這邊,也是一樣的。當然,我再重申一遍,我們需要的是志同道合打鬼子的部隊,是否加入完全自由,絕不勉強。”

陳際帆道:“我呢,明人不說暗話,目前我在河南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態勢良好,想必諸位也是知道的。如果兵員不夠,我會親自率領我的警衛部隊下到基層去訓練,十五六萬部隊問題不大。”

三個集團軍總司令知道陳際帆所說的這些並不誇張,“神鷹”的部隊之所以戰鬥力要比日軍都強,和他們的訓練水平是分不開的。

劉茂恩本想一口回絕,不過話到嘴邊忍住了,還是不要把話說絕了。而龐炳勳確實是想給自己的部隊找個出路,又不好當面直說。最後除了孫蔚如,其餘兩人都說“再考慮考慮”。

劉茂恩急着回去,因爲他的部隊中有部分還是主張加入“神鷹”的,他需要在權衡權衡。而龐炳勳則在晚上單獨到指揮部找陳際帆說明情況,他願意把自己的二十四集團軍交出來,理由很簡單,他想過幾天安生日子,條件也很簡單,就是希望得到同樣的待遇。

陳際帆望着這位走起路來有些瘸的老將軍,算是百感交集。好歹,他也是在戰場上打過日本人的,是英雄,陳際帆願意聽聽他的意思。

“我老龐當兵算是當夠了,當清兵,當過北洋兵,蔣委員長北伐我又投奔了西北軍,有一件事我老龐一直記得,就是跟着馮大帥跑到北京把皇帝小兒給趕了出去。算是爲民國做了第一件好事。緊接着就是打仗,今天打過來明天打過去,好不容易跟着國民革命軍混吧,沒兩年清淨日子又是打。有件事我一直都記在心裡,就是鬼迷了心竅出賣了盡忱(張自忠)老弟,害得人家差點歸了西。早知道盡忱老弟這麼能打鬼子,我說什麼也不能爲了幾萬大洋幹這個遭人唾罵的蠢事。還好,人家到底是虎將,不計前嫌,帶着隊伍幫咱守住了臨沂。咱也跟着沾了一回光,當了回民族英雄。那可是這輩子打得最痛快的仗,只是可惜了弟兄們,五個團打下來只剩兩個團不到,太慘烈了。”

陳際帆發現龐炳勳說到這裡的時候,眼睛有些淚光,他默默地倒了杯茶,在一旁靜靜地聽着。

龐炳勳輕輕拭了拭眼角,繼續自言自語,“打那以後,就跟着日本人打,部隊越打越少,當年的老兄弟們都不在了。蔣委員長把咱調到這邊和八路爭地盤,怎麼爭得過嘛,人家八路裝備雖差,可紀律嚴明,老百姓都向着人家呢,結果又是損兵折將,弟兄們的士氣也給打沒了。朱懷冰、張蔭梧這兩個不知死活的傢伙,仗着自己有幾隻槍就敢跟八路叫板,結果讓人給轟了出來。我老龐幸虧去晚了才逃過一劫。中條山會戰,打得這麼窩囊,就連跟了我多年的一個師都跑去跟了日本人,我從那時候起就不想幹了。日本人來,我也不想打,打不起躲得起,躲遠點纔好。部隊打沒了,蔣委員長直接取消番號,誰幹?後來,您陳總司令來了,把小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我老龐當初怎麼沒攤上您這樣的部隊。好了,既然陳將軍要尋找部隊,別的不敢說,我老龐的四十軍是能打的,我想通了。自己不幹過幾天舒心日子,也給部下找個好出路。”

“不是還有新編第五軍嗎?”陳際帆問道。

“孫殿英?我們不是一路人,這是個有奶就是孃的傢伙,我老龐是個粗人沒什麼學問,但是我也不願意和盜墓賊一起。話就說到這,如果陳將軍不嫌棄,明天部隊就開拔,我把部隊交給您,放心!”

“這樣吧,孫殿英將軍那裡呢隨他。願意回武漢,我們恭送,願意加入,就要有些條件,好了,龐將軍你也累了,先下去休息。等部隊開過來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劉茂恩就來辭行,說他受委員長厚恩,不忍背離。部下也希望從一而終,所以請諒解什麼的。

陳際帆沒說什麼,反正來去自便,但是不能留在河南。因爲軍政必須統一!

