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是憤怒還是驚喜?

看到楊震一臉疑惑不解的表情,馬春生語帶苦澀的道:“司令員,您聽說或是記得二九年秋那場給整個東北軍帶來了重創的中東路事件嗎?就是那場讓小鬼子自以爲摸清楚了東北軍真實的戰鬥力,敢於以區區兩萬人的兵力,面對幾十萬東北軍就敢發動九一八事變的事件?”

見到楊震微微點頭,馬春生指了指山洞中的物資道:“這裡的所有物資,都是在事件發生的時候,少帥親自下令從東北軍備品倉庫中提出,準備搶運到當時作爲東線主戰場的富錦、同江地區,準備給當地自衛團換裝以及組建新的省防軍使用的。”

“只是可惜,還沒有等到這批物資運到,富錦就丟了。由於這裡距離作爲主戰成的富錦、同江極近,蘿北又不安全。而原來的興山街,就是現在的鶴立日本人又多。所以就將這批物資臨時儲備在了這裡。”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所有知道這件事情的人都已經撤回關內。而當時負責與蘇聯人交涉的原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張景惠,少帥雖然表面上看似對其重用,但骨子裡卻對其很反感。更是爲了防止這些老資格的傢伙起什麼反心,所以這批武器壓根就沒有讓他知道。”

“我留在東北沒有撤走,固然是因爲家眷所累,但歸根結底也是因爲這批物資。九一八事變後,這裡的守備的一個排在將這裡的洞口炸塌之後,參加了李杜將軍的義勇軍,後來隨着李杜將軍一起經蘇聯撤到了關內。”

“因爲少帥之前有令,非他本人下命令,任何人不得動用這批物資,所以那個守備排長也沒有將這裡的實情告訴義勇軍。因爲我與那個守備排長是老相識,也算莫逆之交。在我不願意當漢奸,開了小差回家後,他冒着生命危險,潛進了佳木斯找到我,將這裡的實情告訴了我。”

“他告訴我,他當時顧忌太多,沒有能將這裡的物資拿出來交給義勇軍已經是極其後悔。但義勇軍已經失敗,現在就算拿出來也無法挽回大局。他希望在需要的時候,我能將這批物資拿出來交給抗日的隊伍。因爲他相信,他們雖然撤走了。但總歸還是有人會站出來,繼續抗戰到底的。”

說到這裡,馬春生指了指山洞內堆的滿滿的物資道:“這裡的武器裝備全部都是老帥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前,從國外進口的最新裝備。還有部分是奉天兵工廠在淪陷之前自己生產的武器、彈藥。”

“雖說口徑與種類有點雜,但彈藥充足。這裡儲備的彈藥,足夠這些裝備使用兩年的。我不知道少帥當時做出這個決定是不是爲了今後對蘇作戰,或是對小鬼子有了什麼不好的預感,但我知道這裡的裝備足夠維持咱們部隊兩年使用了。”

“這裡有意大利造卡爾卡諾步槍一萬兩千支,彈藥每支步槍是按照一千發配備的。除了每支步槍標準配備數量之外,另外還有相應的備用彈藥。這些步槍雖然是民國十五年購進的,但因爲一直作爲備用裝備,而從來都沒有使用過,保養的也一直不錯。”

“不算這些意大利造的步槍,還有一批美國造的俄式水連珠步槍,大概在六千支左右。都是一樣都是沒有使用過的新槍。這些武器本來是一戰時期俄國訂購的,正準備交付的時候,結果沒有想到俄國爆發了革命。”

“無論是製造的美國人,還是付款的法國人都不願意這批武器落到紅色蘇聯之手。這批武器之中除了移交給白俄武裝部分之外,其餘的都儲備在了美國或是賣給了想要趁着俄國動亂,想要渾水摸魚的日本人。”

“老帥當年通過日本人轉手一共購買了三萬多支這種步槍。這批步槍是那批槍械中的一部分。原本老帥準備將這批雖然生產的年頭多了些,但從未使用過,保養的也不錯的步槍移交給山東張大帥,但還沒有來得及實施,那位狗肉將軍便被北伐軍給打垮了。這批武器也就留在了東北。”

“另外還有部分法國造的八毫米步槍,只有大概兩千多支,比不了意大利和美國造的那些步槍數量。不過數量雖然不算多,但這些步槍彈藥極爲充足。這裡面的彈藥,除了可以滿足法式機槍使用外,足夠這些步槍使用二十年的了。”

“除了步槍之外,輕重機槍的數量不算太多。只有通過意大利中間商購買的法國造一九二二年式輕機槍五百挺,以及法國造哈奇開斯八毫米重機槍一百挺。另外,還有用來裝備軍官和特務的勃朗寧手槍五百支。”

