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逃了!

老李再笨也能猜的出來,此事必然和韋志俊有聯繫。

“叫韋志俊過來”李明峰陰着臉對胡鵬說道。

“是”胡鵬轉身去了。

李明峰不怕韋志俊救人,就怕事情做的不乾淨。要是真讓李秀成跑了,也就那麼地了,但是萬一逃跑失敗,被抓住了,這可如何是好?

附近都是各軍的營地,李秀成能往哪跑?無論是湘軍、淮軍、楚軍還是袁家軍、綠營軍、皖軍,李秀成到了哪都要被盤問。若是沒有可靠的身份,他立馬就會被當成長毛探子重新抓起來,那時候可就全都露餡了。

要想掩護李秀成,恐怕韋志俊就得讓他化妝成常勝軍,那樣就徹底的把常勝軍給搭進去了。事情要是敗露,就會更糟。老李想耍賴都沒有辦法。

正當李明峰在思考應對之策的時候,胡鵬又衝了進來:“大人,韋司令不在營帳之中,他的親兵說,自從昨夜他帶了三十個親信心腹出營去了,到現在也沒有回來”

李明峰聞言,腦袋‘轟’的一聲巨響。從昨夜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個小時了,韋志俊要是救人成功也該回來了,到現在都沒回來,難道是出事了?

韋志俊要是因此被抓住,老李雖然問題不大,但是韋老二的小命可就休想保住了。老李再護短,也不敢在這種關鍵問題上站錯了隊。韋志俊跟着李明峰四年了,老李也不希望他因此喪命。

這時候,又跑進來一個親兵,說道:“大人,曾國藩大人派人前來傳口信,請您前去湘軍大營議事此人還在外面,用不用傳他進來?”

保定改制之後,李明峰身邊被分配了四百名親兵。這四百人分成四隊,分由胡鵬、鄧鴻、丁藻林、傅禹四人統領。這四個人都是從洋槍隊時期就開始保護李明峰的老兵,老李對他們極爲信任。

一般的口信都是外面的人先告訴他們,然後再由他們進帳傳達。各種信函、情報,除了極其機密的以外,也是如此處理,由四大親兵統領轉交。此刻進來傳達口信的,正是四大統領之一的傅禹。

李明峰眼皮一跳,說道:“不用他進來了,你去備轎,我去湘軍那裡一趟。”

“是”傅禹應道。

老李估計,李秀成和韋志俊十有**是被抓了個現行,否則韋志俊怎麼會這麼久都沒有回來,這事肯定激怒了曾國藩。但是老李也清楚的知道,曾國藩再怒,他也絕對不敢對老李下手。

從明面上講,李明峰官職權威都比曾國藩要高,還是欽差大臣,曾國藩沒有任何權力可以拿下李明峰。

從背地裡論,曾國藩也不敢輕易得罪擁有常勝軍的李明峰,真遇到大事情,精明的曾國藩也會盡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次韋志俊和李秀成犯錯,事情也就會止於這個層次,懲罰了韋志俊便算結案,絕對不會牽扯到老李。

但是老李還是謹記着小心使得萬年船,他出營的時候,吩咐陳星翰、劉銘傳、吳長慶、宋慶四人在他不在的時候,誰也不準離開軍營。一旦老李被曾國藩扣押,四將立刻率軍攻打湘軍。

四將不明就裡,但是老李既然如此鄭重,他們四個也不敢大意。得到命令之後,四人都命令麾下士卒嚴加戒備。

安排完營內事情之後,李明峰坐轎趕往湘軍大營。

湘軍大營距離常勝軍大營約有二十里,都在長江北岸,距離長江南岸的天京城不足五十里。李明峰帶着四百親兵,坐着八擡大轎,用了兩個多小時才趕到湘軍大營。

看到站在營外,滿面笑容等候迎接自己的曾國華,老李心頭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不管事情是否敗露,從曾國華在此處等候自己就能看出來,起碼湘軍和常勝軍之間的關係還是受到曾氏兄弟的重視的。

李明峰下了轎子,和曾國華一起往大營內走去。

老李真想開口問一句——“生什麼事了?怎麼找我來?”

