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震重視的原因

而此刻正在與擔負指揮林西戰場內所有裝甲兵的裝甲一旅副旅長,一邊細緻的觀察着戰局,一邊不住的評價得失的楊震。那有心思去管自己突然出現在這裡,會對一個副團長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在讓自己的警衛排協助祁志標清理日軍殘部後,他將眼光和心思迅速的轉移到了前面已經與日軍接觸上的戰場。這是抗聯的坦克部隊自從組建以來,與日軍坦克聯隊一級的部隊,打的第一場正規的坦克戰。也是第一次與敵軍的坦克部隊,進行面對面的戰鬥。

更可以說是自七七事變以來,在打了已經整整四年的戰爭之中,中日坦克之間第一次面對面的對決。之前的國民政府雖然也裝備了部分的坦克,一是數量不多,二是使用上與日軍同樣存在着不小的誤區。

再加上中國軍隊的坦克,在戰場上早早的不是因爲在運用上的錯誤損失餘燼,就是在撤退的途中因爲油料補充不上而被拋棄,以及有些刻意保存實力的舉動。所以即便是在投入力量最多的淞滬戰場上,雙方的坦克基本上沒有照過面。所以此次在十二吐一線的激戰,完全可以說是中日戰場上的第一次坦克對決。

所以對於這場戰鬥,楊震可謂是相當的重視。甚至不惜在戰局已經進入關鍵節點的情況之下,親自趕到十二吐一線觀戰。不過楊震雖然趕到十二吐一線,但並未參與實際指揮。而是就在一邊觀察戰局,具體指揮還是由裝甲旅的那個副旅長負責。

自己在兵力佔據優勢,裝備上的優勢更非日軍可以相比的。此戰雖說是東北戰場上首次中日之間的坦克對決戰,但是雙方的實力對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雖說損失不可避免,但是楊震認爲這是一個鍛鍊部隊的難得機會。

儘管楊震也清楚,受制於國力和作戰思維的不同,日軍的裝甲兵規模遠遠無法與歐洲國家相比。但是在本土擁有設計、生產能力,雖說性能與西方列強有一定差距,但是完全可以立足自身生產的情況之下,日軍隨時可以大規模的擴充自己的裝甲兵部隊。

這次遭遇的是日軍的一個坦克聯隊,下一次可能遭遇的就是兩個,甚至更多的日軍坦克聯隊。而訓練場上的訓練永遠只是訓練,代替不了真正的實戰。只有在戰場上與日軍坦克部隊打一場真正的實戰,部隊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更能檢驗出自己部隊身上還有哪些缺點,以便更好的改進戰術。

雖然楊震也知道,在東北戰場上,甚至整個中國戰場上,受制於雙方實力的對比,像蘇德戰場上那樣大規模的坦克戰幾乎沒有爆發的可能。作爲一個資源貧瘠的島國,在軍隊建設與發展上,日本人註定了只能以海軍這種吞噬金屬的巨獸爲主。

而陸軍的發展,永遠都只能放在第二位。就算日本人拼了老命,他們生產的坦克數量也不會太多。別說是蘇德戰場上的那樣大規模坦克會戰,就是進行裝甲師一級的坦克會戰,都不會太容易。

即便是在不遠的將來,兩軍可能在戰場上進行的坦克會戰規模,恐怕更多的還是聯隊一級的,最多也就是日軍所謂的旅團規模一級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十二吐一線的這次日軍聯隊一級,抗聯加強營一級的坦克戰,對於抗聯的裝甲兵來說是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因爲這種規模的作戰,將會是他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的時間之內,會與日軍裝甲兵力量進行的主要戰鬥規模。也是第一次對抗聯之前進行與日軍坦克部隊作戰訓練成果,進行第一次真正的檢驗。

爲了在這個難得的機會裡面,鍛鍊部隊指揮員能力和意識。而且自認爲對於裝甲部隊的臨場指揮,自己非專業的科班出身。在考慮到不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之下,儘管楊震在此次戰鬥之中爲了表示重視而親臨一線觀戰,但是他還是採取了放手的辦法。

