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交淺言深

開完會後,蔣介石居然在衆目睽睽之下留下陳際帆,讓他跟自己共進午餐。

這下讓胡宗南、湯恩伯,甚至陳誠,何應欽等人心裡面都有些酸溜溜的。今天的會議上,老蔣明顯是要重用陳際帆,誰都知道前敵指揮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歸他指揮,這麼多年下來,能夠獨立指揮嫡系部隊的又有幾人?

蔣介石現在可算想明白了,指望一兩句“老師”就讓陳際帆死心塌地跟着自己混是不現實的,論能力這個人比他的黃埔學生不知要牆上多少倍,此人非池中之物。既然不能成爲嫡系,就要利用。在他看來,陳際帆這面旗幟在戰爭期間就是國際觀瞻,就是援助,就是聲望。別的不說,把部隊交給他去打日本人,上上下下都是放得了心的。就連毛澤東都敢把部隊交給他指揮,難道自己連這點魄力都沒有?

而陳際帆在今天的會上感覺到的不是什麼恩寵,而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擔。和日本人打了這麼久,沒有點心得是不可能的,在緬甸戰場他親自指揮了國軍嫡系部隊,知道國軍精銳的戰鬥力在什麼水平線上,他更知道得到美式裝備援助的國軍精銳在同日軍作戰時的情形,所以他得到這個任命後沒有推辭,彷彿理所當然一般。

理所當然?是的,國軍在盟軍戰線裡展開適當的反攻纔是理所當然的,他只是適逢其會,並且帶個頭而已。

蔣介石的中午飯吃得很簡單,沒有酒,也沒有什麼更奢華的菜,就是家常便飯。令陳際帆有些不適應的,是參謀總長何應欽作陪。

得了,這是老蔣要讓他和這個未來的頂頭上司套近乎了,畢竟,這麼大的仗,作爲總指揮的參謀總長如果不和前敵總指揮加強溝通,這樣是說不過去的。

“何總長,您好!”陳際帆趕忙起身敬禮。

蔣介石換了身便裝出來,擺手道,“都坐下吧,敬之,這是我新收的學生。”

老蔣的神色有點意思,嚴肅中不乏一絲炫耀。

學生?何應欽懵了,難道陳際帆要到陸軍大學混文憑?

陳際帆很給面子,趕忙道:“委員長,哦不,老師,今天的會議上學生有冒昧之處,還請老師、何總長等多多包容。”

上路!蔣介石聽着這句“老師”很是滋潤,心道這回你何應欽總不會再跟我搶了吧!黃埔系的人雖說叫我校長,可你這個教官分量似乎也不低。你肚子裡那點想法瞞不過我。

何應欽更上路:“卑職恭喜委員長收了這麼一個優秀的學生,我黨國大業又添精英,可喜可賀。”

說完轉身對陳際帆道:“委員長的學生遍佈天下,有資格稱老師的,只有你一人而已,希望陳際帆不要辜負委員長一片栽培之意纔是。”

陳際帆趕忙站起來端起一杯白開水,“謝謝老師提攜,請允許我以水代酒敬您一杯。”

不知怎麼的,老蔣竟從兜裡掏出一張手絹擦了擦眼角,然後高興地端起面前的玻璃杯,“好,我飲了此杯,敬之,我們同飲。”說完將白開水一飲而盡。

陳際帆轉過身,“屬下年輕,請何總長多多關照,我敬您!”

何應欽懵懵懂懂地端起水杯喝了,但是他實在想不明白,老蔣怎麼就多了這樣一個嫡系了,這可是幾十萬能征善戰的部隊啊,這可是幾個欣欣向榮發展經濟的大省,這可是又獨立重工業體系的一大勢力啊。

何應欽帶着幾個“這可是”鬱悶地喝完了杯中的水,拿起餐巾點了點嘴角。

喝完了,就該談正事了。

蔣介石對何應欽說道:“敬之,你是黨國的支柱,也是我最信賴的助手,現在要舉行如此大規模的會戰,參謀部的指揮協調非常重要,陳將軍也好,俊如(衛立煌)也好、尤青(羅卓英)也好,伯陵(薛嶽)也好,他們在戰場上都是俊才,但是後方還要有你,有健生等這樣的幹才幫助纔好。這是我中華民國遭受侵略一來最大規模的反攻會戰,要勝利纔好啊!”

