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覆滅

“臣等叩見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僧格林沁和李明峰等人跪伏在地上。

“快快請起”慈安急聲說到。

衆人謝恩起來,兩宮太后又賜了座。

“哀家沒想到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見到僧王,大行皇帝在的時候,外事也多依仗僧王。現在哀家姐妹孤兒寡母的,以後更是要拜託僧王多多扶助了”慈禧悠悠的說道。

僧格林沁權勢之重,實爲大清第一。長江以北五省兵勇、蒙古八旗數十萬雄兵都歸其調遣,就連兩宮太后和他說話也要客客氣氣的。

“奴才世受皇恩,定當爲聖上、爲太后忠心辦事若有那奸邪小人,妄圖趁先帝駕崩,聖上年幼之機,圖謀不軌,奴才定然不饒”僧格林沁朗聲說到。

李明峰聽出來僧格林沁明裡好像在說肅順,實則是在影射自己,當下微微一笑,也不吭聲。

“僧王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趕來救駕,爲國之心可見一斑。”慈禧點了點頭。

“僧王,哀家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壽春總兵李明峰大人。”慈安伸手指了指老李道,“這次多虧了李卿家,要是沒有他,我們這孤兒寡母的就要命喪黃泉了”

說完這句話,慈安又將事情原原本本的講給僧格林沁聽。包括她們母子被景壽救出,然後因爲肅順的追擊而跳河,最終被李明峰所救等等。當然,至於其他的細節,比如老李替她換衣服這類事情慈安是萬萬不會講的。

李明峰得知僧王大軍到來之後,就提前拜訪了慈安,特意交代了一些話,免得僧王‘誤會’常勝軍的用意。慈安不知吃錯了什麼藥,對李明峰可以說是信任非常,竟然真的按李明峰所教的講述了一遍。

僧王聽了慈安的講述,心中對李明峰的戒備也減少了一些。

“功高莫過於救主,李明峰立此大功,哀家已經封他爲直隸總督了。僧王沒有其他意見?”慈禧問到。

僧格林沁掌握着直隸、山東、河南、陝西、山西五省的實權,直隸總督也歸僧格林沁調遣,算是他的下屬。所以,直隸總督的任命,還是需要他點頭的。

“奴才謹遵太后懿旨太后將李大人這等能臣派到奴才麾下,實在是對奴才恩寵已極。”僧格林沁叩頭拜謝。

“王爺,以後卑職就要歸您調遣了,以後還望多多關照”李明峰面帶諂笑的說道。

“好說好說哈哈,以後你我便是同僚了”僧格林沁對李明峰拱了拱手,高興的哈哈大笑。通過這短暫接觸,僧王已經斷定李明峰所求不過富貴罷了。只要李明峰心無反意,給他區區一個總督,僧格林沁還是捨得的。

“僧王,文祥的軍隊爲何圍而不打?”慈禧轉而問到。

僧格林沁聞言,連忙將文祥的用意和推斷說了出來。慈禧聽後,不禁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既然如此,咱們是否可以近日就回鑾返京?”慈禧望着李明峰問道。

“只要城外戰事一了,臣便和僧王護送太后與聖上回京”李明峰答道。

僧格林沁和奕?不一樣,僧王主外,恭王主內,而且僧王不貪權戀勢,恭王卻是野心勃勃。即使是僧王掌握了帝后,他也不會藉此操縱朝政,所以李明峰並不擔心僧王插手,而只是防備奕?。

一旦肅順倒臺,李明峰將會直接面對恭親王,就憑李明峰的勢力,他對上恭親王只有失敗一個結果。李明峰是朝廷內外所有勢力中力量最小的,有限的力量就註定可他不可能像肅順、奕?那樣獨自便可掌握朝政。

所以,李明峰打算在朝廷中搞平衡,多樹立幾股力量,讓恭親王的權力受到制約。這樣一來,李明峰就可以在夾縫中獲得生存機會,然後還可以不斷的壯大。

在李明峰的構想中,兩宮垂簾可以有效的限制恭親王奕?的權力,所以老李才力主施行這個制度。除了兩宮垂簾,李明峰還打算讓朝廷之外的最大勢力——僧格林沁也插手進朝廷,憑藉僧王的威信、權勢,到時候恭親王就不可能在朝廷內部一呼百應。

僧格林沁爲人忠義無雙,他一旦入朝,也必定會以兩宮太后馬是瞻。而兩宮太后又和李明峰關係特殊,並且無論是從私交上來講,還是從限制奕?權勢這個共同目標上來論,兩宮太后都會保護李明峰不被奕?謀害。

