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川西大戰

正當李明峰興致盎然的看着川西城內的廝殺之時,就聽東、西兩個方向炮聲隆隆,喊殺聲不絕,隨後兩側的樹林內就衝殺出數千日本武士。兩邊的武士使用的旗幟明顯不同,看來是分屬於兩個藩國的武士。

“哦,還有伏兵?”李明峰有些驚訝。

“恩,看來是這樣。”山上木拓說道,“城內都是尾張兵,沒有土佐藩和肥前藩的士兵,剛纔我還疑惑呢,現在看來原來是埋伏在了兩側。”

原來尾張、肥前、土佐三藩大軍抵達川西之後,三軍腦經過商議,都覺得孤城不可守。所以肥前和土佐兩藩的士兵就離開了川西,埋伏在城外,充當奇兵。三軍腦定下計策,如果常勝軍攻城過猛,城外軍隊將會進攻常勝軍,以減輕城內壓力;如果常勝軍戰敗,城外軍隊也會趁勢掩殺。

但是,肥前藩和土佐藩的武士萬萬沒有料到,德川慶勝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開戰不到半個時辰,川西城竟然就失手了,一萬四千尾張兵就和一萬四千只螞蟻一樣,絲毫沒有起到抵抗常勝軍的作用。

肥前藩和土佐藩的武士倒也有些武士道精神,比尾張藩武士要強多了,這邊尾張藩武士兵敗如山倒,那邊肥前藩和土佐藩武士不但沒有悄悄撤退,反倒大張旗鼓的殺了出來。

見到出現新的敵軍,吳長慶和李秀成都顯得有些激動,連忙上前請戰道:“太師,我願出戰”

李明峰也知道這兩個好戰分子許久沒有鍛鍊身手的機會了,如今敵弱我強,正好讓他兩個上陣鬆鬆筋骨,免得長時間不用動,忘了該如何打仗了。

想到這,老李笑着說道:“好,吳長慶,你帶五千士卒,往西去戰土佐藩;李秀成,你帶五千士卒,往東去戰肥前藩。”

兩人激動的應道:“是。”

看到吳、李二人都領取了軍命,蔡宜羣也急了:“太師,讓我去戰誰?”

李明峰微笑着說道:“蔡宜羣,你帶五千兵馬,配合和歌山武士一同追剿尾張殘兵。”

蔡宜羣連忙應道:“是”

三路人馬下去之後,局勢卻有些出乎了老李的預料。老李本以爲常勝軍一下場,定然是如砍瓜切菜一般能將日本鬼子殺個抱頭鼠竄。但是老李沒想到,日本軍隊並非都如尾張士兵一樣不堪一擊。

土佐藩和肥前藩不愧是四大倒幕強藩中的兩個,不但武器精良,而且戰鬥意志很強。吳長慶和李秀成佔了兵力優勢,在和日本武士廝殺到一起之後,竟然殺的難分勝負。

雖然吳長慶、李秀成和肥前藩、土佐藩的武士們短期內難分勝負,但是蔡宜羣一路大軍則勢如破竹。川西城內的尾張士兵本身就因爲德川慶勝的臨陣脫逃而士氣大減,如今看到和歌山藩的武士又來了幫手,更是無心戀戰,只求自保,各尋生路去了。

這樣一來,川西城幾乎毫不費力的就落到了常勝軍手中,片刻之後,川西城頭就飄揚起了常勝軍大旗。

肥前藩的領軍人物是大木喬任,他是典型的忠君派,此人深受武士道精神影響,內心中絕對效忠日本天皇。此刻看到中日兩軍在外圍廝殺的難解難分,而川西卻已經丟失,形勢極爲不利,大木喬任不禁大怒,拔出腰間的武士刀,高聲喊道:“武士們,天皇陛下就在京都川西一旦失手,天皇陛下就會身處危險之中,我等都是日本熱血男兒,今日就要以生命來捍衛天皇陛下”

川西是京都前方唯一的屏障了,如今川西已丟,京都將直接面對常勝軍的兵鋒,天皇處於危險之中,這是大木喬任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想依靠日軍的武士道精神,來扭轉局勢,重奪川西城。

大木喬任的這一聲喊,讓日本武士都紅了眼。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要比中國皇帝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高多了,因爲日本人不僅僅把天皇看成君主,還看成神。宗教精神往往是最厲害的,此時肥前藩的士兵們也都近乎瘋狂了,高聲叫喊:“殺啊”