何應欽點點頭,“委員長請放心,輕重緩急我是分得清的,具體的戰役計劃現在還沒有,不過我想聽聽陳總指揮的意見,他和日軍戰鬥最多,最有發言權。”

“好,好,”蔣介石也想聽聽陳際帆到底怎麼想,“際帆將軍,你說說吧。”

陳際帆忽然有一種感覺,說點心裡話的感覺,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後他承認,自己和戰友們因爲受軍隊和教育的影響,對國民黨政府對蔣介石是不存什麼好感的,即使是多次的虛與委蛇,也只是一種利用而已,否則部隊沒法發展壯大。當然,來到這個時代後的所見所聞讓他和戰友們對國民黨政府的認識可謂矛盾之極,一方面國軍中下級官兵甚至高級將領在民族解放戰爭中勇於和強大的敵人作戰,其慘烈程度可歌可泣,但另一方面整個國民黨高層不僅對戰爭的看法遲鈍,對政治民生的態度也十分幼稚甚至是可惡。他永遠也忘不了武漢傷兵營裡稅警總團的傷兵,精銳尚且如此,一般的部隊就不用說了。這不是武器裝備的問題,不是一個純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安徽的“神鷹”之所以能打,不是因爲武器有多麼先進,情報多麼豐富,而是士兵們知道戰爭的必要性,是一系列徵募、訓練的人性化。

現在他覺得說點心裡話,不再和國民政府打擦邊球,至少在這一年,他要把自己真正融入蔣委員長的“嫡系”中去,爲他在抗日戰場上考慮問題,而第一個要對蔣介石和何應欽說的,就是他早就想過的一句話。

“老師,總長,”陳際帆站起來用一種很嚴肅的口氣說道,“說一句很狂妄的話,如果學生願意打下南京,光復首都,以學生手裡的實力,是可以做到的。”

兩個軍事委員會舉足輕重的人物面無表情,他們知道陳際帆所說的是事實,陳際帆不僅有四十多萬精銳的陸軍,更有航空兵,他只要一過江,毫不費力就到了南京城下。

“說下去!”

“恕學生幼稚,學生一直以爲,在抗戰中,在老師和諸位長官的指揮下,我英勇的國民革命軍是有機會有實力自己光復首都的。說一句自不量力的話,學生此來重慶,原本不指望能說服老師和各位長官進行長江會戰,但是學生一定要勸說老師,光復南京!想想,還有什麼比法國軍隊親自從德國人手裡打下巴黎更讓法國人興奮的嗎?法國人做不到,可是我們是有機會的啊。老師,想想吧,國民革命軍自己光復南京,這樣的勝利在國際國內會有多大的影響,民心軍心會受到怎樣的鼓勵,政府的威望會有什麼樣空前的提高。”

何應欽聽明白了,陳際帆的意思說他本來不用這麼費事來重慶,收復南京他自己就能搞定,現在來了,就是要說服政府軍打到南京去的,這傢伙,好大的魄力!

蔣介石被說得內心裡面有些激動,南京是怎麼丟的,他比誰都清楚,南京被屠城他的內心備受煎熬,他也想光復南京,可是實力不夠啊。難道這要把這點精銳拼光嗎?