劉茂恩走後,陳際帆就讓胡云峰馬上行動,制定了詳細的招兵規則,大意就是把“神鷹”的軍餉等級,傷殘陣亡撫卹制度,武器裝備情況等等寫成宣傳公告到處張貼,然後又讓各地的情報人員在十四集團軍各軍、師駐地張貼宣傳。

十四集團軍上下並非鐵板一塊,畢竟很多官兵都是窮苦人家出身,親眼見到“神鷹”是如何在河南救災的,又聽說山東幾支地方部隊也變成了“神鷹”的主力,所以跟着“神鷹”混的念頭還是很強烈的。

有人居然偷偷跑到招兵點詢問老兵要不要,詢問他們過來是不是可以當排長連長等等,更多的關心,他們要是過來是不是可以得到保護,如果可以他們帶着槍當晚就過來。

招兵點的人自然不敢表態,尤其最後一條,情況迅速反饋,陳際帆讓警衛團全副武裝。分成三個部分到招兵處撐場面。

和劉茂恩不同,孫殿英最關心收編的事,他對龐炳勳簡單就把部隊送出去非常不滿,他的意思至少應該講講條件。龐炳勳懶得理他,叫他自己去說。

一個星期之內,“神鷹”方面軍第四集團軍的招牌就打出來了,陳際帆暫時兼任集團軍總司令。孫蔚如的三個軍基本都在,當初反對的副總司令張耀明也想通了。部隊去掉老弱後,縮編爲第六軍,全軍五萬五千人。軍長孫蔚如兼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陳際帆也不客氣,幹得好,第四集團軍就交給他,幹不好,趁早去幹軍長。龐炳勳的第四十軍全軍改編爲“神鷹”第十軍,但是部隊缺員嚴重,只能暫編一個師,陳際帆正在給他們調撥新兵。龐炳勳不再擔任這個軍長,他推薦自己的得力干將馬法五中將接替他的職務。

孫殿英急了,老龐把他丟在一邊自己過去,現在他根本不知何去何從。

孫殿英的待遇比起前面那些軍長差遠了,陳際帆說,你新編第5軍戰績太差,根本就侮辱了新編這兩個字,你看看人家新1軍、新4軍,新6軍,哪個不是抗日戰場上響噹噹的角色,“神鷹”不敢要一支望風而逃,屢戰屢敗的部隊。再說孫將軍你本人又有吸食鴉片的嗜好,“神鷹”不便收留,還是帶着部隊去一戰區吧。

孫殿英好歹也是民國老將,就連蔣介石給他寫信都客客氣氣的,何時受過這種侮辱,氣得當場就要翻臉。當然,他是不敢的,陳際帆的威名世界聞名,這個三十多歲的上將軍一個人就可以單挑的警衛排,這樣的猛人還是少招惹爲妙。

劉茂恩更急,因爲他的部隊這段時間開小差的很多,剛開始是幾個、十幾個,發展到後來居然是一個連甚至是營級規模,這就嚴重了。這簡直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這麼多部隊開了小差,肯定是跑過去了。

劉茂恩當即打電話給陳際帆提出抗議。他本來沒想招惹陳際帆,可是這樣下去部隊非散了不可,到時候他拿什麼去見委員長?陳際帆這回理虧,既不能允許劉茂恩把人重新抓回去,也不能強詞奪理,最後只能想一個損招---武器換士兵!

劉茂恩哭笑不得,他總算是領教了陳際帆的厲害,連這種招數都想得出來,一支槍一個人,這個生意還是值得的,有槍就有人,有槍就有一切。這個道理他懂,可他的部隊是雜牌,很久都沒有補充武器了,部隊裡甚至還有漢陽造。

算了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可是陳際帆居然跟他卯上了,提出一具擲彈筒一個排長,一挺輕機槍一個連長,一挺重機槍一個營長,一門步兵炮外加兩箱炮彈換一個團長,但是軍官要他親自挑。

劉茂恩被徹底打敗了,他真不知道陳際帆怎麼當上的陸軍二級上將,怎麼跟小商販一個德行,而且聽口氣他手裡的日式裝備似乎用不完,難道這位新軍閥不明白槍的重要性?難道他編練這麼多部隊都去拿燒火棍?還是扛大刀片?

還真讓劉茂恩說對了,在陳際帆眼中,人遠遠比槍值錢。不過他的槍也不是無限的。靠着他在嫡系部隊中的關係,從武漢、南昌、岳陽等地翻箱倒櫃,把日軍所有的軍用倉庫全部倒騰了一遍,再加上繳獲才收集到十一萬支步槍,新舊都有。1300餘挺輕機槍,500多具擲彈筒,100多門迫擊炮,300多挺重機槍和80多門步兵炮。當然,彈藥是絕對夠用的,日軍野戰部隊一人就配備120發子彈,充足得很!

但是,這些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所以他把目光對準了山西。繳獲槍支彈藥倒還是其次,主要是要趕在關東軍大舉入關之前先給華北或是山西的鬼子一點厲害嚐嚐。

反正以攻爲守歷來就是陳際帆的風格!

