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

老李當年的四大親兵鄧鴻、丁藻林、傅禹、胡鵬如今都各自升遷了,鄧鴻和傅禹是常勝軍的高層統領,丁藻林負責管理海軍學校,胡鵬管理情報組。李明峰如今身邊的親兵是剛提拔上來半年的新人。

說是新人,實際上也跟着老李打了七八年仗了,忠誠度絕對沒有問題。新的親兵統領都是江南人士,三個人分別叫周鼎、鄭化龍、林偉賢。如今站在李明峰面前聽候垂詢的正是江蘇人林偉賢。

“載垣參沒參與鳥羽、伏見之戰?”李明峰問道。

林偉賢恭恭敬敬的答道:“載垣共有兩千多兵馬,原本駐紮在江戶城外。日本國王宣佈王政復古之後,德川慶喜考慮到江戶附近他的嫡系人馬太少,所以連夜出城趕到京都。德川慶喜是從京都重整的兵馬,這才和日本國王生戰爭。

德川慶喜離開江戶之時,爲了保密沒有通知載垣。德川逃離江戶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日本國王立刻派兵討伐駐紮在城外的載垣。載垣促不及防之下,吃了敗仗,帶着不足五百兵馬潛回京都,所以沒有參與鳥羽、伏見之戰。”

李明峰帶着神秘的微笑道:“這老鬼倒是因禍得福,他要是參加了這場大戰,恐怕他小命也難保住。”

皺着眉頭沉思了一會之後,李明峰又問道:“西方列強在日本都有什麼動向?”

如今的世界,還是日不落帝國的世界,還是西方列強的世界。任何政變都要有西方的支持,否則很難成功,李明峰很關注西方那幫洋鬼子在王政復古問題上的態度。

林偉賢答道:“西方列強態度不明顯,英、法、美本來有支持德川慶喜的意思,但是德川家的迅失敗,可能會使西方列強轉向。根據密報,實際上薩長方目前也正在頻繁的接觸西方列強的使者,企圖拉攏西方列強。”

十四年前,日本在美**艦的威逼之下宣佈開國,當時主政的正是德川幕府。德川幕府是最先體會到西方的船堅炮利的,所以積極支持和西方“親善”。

德川幕府的“崇洋媚外”導致了武士階層的極度不滿,四大強藩薩摩藩、長洲藩、肥前藩、土佐藩紛紛譴責德川幕府的賣國行爲。四大強藩積極主張排洋,逐漸的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

在之後的幾年裡,薩摩藩和長洲藩和英法列強生了數次軍事衝突,結果是無一例外的慘敗而歸,這讓主張“攘夷”的武士階層震撼不已。實際上,近年以來,意識到西方諸國是不可戰勝的薩長聯盟已經不再那麼高調的宣佈排洋了。

德川幕府面臨的危機,有很大原因是因爲德川家積極和西方列強來往,四大強藩就以此爲藉口進攻的德川幕府。也正因爲如此,英法美等國還是希望見到德川幕府的統治能繼續下去。

不過,德川家的軍隊太不爭氣了,只一戰就遭到慘敗,元氣大傷,這讓西方列強感到惋惜。這個時候,薩摩藩、長洲藩的年輕武士們也趁機向西方列強示好,這就更讓西方列強們舉棋不定了。

支持德川家,但是德川家的軍事力量已經處於劣勢了,支持四強藩和天皇,卻擔心四強藩曾經的“攘夷”立場。

李明峰笑着說道:“他們舉棋不定,我就幫他們催化一下”

說到這,李明峰毫不猶豫的下令道:“吩咐下去,各軍抓緊整備,如今大院君已經在釜山準備了戰艦三百條,足夠運送我常勝軍全軍的了。兩日之內我軍就要出征”