陳際帆道:“所以此次長江會戰,我軍的目標是大量殺傷日軍有生力量,最後在集結精銳,從江西殺到南京城下。屆時‘神鷹’二十萬部隊將會全力配合,此戰勢必大大縮短抗戰進程,而且會大大提升我們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的地位。”

“你是說,此次會戰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光復南京嗎?”何應欽問道。

“是的,之前的作戰,我們可以根據各戰區的不同而靈活處理,重要的是不與鬼子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消滅、牽制日軍有生力量,最後再通過一兩次戰役,殲滅江南日軍主力,最後兵臨南京城下。”

蔣介石道:“這樣一來,會戰時間勢必拖長,政府的經濟是一個大考驗啊。”

“老師和總長請放心,安徽、山東、河南、河北、江蘇等地都是國家土地,無論會戰持續多少時間,這幾個省都會在糧食甚至武器上傾力支持的。”

這纔是關鍵,也是蔣介石提拔陳際帆爲前敵總指揮的最主要原因,沒有強大的經濟做後盾,這個賬怎麼打。陳際帆財大氣粗,讓何應欽倒吸一口涼氣,上百萬部隊的糧食,陳際帆居然輕描淡寫說他會全力支持,希望這小子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蔣介石真的被陳際帆打動了,他回頭問何應欽對這一仗的把握。

何應欽道:“這麼大的會戰,需要一個強大的參謀體系,對部隊的指揮和調動負有全權,對後勤、交通和各戰區的協調要有全權,否則做不到。”

蔣介石一聽,就知道何應欽這是趁機要權,也罷,我可以給,不過老蔣靈機一動,想起了“神鷹”的參謀部,他決定給何應欽來一個制衡。

“敬之說的極是,重慶的參謀部要加強,不過,前敵指揮部也需要參謀機構,我看,就由胡云峰將軍擔任前敵指揮部的參謀長,‘神鷹’參謀部兼任會戰前敵參謀部,敬之這裡作爲決策機構,胡云峰將軍那裡作爲執行機構,這樣就完善了。”

陳際帆聽出了老蔣的意思,趁機推薦道:“老師,學生提議請白崇禧將軍擔任前後參謀部的督察員,負責前後的聯繫。”

“可以,”蔣介石拿起侍從剛倒的水喝了一口,“白健生經驗老道,正好彌補年輕人的不足。敬之,你看前敵指揮部可以指揮那些部隊啊。”

何應欽很懂事,“這個問題還是請陳總指揮來說吧,他是帶兵的人。”

“好,際帆在緬甸是指揮過中央軍的,我看把新一軍、新六軍和第五軍調給你吧,(注:歷史上此時第五軍軍長是邱清泉,但由於本書中戴安瀾沒死,由他擔任第五軍軍長),三個軍可能不夠,你還要那些部隊就說。”

“陳明仁將軍的71軍,71軍是淞滬會戰的大功臣,此戰不能缺了他們,還有王耀武將軍的74軍。”陳際帆一點都不謙虛。

“委員長,我看18軍也可調歸前敵指揮部指揮。”何應欽不失時機地說了句。18軍是陳誠的看家部隊,何應欽沒理由不動點腦筋。

蔣介石的眼神閃現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神色,陳際帆在一旁聽得“怦怦”直跳,五大主力、御林軍,我居然要指揮這麼多精銳部隊,不過陳際帆還不滿足,他說道:“我想要鄭洞國將軍的第八軍、方先覺將軍的第10軍和趙公武將軍的52軍。”

方先覺雖然出身黃埔,第10軍也是嫡系,但在這麼多精銳中還不出名,蔣介石何應欽想不通爲什麼陳際帆專門點名,既然精銳都給了他,也就不吝惜了。

“老師,這麼大的動靜還是需要美國人的,學生建議立刻給赫爾利和史迪威兩位通一個氣,請美國政府務必於下個月援助二十個步兵師,一個榴彈炮師和一個機械化軍的裝備,前敵指揮部的所有精銳部隊務必在二月份完成換裝和基本訓練。”

何應欽道:“這個你不必擔心,只有第10軍和52軍未能完成換裝,我看他們還是使用國械裝備爲好。”

蔣介石道:“部隊有了,你們的目標首先在哪裡呢?”

