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

守護

早就已經記不起童年的事情了。自己在這個人世上恍恍惚惚,竟然也晃過了快八十年。

還能隱隱約約記得自己十四歲上京求學那年,母親揮手絹的動作,父親遠遠的注視,還有祖父拄着柺棍佝僂的站在父親的身後。那時候心裡也只想着,學成後好好孝敬他們。

只是事與願違,此一別就是一生。

岳陽書院我這輩子最說不清的地方。

那天,柳絮飛揚。走在書院旁邊的林蔭道上,拿着一本《化夢詩集》,準備到湖邊去喝一點新下來的清茶,賞賞湖塘春景。卻在半路上遇見了那個後來讓自己魂牽夢繞後半輩子的女子。

當時,僅僅覺得這個女子長得清純脫俗,笑起來的樣子,猶如春天的含苞待放的百合而已,並沒有太多感觸。只是想不到後來的會爲她,活了大半輩子。

自己當時的理想也不是什麼奪魁,當皇帝的太傅,或者是管一羣血統高貴,喜歡窩裡斗的皇子皇孫。而是雲遊天下,做一個隨性散人。

只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和她第一次相遇的那年年末,我的家族敗落了,作爲家族裡的男性成員,本就是沒有權利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只有家族興旺,男丁豐富的情況下,纔會有幾個特例。只是自己沒有那麼幸運,那個已經接近貧困的家族,並沒有讓爲數不多的男性成員返回家中,而是繼續上那個只收貴族費用頗高的岳陽書院,其目的也只是爲了重振家業。

貴族子弟說白了,就是一羣活在家族陰影下的可憐蟲。沒有自由,沒有夢想,沒有自我,之所以能夠活着只是因爲所在家族需要一個男孩入仕,在朝堂上爲這個家多佔一個份額,多謀一些利益。而這些活着已經無趣的人,只能靠比較身價,擡高自己地位過活。自己早就厭惡了這一切。

滿腦子盤算着離開京城,遊遍大好江山,看盡江河湖海。

當然,那些想法都只是想法。

城外五里有一個叫做清花澗的小山谷,谷裡有一間以玉蘭香茶聞名的古剎。自己閒來喜歡在京城周圍四處遊蕩,彌補一下心裡的那點遺憾。其中最喜歡的去處就是這間驚蘭寺。也最愛這寺裡的玉蘭香。說來寺裡的規矩,只要是能夠答對題目的人,都可以隨意品嚐這茶。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身份。而這點規矩自己最是喜歡。

又是一年玉蘭花開,登上故地,只爲求這一香。因爲之前經常來往,早與寺中的住持混熟,併成爲至交,時常一起切磋詩歌、佛經。這天進入寺中,小沙彌按照往常的程序,端上香茗,幾份鄉間甜點後,便進入禪室喚住持去了。也依舊像往常一樣,在後園小亭中與那位十分博學的人邊喝茶,邊聊一些趣事。

只是談了沒多久,供放茶水的小沙彌便跑來,告訴住持前面出事了。

出於好奇一起跟到前面來看熱鬧。原來是一個平民出身的書生對上了那首刻在石碑上的絕對,讓旁邊那個沒有對出對子的貴族士子,失了面子不樂意罷了。自己最是看不慣這些貴族門第嘴臉,本想立刻上前去理論,卻被住持擋住了。想想也是,自己逾越了,悄悄退回原地。等待着事情的處理完畢。

只是這位大貴族甚是難纏,仗着皇親的身份。想讓那個平民出身的書生賣身於他。只見那個書生氣得臉色發白,印堂發青,不是什麼好兆頭,怕是這一氣要出事。

精通醫理的住持,一把打斷了爭吵,讓沙彌扶那個書生到禪房去休息。但是,貴族並不想就此結束。眼看就要出人命的當口。有個長相清秀的少女挺身而出,嬉皮笑臉,半開着玩笑的狠狠教訓了,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貴族,並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喝彩。似乎自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注意她的。這個不拘小節,活潑豪放的清秀女子。

而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跟着這位博學的住持學習醫理的。當時,只是想自己浪跡天涯時,能夠靠此爲生。那時自己時常逃課,成天泡在寺院裡,學習被書院夫子鄙視的雜學。

