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抵達神戶

日本和中原王朝之間舊賬可一直不少,明代倭寇就屢屢侵犯大明東南海疆,明末豐臣秀吉更是親征朝鮮,企圖染指大明江山。

中原王朝一直以來的屬國琉球,位於東海之上,數百年來一直對中央王朝表示臣服。但是明末清初,江戶幕府的締造者德川家康出征琉球,俘虜了琉球王,逼迫琉球改奉日本爲宗主國。琉球無奈之下,只能侍奉二主,對中、日兩國都表示臣服。

近些年來,隨着大清國內動亂不堪,日本也藉機侵犯琉球,如今的琉球國王相當於日本設立的傀儡。琉球幾乎成了日本的內藩。

李明峰要想找藉口侵犯日本,簡直是太容易了。1858年1月20日,李明峰藉口日本明治天皇擅用皇帝尊號,宣佈征討日本。

朝鮮境內的常勝軍全軍出征,剛剛進行完新軍訓練的朝鮮新軍也隨軍出征。蔡宜羣、吳長慶、李秀成三鎮人馬,再加上朝鮮新軍兩萬人馬共計五萬大軍。如今漢城附近的仁川港停泊着三百艘大船,完全可以一次性運送這許多兵力。

大院君本來並不想讓朝鮮新軍也隨常勝軍出征,但是老李藉口說要讓這些新軍經歷實戰演練,大院君也就無話可說了。兩萬朝鮮新軍的高層將領目前也都是常勝軍出身的,這兩鎮人馬一鎮暫時由常勝軍第三鎮副司令,李秀成的副手司馬平統領,另一鎮由常勝軍第四鎮副司令,吳長慶的副手周景通統領。

五鎮人馬,在清晨同時上船東渡日本,大院君在仁川港口送行。李明峰和大院君客套了一陣之後,就下令揚帆起錨,向日本方向進。

李明峰坐在旗艦之上,望着漸漸遠去的朝鮮半島,輕輕的嘆了口氣。

看到李明峰嘆氣,站在身後的親兵周鼎連忙上前問道:“大人可有什麼吩咐?”

李明峰輕輕地搖了搖頭道:“沒什麼,就是不放心婉兒她們。”

出征日本和出征朝鮮可不同,來朝鮮老李是和法國人聯合設下的圈套,沒有危險,所以老李才帶着家眷過來。不過出徵日本是要打仗的,老李可不放心老婆孩子跟在身邊,這次就將她們留在朝鮮了。

周鼎連忙安慰道:“夫人和小姐在漢城安全的很,有傅禹大人照看,穩妥的很”

傅禹原本也是李明峰的親兵,後來被提拔爲常勝軍第五鎮副司令,這次老李出征日本,特意留傅禹帶兩千兵馬留守朝鮮。一方面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家眷,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控制朝鮮局勢。

李明峰輕輕地搖了搖頭,不再說話。其實老李更擔心的是清朝方面的舉動,萬一清朝在此時此刻採取行動,老李的基業就很難保住了,在朝鮮的林婉兒也就會遇險。

這次出征日本,李明峰還是給朝廷送了奏摺的,不過,老李沒等到朝廷回覆就立刻出徵日本了。老李現在也是在進行賭博,他就在賭,朝廷目前還沒有進行完軍事準備,只要給老李兩個月時間,老李就有把握能凱旋歸來。到時候,戰爭的主動權就會轉移到老李手中。

這三百艘船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朝鮮的軍艦,少部分是老李從遼東借調過來的北洋水師。老李目前所乘坐的這艘軍艦,就是英國產的軍艦。

給軍艦當嚮導的,有朝鮮漁民,也有被李明峰僱傭的英法海軍的退役軍官。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地圖繪製的還不很細緻,但是整個日本地圖模型早刻畫在老李的腦海中了,老李只需把大概航路一說,熟門熟路的漁民們就知道太師老爺需要怎麼走了。

水路航不快,從仁川出朝鮮,南下數百里抵達濟州島附近,過濟州島,抵達日本附近之後,艦隊繞過九州島,穿過四國島和本州島之間的海峽,抵達關東州的兵庫地區。

老李此來,乃是不請自來,英法美等國海軍還多少得到了點消息,日本方面可是一丁點消息都沒有。常勝軍艦隊抵達兵庫港之後,震動當地。

日本是個島國,良港很多,比如神戶、大阪、名古屋、東京等城都是天然良港。兵庫就是後世的神戶,是個著名的天然良港,目前這裡雖然也有一些貿易,但是規模不大,所以兵庫縣如今還是個小地方。

兵庫附近有兩大神社,分別叫生田和長田,附近的百姓是神社的封戶。也就是說,附近百姓需要繳納錢糧供養神社。因爲這點,所以兵庫後來才改名叫做神戶。

這裡民風淳樸,幕府和天皇之間的戰爭也沒有波及到這裡,老百姓何時見過常勝軍這般的軍隊?

李明峰是來侵略的,哪裡需要和當地官員接洽?船隻進港之後,老李直接就下令軍艦停泊在港口,五萬大軍在陸地上集合之後,就浩浩蕩蕩的殺奔兵庫城。

兵庫當地的大名早就得到了消息,說有清朝來的大軍來進攻縣城了。這大名本來不信,但是當他登上城頭一瞧的時候,不禁大驚。五萬大軍何等壯觀,黑壓壓一片,從頭看不見尾,這大名當時就嚇破了膽,倉皇出逃。

常勝軍沒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兵庫城。

常勝軍入城之後,李明峰讓人四處搜捕城內有學問的儒生,並請來德高望重的長者。在這個年代,雖然老李手中有情報組,但是得到的消息還是太少。老李至今仍然不知道日本國內到底有多少股力量,更不知道他們的立場了。所以老李抵達日本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蒐集情報

第53章 夜談(上)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362章 來使第231章 全才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34章 朝陽門第258章 忠義軍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73章 抵達歐洲第327章 風俗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4章 四國代表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359章 遇襲第210章 新的發展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257章 交易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76章 密談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15章 逃命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10章 心憂天下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241章 太平門第121章 醇郡王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97章 反叛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5章 初臨滬上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29章 逃離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53章 夜談(上)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261章 太師府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123章 落難第297章 反叛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32章 龔氏父子第110章 劉銘傳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53章 夜談(上)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169章 毒計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44章 請纓第129章 逃離第161章 弗蘭克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61章 弗蘭克第325章 內亂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22章 大院君第97章 回京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120章 罷工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10章 新的發展第80章 探監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306章 內宅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48章 赴死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281章 再戰第76章 密談第39章 毀約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323章 勸降
第53章 夜談(上)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362章 來使第231章 全才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34章 朝陽門第258章 忠義軍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73章 抵達歐洲第327章 風俗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4章 四國代表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359章 遇襲第210章 新的發展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257章 交易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76章 密談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15章 逃命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10章 心憂天下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241章 太平門第121章 醇郡王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97章 反叛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5章 初臨滬上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29章 逃離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53章 夜談(上)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261章 太師府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123章 落難第297章 反叛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32章 龔氏父子第110章 劉銘傳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53章 夜談(上)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169章 毒計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44章 請纓第129章 逃離第161章 弗蘭克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61章 弗蘭克第325章 內亂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22章 大院君第97章 回京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120章 罷工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10章 新的發展第80章 探監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306章 內宅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48章 赴死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281章 再戰第76章 密談第39章 毀約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323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