陳際帆道:“爲了掩護這些部隊從貴州東出湖南,學生的意思是,首先由安徽的第二集團軍南下,在日軍長江防線上撕開一道口子,然後我親自到鄂北、鄂西,協調五、六兩個戰區對日軍實施有限反擊。這樣一來,湘西必然空虛,九戰區再指揮主力以長沙爲核心進行反擊。這樣雖不敢說給日軍造成多大損失,但是日軍的部署被打亂是肯定的。第二階段,前敵指揮部再指揮這些精銳部隊在幾千平方公里的地域機動,對任何落單的日軍師團施行閃電突擊,一個個吃掉他們。”

何應欽聽得直點頭,陳際帆不愧是抗戰第一名將,手握重兵並不驕傲,並沒有提出什麼不切實際的戰略大包圍,只是提出一個個殲滅師團的構想,很實際。

何應欽問道:“我不懷疑第二集團軍的實力,只是這十幾萬人一旦南下,周邊日軍勢必蜂擁而至,局勢是相當兇險的。”、

“老師、總長,第二集團軍南下後,主力會以皖南和浙贛兩省交界處的山區與日軍周旋,而且還有新四軍的協助,牽制華東日軍沒有問題。”

一提到新四軍,蔣介石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但是陳際帆似乎並不準備住嘴,他說道:“江南富庶之地,日軍只佔有少數大城市和交通據點,新四軍雖弱卻佔領了大部分農村地區。老師,這是事實,打不得,罵又罵不走,爲什麼不給他們一個合法身份讓他們也跟着打日本人呢?”

“他們只知道佔地盤,打什麼打?”

“老師,”陳際帆站了起來,“新四軍八路軍佔地盤已是既定事實,但是一旦反攻勝利,學生有信心讓他們退出滬寧杭三地,直至蘇北。”

這話纔對老蔣的胃口。蔣介石知道他這個學生和共產黨關係很好,但是毛澤東周恩來是那麼容易讓步的麼?蔣介石有些不相信。

“老師,無論國內政治局勢怎樣,在抗戰大局上,您纔是國內唯一的合法領袖,共產黨那邊是知道的。您給他們抗戰的合法身份,就等於給他們下達了反攻的命令,他們不打是說不過去的。至於學生剛纔說的話,一定可以實現,學生要到延安去!”

何應欽差點沒把飯噴出來,他發誓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學生”,居然敢在委員長面前提出到延安去,年輕人真有魄力啊。

果然,老蔣臉色不悅,“你既然有把握指揮新四軍,還到延安去幹什麼?到時候給周恩來說一聲就可以了。”

“老師,我們打的是正面戰場,爲了儘可能減少損失,必須要發揮敵後戰場的作用,而且還要討論雙方在會戰過程中的配合,當然也包括說服新四軍北撤的意思,這個主只有延安能做。”

滬寧杭三地是老蔣最在意的地方,若真能說服新四軍將來讓出,善莫大焉,這纔是正題,蔣介石想想,“你可以去,讓文白將軍陪同。”

老蔣自然是不放心陳際帆一個人去的,張治中和共產黨關係好,讓他陪着不會出亂子。

何應欽知道這是陳際帆在耍心眼,他的部隊到了江南,沒有新四軍的支援勢必困難重重,所以與其說是幫助新四軍還不如說幫他自己。

蔣介石真是豁出去了,前一段時間夫人道美國申請援助,沒有得到預想的結果,現在他要通過這次會戰重新和美國人攤牌,讓美國人知道,中國纔是他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盟友。

午餐吃了很久,陳際帆帶着一臉的興奮回到住所,看見了一臉狐疑的高煥捷。

當小高聽到頭居然指揮那麼多國軍精銳時也高興壞了,反攻有望,中華民族抗戰勝利有望。

“不要高興得太早,下一步你要全力蒐集鄂北、鄂西中日雙方的情報。老鍾在江南打,我也不能袖手旁觀,我在湖北呼應他。”