所以,之後很久都不知道,素有京城第一才子之稱的凌熙拜岳陽書院院士儒學名家蘇先生爲師的大新聞。也不知道,這位大才子與宰相千金訂婚的消息,所謂才子佳人的傳說。

那個時候的自己,是同窗眼裡的窮小子,夫子眼裡的頑劣學生。衆人眼裡多一個不多,少一個無所謂的路人甲。所以,在書院中並沒有什麼朋友。也更不會有人專門來給深山老林的我傳遞八卦消息。

往後又過了很久的平淡日子。

說起來第三次見面以是第二年春,岳陽書院的年度學考結束以後。這次見面也是我第一次正式和她交談。也是多年後某人映像裡的初次見面。

那天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她的閨名、她的出身以及她的婚約。而這也是讓我詫異的,一個那麼灑脫的少女,居然會配上京城第一迂腐。在我的眼中,那位大才子除了文章和那一筆字外,一無是處。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典型代表,滿嘴章則典籍卻沒有自己的主張。學識見識遠遠不及山中小寺的一個沙彌。這樣的組合,讓我爲眼前的這個天真少女擔憂。而那時的自己也並沒有過多的在意。這畢竟是別人的事情。

只是後來家中老父的來信,讓我驚訝了多時。結交凌家,促成相府千金嫁入宮中。對於這樣的來信,我並不陌生,家族利益永遠是第一的。自己也永遠是這個家族在京城的眼線。結交凌家,可以理解,凌家是京城大族,前幾代出了不少皇帝的寵妃、權臣。但是,讓那個叫絲絡的女孩子嫁入宮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自己又不是管選秀的太監。但是,家命難違。除卻去寺院學習醫術外的所有時間,自己都和那個叫凌熙的大笨豬在一起。憑着我的聰明才智、投其所好,很快變成了那個書呆子的“至交好友”。

以爲事情可以這樣結束,沒想到,宰相家真的介入到一樁刑部冤案裡,無法自拔。眼看就要被削官降職。自己便利用這個機會,藉助凌熙的關係,和幾次見面下來,凌家老父對我的賞識,在他耳根低下提了幾句。當時只是想盡人事而已,並不想真正的拆散姻緣。但是沒想到凌家老父的耳根子軟得厲害,屬於根本不能碰型的。這也是事後多年自己仍耿耿於懷的原因。

我親手把那個天真的女子推進了火坑中。

我的家族藉着這樁冤案,重新又站起來了,而自己卻因爲愧疚終日躲在寺院中。只不過,別人不知道我心裡想的。只當我是得了相思病,迷上了剛嫁進宮的新皇后。有些謊言是不能戳破的。自己只能默默承受苦果。

曾經真的行走天涯,真的離開了京城,離開了家族間的紛紛擾擾。只可惜一切都因一封家書結束。祖父,這個家族中的長者,唯一支持我夢想的人,離開了人世。當時遠在大漠我,得到這封家書的時候,已經是整整一年後。狂奔回家,一路風霜,還沒走到自己居住的村莊,就聽到全家進香路上遇匪。只得調轉方向,直奔省城。

沒有想到自己小半年的拼命奔波,換來的就是全家十四口棺材,和一個自稱是匪首的瘋子的人頭。

那時候,感覺天都塌了。恍恍惚惚投奔宗家,得到是一張春闈報名文書。沒有家人間的安慰,甚至宗堂裡連一個牌位都沒有。族長只淡淡的說了些,只有得了功名纔可以進宗祠,什麼我們家是支脈,你們家裡的女眷也不能進女祠,我的爺爺曾經做過對不起宗族的事情,不能擺在長老位上,等等之類的話。

就因爲這些無聊的規定,自己的家人就連躺在自家祖墳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只有一個遠房叔叔看我可憐,給了我這張報名文書。說是,高中了回來就可以遷墳。

所以我拿着這張文書,賣了家裡的產業,再次來到京城,參加被我鄙視的春闈。但是,我不是爲了遷墳,也不是爲了死後進宗祠。而是爲了出氣,爲了報復這些狗仗人勢的無情親戚,也爲了報復這個世界裡存在的家族習氣。

我再次找到了已經是朝廷高官的凌熙,並在他的幫助下,結交了當時的禮部尚書。給了他一筆錢財,上上下下打點了一番。於是,自己很順利的在閱卷過程中,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得了當年的頭魁。事實證明,想要奪魁靠的不是出色文章,也不是精闢見解,而是投其所好,要清楚皇帝喜歡聽什麼樣的話。這纔是最重要的。

