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新疆行省

劉銘傳帶領騎兵向西一路狂追,奔襲兩千裡,殺入浩罕國境內,將阿古柏之子胡裡伯克誅殺。李明峰讓韋志俊帶領一萬步兵跟着劉銘傳殺入浩罕,等到誅殺了胡裡伯克之後,劉銘傳、韋志俊又在浩罕國境內耀武揚威一番,給當地的領主以震懾,然後才返回新疆。

在兩人遠征的過程中,李明峰又讓哈密回王伯錫爾給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和闐(今新疆和田)、烏什、庫車、喀喇沙爾(今新疆焉耆)五座城池的回王領主寫信,要求其迅放下武器,歸順朝廷。

南疆有八大城池,現在喀什噶爾和英吉沙、阿克蘇都在常勝軍掌握之中,剩下的這五座城池則還處在叛軍手中。此時李明峰風頭正盛,對這些反叛之人也比較苛刻,老李命令這五大城主立刻無條件的到喀什噶爾來投降,否則就動進攻,全都格殺。

一手軟一手硬,一邊讓伯錫爾寫信勸降,李明峰一邊又派蔡宜羣、李秀成、宋慶等人帶兵到這幾座城池附近駐紮,對他們進行軍事威脅。

這些人看到阿古柏已經敗亡,知道抵抗只有死路一條,紛紛自縛到喀什噶爾請降。他們認爲朝廷還得依靠他們來統治新疆,所以這次雖然會受一定懲罰,但是小命還是能保住的,所以才如此大膽的到喀什噶爾求降。

不過,事情的展卻出乎了他們的預料,這些回王到喀什噶爾之後,立刻就被李明峰關押了起來。他們的城池領地也被常勝軍給控制了起來,一時間,整個新疆都被平定了。

南疆的回王基本都沒有得到朝廷的冊封,只是得到朝廷的默認罷了。他們的產生也比較複雜。有的是大財主,然後招兵買馬,最終靠自己的實力成了一方領主。有的是伊斯蘭教的阿訇,在當地德高望重,被當地百姓推舉爲領主。

南疆分離主義鬧的很嚴重,幾百年來都是這樣,甚至可以說,這都成了當地的風俗了。這些領主基本也無視朝廷的存在。朝廷掌握新疆的時候,他們礙於大清的軍事威懾,明裡是表示恭順的,但是背地裡,他們也在積極的謀求南疆的獨立。

這幫維吾爾人倒還有幾分忠心,兩百年前,維吾爾人的統治者就是瑪罕木特。瑪罕木特是伊斯蘭教白山派的最高領袖,是個和卓。和卓是阿拉伯語譯音,又翻譯爲爲“火者”、“霍加”,也就是聖裔的意思。

瑪罕木特在位的時候,維吾爾人是蒙古人的奴隸,被準格爾汗國所奴役。後來清朝出兵討伐葛爾丹,解救了維吾爾人。康熙皇帝最初也準備以仁義治理新疆,想在新疆培養一個類似於哈密回王家族這樣的忠於朝廷的當地貴族,然後進行委任統治。

瑪罕木特作爲維吾爾人的最高領袖,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康熙重點培養的對象。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佔也被朝廷重點培養。

但是當朝廷消滅葛爾丹,主力撤出新疆之後,和卓家族就開始不老實了。瑪罕木特去世之後,新疆大權落入波羅尼都和霍集佔的手中,兩兄弟趁着朝廷在新疆兵力稀少的時候,動叛亂,建立汗國,自稱大汗。

這時候已經是乾隆年間了,乾隆帝聽聞新疆叛亂之後,立刻兵征討新疆,經過數年大戰,徹底撲滅了叛亂,史稱“大小和卓叛亂”。

這其中的小和卓,就是霍集佔,李明峰原本對此人倒還有幾分好印象,都是受了金庸的毒害。在金庸的《劍恩仇錄》之中,老金替霍集佔說盡了好話,將其寫成爲了民族獨立而抵抗侵略的英雄。《劍》中的兩個重要女角,霍青桐和香香公主,就是霍集佔的女兒。

但是現在,李明峰是恨這些分離主義分子入骨。這麼多年來,他們屢次叛亂也沒有成功,不但給朝廷帶來了損失,也讓新疆連年征戰,不得消停。

大小和卓之亂數十年之後,朝廷對新疆的控制力度又減弱了,這個時候,逃入浩罕的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孫子張格爾再度返回喀什噶爾,在南疆興兵造反。張格爾雖然隻身一人,但是他到喀什噶爾振臂一呼,南疆百萬維族百姓都歸附其旗下,這樣一來,又讓朝廷耗費了好幾年的時間來征討。這個事件被稱爲“張格爾之亂”。

