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鐵帽子王

太平天國第一悍將,前軍統帥,英王陳玉成的頭顱被送進京師之後,滿朝震動。此戰的意義即使和攻陷安慶相比,也絲毫不差。攻陷安慶是戰略上的勝利,斬殺陳玉成則是給本就已經人心惶惶的太平天國軍心又一次重擊。

此戰過後,朝廷對前線官兵給予了巨大的獎賞。兵部尚書文祥加東閣大學士銜,補上了桂良的缺,爲正一品,另外又加封一等忠勇侯。

最初人意料的是對僧格林沁的封賞,僧格林沁原爲科爾沁親王,這次竟然詔其“世襲罔替,配享太廟!”

也就是說,僧格林沁被加封爲鐵帽子親王!

大清的爵位,最高的就是親王、以下依次是郡王、貝勒、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等等。這些封號只限於賞賜給皇室宗親或者蒙古汗王。

至於漢人和非皇族的滿人,則不能做王爺、貝勒,他們的封號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爲了防止封號的過濫,所以朝廷規定,封號是隨着繼承而逐漸下降的。比如奕?,他現在是恭親王,但是他死了之後,繼承他爵位的兒子必須降一級,只能是郡王,他的孫子則只能繼承貝勒,從孫子就是貝子,再往下,還要降爲奉恩鎮國公。到了這個級別,就不用再降了。

也就是說,一個爵位,需要降四次纔算到底,到了第五輩纔算穩定下來。但是即便是一個親王,降到第五輩也只剩一個鎮國公了。更不用提其他的郡王、貝勒這等爵位了。

但是也有極其個別的王爺,是鐵帽子王。何爲鐵帽子?就是說他們的王爵是不用降的,帽子和鐵打的一般,子子孫孫都能平級繼承王位。

到目前爲止,大清只有九大鐵帽子王,而其中的八個是大清建國之時的八大功臣。

比如努爾哈赤的二子代善,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侄子濟爾哈朗,皇太極長子豪格等人。這些人都是爲大清的江山立過汗馬功勞,所以才被封爲鐵帽子王。而且這八大鐵帽子王之中還有兩個只是鐵帽子郡王,而非鐵帽子親王。

除了建國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之外,滿清入關之整整兩百三十年,只封過一個允祥爲鐵帽子怡親王。

允祥是康熙帝的十三子,在雍正爭奪儲位的過程中,允祥出了很大的力。但是,即便這樣,允祥也是在死了之後才被雍正帝追封爲鐵帽子王!

僧格林沁本就是蒙古科爾沁部的汗王之子,他繼承了父親的郡王封號。後來因爲其戰功卓著,朝廷將其破格提升爲親王。但是,任誰也沒想到他竟然能做到“鐵帽子親王!”

這個爵位可是和多爾袞,豪格,代善這種開國元勳相等了,無論是什麼榮耀都不及其萬分之一。

僧格林沁接到封賞之後,也是震驚不已,連忙上書推拒。但是朝廷不許,僧王見狀,再度上書推辭,朝廷又是不許,如是者三,僧格林沁才知道朝廷是真心封他爲鐵帽子王,這才接受了封號。

陳玉成被誅殺,河南的長毛全軍覆沒,苗沛霖又投降了朝廷,所以河南境內就只剩下張樂行的捻軍在獨自奮戰。

捻軍在河南有十餘萬人馬,駐紮在杞縣附近。陳玉成在通許戰敗之後,張樂行也意識到了戰局不妙。他雖然沒像苗沛霖那樣無恥的乞降,但也知道此處不能久留,於是趁着清軍在圍剿四散而逃的長毛的時候,張樂行率領大軍迅速往東南方撤退,準備返回江蘇北部、淮河北部等捻子根據地繼續作戰。

等到清軍將長毛徹底殺光的時候,張樂行已經逃竄出了河南。現在局勢一片大好,僧格林沁和文祥豈能放張樂行逃走?於是經過商議,文祥決定親自擔任先鋒官,率領一萬騎兵先行追擊,僧格林沁則收拾大軍,押送糧草輜重,在後面緊跟着。袁甲三也奉命帶着大軍隨後而行。

文祥因爲在山東吃了捻子的大虧,麾下的八旗兵損失大半,所以這次是準備報仇血痕來的。在僧格林沁手中討得了先鋒任務之後,文祥帶領一萬騎兵快馬加鞭往東去追逃跑的捻子。

這一萬騎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文祥對他們的戰鬥力很有信心,所以就忽略了休息,而是連夜追擊。等到追了一日一夜之後,實在是人困馬乏,無力再追的時候,文祥才下令休息暫時一夜。

這時已經追到了安徽淮北亳州,已經脫離了清軍的控制範圍。但是文祥等人實在是太過疲乏,在防守上也就難免出現漏洞。

張樂行能縱橫天下十幾年,成爲捻軍的總盟主,又豈是等閒之輩?當他得知文祥率領騎兵日夜兼程的追上來的時候,張樂行果斷的停止了逃跑,準備迎敵。一味逃跑只能損失慘重,只有適當的給予追殺的敵軍以強力攻擊,才能真正的獲得“戰略轉移”的機會。

當天夜裡,月黑風高,張樂行派遣總白旗旗主龔得樹率領一萬精兵偷襲清軍追兵的臨時營地。

由於時間倉促,一萬大軍只是臨時紮下營地,整個營地幾乎沒有任何防禦措施。再加上因爲疲乏過度,人心懈怠,直到捻子殺到近前,纔有人發出預警。

得知有人偷襲,文祥連忙披掛上馬,這時候捻子已經殺了進來。幸虧這一萬人馬大部分都是蒙古兵,悍勇非常,才能勉強抵抗。

文祥見到此情此景,與半年前的偷襲何其相似,不禁暴怒,組織起數百親兵,由他親自帶領殺上前去。

龔得樹萬沒料到突遇襲擊的清軍竟然這麼厲害,打了兩刻鐘就將劣勢扭轉了過來,再想起連陳玉成這等英雄都戰敗了,心中也是敬佩蒙古兵的戰鬥力。

正在這時,清軍後方一聲炮響,張樂行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殺到了!

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90章 北京城下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72章 出宮第33章 再會二相第139章 覆滅第140章 請罪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11章 夜宴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56章 整編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22章 大院君第79章 刑部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52章 陳年舊事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83章 初戰(下)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21章 醇郡王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70章 改組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49章 撤退第147章 廷辯第66章 翻臉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231章 全才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22章 廣州城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197章 麻煩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121章 醇郡王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289章 輸血第208章 戰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190章 受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78章 北上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74章 出訪歐洲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127章 破綻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42章 淘汰品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17章 黴運連連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182章 初戰(中)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52章 陳年舊事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94章 入京第166章 大敗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139章 覆滅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50章 聖庫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41章 迴鑾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91章 激辯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225章 曾國藩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
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90章 北京城下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72章 出宮第33章 再會二相第139章 覆滅第140章 請罪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11章 夜宴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56章 整編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22章 大院君第79章 刑部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52章 陳年舊事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83章 初戰(下)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21章 醇郡王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70章 改組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49章 撤退第147章 廷辯第66章 翻臉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231章 全才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22章 廣州城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197章 麻煩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121章 醇郡王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289章 輸血第208章 戰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190章 受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78章 北上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74章 出訪歐洲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127章 破綻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42章 淘汰品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17章 黴運連連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182章 初戰(中)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52章 陳年舊事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94章 入京第166章 大敗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139章 覆滅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50章 聖庫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41章 迴鑾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91章 激辯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225章 曾國藩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