“是”林偉賢應道。

李明峰對日本垂涎已久,如今日本內亂,老李要是不趁機撈一把好處那就不是咱們的老李了。

現在的日本還沒進行工業化改革,國力很弱。日軍雖然有一部分火器,但是數量稀少,而且日軍還沒有能夠熟練的使用西方火器。最關鍵的是,日軍總數較低,幕府方面如今能調動的軍隊只有兩萬多人,天皇方面的軍隊還不足四萬。老李自認爲,常勝軍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佔有優勢,此時正是侵日的好時機。

至於侵日的藉口,更是簡單。如今德川慶喜的幕府政權即將崩潰,老李只要能伸以援手,德川慶喜是絕對非常樂於出求救信的。

想到這,李明峰看着桌子上的《王政復古大號令》低聲道:“更何況,那小天皇自己也給老子找了一個由頭”

師出必須有名,哪怕是一個牽強的理由也需要有,這才能在政治上佔據優勢。明治天皇好大喜功,他在國內搞王政復古,竟然還給國外詔,這就落下了口實。

日本國主上千年來一直自稱天皇,但是中原王朝卻不承認其皇帝的地位,只給予其國王待遇。日本派來中國的使者也很明白事理,在中國的時候,遣唐使面見中國皇帝,他們都稱日本國主爲國王,自動降格。但是回國之後,他們卻絲毫不提在華的“自動降級”的事情,反倒稱中國皇帝也承認日本皇帝的地位。

反正中國皇帝和日本皇帝是不可能見面的,在封建時代,交往不算密切的兩個國家的外交官在中間耍些小把戲也是無傷大雅的,有些明白其中關竅的人物也懶得扯開這層虛僞的客套。

這次的王政復古大詔令,是明治天皇頒佈的。明治天皇在詔中,處處以皇帝自居,不但如此,在詔中,明治天皇還明顯視朝鮮和琉球爲日本屬國。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生了,朝鮮也見怪不怪了,這次大院君在接到日本國之後,看到其中有“不合禮制”的話語之後就立刻讓日本使者將國拿回去了。

這些事情,不較真還罷,但要是較起了真,還真是個大事情區區小國的國主,不但自稱皇帝,還敢把大清屬國當成自己的屬國對待,這豈是小事?

就憑這個詔,李明峰就完全有藉口可以征討日本

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32章 獎賞第241章 太平門第195章 婚慶第183章 初戰(下)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327章 風俗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328章 驚變第75章 英國首相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257章 交易第253章 洪仁玕第15章 逃命第83章 老熟人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252章 擒獲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216章 反覆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91章 激辯第208章 戰第125章 慈安第9章 貪得無厭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147章 廷辯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114章 鴉片館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161章 弗蘭克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69章 新形勢第148章 鍾粹宮第208章 戰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250章 聖庫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0章 心憂天下第251章 女營第184章 營破第79章 刑部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4章 四國代表第33章 再會二相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183章 初戰(下)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327章 風俗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4章 票號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45章 抵達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148章 鍾粹宮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61章 弗蘭克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346章 歇多萬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48章 鍾粹宮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三百四十八章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1章 夜宴第204章 圍殺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90章 北京城下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32章 獎賞第241章 太平門第195章 婚慶第183章 初戰(下)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327章 風俗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328章 驚變第75章 英國首相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257章 交易第253章 洪仁玕第15章 逃命第83章 老熟人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252章 擒獲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216章 反覆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91章 激辯第208章 戰第125章 慈安第9章 貪得無厭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147章 廷辯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114章 鴉片館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161章 弗蘭克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69章 新形勢第148章 鍾粹宮第208章 戰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250章 聖庫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0章 心憂天下第251章 女營第184章 營破第79章 刑部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4章 四國代表第33章 再會二相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183章 初戰(下)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327章 風俗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4章 票號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45章 抵達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148章 鍾粹宮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61章 弗蘭克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346章 歇多萬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48章 鍾粹宮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三百四十八章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1章 夜宴第204章 圍殺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90章 北京城下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三百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