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

李明峰望着城牆上的苗沛霖,高聲道:“苗大人何不下來和李某敘敘舊?”

苗沛霖漠然道:“不必了,苗某若要下去還要給李大人添麻煩,今日就是苗某的最後一日了。苗某素聞李大人爲人仗義,此時有一事請大人幫忙,不知李大人可否答應?”

苗沛霖說的非常正確,他要是活着,李明峰倒還真不知該如何對待他。留活的?李明峰絕對不放心這麼個反覆無常的人。殺了?也不妥,一則是殺降兵對常勝軍名聲不好,二則是這五萬降兵中有不少人還是忠於苗沛霖的,一旦殺他,可能會引起譁變。

送交朝廷?還是不成。因爲苗沛霖和苗家軍是一體的,苗沛霖要送交朝廷處理,那苗家軍也會被送交朝廷處理。按照朝廷處理長毛、捻子的慣用手段,這種投降的士兵也鐵定會被殺死。

所以,苗沛霖自殺是最好的選擇,李明峰就能放開手腳來處理苗家軍了。

聽到苗沛霖還有臨終遺言要說,李明峰不禁答道:“說說看!李某能辦到的,一定盡力去辦。”

苗沛霖笑着說道:“無他,只求李大人對苗某家眷照拂幾分罷了!”

話音剛落,苗沛霖還沒等李明峰迴話,直接就拔出腰間佩刀,在脖子上一劃,割斷了大動脈。剎那家,苗沛霖脖子上鮮血噴射而出,片刻之後,屍體就順着城牆滾落下來。

“大哥,大人!”衆將之中,頓時衝上去數十個去接苗沛霖的屍體。

李明峰沒有興趣看這種感情戲,吩咐宋慶和陳星翰負責處理降軍和接收廬州城之後,他自己則返回了營地,準備睡個午覺。這些天炮聲隆隆,老李也沒好好休息過,現在戰爭可算結束了,睡個覺纔是老李心中的第一要務。

五萬降兵,全被繳了械。按照李明峰先前的佈置,中高層將領全部被收押,底層頭目和士兵被安排先吃飯。其餘的三個城門的三鎮兵馬,全部入城,搜索殘兵和沒收各種物資。

苗沛霖原本的老巢是在淮北亳州,但是上個月他移師南下之後,就放棄了亳州。苗沛霖積攢十幾年的金銀珠寶、珍玩字畫、武器裝備也全都隨軍到了廬州城。這次苗家軍全軍投降,這些物資自然就歸屬常勝軍了。

初步估計,刨除古玩字畫和武器,光金銀珠寶,就起碼價值五六十萬兩白銀。雖然不多,但是也夠常勝軍的三個月開銷了。

五萬大軍吃完飯之後,被分成十個分隊,分開來安置。常勝軍的將領在他們面前宣佈,由他們自己決定去留。想繼續打仗的,可以留在常勝軍接受改編,不想打仗了,常勝軍發給他們三天口糧,讓他們自尋出路。

也許是厭倦了戰爭,大多數士兵都決定放棄當兵,回鄉務農——雖然當兵很賺錢。五萬苗家軍,只有一萬兩千多人願意留下來接受改編。但是經過常勝軍的嚴格考覈之後,只有五千多人達標了,剩下的七千人仍然被遣散返鄉。

這五千人暫時被打散,分配到常勝軍五鎮人馬之中,負責後勤工作。說的好聽點叫後勤,說的不好聽點,實際上就是苦力。常勝軍這麼多的火炮、彈藥,很是需要一批人手幫忙運輸的。

最初出征的時候,邱青林帶着十萬民夫負責後勤,但是過了淮河之後,常勝軍就只能靠自己運輸了。

至於苗家軍的中高層將領,則全部被遣散。李明峰還算仁慈,發給每個將領兩百兩到一千兩不等的遣散費。

至於苗沛霖的屍骨,則被他的弟弟苗景開收殮。李明峰給了苗景開五千兩白銀,用於安葬苗沛霖,剩下的則供苗家人日後使用。一個人的臨終囑託,李明峰還不準備違背。

廬州之戰結束之後,常勝軍在原地慶功三日。

這三日的時間,一則是要讓部隊得到休息,二則是李明峰需要打探形勢。現在形勢不明朗,老李也不知道到底該去幫誰,或者直接帶兵到天京城下,轟塌天京城牆,讓湘軍進城和十幾萬長毛死磕。

經過連日探查,李明峰得到消息,袁保慶率軍去攻佔據六合的張宗禹、龔得樹率領的捻子,連戰數日,雙方各有勝負,現在來看,短期內還不能分出高下。不過,現在全國範圍內的形勢都有利於清軍,捻子若是不能在短期內取勝,時間一長,等到援軍一到,必然會失敗。

