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渡江

此時隊伍裡既騎了軍馬,又攜帶了許多金銀細軟,要想走小路偷跑的話,只能是放棄馬匹金銀,步行穿林。而且如此一來,隊伍分散,戰鬥力更低,危險性也大,更何況,李明峰還捨不得那些寶貝。

正面衝撞,三千餘人對五千餘長毛,雖然佔了火器優勢,但是想要戰勝也很困難,況且只要安慶長毛抗住兩個時辰,待到四眼狗殺到,李明峰的洋槍隊就要全部葬身於此。

思前想後,李明峰決定還是將隊伍全部帶到江邊普魯士船上。即使要戰鬥也拉着他們,儀仗普魯士的船炮和船上的普魯士正規軍,勝率就會大很多。

三千多人浩浩蕩蕩的跑到江邊,聽了李明峰的敘述,給埃洛斯氣的差點沒拔刀砍他。只有三十餘艘商船罷了,裝上李明峰搜刮的金銀,已經基本滿了。硬要裝的話,一艘船裝上個三五十人就是極限了。

可是李明峰卻帶來了三千多人外加三千多匹馬,壓沉了普魯士船也休想能裝下這許多人。李明峰急得不行,偵查士兵又來報,安慶長毛徹底堵死了西進之路,陳玉成大軍直奔此處而來,恐怕不消兩個時辰就能趕到。

李明峰急中生智,說到:“分批運人,將人馬運到對岸皖南就可”

埃洛斯無奈只好同意。將人馬分了幾批運到了對岸,剛剛運送完畢,長毛大軍就已殺到,卻只能望洋生嘆。

李明峰知道,普魯士船已經暴露,必須返回,否則等到這些船幫助自己的消息傳了出去,這些普魯士人恐怕就要被困在長江之中。埃洛斯也早就想到了這點,所以將李明峰等人放在皖南之後,留下些軍火,就順江而下。

皖南也是長毛的地盤,並且還算長毛的腹地,對李明峰來講同樣是危險的,恐怕陳玉成此時已經將消息傳了過來,要求皖南長毛圍殺洋槍隊。不過,李明峰此時已經不懼,因爲陳玉成大軍無法南渡,只要不遇上大股長毛,李明峰自度憑手裡的人馬,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都興阿大軍退守宿松,此城位於湖北安徽交界之處,距安慶不過兩百里路程。對於陳玉成來說,宿松的都興阿更加重要,只要宿松在清軍手裡,一旦太平軍主力移師江浙,那都興阿勢必會攻安慶。只有將宿松拿下,才能保安慶無虞,只有安慶無虞,太平軍的主力纔有精力征戰他處。

果然不出李明峰所料,陳玉成大軍並未南追,而是繼續西進,取潛山,太湖,逼進宿松。不過,此是後話。

李明峰暫時安全,但也不敢大意,只有到了兩湖清軍範圍之內纔算勝利。此時夜幕已經降臨,李明峰本想就地紮營休息,結果卻現不遠處隱隱約約有座城池。

此時,李明峰腦袋裡突然冒出個念頭,如果趁着此城的長毛還未接到消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立刻用普魯士人留下的十幾門火炮攻破城門,殺將進去,奪了此城,豈不是好事?遠處望去,此城不小,估計府庫中的銀子也少不了。

還是一個貪字作祟,李明峰是搶劫上癮了,見了城池先不計較是否能奪的下,而是先考慮能得到多少利益。

李明峰叫來湘軍的士卒,詢問附近形勢,得知若要逃到清軍範圍,最起碼要路過數十座城池,即使是無人阻攔,也要有三日以上的路程才能到達贛西清軍勢力之內。如此一來,所帶的糧草也不夠,所以洋槍隊必須進行搶掠,以充實軍用。

打定注意,所謂手快有,手慢無,若是讓城內的長毛得到消息,做了準備,攻陷此城難度就要加大。李明峰立刻下令,全軍立刻攻城。

普魯士人離開的時候,留下了十幾門火炮給老李防身,此刻正是用的時候,李明峰命令大軍開炮攻城。此時,李明峰還不知道,他的這個決定錯的多麼的離譜。

洋槍隊衆人都不熟悉附近情形,而所帶的湘軍也都是李續賓部駐防在桐城和舒城的士兵,都是底層士卒,也對兩軍勢力不太瞭解。而且之所以陳玉成不追擊渡江的軍隊,一個是因爲他想取宿遷,保安慶,另一個就是因爲,安慶渡江過去便是太平軍重鎮——池州