他此次來十二吐一線觀戰,還是要觀察一下裝甲旅在戰場上的表現以及對於戰術的運用得失,在今後需要對訓練和戰術運用進行哪些調整。並非是要親自去指揮這些坦克部隊,與日軍第三戰車聯隊打一場坦克決戰。

爲了不干擾指揮,他甚至在戰鬥剛剛打響的階段,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就在那裡舉着望遠鏡仔細觀察着戰場。只不過他雖然一言不發,但是他坐在那裡就讓擔任指揮的裝甲旅副旅長王子陽感覺到壓力很大。

實際上這次反擊對於王子陽來說,組織的多少有些倉促。此刻裝甲旅坦克團的主力以及摩托化步兵團,正配屬騎兵旅的兩個營,一師的一團由李明峰指揮在巴林左旗境內作戰。留在林西境內的坦克部隊除了五個坦克連之外,多是之前在戰場上負傷,眼下正在搶修的坦克。

即便是這僅有的五個連之中,駐守孫家營子一線的坦克部隊,並沒有參與此次戰鬥,就留在原地準備迎戰日軍可能進行的反擊。而在十二吐一線身後的兩個坦克連,則因爲在搶佔林西后已經處於相對不太重要的位置上,這兩個連實際上是由三個坦克連剔除正在大井維修的戰損坦克後臨時編成的。

兩個坦克連原本按照抗聯裝甲旅的編制,應該一共有的二十八輛坦克。但是實際上,這兩個連眼下總共只有十九輛坦克。其中三輛坦克還是從外蒙蘇軍倉庫搞來的二手貨,因爲備件的原因,還未來的及安裝附加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按照抗聯的標準,這三輛坦克暫時不能用於一線作戰。

在之前的戰鬥中,日軍的坦克部隊雖說沒有給裝甲一旅帶來多少麻煩。其主要裝備的三七速射炮,也沒有能在戰場上擊穿一輛抗聯的坦克。但是二十三師團步兵在戰鬥之中的瘋狂勁頭,卻是給裝甲一旅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雖說因爲步兵的掩護還是比較得力,無法維修而徹底損失的坦克數量沒有超過十五輛,但是輕重傷的數量卻是不少。而參戰的裝甲一旅主要的戰傷坦克,大部分都是被日軍催死掙扎的步兵,使用手榴彈炸斷的履帶,或是負重輪被炸燬。

這種戰損的坦克,大約在二十多輛左右。是抗聯此次林西作戰,坦克部隊主要的戰損原因。再加上其他發動機受損,或是火炮出現故障,以及其他損傷的坦克。林西境內主要戰鬥結束後,整個受傷正在搶修的坦克在達到了四十多輛,臨時編成了三個連在大井一線搶修。

除了部署在十二吐和孫家營子一線的坦克部隊之外,編入整個預備隊的完整坦克實際上只有兩個連的數量。這也是在迂迴部隊還要繼續奪取北面的巴林左右兩旗的情況之下,王光宇可以抽調出的最大機動兵力。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爲在奪取林西縣城後,王光宇將主要的力量投入到了北線。試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搶佔大板、林東一線,打通與杜開山的直接聯絡。同時穩定整個北面的戰線,以集中力量面對日軍的反擊。

爲了達成這個戰術目標,他將裝甲一旅的主要力量都編入了北上的部隊。在林西境內雖說掌握了一定的預備隊。但是在考慮的林西境內的日軍主力已經被打垮,除了在孫家營子一線和十二吐一線的縱深,各部署了少數的坦克部隊防止日軍可能反擊之外,在預備隊中只集中了兩個連的兵力。

同時將所有的戰損坦克留下,一方面是抓緊時間搶修,恢復這些戰損坦克的作戰能力。一方面也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這些戰損坦克作爲機動力量使用。

雖說王光宇之前並沒有想到運用坦克部隊,與日軍部署在林西的第三戰車聯隊打一場坦克戰。但是目前固守在林西東北與東南兩個方向,以及翁牛特旗境內的二十三師團殘部,並未徹底的喪失發起反擊能力。