“沒問題,頭你早點休息,明天的會上就見分曉了。”

第二天的軍事會議,首先把蔣介石何應欽等商量的事情一項項落實,比如遠征軍的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和71軍換防換裝,第10軍、52軍的裝備補充等。然後就是明確各戰區職責,爲保證南線會戰順利進行,各戰區都要做好最高級別的戰役準備,補充編練新兵,補充裝備糧食等。

會議明確了會戰前敵指揮部的權限,是軍事委員會直屬方面軍級的司令部,有權在軍事委員會的授權下協調各戰區的作戰,對所轄部隊有絕對的軍事指揮權。

陳際帆也表態,在未來一年的會戰中,魯蘇皖豫冀等五省將全力支援參戰部隊的糧食,各戰區若在糧食甚至武器上有需要,也可向他報告,他會協調予以支援。

夠朋友!上路!什麼都是次要的,糧食武器纔是真的。陳際帆的這句話很有分量,在各戰區司令長官眼中,陳際帆就是一大財主,安徽富得流油,大財主願意出血,大家沒有不樂意的。

會後,前敵指揮部幾位上將專門在蔣介石、何應欽和白崇禧的主持下碰了頭。杜聿明羅卓英是和陳際帆共過事的,知道他打仗的本領,薛嶽雖然更想擔當這個前敵總指揮,但是他和其餘兩位關係一般,所以也願意屈居副手。

陳際帆道:“諸位將軍,前敵指揮部的副職絕不是擺設,到了會戰最關鍵階段,我們各自率領幾個軍,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共同殺敵。羅卓英將軍可以指揮18軍和新一軍和第八軍,杜聿明將軍可以指揮第五軍、新六軍和71軍,薛嶽將軍可以指揮74軍、第10軍和52軍,我給各位搞好後勤就好。”

陳際帆很精明,他並不直接指揮這些部隊,而是讓他們的嫡系長官親自指揮,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指揮不靈的情況。

會議最後以參謀部的名義下令,新一軍、18軍和第八軍務必在三月上旬完成部隊一切準備,調往鄂西;第五軍、新六軍和71軍從昆明出發,二月下旬抵達湘西;74軍、第10軍和52軍在長沙地區完成兵員補充和整訓,隨時準備與“神鷹”第二集團軍一道反擊日軍。

陳際帆把會戰日期推遲到三月以後是有道理的,第二集團軍的裝備需要自給,最遲能在三月初完成全部裝備,而緬甸的部隊實際上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完成調動,南方山區的行軍,難度可想而知。

最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必須留出這一段時間給趙俊,他要趙俊首批訓練出八百人的空降部隊參加江南作戰。

