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中)

爲尊重孫先生的遺願,孫科等人組成的孫先生葬事籌備處實地察看,選好陵址,劃地2000畝修墓,又登報懸獎,徵集陵墓設計方

案。在衆多應徵者中,青年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被一致評爲首獎,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6年3月12日孫先生逝世一週年之際,舉行了奠基典禮。歷時3年多,耗資150萬銀元,中山陵終於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學美國、才華橫溢的青年建築師呂彥直在主持建陵過程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不幸與孫先生一樣身患肝癌,在工程臨近尾聲時病逝,年僅35歲。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說是南京城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年爲了迎接孫先生靈樞,南京修築了第一條柏油馬路一中山路。該路西起中山碼頭,東至中山門,長達12公里。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幹道之。同時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門朝陽門,並改名爲中山門。在中山門到中山陵之間還修築了一條陵園路。

出中山門,沿陵園路行駛,終點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廣場。廣場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臺。臺上那尊雙耳三足的紫銅寶鼎,重5000公斤,高4點25米,腹徑1點23米,是中山陵紀念性裝飾之一。此鼎鑄於1933年秋,由廣州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和戴季陶捐贈。鼎一面鑄有“智、仁、勇”三個字,是中山大學校訓。鼎內豎有一塊六角形銅牌,上刻戴母手書《孝經》全文。

由廣場踏階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闕門的沖天式石牌坊。這座牌坊建於19311933年,高12米,寬17點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塊福建花崗岩,但採用的卻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形式。坊額正中是金光閃閃的“博愛”兩字。這兩個字是孫先生的手跡,原出自唐韓愈《原道》“博愛之爲仁”一語。據說孫先生生前最愛題這兩字送人。孫先生畢生以偉大的博愛精神致力於民主革命,爲民族的獨立自由奮鬥不息,可以說“博愛”ニ字正是對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寫照。

由博愛坊向前走,是一段長480米,寬十多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體設計,突出中國的傳統風格,莊嚴肅穆,獨具特色。爲了體現孫先生的崇高偉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爲陵的慣例,將墓室築於海拔約160米的全陵最高處。此外,整個陵區的建築植被中軸對稱,更給人以法度莊嚴之感。朝北順坡而上,依次有陵門、碑亭、祭堂和祭堂後的墓室等建築。而墓道兩邊的雪松、檜柏、銀杏、紅楓兩兩相對,代替了古代慣用的石人石獸,象徵着孫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

墓道盡頭是平臺。整個陵墓平面爲“木鐸”形。鐸,就是平常我們說的大鈴擋。在古代它是用來宣佈政教法令和戰爭令的。鐸的聲音宏亮,而且傳得很遠,有“使天下皆達道”的喻義。陵墓選用這樣一個圖式,讓人不禁想起孫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後人。

第53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下)第30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下)第63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上)第41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二)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54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上)第61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下)第1章 第一卷 前生有緣聚江邊—全新的學校第5章 朦朧的愛情(續)第22章 歷史名園寄暢園(下)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65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下)第29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上)第67章 天涯海角我來啦第55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中)第46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上)第66章 天涯海角我來啦(上)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3章 歡快的校園第2章 想家的時候第41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二)第52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上)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44章 穿越葉赫那拉城(上)第22章 歷史名園寄暢園(下)第14章 古樹參天少林寺第65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下)第18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下篇)第25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下)第67章 天涯海角我來啦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55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中)第71章 大巴車上話友情(三)第54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上)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30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下)第51章 瑪萊酒店隱林間第52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上)第18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下篇)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22章 歷史名園寄暢園(下)第53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下)第34章 西湖美景有淵源(中)第51章 瑪萊酒店隱林間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51章 瑪萊酒店隱林間第17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上篇)第36章 體驗宋城千古情第32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下)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9章 國軼病中見真情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24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中)第15章 白馬寺裡看三國第18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下篇)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1章 第一卷 前生有緣聚江邊—全新的學校第44章 穿越葉赫那拉城(上)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16章 龍門石窟補遺憾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42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三)第14章 古樹參天少林寺第24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中)第53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下)第26章 秦淮河畔有故事第44章 穿越葉赫那拉城(上)第5章 朦朧的愛情(續)第27章 木瀆古鎮園林美第1章 第一卷 前生有緣聚江邊—全新的學校第28章 夜遊周莊補遺憾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54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上)第46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上)第36章 體驗宋城千古情第17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上篇)第60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中)第59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上)第60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中)第71章 大巴車上話友情(三)第42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三)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30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下)第70章 大巴車上話友情(二)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32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下)第25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下)第36章 體驗宋城千古情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16章 龍門石窟補遺憾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27章 木瀆古鎮園林美第62章 天空之鏡呀諾達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24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中)第64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中)
第53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下)第30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下)第63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上)第41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二)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54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上)第61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下)第1章 第一卷 前生有緣聚江邊—全新的學校第5章 朦朧的愛情(續)第22章 歷史名園寄暢園(下)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65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下)第29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上)第67章 天涯海角我來啦第55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中)第46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上)第66章 天涯海角我來啦(上)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3章 歡快的校園第2章 想家的時候第41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二)第52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上)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44章 穿越葉赫那拉城(上)第22章 歷史名園寄暢園(下)第14章 古樹參天少林寺第65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下)第18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下篇)第25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下)第67章 天涯海角我來啦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55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中)第71章 大巴車上話友情(三)第54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上)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30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下)第51章 瑪萊酒店隱林間第52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上)第18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下篇)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22章 歷史名園寄暢園(下)第53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下)第34章 西湖美景有淵源(中)第51章 瑪萊酒店隱林間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51章 瑪萊酒店隱林間第17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上篇)第36章 體驗宋城千古情第32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下)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9章 國軼病中見真情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24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中)第15章 白馬寺裡看三國第18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下篇)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1章 第一卷 前生有緣聚江邊—全新的學校第44章 穿越葉赫那拉城(上)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58章 分界洲島話分界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16章 龍門石窟補遺憾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42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三)第14章 古樹參天少林寺第24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中)第53章 酒會彰顯同學情(下)第26章 秦淮河畔有故事第44章 穿越葉赫那拉城(上)第5章 朦朧的愛情(續)第27章 木瀆古鎮園林美第1章 第一卷 前生有緣聚江邊—全新的學校第28章 夜遊周莊補遺憾第31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上)第54章 對酒當歌歌傳情(上)第46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上)第36章 體驗宋城千古情第17章 未見排沙夢已圓(上篇)第60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中)第59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上)第60章 檳榔谷中小導遊(中)第71章 大巴車上話友情(三)第42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三)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30章 運河兩岸聚寶盆(下)第70章 大巴車上話友情(二)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32章 烏鎮品讀古文化(下)第25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下)第36章 體驗宋城千古情第47章 長春小聚抒真情(下)第16章 龍門石窟補遺憾第40章 英雄城市緬英雄(一)第27章 木瀆古鎮園林美第62章 天空之鏡呀諾達第57章 南灣猴島話獼猴第24章 中山陵園緬偉人(中)第64章 南山海上看觀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