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再戰

卻看楊嘉一拱手道:“在下不願和官場上的人有所交往,這位大人自去便可,楊某還是先回山寨了。”

楊嘉說完,頭也不回便翻身上馬,帶着數千嘍囉,遠遠去了。

劉銘傳見狀,也不阻攔,他知道這種人就是這種性子,寧願在水泊梁山當土匪,也不願受到招安做官兵。在某些老百姓眼中,他們是兇頑至極的土匪,可是在江湖人眼中,這纔是好漢子。

此刻距離回子們撤退已經有半個小時了,劉銘傳害怕阿古柏再度來襲,連忙帶兵迅速撤退。

行軍一日之後,劉銘傳才遇見李明峰的主力。劉銘傳這次臉可丟大了,常勝軍“常勝”的名號敗在了他的手中。

“太師!”劉銘傳見到李明峰之後,立刻跪了下去,語帶哭腔。

此時劉銘傳身上纏的全是破布條子,用來勉強的制住傷口流血,破軍服上全是血跡,滿臉煙塵,這樣子,說有多狼狽就有多狼狽。

李明峰走上前去,將劉銘傳扶起,語氣沉重的說道:“起來吧,趕緊到後軍包紮一下,你所帶兵馬交由第一團團長帶領,全部帶回嘉峪關休整!你就留在軍中吧。”

李明峰自然早就知道了前方戰敗的消息了,所以對劉銘傳此刻的狼狽樣也沒感到太過吃驚。這剩下的六千來人,多多少少都帶點傷,就是身上沒傷的,士氣也受到了影響,所以李明峰讓他們暫且回去休整。

至於劉銘傳,老李可知道他的性子,在這種情況下,他手底下死傷了近半的弟兄,他是絕對不會回去休息的。所以李明峰讓他在軍中先行治療,隨軍繼續征戰。

這一戰所受損失,是常勝軍建軍以來損失最大的,要不是那個玉努斯江最後撤圍跑了,劉銘傳一夥十有八九就要全軍覆沒。

李明峰召來對當地軍情、民情十分了解的探子,詢問玉努斯江的問題。經過探子講解,李明峰終於明白了個大概。那玉努斯江本來是浩罕國大將,去年夏季,浩罕國重鎮塔什干被布哈拉汗國攻破,玉努斯江帶領七千殘兵向東逃竄,到新疆投奔了阿古柏。

實際上阿古柏入新疆,也是奉了浩罕國的埃米爾之命,雖然現在阿古柏已經有自立之勢,但目前他名義上還是浩罕國的大臣。而且阿古柏上面還有個傀儡大汗“聖裔”卡塔爾勒,阿古柏從理論上講,也只是卡塔爾勒手下的大將罷了。所以玉努斯江和其地位平等,不存在君臣關係。

玉努斯江到此處之後,其麾下有兵馬七千,比阿古柏少不了多少。再加上從浩罕國又不斷有被布哈拉汗國擊敗的殘部前來投靠他,所以玉努斯江的勢力逐漸的已經成了新疆僅次於阿古柏的勢力。

現在的新疆大汗“聖裔”卡塔爾勒也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傢伙,他不甘心當傀儡,所以正有意無意的拉攏玉努斯江,希望能借玉努斯江的力量對抗阿古柏。

不過,阿古柏卻是外界承認的新疆統治者,雖然沒有名分,但是英國和沙俄的使者,只和阿古柏談判,根本不理什麼聖裔。

阿古柏自然也知道玉努斯江不甘在他之下,但是阿古柏還捨不得放棄玉努斯江手下的人馬,所以阿古柏只能選擇用列強的武器武裝自己的嫡系部隊,然後藉以對玉努斯江形成軍力優勢,然後再靠強大的軍力壓制玉努斯江,逼迫其不得不臣服於自己。

這次的埋伏戰,註定是苦戰。正所謂困獸猶鬥,更何況素來悍勇的常勝軍了。阿古柏知道,要想徹底消滅敵軍,那自己一方所受損失一定也不小,所以這仗就被阿古柏交給了玉努斯江打了。阿古柏準備借這一仗來消耗玉努斯江的實力。