至於李秀成,則是率領五萬長毛在攻安慶。安慶城是安徽第一重鎮,也是攻克天京城的必要戰略重地,有了安慶,水軍就可以乘船順流而下,直抵天京。所以,湘軍對安慶十分重視,在城內駐紮有一萬五千的守軍。

因爲安慶城高池深,兵力有多,所以一時之間,李秀成也拿不下安慶。

與此同時,曾國華和李續宜、李鴻章的三路援軍也趕到了。三路大軍,近十萬人馬的及時趕到,讓李秀成不得不放棄攻取安慶的計劃,轉而準備撤回江蘇,返回蘇州。

當然,湘軍和淮軍是絕對不會讓他逃跑的計劃得逞的,十萬大軍分守各地,將李秀成牢牢的圍困在安慶附近。

本來李秀成準備攻其一點,突圍而出的,但是,於此同時,隨着兩個消息的傳來,李秀成又改變了作戰計劃。

第一個消息,是在陝甘堅持作戰兩年多的陳得才部長毛,全軍覆沒了。

安慶保衛戰失敗之後,天京的形勢極其危急。洪秀全爲了防止清軍將全部力量集中到天京城下,派出大將扶王陳德才率數萬精兵,往北方進軍,希望藉此吸引清軍主力。

但是僧格林沁何其厲害,陳德才哪敢直接從山東、河南北上進攻北京?想來想去,陳德才也只敢繞路而行。經過數月的作戰,陳德才最終在陝西、甘肅一代落下了腳。

當初陳玉成就屢次想和在陝甘的陳得才形成合擊之勢,一同兵進北京,但是最終功虧一簣,陳玉成兵敗身亡,但是陳得才的處境卻要遠遠的好於陳玉成。

因爲陝甘地處偏遠,算是當今天下清軍勢力最薄弱的地區之一。而且因爲當地回回暴亂,大肆屠殺漢人,短短兩年間,將陝甘漢人屠殺殆盡,被屠總人數突破兩千萬,導致清兵的進攻重點在回回身上,沒有多餘的精力對付長毛。

陳德才的本事遠遠沒有陳玉成大,但是運氣卻要略好於陳玉成。陳玉成對抗的是滿清第一名將僧格林沁,陳德才面對的卻是滿洲倒數第一的將領——勝保。

一年多以前,朝廷想讓李明峰去做陝甘總督,平定回民暴亂,但是老李卻先是藉故結婚,後又託病不出,拒絕了朝廷的任命。朝廷無法,只能派一個不中用的勝保去陝甘討伐回民起義。

勝保也夠倒黴的,他剛到陝西,陳德才也到了陝西。若單是回民,勝保依靠數倍於敵人的兵力和當地百姓的支持,還有可能保持個不勝不敗之局,但是長毛一到,勝保的末日也到了。

陳德才雖然不和回民配合,但是兩方畢竟都是反清的隊伍。清軍只要進攻回民,陳德才就配合回民,從後攻擊清軍,讓清軍頭疼不已。

連續數戰數敗,勝保將陝西、甘肅的大片土地都丟了,十萬綠營兵也死了七八萬,陝甘漢人也幾乎死絕。最終朝廷一怒之下,將其召回。慈禧不顧奕?、寶鋆等人的求情,直接命勝保自裁,以謝數千萬英靈。

勝保死後,朝廷無奈之下,只好再度指派其他將領到陝甘去平定回民和長毛。北方已經有了一個李明峰了,陝甘雖然距離北京較遠,但是朝廷也不想讓漢人再在北方擴充權勢,所以新的帶兵將領也必須是滿蒙將領,當然,最好還是滿洲將領。

選來選去,全國範圍內也只有多隆阿可堪一用。多隆阿是滿洲正白旗人,多年以來,統領江南的綠營兵和八旗兵和湘軍並肩作戰。

當初安慶之戰的時候,李明峰和多隆阿多次配合作戰,也算有些交情。此人雖然算不上什麼能征善戰的名將,但是也決不是勝保那樣的庸人。一直以來,他都在江南作戰,算是朝廷在江南下的一招暗棋。一旦湘軍有二心,多隆阿可以就近進攻。

但是現在形勢緊急,還講什麼暗棋明棋,朝廷直接指派多隆阿帶兵到陝甘去撲滅回民和長毛的暴亂。

多隆阿赴任之後,果然取得了令朝廷滿意的戰果,數次戰役都取得了勝利。最終在半個月前,將陳德才擊斃,陳德才所率領的長毛也全軍覆沒。隨後多隆阿又率軍平定了回民的暴亂,回民領袖洪興、任武被殺。

此次回民暴亂的首領只逃掉一個,名爲白彥虎,綽號“西北屠夫”。他殺的人遠多於曾剃頭,而且他殺人並非是爲了戰爭,而是爲了殺人而殺人,而且是專殺漢人,具估計,死在他的軍隊之下的漢人,起碼有五百萬。