尤其是之前一直未動用全力,只是出動少數兵力參戰的這個第三戰車聯隊,對於王光宇來說還是一個相當大的威脅。在暫時還要集中兵力奪取巴林左右兩旗的情況之下,將這些戰損坦克盡全力搶修好,王光宇手中也有了一張王牌。

如果不是裝甲一旅的修理營留在林西境內的兩個修理連工作得力,在戰場上不顧日軍的炮火和步兵的反擊,只要一發現有坦克出現戰損的情況就立即拖下來搶修。並在備件不全的情況之下,動用一切手段不分晝夜的進行維修。

在預備隊出動之前,將大部分的戰損坦克搶修完畢。單憑十二吐一線的兩個坦克連總共十九輛坦克的兵力,在不調動孫家營子一線坦克部隊參戰的情況之下,根本就無法集中足夠的兵力參戰。

儘管在裝備的性能上還佔據明顯的優勢,但是四十多輛坦克與即便除去之前戰損還有六十輛各種型號坦克的第三戰車聯隊作戰,總歸還是勝算把握不大。螞蟻多了,在很多的時候也會咬死狗熊的。

不過參戰的這些六十一輛坦克,除了十二吐方向原本部署的以及預備隊加在一起的四個不滿編的連,性能尚屬完好之外。剛從修理營出來的那些坦克,因爲時間過於匆忙,還有相當一部分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還沒有徹底的維修好。

有的坦克火炮,開炮的時候只能停留在一個水平線上,無法進行仰射或是俯射。有的坦克之前戰損的負重輪,因爲一時還無法補充,還是用從被摧毀的日軍坦克上拆卸下來,經過修改後臨時代替的。

還有的坦克炮塔上的高射機槍被日軍速射炮或是炮兵火力打掉,因爲缺乏備用貨源只能用蘇制DP機槍臨時代替,或是壓根就暫時不裝。甚至有相當一部分被日軍步兵火力打壞的附加裝甲,還沒有來得及更換。只是因爲形勢緊急,勉強調到十二吐一線參戰而已。

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是關東軍的命令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個開始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一百零四章 餘波之楊震之膽氣的來源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八十一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 (4)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二十一章 我部已經按時抵達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第二百四十六章 慎重對待第三十三章 就地待命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四百九十二章 郭邴勳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裝備調整第三百六十八章 鬱悶的日本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零戰的登場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五百七十五章 日軍傘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決你的燃眉之急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二百七十章飽帶乾糧、晴備傘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228章 地下隧道第六十八章 最瞭解楊震的人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十一章 該死的情報部門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車風波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三十五章 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十五章 到了調整計劃的時候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二百一十八章 炮擊的效果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的敵情變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見得是壞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五百七十三章 咱們抗聯的女兵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二十二章 你們拿我們當二逼啊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一百零四章 消滅在萌芽之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沒有想到的結果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二百七十三章 政治任務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十九章 計劃 (4)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牆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一百四十一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二百六十七章 殺人機器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氣炮彈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二百一十四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一百六十二章 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
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是關東軍的命令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個開始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一百零四章 餘波之楊震之膽氣的來源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八十一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 (4)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二十一章 我部已經按時抵達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第二百四十六章 慎重對待第三十三章 就地待命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四百九十二章 郭邴勳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裝備調整第三百六十八章 鬱悶的日本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零戰的登場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五百七十五章 日軍傘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決你的燃眉之急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二百七十章飽帶乾糧、晴備傘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228章 地下隧道第六十八章 最瞭解楊震的人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十一章 該死的情報部門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車風波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三十五章 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十五章 到了調整計劃的時候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二百一十八章 炮擊的效果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的敵情變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見得是壞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五百七十三章 咱們抗聯的女兵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二十二章 你們拿我們當二逼啊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一百零四章 消滅在萌芽之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沒有想到的結果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二百七十三章 政治任務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十九章 計劃 (4)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牆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一百四十一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二百六十七章 殺人機器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氣炮彈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二百一十四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一百六十二章 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