玉努斯江打倒後來,發覺常勝軍太過頑強,又有楊嘉的援軍幫助,即便能勝,那肯定也是慘勝。玉努斯江自度,要是自己的部隊受損太過嚴重,即便取得了勝利,也免不得遭阿古柏的毒手。

所以玉努斯江出於愛護自己的羽翼打算,臨陣退縮,網開一面,放劉銘傳逃脫。

李明峰聽了探子對玉努斯江的分析之後,不禁點了點頭,低聲道:“恩,有點意思。”

老李敏銳的發覺,玉努斯江和阿古柏之間的矛盾是常勝軍可以利用的地方。從這一戰就能看出來,阿古柏可要比長毛難對付的多,軍隊勇悍,武器精良,要是不採用點計謀,恐怕勝負還真難料。

不過,李明峰卻知道,現在可不是離間敵軍的時候。因爲只有外部壓力足夠強大的時候,敵人內部纔會分裂。老李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要先給阿古柏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常勝軍的“常勝”之名可不是隨便起的。

這次有了經驗,老李不敢大意,命令左右兩翼的李秀成和司馬平帶領忠義軍靠近中軍,然後五鎮人馬才共同前進,直逼哈密城。

又行軍了兩日,李明峰率大軍抵達哈密城。此時劉銘傳身上的傷口基本都結疤了,他力排衆議,縱馬上前,再度叫陣。

“阿古柏出來,爺爺要再會會你!莫要像那縮頭烏龜一般!”劉銘傳騎着戰馬,提着戰刀,在城下往來縱橫,不停叫陣。

阿古柏和玉努斯江還有其餘的十餘個回子大將都站在城頭,看到劉銘傳在那叫陣,阿古柏道:“阿卜杜拉,你去對付這個清將。”

阿古柏自恃身份,不肯下場,所以就派了一個厲害的大將前去。這回子大將得令之後,上馬提彎刀,開了城門,單槍匹馬殺了出去。

劉銘傳見狀,破口大罵,單要阿古柏出來對戰。但是那阿卜杜拉也不懂得漢語,看劉銘傳在那破口大罵,只當是罵他,也是大怒,縱馬前衝。

既然衝了上來,劉銘傳也不能不和他戰,老劉心中想到,先三招兩式的砍了這個回子,然後再叫阿古柏。於是劉銘傳就提刀和這阿卜杜拉交戰在了一起。

但是這一交戰,劉銘傳發覺對方膂力很大,招式也十分精巧,是個難得的敵手。兩人翻翻滾滾戰了三五十招也沒分勝負,最後看的李明峰都跟着着急了。

此刻李明峰率領五萬大軍,將哈密東、北、南三面都給包圍上了,只留西門給阿古柏逃命用。老李估計,阿古柏在城內大概有三四萬兵力,要是逼得急了,恐怕會給常勝軍帶來比較大的損失,所以老李圍三缺一,讓其反抗不太激烈。

常勝軍千門火炮都在城外架上了,老李就等着劉銘傳殺個回子大將,給己方提提士氣,然後就下令開炮攻城呢。但是誰能料到回子這麼扎手,打了半天都未露敗象,反倒是劉銘傳有些着急,手下的招式略見散亂。

李明峰見狀,不禁高聲道:“擂鼓,助威!”

衆軍聞令,立刻擂鼓,隨後數萬大軍,喊殺聲不絕,都在給劉銘傳助威。劉銘傳得此鼓聲,血氣上涌,心中暗道:“若是連這個回子都殺不了,我劉銘傳活着都不如死了!”

老劉心下一橫,招數立刻變狠,幾乎招招都是以命換命的打法。阿卜杜拉一見,也暗呼不妙,沒人想死,尤其是他家裡還養着七八個老婆呢。別說是劉銘傳要和他換命,就是大清皇帝要和他換,阿卜杜拉也不能換啊!

劉銘傳變招之後,阿卜杜拉立刻轉爲守勢,被逼的處於下風。城上的阿古柏見了,心中也是焦急,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下令大軍吶喊助威。

兩人又戰了十幾招,阿卜杜拉好幾次都要被劉銘傳的拼命招數砍到,氣的阿卜杜拉用塔吉克語大罵道:“大爺不陪你這個瘋狗玩了!”