搞定完重慶的事,陳際帆準備離開了,他要到延安去一趟。

第278章 所謀者大第254章 完美收官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百十一章 巢湖水軍第622章 “獵鷹”着陸第374章 動盪華北第235章 火中取栗第百三十九章 影響深遠第570章 摧枯拉朽第310章 驚天手筆第百二章 巷戰準備第690章 抱薪救火第223章 精英對決第279章 輾轉入滇第573章 重任在肩第百八十七章 當塗血案第297章 左右斡旋第232章 利益至上第39章 “鷹眼”計劃第590章 遭遇勁敵第320章 再戰徐州第百章 急轉直下第479章 風起雲涌第百三十一章 主力集結第238章 兵圍合肥第百五十一章 燎原之勢第562章 蓄勢待發第414章 危急時刻第615章 最後策劃第560章 地毯轟炸第570章 摧枯拉朽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254章 完美收官第百九十九章 穩步出擊第624章 再出利刃第650章 瘋狂計劃第584章 青島會談第312章 好事連連第232章 利益至上第258章 不卑不亢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485章 倉促應戰第451章 千里機動第55章 流亡縣長第469章 美國默許第630章 養精蓄銳第384章 絡繹不絕第499章 初戰大洋第百六十八章 擴充建制第532章 尖刀突擊第351章 跨越發展第630章 養精蓄銳第86章 全線攻擊第631章 摧毀中樞第280章 路見不平第329章 着手整頓第382章 勝利連環第410章 寒夜誘敵第234章 重炮逞威第百六十七章 檢討會議第百十三章 南洋華僑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574章 進軍蒙古第397章 曉以大義第311章 雙風貫耳第百六十章 連續殲敵第338章 反攻號角第47章 威震皖中第8章 初探滁縣第81章 貴人相助第百三十三章 精確打擊第318章 固本清源第55章 流亡縣長第百十八章 政治萌芽第567章 坦克先鋒第411章 死神鐮刀第百九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百六章 初次接火第20章 四方關注第200章 南北呼應第27章 亮技兵營第543章 熱河谷口第570章 一拍即合第510章 兩棲登陸第317章 緊鑼密鼓第354章 衆望所歸第267章 兵行險着第551章 決戰爆發第543章 熱河谷口第534章 “鐵鷹”遇險第11章 基礎訓練第284章 同古交接第百十九章 自成體系第43章 協商合作第293章 黑夜反擊第38章 戰後總結第321章 戰役升級第71章 中央醫院第370章 代號獵鷹第百九十八章 再起爐竈
第278章 所謀者大第254章 完美收官第388章 千秋大業第百十一章 巢湖水軍第622章 “獵鷹”着陸第374章 動盪華北第235章 火中取栗第百三十九章 影響深遠第570章 摧枯拉朽第310章 驚天手筆第百二章 巷戰準備第690章 抱薪救火第223章 精英對決第279章 輾轉入滇第573章 重任在肩第百八十七章 當塗血案第297章 左右斡旋第232章 利益至上第39章 “鷹眼”計劃第590章 遭遇勁敵第320章 再戰徐州第百章 急轉直下第479章 風起雲涌第百三十一章 主力集結第238章 兵圍合肥第百五十一章 燎原之勢第562章 蓄勢待發第414章 危急時刻第615章 最後策劃第560章 地毯轟炸第570章 摧枯拉朽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254章 完美收官第百九十九章 穩步出擊第624章 再出利刃第650章 瘋狂計劃第584章 青島會談第312章 好事連連第232章 利益至上第258章 不卑不亢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485章 倉促應戰第451章 千里機動第55章 流亡縣長第469章 美國默許第630章 養精蓄銳第384章 絡繹不絕第499章 初戰大洋第百六十八章 擴充建制第532章 尖刀突擊第351章 跨越發展第630章 養精蓄銳第86章 全線攻擊第631章 摧毀中樞第280章 路見不平第329章 着手整頓第382章 勝利連環第410章 寒夜誘敵第234章 重炮逞威第百六十七章 檢討會議第百十三章 南洋華僑第568章 危急攻防第574章 進軍蒙古第397章 曉以大義第311章 雙風貫耳第百六十章 連續殲敵第338章 反攻號角第47章 威震皖中第8章 初探滁縣第81章 貴人相助第百三十三章 精確打擊第318章 固本清源第55章 流亡縣長第百十八章 政治萌芽第567章 坦克先鋒第411章 死神鐮刀第百九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百六章 初次接火第20章 四方關注第200章 南北呼應第27章 亮技兵營第543章 熱河谷口第570章 一拍即合第510章 兩棲登陸第317章 緊鑼密鼓第354章 衆望所歸第267章 兵行險着第551章 決戰爆發第543章 熱河谷口第534章 “鐵鷹”遇險第11章 基礎訓練第284章 同古交接第百十九章 自成體系第43章 協商合作第293章 黑夜反擊第38章 戰後總結第321章 戰役升級第71章 中央醫院第370章 代號獵鷹第百九十八章 再起爐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