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密議

午宴完畢,李明峰帶着常勝軍衆將返回了北京太師府。請牢記這座太師府就是以前的僧王府,如今歸李明峰使用。府內本來有丫鬟、家丁上百人,但是被李明峰趕走了八十個。

畢竟這座府邸很少使用,基本長年處於閒置狀態,每年還要支出上萬兩銀子來維持太師府的花銷。這對李明峰來說,簡直太奢侈了。要不是礙於面子,老李甚至都想把這座太師府整個租出去,哪怕一年能換一兩萬兩銀子的租金也好。

此時李明峰正和龔橙在太師府的密室之中,老李臉色陰沉的把朝上的事情都講了一遍。龔橙聽了之後,半響也不言語。

李明峰有些着急的問道:“龔大哥,你給我分析分析,朝廷這次怎麼敢對我和曾國藩開刀了呢?”

龔橙沒有回答李明峰的問題,轉口問道:“常勝軍到底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李明峰實打實的說道:“哎,常勝軍本來有五鎮五萬人馬,忠義軍有兩鎮兩萬,保定還有兩萬城防軍,我手下總共是九萬人馬。但是西征一役,出征的常勝軍和忠義軍損折過半,如今常勝軍也就兩萬七八千人馬,忠義軍甚至不到萬人,現在保定的城防軍反倒成了主力。”

龔橙搖了搖頭道:“你這還多算了,陳星翰如今帶了一鎮人馬到新疆去,這一鎮人馬遠在萬里之外,趕到中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幾乎沒有什麼作用了。你現在能調用的部隊只有兩萬城防軍和一萬七八千的常勝軍還有那不到萬人的忠義軍罷了,總數不足五萬。

朝廷方面,光豐臺大營的新軍就有十萬。既然兵力對比如此懸殊,朝廷爲何不敢對你下手?”

李明峰連忙搖了搖頭道:“朝廷不可能準確知道我的兵馬數量的,我在戰報中極力將戰事簡單化,朝廷應該還認爲我的常勝軍沒有損失呢。”

龔橙不屑的道:“哼,常勝軍上上下下幾萬人馬,你能保證朝廷一個探子都沒有安插在其中?就是不用安插,朝廷只需拿出個幾千兩銀子,就能收買了常勝軍的底層軍官。一個底層軍官雖然不知道具體傷亡數字,但是大略也是能估計出來的。

你難道真的認爲常勝軍是鐵板一塊,外人永遠無法刺探你的情報?過度的自信,只能導致你失去戒備,這樣是很容易吃虧的!”

李明峰聽了龔橙的話,冷汗頓時就流了下來。果然入龔橙所言,這麼大的一支軍隊,而兵力傷亡又不是什麼無法刺探的機密,要想不發生泄密的情況,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雖然想到了是自己一方泄密了,但是李明峰還是有些不解的問道:“那朝廷怎麼不在幾個月前動手,那時候陳星翰已經去了新疆,而我又沒回來,遼東和保定兩地的防守兵力僅有兩萬人,朝廷想要吃掉我,易如反掌啊!”

龔橙撇了撇嘴,隨即道:“我估計,應該有三個原因。看小說首選更新最快的第一,朝廷當時還沒有得到準確情報,還不知道常勝軍西征受到重創。朝廷很可能是在常勝軍返回遼東之後才得知具體情報的。

第二,即便常勝軍受到重創,朝廷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慈禧和奕?都認爲應該先試着以正常的方式奪取你的兵權。如果你服從朝廷,那大家相安無事,如果你敢於反抗,朝廷再採取武力鎮壓的手段也不遲。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原因,你西征歸來,聲望正高,朝廷之上,實在是沒人敢揹負這個殺功臣的名聲。朝廷也無法解釋爲何要殺你。”

(您的一次輕輕點擊,溫暖我整個碼字人生。軍事歷史頻道,更多精彩內容等着你!)

李明峰聽了龔橙的分析,覺得十分在理。老李沒想到朝廷竟然給自己下了一個圈套,不禁怒道:“朝廷真的想要和常勝軍開戰?常勝軍雖然不見得能打得過朝廷,但是隻要朝廷一和我開戰,我有把握將天下鬧得大亂,到時候朝廷也討不到好處!”