罵完之後,阿卜杜拉立刻一招逼開劉銘傳,轉身撥轉馬頭就要逃命。但劉銘傳豈能容他跑掉,不過阿卜杜拉的馬卻塊,片刻間已經和劉銘傳拉開了至少五六米的距離,劉銘傳再想追,就靠那中原駑馬,也絕對是追不上對方那汗血寶馬的。

劉銘傳情急之間,大吼一聲:“吃老子一刀!”

隨後劉銘傳就將手中重達七十斤的大砍刀拋出,這七十斤的砍刀,在劉銘傳的全力一擲之下,如同箭羽流星一般,轉瞬間就飛躍了這五六米的距離,直達阿卜杜拉背後,對準了他的心口。

阿卜杜拉也是一個老將,聽到背後風聲,知道不妙,連忙側身躲避,但是他卻躲閃的有些慢了,劉銘傳這一拋,將刀刺進了阿卜杜拉的左臂。

“啊!”阿卜杜拉一聲慘叫,隨即跌下馬去。汗血寶馬起碼高有兩米多,現在又是處於高速衝刺狀態,阿卜杜拉落地之後,立刻摔的昏迷過去。不省人事。

劉銘傳縱馬上前,到了阿卜杜拉附近立刻一勒馬繮,劉銘傳的坐騎頓時擡起了前蹄,隨後又重重的落下,狠狠的踏到了阿卜杜拉身上。

這一踏,只聽“咔吧”一聲,阿卜杜拉胸前立刻就凹了進去,口中鮮血狂噴,眼見得是活不了了。劉銘傳跳下馬去,從屍上拔出自己的戰刀,然後砍下阿卜杜拉的人頭,再翻身上馬,將人頭高高舉起。

這一個過程,說來長,但是實際上只有十幾秒的時間。常勝軍衆人看到劉銘傳刀砍對方大將,頓時歡聲雷動,士氣高漲。

劉銘傳繼續叫陣道:“阿古柏出來,這個小回子就是給大爺祭刀的,還不夠看!大爺要和你比劃比劃,看看你這孌童有沒有點男人的力氣!”

阿古柏和劉銘傳交過手,知道兩人就是在伯仲之間罷了。剛纔阿古柏親眼看到了,劉銘傳現在是玩命打法。阿古柏自度,兩人即便正常交手,自己都沒有十足勝算,如果對方繼續這麼玩命,那自己可就真沒有取勝之法了。

正所謂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阿卜杜拉就是硬的,手下有真本領,但是他卻愛惜小命,不肯玩命,首先就怯戰了,這纔給了劉銘傳可乘之機。阿古柏也是硬的,不是不要命的,所以他也不肯下場和劉銘傳對陣。

“誰去下去殺了這個清狗?”阿古柏環視了身旁的衆將一圈,然後問道。

不過衆人都看到了劉銘傳的那股子狠勁,誰敢上前。阿古柏連問三遍,都沒一個人肯下城應戰。

李明峰等了十幾分鍾,看到劉銘傳都沒叫到敵人應戰,心中暗喜,連忙下令道:“回子已經被殺破膽,無人敢應戰!大傢伙開炮攻城,蕩平諸回!”

衆軍聞令,立刻裝彈開炮,片刻之間頓時千炮齊發,大地動搖。

阿古柏看到常勝軍開始填裝炮彈,下令道:“哼!咱們也開炮!讓這幫清狗長長見識。”

常勝軍那邊剛一開炮,城頭之上也推出大約三四百門火炮,炮口烏黑,正對着常勝軍。片刻之後,城牆上也炮聲隆隆,炮彈如雨。

城上剛開一輪火炮,其中就有數枚炮彈落到李明峰所在的中軍大帳附近,最近的一枚炮彈都落到了老李十米遠的地方,濺起的泥土都沾到了李明峰的衣服上。老李手下的一個親兵當場就被炸死,死狀慘不忍睹。

“我操!”李明峰見狀,臉色發白,忍不住罵了髒話。

老李這邊還算靠後的,其他常勝軍各部更是慘,炮彈直接落到人羣中,不少人當場就被炸城碎肉。

李明峰見狀,氣的目眥欲裂,破口大罵:“媽的,這哪裡是土炮,這擺明了西方先進火炮!”