“另外還有法造八十一毫米迫擊炮一百五十門,施耐德一九二三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二門,奉天兵工廠仿造的奧式一百毫米輕型榴彈炮十二門,遼十四式三七平射炮二十四門。當年中東路事件中,東北軍吃足了蘇軍坦克的虧,所以調撥武器裝備的時候,特地調撥了二十四門平射炮。”

“同樣因爲當年吃夠了蘇軍飛機的苦頭,這裡還有當時剛剛從瑞士引進不久的,最新式二十毫米高射炮十二門。以及法國造哈奇開斯十三口徑高射機槍二十四挺。”

“除了這些進口的武器裝備之外,還有奉天造的遼十三式步槍三千支,六五口徑一四式輕機關槍二百挺,十三式七九重機槍一百挺。另外還有比利時造手提機關槍二百支,美國進口湯姆遜手提機關槍五百支。西班牙阿斯特拉零二式仿毛瑟全自動手槍一百二十支。”

“當年爲了擴軍,老帥對武器裝備是如飢似渴,僅僅從民國十一年到民國十五年就外購步槍二十幾萬支。其中民國十四年一次就通過挪威商人購買步槍累計重量十二萬九千斤,手槍三萬七千斤。

“這還不算當年一次購買的八萬支捷克造步槍和民國十七年爲了抵抗北伐軍而進口的四萬支捷克造步槍。以及歷年來從日本人手中購買的大批三八式步槍以及各種口徑大炮。還有從流亡到東北的白俄手中贖買的數萬支各種輕重武器。”

“剛開始除了日式裝備之外,老帥與北洋政府一樣,很看重意大利的裝備,購買的數量很大。因爲一戰結束之後,西方各國雖大多都在傾銷一戰所謂的剩餘物資,但卻因爲國內軍閥混戰,對中國實施了武器禁運。”

“除了日本人敢明目張膽的違反規定向中國各派軍閥出售武器之外,其餘的也只有意大利人敢偷偷摸摸的販運武器給中國。早就看出日本人對中國狼子野心的老帥當年不想過於受制日本人,便也通過意大利人以及挪威等各方面,進口西方列強,尤其是意大利與法國造的武器裝備。”

“後來能買到了質量更好,威力也更大的捷克、比利時、德國造的七九步槍之後,纔對使用六五子彈的意大利步槍看不上眼了。再加上意大利人經常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甚至收了錢不發貨,纔不再通過他們大量外購武器。”

“而等到北伐前後,奉天兵工廠的遼十三式步槍產量已經完全滿足替換之前使用的雜牌裝備後,才徹底的停止了從意大利進口的武器裝備。而將外購的主要對象轉爲可以與遼十三式步槍通用七九口徑子彈的德系步槍。”

“這批意大利造步槍,就是老帥進口的最後一批意大利造武器中的一部分。因爲當時遼十三式步槍已經開始量產,就一直沒有用上。不過雖然停止了進口意大利造武器裝備,而且意大利造裝備與其他雜牌裝備已經從東北軍主力中陸續被淘汰。”

“但因爲換裝下來的這些步槍很多都轉給地方部隊或是自衛團一類的民辦武裝使用,所以彈藥還在一直生產中。只不過數量不大而已。”

“這裡的意大利、法國包括俄國口徑的水連珠步槍的彈藥,幾乎是奉天兵工廠九一八事變前爲其生產的所有彈藥。雖然歷年的產量都不大,但之前進口的,尚未使用完的彈藥與幾年兵工廠累計下來的彈藥數目加在一起,還是足夠我們用上一陣子了。”

“除了數量巨大的武器彈藥之外,這裡還有足夠按照老奉軍編制,裝備四個師的全套步兵攜行具。其中有全套的武裝帶、彈藥包、水壺、步兵使用的裹腿,,甚至就連工兵鍬也是按照步槍一比一配置的。這些全部都是原裝進口貨。”

聽罷馬春生手中居然掌握着這麼一個天大的秘密,楊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麼多的武器裝備,不算各種所謂的手提機關槍,也就是衝鋒槍,單單其中的意大利造步槍以及法國造的輕重機槍,外加輕重火炮,就足夠裝備一個整編軍了。

雖說武器的口徑繁雜了一些,僅僅步槍彈藥就有意大利造的六五口徑、俄式步槍的七點六二口徑、法國的八毫米。但勝在數量充足,彈藥儲備也足以應付幾年。只是他有些搞不通,爲什麼這些武器裝備寧願放在這裡慢慢的腐爛,馬春生也不交出去,作爲抗敵使用。

