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

在抽調部隊入晉參戰的同時,楊震也針對日軍基本上可以確定的後續存在反撲,着手做着最後的準備,不斷的調整兵力部署以及火力上的調配。抓緊時間調配物資,特別的是彈藥的儲備。

按照楊震的要求,後勤部門利用手中控制的鐵路,也在向冀中戰場轉運物資和彈藥。整個平漢線以及平承鐵路,幾乎是每個十五分鐘便有一趟軍列運行。從東北運來的彈藥、新兵、物資,不斷通過鐵路抵達冀中。

到二月下旬,整個冀中戰場已經儲備了十五萬發一百五十毫米炮彈,山野炮彈以及各種口徑迫擊炮彈一百餘萬發。兩種口徑的火箭炮彈,也各自儲備了十餘萬發。輕武器彈藥,按照十五個基數的標準,也全部運抵冀中指定部位。

坦克部隊所需的油料、彈藥、配件,也達到了規定的儲備標準。所有的戰損、無法進行戰場維修的坦克,已經全部拉回北平長辛店鐵路機車廠作爲大修地點。同時從東北調來的三百七十輛作爲補充坦克也抵達冀中。

只不過這批補充坦克之中,從儲備之中抽調出來的德制的三號和四號坦克的數量不多,全部相加也只有一百四十輛。這些德制坦克都是剛剛從四三年結束的北非與蘇聯戰場上,撿回來的零部件一輛輛的拼湊起來的。

這些在蘇聯人、美國人、英國人眼中的廢鐵和垃圾,在抗聯的手中卻是無價之寶。抗聯利用德國戰俘中的裝甲兵戰俘,從北非與蘇聯中的廢鐵堆,硬生生的拼湊出來一批坦克。儘管這些坦克都是拼湊起來的,但是在原型性能優良的情況之下,這些坦克的性能也沒有差太多。

而且隨着蘇德戰場的雙方火力和裝備的不斷在變化,已經如夢初醒的德國人不僅投入了新式坦克,還大幅度的提高了裝備威力極大的七十五毫米長身管火炮的四號坦克產量。這批坦克之中,從蘇德戰場拽回來的,基本上都是四號。

其中還有十餘輛戰損的黑豹坦克,以及兩個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兩個虎式坦克的炮塔,外加一個底盤。對於這些德制新式裝備來說,楊震可謂是如獲至寶。立即交給了理工大學作爲教學工具,以及進行研究工作。

不過雖說這批坦克以美製輕型坦克爲主,德制坦克都是拼湊出來的。但隨着這批坦克陸續運抵,在冀中戰場的幾支裝甲部隊,已經達到了滿編。而在臨時改爲坦克大修工廠的北平長辛店,平漢鐵路機車大修廠內,則還有近百輛坦克在進行搶修。

等這批坦克完成搶修之後,整個冀中戰場部隊,將還可以保持一定的裝備儲備。一旦在後續作戰之中,出現較大的戰損,可以隨時將這批坦克填上去。有了這批坦克,對接下來的戰鬥無疑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情。

隨同彈藥而來的,還有五萬名已經全部在東北完成訓練的新兵。這批新兵在抵達冀中之後,立即被補充給各個師。原來調往東北補充的幾個架子師,也在補充完畢之後,也全部調回冀中戰場。

同時重新組建的冀中軍區,也幫助抗聯在冀中就地動員了三萬餘名新兵。渤海軍區也在山東軍區統一協調之下,三個團的地方武裝。連同冀魯豫軍區抽調出來的七個團,整體編入抗聯部隊。冀魯豫軍區還給抗聯在冀南與冀魯豫邊區,動員了一萬新兵。

山東軍區爲抗聯也動員了兩萬新兵,以及抽調了九個獨立團和一批縣區武裝,在抗聯派出的騎兵旅掩護之下抵達冀中。但這總計六萬多從上到下,連同身上的軍裝一樣都是贊新的,沒有小半年整訓根本就無法投入戰場的新兵,此次作戰是指望不上了。

即便冀魯豫軍區部隊和山東軍區從魯南、魯南、膠東幾個軍區調來的這九個獨立團,以及縣區武裝儘管都是基幹部隊,但是都是地方武裝出身。訓練方式與抗聯不同,戰術標準也差距很大。要想編入部隊只能重新整訓,短時間之內也無法補充進部隊。