但是憋了半天,老李也沒敢開口。言多必失,這是李明峰多年總結的經驗。沒等李明峰問,曾國華先張口了。

“這次可真是好事變壞事了”曾國華一邊走一邊說。

“哦”李明峰故意露出感興趣的神色,引誘曾國華透露更多的內容。

“抓到李秀成,這是大功勞。”曾國華有些失望和無奈的說道,“但是抓到之後,再讓他跑了,這可就是大罪過了。而且此事恐怕還會被人惡意猜測,弄些莫須有的名頭加到我們湘軍頭上”

李明峰聽到這,心理可算稍微的輕鬆了一下。起碼從曾國華的話中來分析,李秀成和韋志俊至今還沒有被捕。

“你放心,有事大家一起扛,怕得什麼?”李明峰隨口說道。

李明峰這話,純粹是出於習慣和禮貌,但是曾國華卻當真了,滿心激動的給李明峰拱了拱手,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感激之情卻溢於言表。

曾國藩權勢滔天,本來一般的事情都是不入曾氏兄弟的眼中的。不過,李秀成這事也太特殊了。最近兩年,一直有謠傳,說李秀成在力勸曾國藩反清,擁曾國藩爲帝。

這種謠傳本就引起了朝廷的猜疑,但是因爲沒有證據,朝廷也不能輕易的定罪,只是加緊了防範湘軍。現在身受重傷的李秀成竟然在數十萬湘軍的關押之下詭異的失蹤,一定會大大的加深朝廷的猜忌。

說實話,假如曾國藩真的在天京城下宣佈反清,和長毛約好,以長江爲界,湘軍向北,長毛向南,一同奪取天下的話,那大清十有**也該壽終正寢了。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對湘、毛聯合有所顧忌,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果然不出老李所料,進了湘軍大帳之後,李鴻章、左宗棠、袁保慶、李續宜都在,但是馮子材和馬新貽這兩個朝廷派系的將領卻不在。

不用想也知道,這兩人肯定是聽到了風聲,擔心曾國藩會藉機除掉他倆,所以此刻馮子材和馬新貽才託病不來。而且老李也能猜出來,此刻馮子材和馬新貽肯定正在軍營內整裝備戰,防止曾國藩突然難。

“沒想到李大人還敢進我這湘軍大營”曾國藩看到李明峰進來,隨口說道。

李明峰聞言,心中一驚,以爲韋志俊已經被抓獲,所以曾國藩纔有此一說。但是老李隨即就看到曾國藩臉上的頹廢之色,明顯是事情沒有進展,老李暗道:“多慮了”

“有何不敢?”李明峰調整了一下心態,笑着說道。

“外面很多人都懷疑是我放了李秀成,說我曾國藩和李秀成商量好了,要一起平分天下。”曾國藩面帶苦笑說道,“你看,馬新貽和馮子材兩位大人都不敢進我這湘軍大營了李大人就不怕我扣押了你,然後進攻常勝軍?”

“進攻常勝軍?你那就是自找死路了”李明峰心中暗道。

雖然心理這麼想,但是嘴上可不能這麼說。李明峰笑着答道:“李某從來不信外面的謠言,李某隻相信自己的感覺。”

曾國藩反問道:“李大人感覺曾某是個忠臣?”

李明峰雙眼緊盯着曾國藩,緩緩的說道:“非也李某自己都不是個忠臣,又怎麼敢說別人是不是忠臣呢?李某和李續宜大哥還有曾國華大哥都是朋友,李某也把曾公當成師長,李某深信曾公不會害我,所以纔敢來此”

曾國藩聞言大笑道:“好一個不是忠臣,你小子膽子倒大,竟然敢這麼直接說。”

雖然李明峰所言犯了忌諱,但是曾國藩卻不在乎,反倒感覺和李明峰之間的距離拉的更近了。

李明峰苦笑道:“我就是膽子大了點了,京中那幾個實權人物都讓我得罪遍了。”

曾國藩搖了搖頭,將話題轉了回來,問道:“如今李秀成逃脫,要李大人說,該如何是好?”

李明峰滿臉的不在乎:“什麼如何是好?這事又不賴大人而且李秀成是湘軍抓的,現在只不過又跑了,最多功過相抵罷了”

曾國藩苦着連說道:“那有這麼簡單,朝廷裡……”

李明峰一反常態的打斷了曾國藩的話,朗聲說道:“怕什麼朝廷,曾公問心無愧便可,何須理會鬼子六他們”

曾國藩被李明峰這麼一頓搶白,不禁有些愕然。雖然他早就聽說了李明峰爲人猖狂,但是他還是沒有料到老李竟然這麼不把朝廷放在眼中。當着衆人的面,就敢蔑稱恭親王。

李明峰繼續說道:“曾公放心,現在天下戰力的七成握在你我二人手裡。你我二人只需同進同退,鬼子六縱然對您不滿,也不敢做出有損湘軍的事情的不就是走了一個李秀成嗎,能怎麼地?咱們現在就是撤圍而走,你回湖南,我回直隸,朝廷又能怎麼樣?”

