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抵達歐洲

李明峰先到兩江總督何桂清的總督行轅中去請命,當然,李明峰不可能說是出使,只說是希望到西方諸國考察一番,看看西洋武器和西方軍制。

何桂清詢問時間長短,李明峰答到,短則半年,長則一年。

李明峰長時間離開,這就讓常勝軍出現了權力真空,何桂清就有了徹底掌控常勝軍的機會,他當然十分支持。

李明峰從何桂清那裡要了一紙公文,無非就是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派他去西方諸國考察。

李明峰又到英法公使館去,要了兩國的引薦文。英國公使威妥瑪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都與李明峰熟悉非常,聽說他要訪問歐洲,都是十分支持,並且熱情的邀請李明峰去自己的國家訪問。

威妥瑪還特意給國內的友人寫信,信上交代說,李明峰是大英帝國的重要朋友,一定要好好接待。

安排完一切,已經是陽春三月了。李明峰帶了許多禮物上了普魯士船,這次埃洛斯帶來了六艘軍艦,也算陣容強大了。

李明峰早在洋人和朝廷的手插入洋槍隊之前,就將從池州運出來的東西私藏了起來,這次出訪,特意把這批物品中的瓷器,古玩等西方人喜歡的東西拿了出來。

出訪總不能太掉價不是?李明峰帶了許多禮物之外,還將五百親衛全部帶上,他還要靠這些人替他壯門面。

咸豐九年二月,公元1859年3月,李明峰帶領麾下五百親衛乘坐普魯士軍艦從上海出,駛向歐羅巴。

一路上漂洋過海,經過諸多港口補充食物淡水,李明峰見到了許多這個年代特有的風貌。在香港,李明峰見到這顆東方明珠已經開始展,新加坡,目前還是一堆商人聚集的小港口,印度,大英帝國的最大寶藏

此時蘇伊士運河並未開通,普魯士軍艦走的是好望角。路過非洲幾個港口的時候,李明峰親眼見到成百上千的黑奴被裝上船,運往美洲。

總結一路上的所見,李明峰感覺到,這個年代不僅僅是中國的黑暗時刻,也是絕大部分人類的黑暗時刻。亞洲幾乎全部淪爲殖民地,非洲成了奴隸產地,最早得益於工業革命的歐洲諸國正在利用他們的優勢,瘋狂的壓榨全世界人民。

兩個多月後,軍艦路過了葡萄牙,西班牙,越過了英法之間的英吉利海峽,沿着易北河,最後抵達了漢堡。

目前的普魯士是屬於德意志聯盟中的一員,德意志聯盟擁有兩個大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這兩個國家一直相互爭奪主導權。以前奧地利一直佔據優勢,不過二十幾年前,普魯士成立了關稅聯盟,德意志聯盟中的大部分中北部國家都加入了進去,這樣一來,因爲經濟上的緊密聯繫,導致普魯士在聯盟內逐漸有壓過奧地利的趨勢。

漢堡,這個德意志聯盟中僅次與奧地利和普魯士的第三大加盟者,如今和普魯士關係非常之緊密,甚至有併入普魯士的趨勢。

埃洛斯將軍艦停在此處,意圖非常明顯,他希望讓漢堡市的諸位大人們看到,古老的東方古國也派來了一位將軍來訪問魯士王國。

漢堡並非公國侯國,當然更不是王國,而是自由市。這座港口城市的官員們最近也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正在生劇烈的變化,一個城市再也無法單獨立足,他們需要一個靠山。普魯士,奧地利,丹麥,都是漢堡的選項。埃洛斯作爲王國的將軍,當然明白在漢堡顯示王國的強盛那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將李明峰等人帶到了漢堡。

接到通報的漢堡市政廳的大人們,都到港口來歡迎,遠渡重洋的普魯士將軍的歸來。

埃洛斯是普魯士少將,雖然名爲將軍,但實際上埃洛斯主要負責軍事外交,並不參與戰爭指揮。漢堡是普魯士的外交重地,所以埃洛斯和漢堡市政廳的官員都十分熟悉。

李明峰帶着親衛,在漢堡市的官員護送下,抵達了市政廳,參加臨時準備的晚宴。一路上,漢堡市民對留着長長鞭子的東方士兵十分好奇。中國在歐洲人的心目中還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家,富庶,強大,文明。當然,還有封閉,神秘。

李明峰不懂德語,全靠傳教士翻譯才能與這些大人對話。宴會之上,對西方禮節十分精通的李明峰,得到了漢堡官員們的讚頌,埃洛斯也對李明峰的表現十分滿意。

當天在漢堡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衆人離開漢堡,直奔柏林。

由於都是步行,只有埃洛斯,李明峰等高級人物才乘坐馬車,所以行進度很慢。不過,這正合了李明峰的意。一路上,李明峰經過許多城鎮,仔細的觀察目前的歐洲工業化情況。

目前的普魯士,已經徹底的完成了第一次工業化,第二次工業化的代表——電的應用,也逐漸顯露出來。普魯士的鐵路已經建造的頗具規模,大大的促進了工業化的進程,也增強了普魯士的國力。

至於普魯士的軍隊,更是隨處可見,普魯士特殊的軍事體制讓這個國家幾乎全民皆兵。

漢堡距離柏林約五百里,由於走的比較慢,所以直到離開漢堡後的第十天,衆人才抵達柏林。

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34章 約成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90章 受降第230章 意外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76章 密談第163章 入京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89章 戰前準備第36章 再遇故人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13章 再遇敲詐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91章 激辯第202章 末路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252章 擒獲第237章 密會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55章 池州密議第257章 交易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46章 廝殺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81章 局勢變化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73章 抵達歐洲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55章 保定第216章 反覆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31章 謀劃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21章 醇郡王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63章 北洋水師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0章 心憂天下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66章 翻臉第169章 毒計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67章 隱秘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43章 洪宣嬌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246章 巷戰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16章 反覆第4章 四國代表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4章 約成第66章 翻臉
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34章 約成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90章 受降第230章 意外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76章 密談第163章 入京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89章 戰前準備第36章 再遇故人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13章 再遇敲詐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91章 激辯第202章 末路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252章 擒獲第237章 密會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55章 池州密議第257章 交易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46章 廝殺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81章 局勢變化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73章 抵達歐洲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55章 保定第216章 反覆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31章 謀劃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21章 醇郡王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63章 北洋水師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0章 心憂天下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66章 翻臉第169章 毒計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67章 隱秘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43章 洪宣嬌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246章 巷戰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16章 反覆第4章 四國代表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4章 約成第66章 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