這樣一來,李明峰就可以在僧王和兩宮太后這兩棵大樹的掩護下展自己的勢力,直到壯大至能夠獨自抗衡恭王勢力。當然,這只是李明峰的初步設想,落實到具體行動中,還是需要各種條件的。

僧格林沁又和兩宮太后聊了許久,到了中午,兩宮太后下令賜宴。說是賜宴,實際上這昌平城哪能擺得出皇家宴席。李明峰吩咐下去半天之後,只弄了十幾道稍微有點像樣的菜品上來。

席間,衆人言笑晏晏。正當李明峰準備再度舉杯敬僧王的時候,門外進來一個報信的親兵在老李的耳邊耳語了幾句。

聽完這親兵的報告,李明峰連忙離席跪下,面露喜色:“啓稟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聖上知道,城外肅順大營已亂,軍士們都高呼肅順已死”

“什麼?肅順死了?”即使是老成持重的慈禧此刻也不禁有些失態。

“事情具體如何,還不知情,臣先出去探聽一下”李明峰說道。

“好,卿家快去”慈禧急道。肅順一死,按照她先前和李明峰的‘約定’,慈禧將會垂簾聽政,這個頗有野心的女人此刻已經感覺大權在握的美好日子即將降臨,哪能不激動。

“臣遵旨”李明峰連忙快步走了出去,趕往城頭查探具體實情。

此刻的李明峰心情也是激動非常,只要肅順一死,他就離直隸總督的寶座又近了一分。只需拿下直隸總督,李明峰自信憑藉自己的手段,只需三年五載,就可以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人物。

三年五載之後,長毛捻子也該被剿滅了,到時候,李明峰就可以安享太平盛世的榮華富貴。沒等李明峰想到將來妻妾成羣,子孫滿堂那一個畫面,他就抵達了城頭。

李明峰暫時放下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勾畫,站在城牆上往外一望,現城外早就亂成一團,文祥、勒布脫和肅順的人馬竟然廝殺到了一起。

“怎麼會這樣?”李明峰自語到。

“大人,卑職一直在城頭上,也能估摸出個大概。”某低級將領說到。

“哦,那你說說”李明峰說道。

“肅順好像是被八大臣之中的其他人給宰了,那人把肅順的屍體掛在了大營之上,開了大營的寨門,看樣子是要找文祥請降。但是外面緊圍着肅順大營的這些八旗兵卻不理會他們的投降,而是趁着營門大開,奮力向前,準備搶奪肅順屍體換取官位。文祥大人看到局勢混亂,準備用大軍將兩方隔開,但是兩方都不給文祥的面子,最終成了三方混戰”

李明峰微微一笑,暗想,文祥這人太過天真,竟然以爲他可以攔住這些眼中只有官職的兵勇。爲了頂戴花翎,別說你文祥,就是恭親王奕?親自阻攔都不好使。

“大人,怎麼辦?”劉銘傳在身後問到。

李明峰苦笑着說:“銘傳啊,他們廝殺和咱們有什麼關係?你就別惦記着出城作戰了”

劉銘傳被李明峰戳穿心思,臉色通紅的解釋道:“我可不是想打仗,我就是琢磨着,肅順已經死了,城外都是自己人了,咱們不能坐視自己人內耗啊”

“自己人?”李明峰奸笑道:“嘿嘿,在我這,只有常勝軍是自己人至於他們,哼全死光了纔好呢”

劉銘傳、蔡宜羣等人明白李明峰的意思,也跟着奸笑。

城頭上常勝軍的這些將領在看熱鬧,城下文祥卻被突如其來的內戰弄的焦頭爛額。三方大軍,近八萬人馬廝殺在了一起,方圓數十里都成了戰場。

“媽的這些人都瘋了?”滿臉麻子的焦佑瀛面帶怒色的說道。

“要不把肅順的屍體給他們,讓他們去換那個二品巡撫”杜翰在旁邊說道。

“你看他們是要肅順嗎?”焦佑瀛臉色通紅激動的說道,“他們是想連咱們幾個也給宰了好換取更大的功勞”

杜翰往外一瞧,望見羣情洶涌的亂兵,心中一突,暗想,這焦大麻子所言確實是真,這些亂兵是想拿自己的腦袋來染紅他們的頂子。

兩天前內亂,五大臣各率嫡系人馬退回中軍大營。返回之後,載垣、杜翰、焦佑瀛三人自覺大勢已去,所以暗自計議,決定誅殺端華、肅順以求免罪。本來端華和載垣、杜翰關係也是不錯的,但是他畢竟是肅順的兄長,三人保險起見,還是決定不拉端華入夥。