常勝軍和日軍之間的距離不大,雙方一衝殺就交着到了一起。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日軍一不要命,常勝軍立刻就有些支撐不住,東西兩個陣線隱隱現出了後退的趨勢。

李秀成見狀,不禁暴怒道:“媽的,兄弟們,不許後退一步,讓這幫倭寇見識見識咱們天朝軍威”

李秀成本人也提起戰刀,冒着槍林彈雨,縱馬向前,高聲喊道:“殺”

李秀成手下都是長毛出身,本身就極爲剽悍,現在被日本武士激出了血性,也開始有暴走的趨勢。常勝軍陣線逐漸凌亂,各路人馬都自顧自的廝殺,沒了章法。

常勝軍的優勢就是曾經經過正規西方軍事訓練,但是現在衆軍陣腳一亂,這個優勢立刻消失,甚至轉爲劣勢,局勢立刻倒向日軍一方。

李明峰見狀,暗道不好,連忙下令道:“周鼎,你帶三千人去助吳長慶;林偉賢,你帶三千人去助李秀成。”

這兩個李明峰新提拔的親兵統領連忙抱拳道:“是”

這六千人馬加入戰鬥之後,日本肥前藩和土佐藩的壓力立增,兩路日軍只有六千人,但是如今他們卻面對了一萬六千人的常勝軍。常勝軍論兵力,論武器,論戰鬥經驗都要強於日軍,雖然日本武士戰鬥意志頑強,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大局,廝殺了兩個時辰之後,日軍逐漸顯現出了疲態,戰線不斷收縮。

日軍雖然逐漸後退,但是李明峰等常勝軍衆人心中卻一絲喜意都沒有。兩個時辰中,日軍固然陣亡過三千人,但是常勝軍傷亡竟然也過了三千人這是最近兩年從沒有過的。

李明峰身邊的親兵統領鄭化龍忍不住低聲說道:“太師大人,此戰損失太大,未免得不償失啊。”

按理說,鄭化龍區區一個親兵統領,絕對沒有資格來干涉李明峰的戰略決定。但是此人從洋槍隊時期就跟着李明峰,和老李關係早就如親兄弟一般了,此刻他看到自己多年的戰友們一批批的倒在日軍火槍和戰刀之下,心中不禁苦,所以也一反常態的出言勸諫。

在鄭化龍看來,爲了所謂的金礦而來犧牲這些同胞戰友,真是太不值得了。

李明峰輕輕的嘆了口氣道:“我知道,不過要想取得日本戰役的最終勝利,川西之戰我們必須要打的漂亮。現在江戶方面正在觀望,我們要是連川西之戰都要打個十天半個月的,江戶方面軍心必然動搖。如果我軍能快、兇猛的終結川西之戰,江戶方面必然軍心大振。親幕府的大名和中立的大名也會爲江戶方面提供實質性支持,這樣我軍再打京都也就容易許多了。”

鄭化龍言不由衷的稱讚道:“太師英明。”

李明峰看鄭化龍的神色,也知道他此言純粹就是場面話,實際上他內心中還是不認同李明峰的戰略,只是礙於李明峰的權威罷了。不過,老李知道,此人是關心戰友,所以老李根本不怪罪他。

“英明?”李明峰臉色苦,低聲笑道,“嘿…嘿…”

這笑聲中充滿了苦澀。其實李明峰看着戰場上紛紛倒下的常勝軍士兵,心頭也痛的很就如一把尖刀在挖自己的心頭肉

這些老兵們,有不少人都跟着李明峰南征北戰過了十年

十年啊這些人爲老李賣命十年,老李時時刻刻都覺得欠他們的但是,這些人還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回報,如今就倒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之上。這僅僅是因爲李明峰在做自己的戰略佈局

因爲自己的利益,而犧牲數千、數萬死命跟隨自己的兄弟,李明峰即便再冷血,心中仍然免不了充滿了自責和悲傷。

雖然局勢逐漸向有利於常勝軍的方向展,但是李明峰仍然下令道:“鄭化龍,你再帶五千人馬下場助陣”

鄭化龍得令後激動的道:“是”

東西兩路雖然遇到強力阻擊,不過,蔡宜羣的中路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在和歌山藩武士的幫助和指引下,蔡宜羣率領五千常勝軍先將川西城內的日本士兵屠戮一空,隨後又順着德川慶勝逃跑的方向追去。

德川慶勝是個愛好享受的貴族,這輩子就沒騎過馬,就連逃命,他都是坐的轎子,這樣又怎麼能跑的快?