太平軍實行的是五方將軍制,太平軍被分成五股,每個主將管理一方。陳玉成爲前軍主將,李秀成爲後軍主將,李世賢爲左軍主將,韋志俊爲右軍主將,蒙得恩爲中軍主將。

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三軍如今在江北剛剛殲滅了李續賓,正統帥大軍準備取宿松,逼近九江,武昌。蒙得恩鎮守天京,爲太平天國最高軍事指揮官。

而最後一個右軍主將韋志俊就負責鎮守池州池州城城高池深,軍器糧草足夠堅守五年,而且內有太平軍精銳五萬餘,紅衣火炮數百門。池州附近歸韋志俊調遣的太平軍,至少十萬

李明峰此舉,真可謂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投進來’。

洋槍隊加上湘軍,共有三千餘人,包圍是行不通的,李明峰帶着大軍全部壓到了池州西門。將十幾門大炮全部部署到位,正當準備下令開炮的時候,李明峰感覺到了事情不對勁。

城牆上守夜的士兵令報信之後,洋槍隊衆人就隱隱的聽到城內嘈雜。

“這座城好像不小,聽裡面聲音如此嘈雜,莫非此城有大軍駐紮?”李明峰問旁邊的陳星翰。

陳星翰尷尬的說:“大人,小的以前只是個把總,也沒參加過大戰,對長毛的兵力部署也不瞭解。不過長毛主力不都在江北嗎,咱們應該沒那麼倒黴,隨便攻一個城就是長毛的主力所在。”

正當李明峰猶豫不決的時候,池州城門大開,衝出無數馬步兵,列陣在前,和洋槍隊相對。

“大概出來了一千兵馬,兩千了……三千……呃……四千……呃……現在恐怕至少一萬。”陳星翰看着不斷涌出的長毛,低聲估摸着數字。

池州四門大開,西門出兵一萬列隊對陣洋槍隊,其他三門各出士兵五千,將洋槍隊的退路全部堵死。

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50章 渡江第39章 毀約第91章 激辯第281章 再戰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68章 各方覬覦第243章 洪宣嬌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225章 曾國藩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7章 龔半倫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8章 靠山歸來第311章 密議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58章 浮樑城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97章 回京第129章 逃離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86章 通州之戰第69章 新形勢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289章 輸血第204章 圍殺第195章 婚慶第56章 整編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44章 請纓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3章 再會二相最終章中華帝國第325章 內亂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306章 內宅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82章 初戰(中)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19章 家法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110章 劉銘傳第249章 遇刺第41章 趁機擴大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41章 太平門第292章 埃米爾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305章 回家第268章 閱兵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253章 洪仁玕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32章 獎賞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83章 老熟人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95章 婚慶第10章 心憂天下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77章 出乎意料第85章 天子上諭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69章 毒計第32章 龔氏父子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225章 曾國藩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96章 挑撥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11章 剿捻重任第5章 兵進廣州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67章 隱秘
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50章 渡江第39章 毀約第91章 激辯第281章 再戰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68章 各方覬覦第243章 洪宣嬌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225章 曾國藩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7章 龔半倫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8章 靠山歸來第311章 密議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58章 浮樑城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97章 回京第129章 逃離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86章 通州之戰第69章 新形勢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289章 輸血第204章 圍殺第195章 婚慶第56章 整編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44章 請纓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3章 再會二相最終章中華帝國第325章 內亂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306章 內宅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82章 初戰(中)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19章 家法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110章 劉銘傳第249章 遇刺第41章 趁機擴大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41章 太平門第292章 埃米爾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305章 回家第268章 閱兵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253章 洪仁玕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32章 獎賞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83章 老熟人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95章 婚慶第10章 心憂天下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77章 出乎意料第85章 天子上諭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69章 毒計第32章 龔氏父子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225章 曾國藩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96章 挑撥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11章 剿捻重任第5章 兵進廣州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67章 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