而我在禮部的日子,就是浪費生命。每天閒得只能以追捧上司爲精神動力,拍皇帝的馬屁爲工作目標,早日升官爲發展方向。自己也並沒有完全的按照原本的計劃,用狀元的稱號去諷刺那些勢利小人。但是這個行爲太幼稚。我得等,等待那些貪婪的傢伙們出手行動,在求請幫助的時候,全盤歸還自己的遭遇。只是沒想到,我的報復計劃在任職的第二年就成功了。貪婪的族長居然不自量力的謀劃,郭氏家族的利益,這是樁必輸的戰爭。不需要自己的一兵一卒,不需要自己任何的力量,這場無聊的復仇就結束了。以爲自己會高興,會繼續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一切都改變了,自己的心空了,隨着家族的倒塌,就空了。

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家在自己心中會這樣的重要。

繼續泡在官場裡,不是爲了喜歡,也不是爲了榮華富貴,而是因爲沒有其他的樂趣。從書吏升到員外郎,我用了三年的時間。也是這期間,再次見到了那個曾經的少女,當時的皇后。雖然華麗寬大的皇后禮服已經讓她失去了少女的活潑天真,但也讓她渾身散發着一種雍容大度的氣質。這個宮廷確實很能改變人。我也從一個自由灑脫的有志青年,熬成了一個混日子的官油子。

那時候和她的會面,並沒有什麼可以回憶的。禮節上的來往而已。況且她早就已經不認識我這個人了。只是暄文帝身體不好,許多朝政上的事情,得需要宰相來代權。這就使得這位皇后娘娘時常到前朝來,找她的父親說話。

見面的機會多了,也自然而然的熟識了。這才知道,原來我和她曾經都有相同的夢想,但是都因爲家族而放棄了。同樣都被這個宮廷改變的不在是曾經的自己。同樣有許多的煩惱和憂心。雖然只是一些淺淡的話語,禮貌上的互相傾訴,自己出於愧疚的安慰,但是依舊是那段空白歲月最好的回憶。

讓我真正開始在意她,關注她,並愛上她。是在暄文帝駕崩後,她帶着年幼的兒子主管天下的時候。

那時的天下,朝政腐敗,貪官污吏明目張膽的擴張勢力。各方利益錯綜複雜,混亂不堪,經常無故挑起爭端。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而大軒在那時已經存在有上百年了,各個家族猶如大樹冒土的根系一樣,多得已經成累贅,卻不敢也不能去除。那個小女子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裡面抱着年幼的孩子,出現在朝堂上。

剛開始,事情並沒有朝好的方面發展的跡象。宰相一族迅速膨脹,一下子躍居家族榜榜首的位置。當然這引起了其他家族,其他勢力的不滿。甚至還牽扯進幾個皇室宗親。內戰一觸即發。各方利益,皇室宗親,外戚家族打成一片。老百姓生活艱難,眼看就要激起民憤。

那個柔弱的女子也還是像驚蘭寺時一樣,爲了平息內戰,第一個衝上前。清洗自家的貪婪,洗刷所有的參與者的野心。自己經歷過,家族的覆滅,知道那種矛盾的痛苦。就算自己曾經憎恨着那個家族帶來的痛苦,但依舊掩飾不了失去時的孤寂。而她,那樣一個弱女子,竟然可以做到,還能像無事一樣。殺雞儆猴、點到爲止,點清每一個家族的每一筆爛帳。

貪官盡掃,滿朝譁然。

自古以來,皇室都有一支自己的力量。這是貴族們默認的。相對而言,貴族們也有自己的消息網絡。但是,這一次是不同的。所有貴族在沒有得到確切消息的情況下,通通被抓到小辮子,通通栽了個跟頭。那些囂張的貴族,第一次見識到了真正的王權。