也許看出楊震臉上的疑惑,馬春生看看身邊沒有外人,才苦笑道:“因爲當年中東路事變的時候,全國上下都在聲討蘇俄,只有你們中共卻是在聲援蘇俄。所以之前對中共並沒有什麼好感。”

“而且通過幾次接觸,我也看到抗聯頑強固然頑強,但無論是戰術素養還是戰鬥力,與日軍相差還是太大。而在大多數的時候,單靠頑強的意志以及一腔熱血,是打不贏一場戰爭的。”

“抗聯在整個東北大多抗日武裝都失敗或是潰散的情況之下,寧願死守山林,餓死、困死也不願意投降。他們這個意志我很佩服,但對於他們能不能支撐起東北抗戰大旗,我卻是始終不太相信。”

“他們的實力太單薄,即便是三七年高峰期,也只能對日僞軍採取騷擾的戰術。一旦日軍集中兵力,大舉圍剿,便幾乎再無還手之力。這批武器裝備到了他們手中,固然能夠讓其壯大一時,但整個部隊的戰術素養在未得到根本改善之前,這些武器能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少卻是很讓人疑惑。”

“司令員,咱們都是軍人。當着真人不說假話。您覺得依靠他們那種小規模的偷襲、伏擊爲主的游擊戰能將日軍趕出東北嗎?當初我第一次與他們接觸的時候,也曾猶豫過。爲什麼要寧願守着這些武器裝備腐爛,看着自己的同胞依靠簡單、破舊的武器去與裝備精良的日僞軍作戰,也不交出去?”

“但琢磨良久,我還是覺得在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他們有沒有這個真實的實力。但經過去年,我卻是很失望。就算這批武器我轉交給他們,在他們的戰術素養未得到根本改善之前,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而且很多武器裝備,比如那些火炮,即便轉交給他們,又有幾個人會使用?”

“所以在經過很長時間的猶豫之後,我還是決定暫時先不交出去,在等等。看看還沒有更有力的人或武裝出現。幸好,司令員您沒有讓我失望。否則這些武器,真的會在這裡慢慢的腐爛。”

儘管總算知道了馬春生爲什麼即不參加抗聯,也不死心塌地的做漢奸的原因。但對於他的這個解釋,卻仍然讓楊震相當的不滿意不說,甚至還有些憤怒。

楊震有些咬牙切齒道:“我真不知道是該感謝你,還是該一槍斃了你。你就爲了找出你這個所謂的答案,眼睜睜的看着你的同胞缺槍少彈的與武裝到牙齒的對手血戰,而就這麼袖手旁觀?你真他媽的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混蛋。”

說罷,楊震制止了馬春生想要解釋的舉動,沉默了好大一會,才嘆息道:“這個事情就到此爲止,你今後和一切人都不要再提了,包括政委與參謀長在內。回去就說這個軍火倉庫是我們返程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記住,是無意中發現的。”

馬春生不是笨人,楊震此言一出,他當即就明白楊震的真實意圖。知道自己手中攥着大量的武器裝備,在抗聯最危急的時候不交出去的事情一旦傳出去,在這支掛着抗聯部隊番號,甚至很多人來自抗聯的部隊之中會造成多大的影響,自己會面對什麼樣的結局。更知道這是楊震在想法子保護他的馬春生鄭重的點了點頭。

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五十九章 政治任務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選擇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覺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時機到了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一百四十九章 臨陣磨槍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至關重要第六章 防微杜漸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五十章 日軍的增援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二百七十四章 郭炳勳的建議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十一章 血戰的開端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進(4)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一百零五章 餘波之百年海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話只能我說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六章 敵情的新變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決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崎登的自以爲第三百九十七章 調整編制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能確定第三百九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麼是正確的戰術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九十七章 過於謹慎的穿插第七十八章 履行承諾是有前提的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二百零一章 關心則亂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肉雙城(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第二百七十七章 要主動出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倒打一耙的大西少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瞎他們的眼睛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雙城(六)第四百零二章 也許這就是命運第255章 配給制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三百九十三章 名聲大振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的敵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
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五十九章 政治任務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選擇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覺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時機到了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一百四十九章 臨陣磨槍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至關重要第六章 防微杜漸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五十章 日軍的增援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二百七十四章 郭炳勳的建議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十一章 血戰的開端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進(4)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一百零五章 餘波之百年海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話只能我說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六章 敵情的新變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決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崎登的自以爲第三百九十七章 調整編制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能確定第三百九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麼是正確的戰術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九十七章 過於謹慎的穿插第七十八章 履行承諾是有前提的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二百零一章 關心則亂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肉雙城(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第二百七十七章 要主動出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倒打一耙的大西少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瞎他們的眼睛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雙城(六)第四百零二章 也許這就是命運第255章 配給制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三百九十三章 名聲大振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的敵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