今天凌晨,載垣、杜翰、焦佑瀛三人率領親兵數百,按照約定,殺入肅順營帳的時候,覺肅順自知必死,爲了免受恥辱,已經自裁了。三人轉而又帶兵去鄭親王端華的營帳,將尚在熟睡中的端華一刀瞭解了性命。

贊鑲政務八大臣中的匡源、穆蔭兩人因爲反對肅順圍攻天子,所以被肅順做主給軟禁了起來。載垣三人得勢之後,先將這兩位尚大人放了出來。這兩位老學究一出來,先將載垣、杜翰、焦佑瀛三人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他們和肅順乃是一丘之貉,合謀造反。

這三人一被罵,也驚覺過來,均暗想:“萬一這兩個老而頑固的尚在太后面前指出他們是和肅順一黨這可如何是好?”於是,三人惡向膽邊生,將這兩位尚也送到了黃泉地獄去見咸豐帝。

斬殺了四位權臣之後,載垣三人將肅順的屍掛到了營門上,又將匡源、端華、穆蔭三人的屍弄了個簡易的木箱裝好,然後才大開營門,準備出去向九門提督文祥求降。

卻說那勒布脫等人在營門外圍了兩日,總算見到營門大開。他們也不管載垣等人是應戰還是求降,立刻就動了攻擊。他們要的只是八大臣的項上人頭罷了。

投降的八大臣,一文錢都不值;死掉的八大臣,卻值八個巡撫。這些沒有統一領導的八旗士兵,看到營內出來三個活的‘巡撫’和四個死的‘巡撫’,哪裡還能安穩的等待,他們恨不得插上兩個翅膀飛上去,將這些頂戴全部都摘到手中。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械鬥’就爆了。

文祥看到此情此景,心中大急,連忙率軍往裡衝,準備接應已經投降的載垣等人。文祥抱的是息戰求和的打算,但是勒布脫等人都認爲文祥這是在搶功。於是乎,勒布脫又命大軍掉頭攻擊文祥,最後直接導致了三方混戰,敵我不分。

“李大人,你怎麼坐視不理?”正當老李興致勃勃的看着血肉橫飛的場面的時候,僧格林沁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到了他的身後。

“哦卑職見過王爺”李明峰連忙行禮。

略一停頓,李明峰繼續道:“王爺,常勝軍不過區區三千人馬,卑職也是有心無力啊”李明峰還不想破壞掉自己在僧王心目中剛剛建立起來的良好形象,所以只好說力有不逮。

“哎”僧格林沁一跺腳,嘆了口氣說到,“還得本王親自出馬”

言畢,僧王直接下了城頭,跨上駿馬,率領親兵出城直奔本陣而去。

第225章 曾國藩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23章 落難第22章 廣州城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24章 小宮女第73章 抵達歐洲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289章 輸血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153章 柏葰案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58章 浮樑城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63章 入京第182章 初戰(中)第78章 北上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95章 犯險第83章 老熟人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242章 奪門第231章 全才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53章 柏葰案第305章 回家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68章 閱兵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90章 北京城下第58章 浮樑城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9章 授權談判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94章 入京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242章 奪門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189章 誅殺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242章 奪門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48章 赴死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242章 奪門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6章 再遇故人第162章 後膛槍第42章 淘汰品第296章 挑撥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34章 約成第249章 遇刺第305章 回家第142章 入宮第50章 渡江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295章 犯險第74章 出訪歐洲第346章 歇多萬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
第225章 曾國藩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23章 落難第22章 廣州城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24章 小宮女第73章 抵達歐洲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289章 輸血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153章 柏葰案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58章 浮樑城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63章 入京第182章 初戰(中)第78章 北上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95章 犯險第83章 老熟人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242章 奪門第231章 全才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53章 柏葰案第305章 回家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68章 閱兵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90章 北京城下第58章 浮樑城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9章 授權談判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94章 入京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242章 奪門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189章 誅殺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242章 奪門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48章 赴死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242章 奪門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6章 再遇故人第162章 後膛槍第42章 淘汰品第296章 挑撥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34章 約成第249章 遇刺第305章 回家第142章 入宮第50章 渡江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295章 犯險第74章 出訪歐洲第346章 歇多萬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