李明峰一直認爲,對方應該沒有重型武器,即便有,也是一些土炮罷了,論射程和精確度,遠不如常勝軍。而且土炮都笨重,很難移動,回子們不可能帶着土炮來打仗,至於哈密,小城一座,原本城內修建的土炮都不到二十門,還是百年前乾隆爺征討新疆的時候修建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但是這一交戰,老李才發覺自己錯的多離譜,看那黝黑的炮口,明顯是西方的先進鋼材鑄造的,看那射程和精確度,只比常勝軍的火炮高。就是歐洲諸國,也只有英、法、普三國可以鑄造的出。就是那沙俄,也沒有這種技術條件。

先不管其他,李明峰命令中軍大營迅速退後兩百米。等到十幾分鍾中軍大營重新駐紮完畢之後,老李才發現,常勝軍的火炮部隊損失慘重。

因爲是炮轟城牆,所以火槍部隊距離城牆很遠,而火炮部隊則距離城牆大約三四里。這短短一陣的炮擊,竟然讓常勝軍的火炮部隊損失了一成人馬和火炮。

“撤退!”李明峰知道事情超出了自己的預估,連忙下令道。

老李命令一下,步兵迅速結成陣型迅速靠近,炮兵則推着火炮迅速退後。看到常勝軍放棄炮轟哈密,阿古柏卻不依不饒,繼續對着城外猛轟。常勝軍士兵抗着炮火,陸續的撤離,期間又有不少人中彈。

看到常勝軍快要撤出火炮射程之外的時候,阿古柏下令道:“騎兵們,上!”

隨後哈密的城門大開,阿古柏的精銳嫡系龍騎兵迅速出擊。負責斷後的是蔡宜羣,他此刻不慌不忙,命令士兵排成陣勢,進行排射。

常勝軍的騎兵,絕大多數都在劉銘傳麾下,此刻蔡宜羣、宋慶統領的兩萬人都是步兵,要是逃命,肯定跑不過騎兵,只能選擇作戰。

不過,常勝軍此刻還佔有兵力優勢,在蔡宜羣的指揮下,兩萬步兵有條不紊的按照往日培訓內容進行射擊。阿古柏本以爲龍騎兵一出,常勝軍就得兵敗如山倒呢,哪知事情完全不是他預料的那樣,一萬龍騎兵殺出去之後,沒等和常勝軍接戰,就先倒斃了一兩千騎。

這完全是常勝軍經過正規培訓的結果,只有在複雜情況下,正規的軍事教育就會顯現出威力來。又過了片刻,回子騎兵又被擊斃上千人。

但是在死亡這些騎兵之後,他們也殺進了常勝軍的陣勢之中。殺入陣中,就是肉搏戰,常勝軍士兵靠在外圍的,繼續進行瞄準精確射擊,和回子騎兵糾纏在一起的,則用刺刀進行肉搏。

但是回子們畢竟使用的是大彎刀,比刺刀要好用的多,在這種拼殺中佔據武器上的優勢。不過這時,旁邊鼓聲陣陣,原來是兩翼的忠義軍殺了過來。

此刻龍騎兵殺進來之後,本想靠着肉搏戰的優勢來屠殺步兵呢,但是沒想到兩側還有專門等着進行肉搏戰的忠義軍。

李秀成和司馬平自從歸降李明峰之後,還沒有合適的時機表現自己,這次可算抓到機會,他倆那是豁出去了,親自提刀上陣,和回子們殺到了一起。

忠義軍原本六萬人馬,經過裁軍才變成的兩萬,那所剩的士卒之精銳,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常勝軍這面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甫一交戰,阿古柏的龍騎兵立刻就陷入了重圍。

阿古柏在城頭上看的清楚,心中大驚,這一萬龍騎兵是他的主力部隊,可萬萬損失不起,連忙下令道:“擊鼓,全軍出擊!”

