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十八

十八

虎子他們仨到達挹江門的時候,挹江門內已是一片藍灰色的海洋,不斷地有逃難的婦孺百姓混雜入撤退的軍隊中,從城內的各個方向向這邊涌來,而城門卻像船閘的閘門一樣緊閉着。嘈雜的人聲中,虎子聽到城下的官兵喊道:“城上的弟兄,我們奉命從下關碼頭撤退到江北,請你們開城放人!”

城上回應道:“我們宋師長有令,擅自脫逃者以逃兵論處,讓你們立刻回城死守!”

“我們是奉命撤退,不是逃兵!”

“你們趕緊回去,再不走我們就開槍了!”回答冷酷得像風刀子似的,直颳得耳根子生疼。

城下的人根本沒理會,他們不知從哪裡擡來了梯子,倚在城牆上,手忙腳亂地往上爬,倒像是要攻城。城上的也不含糊,架起機槍就是一通掃射。“攻城軍”丟下幾十具屍體後稍稍退了一些,但馬上又以更大的衝擊力向前涌去,並且“砰砰邦邦”地還擊起來。

虎子雖然沒見過日軍攻城,但他相信,此時“攻城軍”前赴後繼的猛勁兒絕不亞於日軍。歷史極其諷刺地將這一刻作了定位——撤退的後來成了“英雄”,堅守的倒成了“罪人”。

“攻城軍”和“守城軍”正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城上一個聲音聲嘶力竭地呼嚎起來:“停火!快停火!剛接到宋師長的命令,馬上開城放人!”

守城的士兵好半天才弄明白,衛戍司令部2小時前就已下達了撤退令,而那些玩忽職守的高級軍官們要等他們和友軍發生“火併”後纔想起這道命令。

“船閘”的閘門終於開了,人潮像決堤的河水一樣奔涌而出。古語云:欲速則不達。這話用在這兒再合適不過了,人人爭先的後果是人人落後。士兵們在狹窄的城門洞內爭先恐後,你拽我拉,因踩踏而斃命者不計其數。

撤退軍出了城門後就跑成了潰軍。散兵遊勇們搶奪着江邊爲數不多的幾隻小船,幾乎每個船老大都在幾十支槍口的威逼下哆嗦着,但一陣南腔北調的叫罵後,他們也不知道最終要聽哪一杆槍把子後的命令。

城上的守軍不知是出於愧疚還是自責,幾乎瘋狂地幫着被他們“誤傷”的友軍弟兄搶奪着船隻,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減輕他們的罪責。

虎子他們仨出城的時候,天已完全黑了,只有城樓上的兩盞馬燈忽閃着光亮,像兩隻哭腫的眼睛擎着淚花,“淚光”下幾根綁腿系成的布條垂了下來,那是沒有流乾的眼淚,每一根布條都繫着一段亡命天涯的經歷。

,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