這批新兵除了部分人員就地在華北整訓之外,還有一半的人被楊震利用運送物資的軍列,全部運送回了東北老根據地進行整訓。雖說冀中平原已經大部恢復,但這裡的訓練條件遠不如東北。所以楊震認爲這批新兵,還是調回東北整訓更好一些。

不過從山東軍區過來的部隊,可不單單是爲抗聯補充的部隊和新兵。還有一批從各個部隊之中抽調出來的連排級幹部,以及一大批的班長和預提骨幹,送到抗聯這裡進行整訓。對於山東軍區的這個要求,楊震也沒有猶豫的全部接受。

同時楊震還給山東軍區部隊,補充了天津戰場上繳獲的全部日製輕重機槍。並協調晉察冀軍區,從自己的庫存內,以及北平與天津的日軍戰備物資倉庫之中,給山東軍區部隊協調了七百萬發六五步槍和輕機槍子彈,二百萬七七重機槍子彈,一百萬發七九子彈。

還抽調了五百個擲彈筒,十五萬發擲彈筒榴彈,九十門日製迫擊炮和三萬發迫擊炮彈。六十門九二步兵炮、十五門四一式山炮,外加一萬七千枚日製九二步兵炮彈和七十五毫米山野炮彈,二十五噸黃色炸藥。

有了這批彈藥,再加上戰役發起之初以及戰役進行之中,陸續轉交的一部分戰利品。總數相加,足夠整個山東軍區所有部隊使用一年。即便冀中、冀魯邊戰場與山東軍區聯繫,短時間被切斷,山東軍區也不用考慮彈藥會出現匱乏。

這也是楊震爲了應對日軍後續反撲,提前進行的準備。山東軍區在他下一步的作戰規劃之中,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儘可能的增加山東軍區實力,並使其在彈藥上能夠囤積到足夠的數量,對自己下一步的作戰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在地面部隊加緊時間準備的同時,航空兵也不斷的在調整部署,向冀中幾個機場調運油料、航彈,以及凝固汽油彈。並組織一批戰損飛機人員,返回東北接收新的作戰飛機。美國提供的一批P四零K型戰鬥機,已經完成組裝。

這批戰鬥機除了留下來部分作爲東北戰場補充之外,剩餘的都調撥給了華北戰場,用來補充華北戰場的戰損。下一步的作戰,空中支援很是重要。所以航空兵儘可能的籌集飛機,優先補充華北戰場上的戰損。

同時按照楊震的命令,自戰役轉入休整到眼下,一直在組織機羣不斷的從河間、正定出擊行動的航空兵。加大對豫東、山東境內的日軍公路、鐵路,實施嚴密封鎖力度的同時,配合山東軍區部隊作戰。

無論是津浦鐵路、豫東境內的平漢鐵路,還是膠濟鐵路,以及整個淮河以北所有日佔區的公路上,每一個日軍行軍隊列,甚至一輛軍用卡車,都在火力的打擊範圍之內。在渤海灣則將空中偵察與警戒範圍,儘可能的向渤海海峽方向延伸。

並以一部兵力,轉場至太原和臨城機場,對晉東南作戰提供空中支援。在地面上作戰轉入短時間休整階段,航空兵的出擊強度,反倒是隨着各個戰線的變化,不斷的在增強。作戰範圍,也越來越大。

而相對於異常活躍的抗聯航空兵來說,眼下還要面臨西部戰線中美聯合空軍壓力,以及前一段時間戰事之中的巨大戰損。日本駐華航空兵,出動的次數越來越少,抗聯南下航空兵,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豫東、山西、河北與山東戰區的制空權。

不過楊震希望太行軍區一部,搶佔晉城並天井關天險的設想卻未能成功。接到楊震的電報,晉冀魯豫軍區回電。晉西南的晉綏軍一個軍,在中央軍一部的配合之下,在太行軍區主力,目前都集中在長治周邊的戰場,根本就顧及不到晉南。

利用日軍獨立十四旅團撤離的機會,動作相當的快。不僅已經基本控制了中條山區,其一個師已經搶先進抵丹河以西地區。整個晉城地區除了縣城以及連接天井關的公路之外,周邊的要點東溝、馬村、高都一線,已經處晉綏軍的控制範圍之內。