第百十章 皖東大捷第52章 “春雷”行動第254章 完美收官第350章 緬北大捷第284章 同古交接第276章 家宴交鋒第520章 毫無懸念第274章 覲見領袖第240章 巷戰爭奪第473章 初到柏林第329章 着手整頓第百九十三章 仗義援手第510章 兩棲登陸第485章 倉促應戰第438章 戰略聯手第264章 機關盛宴第270章 交通事故第350章 緬北大捷第340章 意外收穫第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213章 風雨欲來第425章 激烈攻防第百十八章 政治萌芽第450章 熱河決勝第364章 常德會議第448章 微小挫折第百八十四章 惡魔降臨第百十九章 自成體系第360章 戰區前沿第百四十七章 星星之火第百三十七章 右翼包抄第450章 喧賓奪主第585章 豪門盛宴第239章 慘烈攻堅第621章 最後清理第414章 危急時刻第456章 天賜良機第百三十六章 死纏爛打第38章 戰後總結第322章 反向圍殲第629章 激戰新宿第357章 會談僵局第45章 首次攻堅第429章 周密策密劃第483章 一觸即發第百七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62章 再襲巢縣第百七十二章 衛生運動第441章 戰前熱身第670章 孤軍深入第百九十三章 仗義援手第616章 討日檄文第489章 借坡下驢第444章 血肉長城第百七十三章 神鷹利爪第百九十七章 特別縱隊第553章 反擊得手第627章 謹慎初戰第410章 獵鷹出擊第392章 文以載道第221章 潛在危機第百二十九章 心理戰術第75章 抗日宣言第340章 驚險奪橋第百六十七章 檢討會議第240章 引人注目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586章 獵殺潛航第320章 再戰徐州第625章 見好就收第378章 決戰冀中第500章 空戰榜樣第377章 鬥智鬥勇第72章 搗毀魔窟第222章 耐心尋敵第284章 同古交接第百五十九章 血鑄軍魂第628章 突破北郊第374章 動盪華北第358章 秀才遇兵第75章 抗日宣言第四百四三十四章 奮戰魔窟第489章 借坡下驢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360章 戰區前沿第345章 再建殊勳第260章 聯手反擊第百七十六章 淮南攻堅第325章 浴血堅守第251章 勝利曙光第452章 再添強援第624章 再出利刃第百十章 皖東大捷第430章 初期準期備第355章 交淺言深第570章 一拍即合第377章 鬥智鬥勇點擊這裡第640章 壓軸開唱
第百十章 皖東大捷第52章 “春雷”行動第254章 完美收官第350章 緬北大捷第284章 同古交接第276章 家宴交鋒第520章 毫無懸念第274章 覲見領袖第240章 巷戰爭奪第473章 初到柏林第329章 着手整頓第百九十三章 仗義援手第510章 兩棲登陸第485章 倉促應戰第438章 戰略聯手第264章 機關盛宴第270章 交通事故第350章 緬北大捷第340章 意外收穫第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213章 風雨欲來第425章 激烈攻防第百十八章 政治萌芽第450章 熱河決勝第364章 常德會議第448章 微小挫折第百八十四章 惡魔降臨第百十九章 自成體系第360章 戰區前沿第百四十七章 星星之火第百三十七章 右翼包抄第450章 喧賓奪主第585章 豪門盛宴第239章 慘烈攻堅第621章 最後清理第414章 危急時刻第456章 天賜良機第百三十六章 死纏爛打第38章 戰後總結第322章 反向圍殲第629章 激戰新宿第357章 會談僵局第45章 首次攻堅第429章 周密策密劃第483章 一觸即發第百七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62章 再襲巢縣第百七十二章 衛生運動第441章 戰前熱身第670章 孤軍深入第百九十三章 仗義援手第616章 討日檄文第489章 借坡下驢第444章 血肉長城第百七十三章 神鷹利爪第百九十七章 特別縱隊第553章 反擊得手第627章 謹慎初戰第410章 獵鷹出擊第392章 文以載道第221章 潛在危機第百二十九章 心理戰術第75章 抗日宣言第340章 驚險奪橋第百六十七章 檢討會議第240章 引人注目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586章 獵殺潛航第320章 再戰徐州第625章 見好就收第378章 決戰冀中第500章 空戰榜樣第377章 鬥智鬥勇第72章 搗毀魔窟第222章 耐心尋敵第284章 同古交接第百五十九章 血鑄軍魂第628章 突破北郊第374章 動盪華北第358章 秀才遇兵第75章 抗日宣言第四百四三十四章 奮戰魔窟第489章 借坡下驢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360章 戰區前沿第345章 再建殊勳第260章 聯手反擊第百七十六章 淮南攻堅第325章 浴血堅守第251章 勝利曙光第452章 再添強援第624章 再出利刃第百十章 皖東大捷第430章 初期準期備第355章 交淺言深第570章 一拍即合第377章 鬥智鬥勇點擊這裡第640章 壓軸開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