李明峰也不知道,維族人是抽了什麼筋,對這個家族這麼忠心。此時距離張格爾之亂已經有四五十年的時間了,但是新疆大亂之後,佔據了喀什噶爾的大軍閥司迪爾在第一時間就派人到浩罕國,接回了張格爾的兒子,大和卓的曾孫,布素魯克來擔任大汗。

阿古柏就是趁着護送布素魯克的機會進入的新疆,由此可見白山派的和卓家族對新疆的影響力。

阿古柏畢竟是浩罕人,對和卓家族沒有尊敬之情,所以他到新疆掌權之後,架空了布素魯克,最終導致布素魯克的反叛。阿古柏鎮壓了布素魯克之後,將其趕回了浩罕,然後又扶持了他的堂兄,同樣是大和卓波羅尼都的曾孫卡塔爾勒繼任爲大汗。

卡塔爾勒同樣不甘心當傀儡,他趁着阿古柏到哈密去和李明峰交戰的時機興兵討逆。結果卡塔爾勒出師未捷身先死,沒等戰勝阿古柏就被阿古柏事先安插的人手將其毒死。

毒死卡塔爾勒之後,阿古柏在新疆的維族人之中的形象立刻就改變了,這是阿古柏自己也沒有料到的。本來同爲穆斯林,新疆人都把阿古柏看成解放者,但是現在阿古柏將聖裔打跑一個,毒死一個,就讓新疆人徹底的看清楚了他的侵略者本性。

所以在李明峰大軍抵達喀什噶爾之後,阿古柏再度徵兵都需要使用強制手段了,可見其不得民心。

李明峰雖然很難理解維吾爾人的心態,但是從這一系列歷史事件分析,老李得出一個結論,維族人對和卓家族很崇拜,崇拜到了瘋狂的地步。爲了防止在此生叛亂,李明峰派出了數十個探子,攜帶重金,深入浩罕國內部,去刺殺謀害大小和卓的後人。

老李誓要讓這個家族絕種,砍斷分裂主義的一面大旗。只要他們的精神支柱一倒,分裂主義的猖獗勢頭就會減弱,再加上其他手段,老李自信能夠徹底斬斷分裂主義的根源。

以前新疆是軍事管制狀態,沒有設省,只設將軍。爲了能更加強有力的控制住新疆,李明峰上奏朝廷,要求改變新疆的制度,將新疆設省。李明峰提議取消伊犁將軍,設新疆行省,以後新疆軍民政務當由新疆巡撫來統領。

這樣一來,朝廷就直接插手了新疆的民務,這會導致當地回王的權勢暴減。這種改革,換在任何一個時候都會引起回王勢力的強力反彈,但是現在不同,這幫回王連小命都保不住了,哪裡還有能力和李明峰對抗?

至於吐魯番回王、哈密回王這些忠於朝廷的家族,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敢公然和李明峰對抗。而且李明峰也對伯錫爾表示過了,會盡量維護他的家族利益,這也讓伯錫爾放心不少。

新疆建省,也是朝廷一直以來的追求,但是地方勢力太強,這個制度一直無法實行,李明峰既然主動要承擔這個任務,朝廷一定會贊同的。剩下的就是具體的建省事務問題了,包括政治區劃、治所安排,官吏配置等等。

本來新疆的治所是在伊犁,但是伊犁現在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李明峰雖然不肯放棄伊犁,但是老李也不想通過武力來解決伊犁問題。現在看來,短期內伊犁還是難以收回的,所以新疆省的治所就要換一個地方了。於是老李就上奏,請求將新疆的治所從伊犁遷徙到迪化。

於此同時,李明峰還保舉了一系列的官員來充任新疆戰後的官職。新疆是李明峰一刀一槍打下來的,現在也完全掌握在常勝軍手中,朝廷無論是出於公道,還是出於實際分析,都沒有拒絕李明峰人事安排的理由。

李明峰和伯錫爾經過多次的商議,決定根據地理、民俗、歷史等各種因素,將新疆省分成哈密府、吐魯番府、迪化府、阿克蘇府、喀什噶爾府、烏什府等六府。新疆巡撫,李明峰是保舉陳星翰出任,下面的六個知府和同知等官,一部分由這次立有戰功的常勝軍中級將領擔任,一部分是由這次戰爭中表現良好的回王家族派人擔任。

伯錫爾功勞最大,忠於朝廷,所以他的殘疾長子邁哈默特被任命爲新疆布政使,總管新疆全省民務。哈密的知府、同知也由伯錫爾的侄子擔任。

這樣一來,不但哈密仍然是被伯錫爾家族所掌握,而且伯錫爾家族還有機會管理全新疆的事務。從權力分部上看,哈密回王家族確確實實的成了新疆第一家族。

毒死阿古柏的布加羅此戰有功,李明峰將事情的經過據實上奏,請求封布加羅爲貝勒、貝子之類的榮爵,並請封布加羅爲喀什噶爾領主。雷扎伊也是類似,被李明峰請封爲喀什老城的城主。