這個以女人和孩子爲代表的權利中心,真正的力量。

而這也是她作爲一個統治者的第一次完美亮相。

隨後的整頓吏治,開科重試,也慢慢起了些作用。這個腐朽的王朝,終於有一些起色。

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會被她選爲太傅,教那個剛滿三歲的小皇帝。

但是,作爲一個臣子,這樣的命令是不能回絕的。好在,這個孩子很乖巧,很聰明。幾乎是學什麼會什麼。作爲他的老師,十分的高興。

只是沒想到深入後宮的生活,讓我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她。

一個慈愛嚴厲的母親。一個孤苦無助的年輕寡婦,一個失去親人的悲傷女人。這樣的形象和那個讓朝野上下顫抖,肅清親族的太后,相去甚遠。我突然有了一種共鳴,一種同病相憐的感情。於是刻意的去觀察,去感受,她不爲人知的內心。

那場耗了我半輩子的愛情,就是在這個時候悄悄降臨的。

從暗暗的關注,到背後默默相助,再到並肩前行,一晃就是四十年。一同經歷了朝堂上大大小小的明爭暗鬥,一起渡過了老來喪子的悲痛,也共同擔起了守護下一代的責任。

只要她想做的事情,自己會努力幫她完成。她想實現的夢想,就會爲她拼全力實現。她最後不能再守護的人,會幫着她守護到最後。

自己第一次見到風兒那個孩子,是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天。胖呼呼的,吃飽了就知道睡的肉糰子。

看她抱着自己孫子的樣子,覺得是這個世界上最溫馨、最幸福的畫面。明明那個時候,她是這個皇宮裡面最傷心,最疲勞的人。重病迷離的兒子,剛剛出生弱小無助的孫子,還有虎視眈眈盯着大軒權利的皇后。知道她又將在親情和職責當中選擇,知道她苦苦掙扎,可是我只能默默的站在她的旁邊,在她做決定後支持、支撐。

還記得那年,文思帝駕崩,皇后殉葬的慘劇後。她抱着在襁褓裡的孫子,回頭對我說,還有希望時的眼淚。還記得她再度登上後位時的堅定。以及坐在那椅子上的悲痛。

現在想來,還是很心酸。

也許真的是怕蛇咬了,她不停的給那個孩子灌輸着絕情,灌輸着冷酷的君王之道。當時正在熱戀中自己,也就這樣眼睜睜的看着那個孩子的眼神從天真到痛苦,再到冷漠。現在想起來,心就會滴血。我們怎麼可以這樣做,怎麼可以隨便的剝奪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幸福。那個孩子很聽話,真的按照她的要求,變得穩重、深沉,變得不會笑,不會哭,像一尊沒有表情的塑像。每當想到這些的時候,我都會沉重的負罪感。我們真的給那個孩子,帶來無以彌補的傷害。

沒想到事情和我預料的一樣。不敢觸碰感情,緊鎖內心,讓這個孩子的生活,充滿着孤獨和悲涼。雖然大軒的國力一天比一天強大,但是自己一直希望,他能夠找到自己心愛的伴侶,能夠幸福的生活。這也許就是看着他長大的長者所希望的,是一個做了錯事的老人想要彌補的。

所以當我看到他滿臉憂鬱的跟我訴說感情的矛盾時,自己是激動的。也許,當年那個錯誤真的可以彌補。看着他退縮,就鼓勵他。看着他糾結,就安慰他。看着他怯懦,就鞭策他。

看着他一點點被感情磨得瘋狂,一步步走入不能自持的泥沼。自己爲他揪心,真是一個完全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只會傷害無辜的笨蛋。很想罵他一頓,很想像他小時候一樣暴打他一頓屁股,但是打了能有用嗎?那本不是他的錯,是我和他祖母的獨斷造成了現在的局面,真正該打的是我們。

默認着他的行爲,希望有一天他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個皇宮本就有太多掙扎,看着他內心的忐忑,隱忍以及最終的爆發。自己有些悲涼,自食苦果,傷在心裡。

太多糾纏,太多無奈。自己知道沒有權利,去對他指責。只是希望,他能夠幸福。能夠真正的過上幸福的生活。忘記那個無聊的誓言,回憶起自己還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

雖然雨兒並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眼神已經告訴我那是一種絕望。

暗示那小子放手,知道他會很傷心,很失落。但這是爲了大家都好。給他自己和雨兒一個思考的時間吧。

指使雨兒提前啓程,按照他的安排。出城時把言兒和那幾件東西帶上。

希望一切都能夠按照他的計劃進行。

看着那漆黑的夜晚,突然覺得有一種失落。

自己真的老了,不適合在這個宮廷待下去了。

絲絡,老夫真的很想你……

發上來了。

估計會有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