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人到中年的乾隆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六下江南(想到了楊廣出巡,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都有着不能“錦衣夜行”的心理呢)擴建圓明圓、熱河避署山莊。奢靡的乾隆大肆揮霍,遊山玩水,四處留情,自負才情作詩二萬多首,好在沒有一首是需要我們背誦的……喜愛名人字畫,因此讓一大批極有收藏價值的字畫遭了殃,凡經他手都長了“牛皮癬”,原本國庫豐厚,可是也架不住乾隆的奢侈,於是善於斂財的和珅走近了乾隆的生活。
我們先來看看和珅的仕途之路: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19歲的和珅參加科舉,但名落孫山。承襲三等輕車都尉(爵位稱號,無實際職務)。
23歲的和珅被授三等侍衛,五品。
24歲擔任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這是正二品的官職,相當於是軍區副司令。
27歲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副都統、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那就成了國務院辦公廳的秘書長,兼任軍區副司令。
28歲擔任戶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步軍統領。這三個官職兼任。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組織部副部長、警備司令部部長。
30歲乾隆將自己愛寵愛的女兒和孝公主,指給了和珅5歲的兒子,併爲其賜名“豐紳殷德”
31歲和珅被提拔爲戶部尚書從一品,前面的官依舊兼任,已經是財政部長級別。
32歲因軍功,被提拔兼任兵部尚書,也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兼任。
35歲擔任正白旗滿洲都統、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這已經是副國級的檔次了。
37歲文華殿大學士,同時兼任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正國級別正一品而且是實權。
39歲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奉旨與和孝公主完婚,乾隆破例封爲固倫和孝公主,這是個只有皇后嫡出公主纔有的封號。
49歲和珅被封爲一等忠襄公,兼任着各種部長的職位,再往上就是王爵了。
看看和珅這升遷的速度,火箭都得多捆綁幾個助推器才能趕得上了,絕對權傾朝野。
由和珅升遷的速度可以看出乾隆對和珅的寵信達到了什麼程度,和珅對乾隆所作詩詞的風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爲了迎合乾隆,下功夫學詩、寫詩,並造詣都不淺。和珅就如乾隆肚子裡的蛔蟲一樣,不但瞭解乾隆帝的一切喜好,且不用乾隆說和珅就已經按乾隆的想法把事情幹好了,絕對的“深得帝心”,更讓乾隆愛不釋手的是和珅斂財的能力,好大喜功奢靡揮霍的乾隆讓國庫逐漸空虛難以支撐,而和珅卻可以源源不斷的搜刮到鉅額的財富供乾隆揮霍,最大程度的滿足乾隆的虛榮心。和珅專權的二十多年裡大清上下都颳着貪腐之風,朝中要員和封疆大吏都忙着貪污受賄,朝廷政治遭到了嚴重腐朽。
比貪腐更爲可怕的還有文字獄,章節開始我們就提到過,滿清入關後很不安穩,一則是少數民族統治,二則是民族歧視,三則是文化差異,所以一直有很多的的反清組織,但是到了乾隆年間,因爲經濟的發展,文化的滲透社會已經相對安穩,但是乾隆帝卻在這方面比其祖,父都嚴苛殘酷。乾隆在位60年,卻製造的大規模、中規模和小規模的文字案共計130多起,佔清朝一代文字獄的80%,平均下來五個月就要對文人“刀斧伺候”一次。在這130多起文字獄中有47起案犯被處以死刑——凌遲、戮[lù]屍(斬辱死者的屍體)、15歲以上男性連坐斬立決。中央政府咬文嚼字、樂此不疲,地方政府爲邀功請賞、擴大戰果,恨不得挖地三尺,不知有多少文人勒死其中。文字獄風颳至興起,連阿諛拍馬的都不放過,如冀州秀才安能敬,本想歌功頌德,寫“恩榮已千日,驅馳只一時,知主多宿憂,能排難者誰”簡單的一首四句小詩卻被有心者曲解爲咒罵皇帝有憂有難,無人輔佐。安能敬被抓進大牢,打的皮開肉綻,他紅着臉說了一句實在話:“我原要竭力稱頌,無奈說不上來。”著名學者全祖望本在《皇雅篇》中大力表述雍正帝位名正言順來諂媚乾隆,可是乾隆還沒看到,仇家卻指其文章內一句“爲我討賊清乾坤”把“賊”字寫於“清”字之上,直接被指責爲大逆不道上奏乾隆,好在朝中有人才得以倖免。而到了乾隆晚年文字獄的範圍更加寬廣已不止“清”“明”,對“老”“死”一類也諱忌莫深。因智天豹修萬年曆,只編到乾隆五十七年,被乾隆認爲是詛咒自己早死而砍了其的腦袋,本來是獻寶巴結,不料卻死無全屍,着實夠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