此次晉綏軍搶佔地盤動作之快,也出乎中央以及晉冀魯豫軍區的預料。雖說晉綏軍的行動,只是沿着晉豫邊界行動,基本上沒有垮過晉豫交界地帶。大部分的行動,並未越過王屋山一線。

晉綏軍此次行動之迅速相當罕見,日軍這邊剛一開始收縮兵力,馬上便跟隨在日軍身後搶佔防區。中條山區的日軍急於撤退,並未理會晉綏軍這種跟在自己屁股後邊撿便宜的舉動。只是固守中條山以南的幾個縣城,大部則急速向運城撤退。

而按照戰前中央對於此次會戰山西戰場上,儘可能要避免二戰區,以及中央軍發生衝突的要求。太行軍區將原本活動在晉城周邊,太行八分區之一個獨立營與晉城縣獨立營,已經撤過了丹河以東。

除非與晉綏軍直接發生衝突,否則眼下控制晉城並中條山區,基本上已經無可能。晉冀魯豫軍區建議,在晉城一線暫時維持現狀。重點放在邯鄲方向,但對晉城方向的天井關一線也要重點盯防。很明顯眼下晉冀魯豫軍區的那位老帥,對晉綏軍的戰鬥力有些不放心。

事情既然已經是這個結果了,無論如何楊震也只能接受。不過他也再三的提醒晉冀魯豫軍區,對天井關與滏口陘一線一定要重點盯防。並儘快的解決長治一線的戰鬥的同時,督促太嶽軍區也儘快的解決,眼下只能困守在南同浦鐵路沿線最後幾個據點的日軍。

就在抗聯不斷的向冀中戰場,補充物資和整補部隊的同時。已經完成山西戰場作戰的晉察冀軍區部隊,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將太原以及周邊戰場,全部移交給晉綏軍區之呂梁軍區部隊。

所有的參戰主力,統一編成三個步兵縱隊,共計十一個旅的兵力。連同全部的直屬炮兵部隊,陸續的開始南下。準備投入到冀中戰場第二階段作戰之中,以補充抗聯的兵力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三百七十九章 屁大點的事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二百二十九章 救援(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十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軍的苦心佈置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輝煌的開端(7)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內部隊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火羣策山(1)第四百二十九章 這條路線不能走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擊時機的選擇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十章 含糊其辭的解釋第二十七章 是該調整部署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九十三章 缺乏經驗的新部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場之外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九十六章 第二個試驗場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葉熊治的感覺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三百二十一章勸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覺不正常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九十八章 站在門檻處的日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一百七十章 狼來了第七十八章 錯過了最佳時間第四百七十四章 這就是性格第三百零二章 跑掉一個算一個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七十八章 清風店(二)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二百零六章 是憤怒還是驚喜?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一百零九章 開溜的二十九師團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你放在這裡的原因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二百二十一章 頑強的日本海軍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六十一章 血戰的開端第三百零一章 憤怒的王光宇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翰章的判斷第二十九章 毀滅(1)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五十七章 刻薄對尖酸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三十七章 楊震的堅持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五百一十九章 替代品帶來的影響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四百九十三章 肉疼的郭邴勳第九十九章 你將來可以做外交部長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火羣策山(7)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春生的慶幸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
第三百七十九章 屁大點的事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二百二十九章 救援(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十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軍的苦心佈置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輝煌的開端(7)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內部隊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火羣策山(1)第四百二十九章 這條路線不能走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擊時機的選擇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十章 含糊其辭的解釋第二十七章 是該調整部署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九十三章 缺乏經驗的新部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場之外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九十六章 第二個試驗場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葉熊治的感覺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三百二十一章勸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覺不正常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九十八章 站在門檻處的日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一百七十章 狼來了第七十八章 錯過了最佳時間第四百七十四章 這就是性格第三百零二章 跑掉一個算一個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七十八章 清風店(二)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二百零六章 是憤怒還是驚喜?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一百零九章 開溜的二十九師團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你放在這裡的原因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二百二十一章 頑強的日本海軍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六十一章 血戰的開端第三百零一章 憤怒的王光宇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翰章的判斷第二十九章 毀滅(1)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五十七章 刻薄對尖酸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三十七章 楊震的堅持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五百一十九章 替代品帶來的影響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四百九十三章 肉疼的郭邴勳第九十九章 你將來可以做外交部長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火羣策山(7)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春生的慶幸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