現在的回王領主和以前可不同了,新疆建立行省之後,領主的權力將會大幅下降,基本上比內地的大地主強不上太多。

李明峰詳細的界定了地方官和地方領主之間的權力關係,領主的特權幾乎全被剝奪,只是享有比較高的政治待遇和大片的良田罷了。現在的回王權力和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能享受這樣待遇的回王也不多,南疆那些招攬來阿古柏的回王,都被李明峰給全部關押了起來。李明峰認爲,新疆多年動亂不堪,不是朝廷對這些貴族不夠好,反而是對他們太好了。現在李明峰使用鐵血手段對付回王,他們反倒老實了許多。

伯錫爾和布加羅畢竟是比較特殊的回王,李明峰這纔給他們一定的特權,允許他們指派知府,其他的回王則基本失去了原有的權勢。

南疆被平定之後,英國人也不再聒噪了。只有李鴻章仍然在朝廷上不停的攻擊李明峰,他認爲老李在新疆搞屠殺,弄僵民族矛盾,將來必有後患之類。

但是現在大清全勝的戰績擺在這,沒人理會李鴻章。無論在什麼朝代,在哪個國家,收復領土總要比割讓領土好,即便這塊領土比較貧瘠,比較混亂。李鴻章折騰許久之後,現沒人支持他,也就作罷。

反正他的目的也達到了,李鴻章就是想讓李明峰和英國人之間產生矛盾,並且讓英國人對他產生好感,全力支持他。從這個角度來看,勝利的是他李鴻章,李明峰和英國人已經徹底鬧僵了,老李在新疆就已經聽說在保定的英國企業有不少都撤資了。

與之相反的,是李鴻章的淮軍得到了大批的英國武器,英國人也開始在李鴻章的地盤江蘇進行投資。看來李鴻章經過這一次的事件,成功的取代了李明峰的地位,成了英國在華代理人。但是老李現在遠在數千裡外,只能暫時放下這件事情,等到返回中原然後再處理。

李明峰在新疆休整了兩個月之後,朝廷果然如預期一般下旨,恩准了李明峰的全部所請。新疆改成行省,迪化成爲新疆省治所,升陳星翰爲新疆巡撫,邁哈默特爲新疆布政使。

和這道聖旨同來的,還有朝廷的封賞,李明峰此戰功勞頗大,晉升爲一等毅勇公。常勝軍其他衆將也各有提升,李明峰特意強調的鄧鴻、傅禹、丁藻林三人都從參將升爲副將。

又過了一個月,接到朝廷聖旨和李明峰信的陳星翰,帶着本鎮一萬常勝軍抵達迪化。這時,李明峰也處理完了南疆事務,率領全軍,押送着十幾個回王和阿克蘇城的數萬叛亂百姓北上迪化。

又過了十幾天,常勝軍再度返回了迪化城,此時已經是同治六年了。

最終章中華帝國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3章 再遇敲詐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40章 請罪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118章 朝會第77章 出乎意料第294章 葉海亞第50章 渡江第47章 攻營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0章 啓程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188章 投誠第49章 撤退第89章 戰前準備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97章 回京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50章 渡江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153章 柏葰案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234章 朝陽門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34章 約成第5章 兵進廣州第52章 陳年舊事第29章 授權談判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6章 議和大臣第三百六十四章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121章 醇郡王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80章 探監第23章 廣州富商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180章 蘇天福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77章 出乎意料第325章 內亂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4章 四國代表第263章 北洋水師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145章 醉仙樓(下)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80章 蘇天福第50章 渡江第10章 心憂天下第44章 請纓第242章 奪門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253章 洪仁玕第258章 忠義軍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29章 逃離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81章 初戰(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22章 追擊第125章 慈安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0章 心憂天下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5章 兵進廣州第58章 浮樑城第189章 誅殺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161章 弗蘭克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最終章中華帝國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3章 再遇敲詐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40章 請罪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118章 朝會第77章 出乎意料第294章 葉海亞第50章 渡江第47章 攻營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0章 啓程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188章 投誠第49章 撤退第89章 戰前準備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97章 回京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50章 渡江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153章 柏葰案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234章 朝陽門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34章 約成第5章 兵進廣州第52章 陳年舊事第29章 授權談判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6章 議和大臣第三百六十四章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121章 醇郡王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80章 探監第23章 廣州富商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180章 蘇天福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77章 出乎意料第325章 內亂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4章 四國代表第263章 北洋水師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145章 醉仙樓(下)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80章 蘇天福第50章 渡江第10章 心憂天下第44章 請纓第242章 奪門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253章 洪仁玕第258章 忠義軍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29章 逃離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81章 初戰(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22章 追擊第125章 慈安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0章 心憂天下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5章 兵進廣州第58章 浮樑城第189章 誅殺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161章 弗蘭克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