PS:說幾句題外話,對楊某沒興趣的可以不看。

昨天忽然看到幾條關於分析楊某案例的文章,心中有所感,纔有上一章。隨後書評區出現了很多留言,首先大家都有各自立場,都有每個人的道理。

當然,也有那沒啥智商的,把一個案件變成了地域攻擊,啥本地人、外地人的。啥吳國人,中國人的。這就不提了,沒啥反駁價值。

楊某這人,首先是死定了,那是肯定的。他智商肯定也正常,他到公安局去連傷十幾人,肯定知道自己是死路一條了,他也沒想跑,他就是去送死的。有網友說啥他爲了多要點賠償,我絕對不認同這點。從他爲了一口氣就舍了一身剮來看,這人不是個財迷。

有個ID爲不會游泳的朋友的觀點我很贊同,他分析的很對。

咱換個角度說,假如你是楊某。你沒有犯什麼法,然後被抓,再被違規審問。你會怎麼做?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上告,一個是服軟。

如果你服軟,那天下太平,你是順民一個。

但是楊某脾氣倔,他和你不一樣,他相信國家,相信法律,相信正義,他選擇了上告。

上告之後,結果很簡單,沒人把你這點事當個事。說實在的,在中國的現今國情之下,警察違規抓人、打人的事情比比皆是,楊某能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出來,就算運氣好的。

面對上級機關的不管,你還有兩個選擇,一個還是當順民,服軟。既然都不管,那俺就認了吧,不就是被警察誤抓了嗎,多大點事。被警察打死在裡面的每年都有多少起,俺算運氣好的了。

但是楊某卻沒有服軟,他因爲相信公正,相信法律,所以當所謂的公正和法律都成了狗屁的時候,他就極度憤怒了。既然沒人管,那老子自己想辦法。路不平有人踩,事不平老子自己處理。於是就上演了血漸公安局一幕。

我想起了一句話,匹夫一怒,血漸七步。說的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有人說他偏執狂,也對,因爲他太堅持真理了,他認爲既然自己沒錯,那國家就應該給個說法,就得賠禮道歉。這個世界,堅持某一件事的,那就是偏執狂,就得死。

當年被打死的孫志剛也是這樣,就是不肯服軟,結果就被生生打死,他也是個偏執狂。其實布魯諾、李大釗等人也同樣是偏執狂,要是早點服軟,何至於死?

不過,這個世界還是有人有那股子血性的。要我服軟?難!

當然,死去的警察也是無辜的。但就像我說的一樣,林沖、武松、魯智深在水泊梁山之上,多次擊敗了高俅,大家看着這段小說連連喊爽。

可大家想過沒,高俅雖然被擊敗了,但他連跟頭髮都不掉。可是死的數萬人馬,那都是替國家守衛邊關的人民子弟兵啊。由這個角度看,那幫所謂的梁山好漢,也不過是偏執狂罷了,只有宋江才識時務,及時歸降,接受招安。

其實,替楊某鳴不平的,就是希望國家能有個正常的制度,事不平,國家必須要管。國家不管,小民百姓除了順從之外,就只能把刀自爭了。正所謂的“逼上梁山”是也。

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5章 兵進廣州第81章 局勢變化第51章 韋志俊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244章 蒙時雍第123章 落難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69章 新形勢第123章 落難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305章 回家第268章 閱兵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39章 覆滅第216章 反覆第294章 葉海亞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02章 末路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24章 小宮女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29章 逃了!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49章 撤退第74章 出訪歐洲第250章 聖庫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162章 後膛槍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56章 整編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58章 浮樑城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186章 喪命第11章 夜宴第246章 巷戰第197章 麻煩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53章 洪仁玕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54章 夜談(下)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20章 罷工第49章 撤退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163章 入京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83章 初戰(下)第295章 犯險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305章 回家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96章 挑撥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21章 醇郡王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69章 新形勢第249章 遇刺第306章 內宅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36章 太陽城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289章 輸血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182章 初戰(中)
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5章 兵進廣州第81章 局勢變化第51章 韋志俊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244章 蒙時雍第123章 落難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69章 新形勢第123章 落難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305章 回家第268章 閱兵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39章 覆滅第216章 反覆第294章 葉海亞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02章 末路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24章 小宮女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29章 逃了!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49章 撤退第74章 出訪歐洲第250章 聖庫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162章 後膛槍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56章 整編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58章 浮樑城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186章 喪命第11章 夜宴第246章 巷戰第197章 麻煩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53章 洪仁玕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54章 夜談(下)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20章 罷工第49章 撤退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163章 入京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83章 初戰(下)第295章 犯險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305章 回家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96章 挑撥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21章 醇郡王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69章 新形勢第249章 遇刺第306章 內宅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36章 太陽城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289章 輸血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182章 初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