他這一輩子有兩個偉大的目標,一是掘了黃帝陵,二是殺光漢人。但是隨着多隆阿的勝利,他這個目標註定是無法完成了。

此人後來逃入新疆,投靠了沙俄支持的阿古柏,他的後半生都在爲分裂中國而努力。此人也是後來的“東突”們崇敬的人物,算是開國元勳。最終因爲左宗棠征討新疆,阿古柏戰敗,此人率領殘餘的回民逃竄進入了沙俄,現在白彥虎軍的後代都生活在俄羅斯,自稱東干人,族訊仍是要時刻牢記要徹底殺光漢人。

不過,李明峰穿越來的時候,中國課本稱其爲“偉大的民族英雄”。在某些人看來,只要是反清的,就是民族英雄。誰管你是不是賣國呢?誰管你是不是屠殺過無數漢人呢?誰又會管你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殺光漢人呢?

回民暴亂被平定,國內除了江南的太平天國外,基本就沒有其他的暴亂了。這樣一來,天京的壓力將會增大很多,李秀成暗道:“如果再退回江蘇蘇州,就憑兩座城池,恐怕連一年都休想堅持住。”

不過,更壞的消息在後頭。

在接到回民暴亂被平定的消息的第二天,又一個更壞的消息傳到了李秀成的耳中——蘇州也丟了!

李秀成原本駐守蘇州,但是上個月洪秀全派他率軍接應苗沛霖和捻軍,蘇州由深得洪秀全信任的,拜上帝教教徒慕王譚紹光鎮守。

但是李秀成帶兵出城之後,蘇州兵力薄弱,連續多日遭到曾國荃和左宗棠的進攻,形勢危急。凡是不傻的人,此刻都看出來太平天國即將覆滅。

這個世界上,忠臣永遠是少數。譚紹光在苦守多日之後,在一天夜裡,被其手下將領張木暗殺。此人又帶領部下半夜開了城門,放湘軍入城。

曾國荃的湘軍和左宗棠的楚軍進蘇州之後,對城內進行了大屠殺。數萬長毛除了誅殺譚紹光的張木部以外,無論是否投降全被斬殺。

此時,太平天國就只剩下天京城一座城池了!

此刻,無論李秀成怎麼做,太平天國都已經註定了要滅亡了。實際上,現在擺在李秀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罷了——投降和反抗。

ps:因爲沒準備讓李明峰參與這段歷史,所以回民的事以前一直沒注意,翻這個時期的歷史的時候,看到書上也都是以陝甘回民起義來稱呼的。既然是起義,想來也應該有一定正義性吧?但是直到今天要想寫的時候,翻出來的資料卻這麼的觸目驚心。所以我也在這個事情上稍微多費了點筆墨,希望大家也能借機瞭解一下這段歷史,這段被稱爲起義,實則是回回屠殺漢人的歷史。

中國的歷史受到政治的影響太大了,尤其是像白彥虎這種專門屠殺漢人,並且投靠沙俄,分裂祖國的“敗類中的敗類”也能被稱爲“民族英雄”,這完全就是政治的影響。

第123章 落難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63章 入京第241章 太平門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23章 廣州富商第225章 曾國藩第204章 圍殺第99章 恭王府第50章 渡江第184章 營破第70章 改組第182章 初戰(中)第253章 洪仁玕第80章 探監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27章 龔半倫第15章 逃命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327章 風俗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19章 家法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82章 初戰(中)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11章 剿捻重任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81章 初戰(上)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23章 落難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9章 貪得無厭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66章 翻臉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197章 麻煩第258章 忠義軍第19章 家法第28章 初入天津第80章 探監第292章 埃米爾第98章 暫居林家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285章 中彈第9章 貪得無厭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70章 改組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76章 密談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125章 慈安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89章 戰前準備第88章 北巡木蘭第236章 太陽城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50章 聖庫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第163章 入京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89章 戰前準備第139章 覆滅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3章 廣州富商第58章 浮樑城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47章 攻營第296章 挑撥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87章 血戰八里橋
第123章 落難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63章 入京第241章 太平門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23章 廣州富商第225章 曾國藩第204章 圍殺第99章 恭王府第50章 渡江第184章 營破第70章 改組第182章 初戰(中)第253章 洪仁玕第80章 探監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27章 龔半倫第15章 逃命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327章 風俗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19章 家法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82章 初戰(中)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11章 剿捻重任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81章 初戰(上)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23章 落難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9章 貪得無厭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66章 翻臉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197章 麻煩第258章 忠義軍第19章 家法第28章 初入天津第80章 探監第292章 埃米爾第98章 暫居林家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285章 中彈第9章 貪得無厭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70章 改組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76章 密談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125章 慈安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89章 戰前準備第88章 北巡木蘭第236章 太陽城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50章 聖庫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第163章 入京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89章 戰前準備第139章 覆滅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3章 廣州富商第58章 浮樑城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47章 攻營第296章 挑撥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87章 血戰八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