蔡宜羣和和歌山武士點着火把,從川西向北追出了三十多裡,就在官道上將德川慶勝追上了。德川慶勝看到被常勝軍包圍,連忙下了轎子,讓翻譯高喊“投降”。

此刻,尾張藩一萬四千武士,傷亡七成,潰散兩成,剩下千多人也都隨着德川慶勝投降了。蔡宜羣知道,德川慶勝身份特殊,所以沒有將他捆綁起來,甚至讓德川慶勝仍然坐着自己的轎子去見李明峰。

等到蔡宜羣押着德川慶勝和一千多尾張藩武士返回川西城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明,川西大戰也已經結束了。

肥前和土佐兩藩在扔下了四千具屍體之後,終於潰敗。李明峰讓李秀成和吳長慶各帶五千人馬下去追殺去了。鄭化龍則奉命收拾常勝軍陣亡士兵屍體,此地畢竟是日本,無論如何,李明峰也要將戰士們的屍體帶回中國。

李明峰進了川西城,蔡宜羣押着德川慶勝到川西城主府,等候李明峰的處置命令。

德川慶勝穿着十分華麗,他進了大堂之後,看到端坐其上的李明峰,立刻衝上前去,跪伏於地,用不太熟練的漢語喊道:“太師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明峰和常勝軍其他人還有山上木拓、鬆平容保不禁愕然,衆人面面相覷。德川慶勝不懂中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沒想到這廝竟然還會這麼一句,不知道是不是早就準備好的,用作求饒之用。

李明峰有些不耐煩的說道:“推下去,砍了。”

蔡宜羣冷不丁的聽到這個命令,也有些驚詫,連忙道:“太師,不必?”

蔡宜羣以爲李明峰要殺德川慶勝是因爲德川慶勝的“口誤”呢,畢竟“萬歲”這兩個字不是誰都能用的。蔡宜羣認爲,德川慶勝稱李明峰爲萬歲,這是犯了死罪,而且此事傳出去,對李明峰影響不好,所以老李要殺德川慶勝。

不過李明峰卻沒理會蔡宜羣,老李仍然面色陰冷的道:“砍了”

“是”衆親兵立刻衝上前去,將德川慶勝架了起來,帶了下去。

“有俘虜?”李明峰又問道。

“有一千六百多。”蔡宜羣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都殺掉,給兄弟們殉葬”李明峰毫不猶豫的道。

“是”親兵得令之後,立刻下去傳令了。

此時,蔡宜羣才明白,原來老李殺俘虜是爲了泄憤。雖然蔡宜羣所部傷亡不大,但是仍然有四五百人,李明峰殺德川慶勝,蔡宜羣也是十分認同的。

當天中午,各路常勝軍陸續返回,肥前和土佐藩只有少量殘兵逃脫,其餘全軍覆沒。肥前藩的領軍人物大木喬任和土佐藩的領軍人物山內忠平也丟了性命。這條戰報,總算讓李明峰略感欣慰。

當天晚上,李明峰犒賞三軍,大軍在川西城徹底的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常勝軍再度出征,出征前,李明峰下令防火焚燒了川西城,以泄心頭之恨。鬆平容保的領地兵庫城距離川西只有數十里路,川西城按理說再被攻克之後,十有**會被劃入會津藩,成爲鬆平容保的領地。但是,鬆平容保卻不敢觸怒李明峰,他看着燃起熊熊大火的川西城,心中暗自流血。

鬆平容保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將來還有更多更好的城池等着他,這區區川西根本算不得什麼。

1868年3月6日,常勝軍從川西出,繼續向日本都京都進。

此時,李明峰讓鄭化龍帶兩千常勝軍士兵運送陣亡將士遺體和受傷士兵返回兵庫,所以常勝軍此時只剩下了兩萬四千人馬,加上和歌山藩剩下的兩千武士,只有兩萬六千人。

但是,這兩萬六千人對京都產生的威懾卻是極大。

川西之役結束後,常勝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殲滅兩萬日本精銳的消息立刻傳遍全日本。消息最先傳入京都,得此消息之後,京都城內一片緊張,以明治天皇爲的京都高層們立刻組織兵力,加強京都防衛。

