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我實在是糾結了很久很久,幾番起筆又放下,往下寫了好幾章卻又總是想起他,一方面他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這盛世和中興、之治這些那可能天差地別的啊。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絕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功勞是天花板級別的,錯誤也差不多了。雖然在之後的選手中也有中興之後又敗光自己家底的坑貨,可是那些人的功績和李隆基一比較,那實在不是級別的啊,思來想去最後就讓他以編外選手的形式出來走一圈了。
唐玄宗李隆基絕對是唐朝數一數二的皇帝(第一肯定是李世民),他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這兒子和爹的性格反差實在有點大)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藝,精通音樂、書法,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君王,享年78歲,在位期間改革兵制、開拓疆土、任用賢臣,爲唐朝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
早在武則天還在位的時候,李隆基就已經開始準備,雖然被貶又農舍微末,但是他從未放棄他的遠大抱負,他不能讓武則天的後人繼續當皇帝,因爲唐朝是李家的!於是他藉助當時比較偏向於的迷信來爲自己樹立威望,很快結合了一個小團體,並且來到了長安。很快他的小團體就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體,已經僅次於當時勢力最大的太平公主集團了。
武則天雖然倒下了,可是又有個韋后接過了女權的班,其勢頭完全不輸給武則天,難道歷史又要重演?李隆基是不會允許的,就在韋后毒殺中宗李顯(710年),準備當第二個女皇帝時,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李旦再一次坐了上的皇位,而李隆基則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太子,兩年後睿宗讓位給了李隆基,可是三品以上的官員任免卻仍由已經退位的睿宗決定,李隆基實際的權力並不大,這並不是睿宗不肯不肯放權,實際是太平公主在操控,不得不說唐朝實在是一個女性發展的沃土。有能力又有實力的李隆基怎麼肯做個聽話的牽線木偶呢,登基之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關係日趨白熱化,各方都磨刀霍霍,時刻準備在對方鬆懈時來上一刀。終於雙方都等到了這個機會,太平公主與宰相竇懷貞計劃於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四日率羽林軍發動政,李隆基提前得到了這個消息,於是提前一天下手率廄牧兵馬殺太平公主及黨羽數十人,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盡被黜逐。至此,動盪的局勢總算穩定下來,而李隆基也終於獲得了全部權力,改元開元。
然而形式並不容樂觀,長期的政治鬥爭早已削弱了中央政權的力量,朝廷宮員貪腐成風,李隆基開始爲大唐更換新鮮的血液,任人爲賢,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姚崇史稱他“明於吏道,斷割不滯”時人稱其爲“救時宰相”。李隆基知人善任,在開元年間所任用的宰相,大都成了比較有名的政治家,而有了這樣一批人才的輔佐,整個開元年間,輕徭役,減刑罰,使得百姓富庶。不僅如此,玄宗還整頓吏治,裁撤無爲官員,精減政府機構、清除舞弊,這些舉措都有效的提高了朝廷的辦事效率,同時也縮減了財政開支。對於官員,玄宗不僅重視朝中大員,更關注地方小吏,曾親自出題考覈縣令,不合格者均被淘汰,而對通過考覈要去上任的縣令,玄宗還曾親自召見面授。任用賢相、考覈官員、賞罰分明等一系列措施最終促成了開元盛世這一空前盛況,使大唐達到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