李明峰這些話是早就想好的了,這次可算找到了機會全部說了出來。常勝軍和湘軍的聯盟,是李明峰的一步重要規劃,老李萬沒想到,這個規劃竟然是在這次看似危機的情況下才得以提上臺面的。

曾國藩聽了李明峰的‘不敬’之語,不禁愣在原地,半響之後才逐漸回過味來,呆呆的應了句:“恩,好像有那麼點道理。”

旁邊的李鴻章、左宗棠、李續宜、袁保慶也停着滿頭大汗,暗道:“這李明峰,果然名不虛傳”

不過,在座的衆人也具爲一方英豪,不是平凡之輩。他們稍微冷靜了下來之後,仔細考慮了一下李明峰所說的話,現老李所言不差。若是常勝軍和湘軍撂挑子不幹,朝廷可就真傻了眼。

長江沿岸附近的十個省,只有朝廷嫡系人馬不足二十萬,而且都分散在各地。長毛現在看似形勢危急,但是湘軍和常勝軍一旦撤退,長毛就能在半年之內,重新恢復最鼎盛時期的地盤,甚至猶有過之

“呵呵,李某的所作所爲,衆位大人也都知道。李某雖然和朝廷對着幹,但是官卻越做越大,兵卻越來越多,靠的什麼?靠得就是力量”李明峰既然開了頭,也就不再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直接挑明瞭,“有些話李某早就想說了,但是一直沒敢說。其實,只要咱們常勝軍、湘軍、淮軍、楚軍、袁家軍聯合起來,誰又敢侵犯咱們的利益?”

衆人聞言,頭上冷汗直冒,沒人敢接老李的話茬。老李也知道,現在誰也不敢第一個開口響應老李的提議。不過,李明峰有把握,只要他們回去經過深思熟慮,就會認同老李的說法。

到時候衆人也不用簽署什麼協議,甚至口頭協議都不用達成,只需有默契便可。以後真要是按老李所設想的衆人遇事同進同退,那將來大清的天下,也就由在座的幾人做主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只不過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都是中過進士的大儒,半輩子都是讀的孔孟詩。把忠孝看成做人的根本,絲毫不敢像李明峰那樣,閒的沒事就琢磨琢磨怎麼和朝廷對着幹。

實際上,經過長毛十幾年的動亂,忠於朝廷的觀念已經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大幅減弱。但是因爲思維定式,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才沒有想到地方結盟對抗中央的策略。現在一經李明峰提醒,衆人都皺眉不語。

正當衆人都因爲李明峰的驚天言論而陷入沉默的時候,曾國荃快步走了進來,在曾國藩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後面有事,我先去看看,諸位暫且安坐。”曾國藩聽了曾國荃的耳語之後,面露喜色,對着衆人告了聲罪,然後快步走出了營帳。

臨走之時,曾國藩甚至忘了叮囑曾國華幫着招待衆人。

看這樣子,衆人也能猜個十之**。現在能讓曾國藩興奮的消息,也就只有李秀成的事情有進展這一項了。

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20章 罷工第118章 朝會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253章 洪仁玕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58章 浮樑城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08章 戰第74章 出訪歐洲第28章 初入天津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173章 大清洗(上)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78章 北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61章 太師府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63章 入京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44章 蒙時雍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89章 輸血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261章 太師府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75章 英國首相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250章 聖庫第182章 初戰(中)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79章 刑部第18章 再回林家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11章 夜宴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16章 反覆第186章 喪命第184章 營破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167章 隱秘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74章 出訪歐洲第34章 約成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292章 埃米爾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29章 授權談判第57章 大戰前夕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34章 朝陽門第251章 女營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9章 貪得無厭第49章 撤退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36章 再遇故人第311章 密議第79章 刑部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16章 反覆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253章 洪仁玕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63章 入京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43章 交易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94章 入京第321章 罪孽滔滔
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20章 罷工第118章 朝會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253章 洪仁玕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58章 浮樑城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08章 戰第74章 出訪歐洲第28章 初入天津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173章 大清洗(上)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78章 北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61章 太師府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63章 入京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44章 蒙時雍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89章 輸血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261章 太師府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75章 英國首相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250章 聖庫第182章 初戰(中)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79章 刑部第18章 再回林家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11章 夜宴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16章 反覆第186章 喪命第184章 營破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167章 隱秘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74章 出訪歐洲第34章 約成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292章 埃米爾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29章 授權談判第57章 大戰前夕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34章 朝陽門第251章 女營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9章 貪得無厭第49章 撤退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36章 再遇故人第311章 密議第79章 刑部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16章 反覆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253章 洪仁玕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63章 入京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43章 交易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94章 入京第321章 罪孽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