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分西漢和東漢,共計400餘年,賢君輩出,是歷史上明君最多的朝代,有名的有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等等。西漢除漢成帝外,都沒有什麼可以過多詬病的,漢成帝雖在位期間荒於酒色,外戚專權,但所作所爲還算靠譜,縱觀整個西漢權力之柄一直都牢牢握在皇室手中。
東漢,一個悲催的時代,自漢和帝起,沒有一個皇帝是在加冠後登基的,有的皇帝到死都帽子都沒戴上帽子(成人禮戴冠)就和這個世界說再見了。普遍10歲左右,最小的三個多月登基。這就導致了外戚政權,而隨着皇帝的成長想要和母族爭奪權力又培養了宦官政權。於是乎開啓了皇帝幼年登基外戚掌權、小皇帝依靠宦官奪取政權無後而亡、換個小皇帝登基、換個外戚重新掌權這樣的死循環……在這種頻繁更替政權的情況下,漢朝依靠深厚的根基,又有關鍵時刻冒出來的賢臣總來匡扶社稷,力挽狂瀾,使得朝庭暫時得到平衡。
可是這種情況到了漢桓、靈二帝統治時期發生了改變,黨錮——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黨參政的現象。官僚士大夫因反對宦官專權而遭禁錮的政治事件。所謂"錮"就是終身不得做官。打破了平衡,嚴重地削弱了那些關鍵時代冒出來平衡朝局的能臣們的地位。而宦官則因靈帝而瘋狂滋長勢力,而宦官們大多見勢淺薄,不能解決邊疆和社會矛盾,產生了各種規模的起義,導致軍閥混戰,最終讓東漢走向了滅亡。
下面有請本章的主人公7號選手——漢靈帝登場。東漢第十二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宏早年世襲解瀆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爲皇位繼承人,於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即位。因爲東漢的畸形發展,讓只是宗室的劉宏在12歲時走向了人生巔峰。他的上一任皇帝漢恆帝是在15歲時坐上這個位置的,在位21年。可是前13年都並無實權,只是個傀儡,到了159年樑太后去時漢桓帝開始策劃誅殺外戚梁氏,於是和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等密謀誅除樑冀,事成後梁冀、孫壽當日自殺,樑、孫家族全部棄市。其他牽連公卿大臣數十人,故吏賓客被罷免的有300多人。有了前人的成功,自然就有後人的效仿,恆帝依靠宦官剷除了外戚梁氏,皇帝掌權,宦官們也得到了權力。
到了靈帝的時候將這宦官政權發展成了專權,我們來看看靈帝對宦官的寵愛吧。據傳,東漢宦官的權勢,僅次於晚唐,要比晚明牛一百倍,到漢靈帝時期尤甚。漢靈帝曾經公開認宦官爲“爹媽”:“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張常侍就是張讓,趙常侍就是趙忠,二人都是十常侍之亂的禍首,大將軍何進就死於他們之手。
據傳有一次,漢靈帝聽說雒陽的房子建的十分高大宏偉,就跟隨宦官們一起登高去看,其中一位宦官說,天子不適合登高,那樣的話容易與百姓離散,漢靈帝竟然聽從於是沒有登到高處,說起來也真是很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