雖然明治天皇嘴裡表示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但是實際上他和他的智囊們都震驚不已。川西在一日之間就被攻克,這對士氣、軍心的打擊太大了,所以明治天皇親自到城牆上慰問士兵,希望提振士氣。

明治天皇雖然年紀很輕,但是足智多謀,他一方面加強京都防衛力量,一方面下旨給京都附近的各地大名下詔,要求各地大名進京勤王。最出人意料的是,明治天皇並沒有着急下旨讓熾仁親王統領的東征軍回援。

明治天皇私下寫信給熾仁親王,讓他臨機專斷。如果熾仁親王有把握能在十日之內攻破江戶,則東征軍繼續東征,不用回援;如果十日之內,東征軍仍然不能取勝,則要放棄進攻江戶,迅返回。

明治並沒有被常勝軍的大勝嚇到,他還很冷靜,知道現在此時此刻,江戶之戰纔是關鍵。

川西到京都只有一百多里路程,3月8日凌晨,常勝軍大軍就開到了京都城下。

大軍抵達京都城下之後,李明峰親自到城下觀望敵情。

京都是日本千年古都,早在中國的唐代中期,日本就定都於此,一千多年來,從未改變。京都經歷千年建設,規模極爲龐大,城牆高聳,城門厚重。李明峰站在城下粗略估計,京都城牆高度起碼達到了40米,城門也是木製包鐵的,厚度起碼達到了50公分。

而且據山上木拓所言,這還只是第一道城門,裡面還有一道閘門式的鐵城門,厚達一米,專做防衛之用。

從城牆和城門的堅固程度上看,這座城市的防衛能力比太平天國時代的天京城絲毫不差,甚至還要堅固上幾分。克虜伯大炮雖然兇悍,但是再厲害的大炮畢竟也只是大炮罷了。李明峰站在城牆之下暗想,城牆厚度達到這等程度,恐怕只有導彈才能擊穿。

“平安京。”李明峰望着京都城牆上雕刻的三個大大的漢字唸到。

“看來平安京註定要不平安了”李秀成跟在李明峰身後,眼神中露出嗜血的光芒。

“不着急用兵,這城牆要想攻破,沒個三兩個月決不可能”李明峰十分理智的說道,“西鄉盛隆和熾仁親王的東征軍還有三萬多人馬,他們在得到川西之戰的消息之後,只需三兩日就能趕回京都,我們要先修築工事,免得被日本人前後夾擊。”

衆將齊聲應道:“是”

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97章 回京第242章 奪門第305章 回家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77章 出乎意料第183章 初戰(下)第82章 長春園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7章 黴運連連第70章 改組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294章 葉海亞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143章 乾清宮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82章 長春園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82章 長春園第70章 改組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148章 鍾粹宮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55章 保定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83章 初戰(下)第55章 池州密議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11章 夜宴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237章 密會第289章 輸血第50章 渡江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249章 遇刺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169章 毒計第53章 夜談(上)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41章 太平門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47章 攻營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45章 抵達第91章 激辯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327章 風俗第123章 落難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23章 廣州富商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50章 渡江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237章 密會第285章 中彈第45章 抵達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37章 密會第242章 奪門第229章 逃了!第180章 蘇天福第55章 池州密議第139章 覆滅第6章 城破第16章 林家父子第70章 改組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89章 誅殺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114章 鴉片館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4章 票號第42章 淘汰品
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97章 回京第242章 奪門第305章 回家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77章 出乎意料第183章 初戰(下)第82章 長春園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7章 黴運連連第70章 改組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294章 葉海亞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143章 乾清宮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82章 長春園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82章 長春園第70章 改組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148章 鍾粹宮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55章 保定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83章 初戰(下)第55章 池州密議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11章 夜宴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237章 密會第289章 輸血第50章 渡江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249章 遇刺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169章 毒計第53章 夜談(上)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41章 太平門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47章 攻營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45章 抵達第91章 激辯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327章 風俗第123章 落難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23章 廣州富商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50章 渡江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237章 密會第285章 中彈第45章 抵達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37章 密會第242章 奪門第229章 逃了!第180章 蘇天福第55章 池州密議第139章 覆滅第6章 城破第16章 林家父子第70章 改組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89章 誅殺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114章 鴉片館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4章 票號第42章 淘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