龔橙有些調侃的道:“嘿嘿,太師大人啊,你想的也太簡單了。朝廷既然把武力鎮壓常勝軍當成一個選擇,你認爲,一旦你露出兇惡面目,朝廷還會放你離開北京城嗎?只要將你和劉銘傳、蔡宜羣等人誅殺,常勝軍還能鬧的天下大亂嗎?”

李明峰聽了這話,心頭也是一跳,但是老李知道,這個結果發生的概率很低,從龔橙的表情老李也能知道,這廝都不急,自己也沒必要急。但是爲了照顧龔橙的感情,李明峰仍然做出驚慌的樣子道:“這可該怎麼辦?”

果然,看到李明峰的焦急的樣子,龔橙很滿意的道:“放心,你也不用太過焦急。有句話叫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你現在畏懼朝廷,不外乎就是因爲你一直想要造反罷了。實際上,事情還沒有你想象的這麼糟。”

李明峰很配合的道:“哦,龔大哥此言何意?”

龔橙搖頭晃腦的給李明峰分析道:“這次的裁軍行動,明顯不是針對你一個人的,否則曾國藩、李鴻章等人也不會就在北京。從朝廷的角度看,對朝廷威脅最大的是曾國藩,然後纔是你李明峰,甚至李鴻章、左宗棠的威脅都不見得比你小。

所以不要認爲朝廷這次是設了個圈套等着你來鑽,朝廷這次是一視同仁的,只要你同意裁軍,想必朝廷也不會難爲你。”

李明峰又問道:“那我要是不同意呢。”

龔橙不屑得道:“那你就是抗旨不尊,朝廷就不用再顧忌你如今的名望了,完全可以說你意圖造反,然後將你誅殺。”

李明峰又道:“那我就隨隨便便許個諾言,說要裁軍,朝廷難道就能相信我?他們就不怕我返回遼東之後反悔?”

龔橙笑着反問道:“爲什麼不相信你?”

沒等李明峰迴答,龔橙自己就解釋道:“太師大人,你也太看重自己了,實際上朝廷這次是在設圈套,但是不是針對你的圈套,而是針對曾國藩的!想必曾國藩自己也沒料到,在朝上討論裁軍的問題的時候,駱秉章和郭嵩燾竟然也不替他說話!

湘軍不是曾國藩一個人的,駱秉章和郭嵩燾不站在他這邊,曾國藩能調動的力量就少了一半,那曾國藩也就沒了底氣。再加上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同意裁軍,更是將曾國藩逼到了絕境。朝廷這次的主要目標就是曾國藩,慈禧利用湘軍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壓力,逼迫曾國藩同意裁軍。”

李明峰又問道:“曾國藩要是不同意呢?”

龔橙冷聲道:“朝廷就會立刻處死曾國藩、曾國華、曾國荃!”

李明峰有些不屑的問道:“朝廷就不怕湘軍造反?”

在李明峰看來,湘軍造反那可真是一件朝廷都無法處理的棘手問題。要知道,湘軍在南方佔據着七八個省,擁兵數十萬,一旦造反,大清朝是否能延續下去,可就真是個問題了。按理說,朝廷絕不會冒着這麼大的風險來處理曾國藩的。

龔橙解釋道:“曾氏兄弟死了之後,曾國藩的心腹部將很可能會暴怒之下揭竿而起,但是你認爲能有多少人這麼做?駱秉章、郭嵩燾也是湘軍大佬,他倆一同宣佈曾國藩抗旨不遵的罪狀,然後再利用自己的湘軍的影響力來平息湘軍怒火,恐怕五十萬湘軍,敢造反的,絕對不足萬人!

就是造反了,駱秉章和郭嵩燾還有李鴻章、左宗棠都在南方,他們靠自己的兵力就足夠消滅這少數反賊了,絕對不會讓戰爭波及太廣的,這個損失是朝廷能夠承受的。”

李明峰又問道:“既然如此,朝廷爲何不直接誅殺曾氏兄弟?這樣豈不是省事很多?爲何還要勸他們自己裁軍,就是裁軍了,曾氏兄弟的權勢仍然很大呀。”

龔橙說道:“我說的情況是,曾國藩抗旨不尊,露出造反的意思之後,事態纔會這麼發展!想那駱秉章和曾國藩可是幾十年的老交情,曾國藩相當於駱秉章的學生,而郭嵩燾、李鴻章也都是曾國藩的門徒,他們之間關係緊密着呢。

正常情況下,他們都是一個利益集團的,怎麼可能自相殘殺呢?只有曾國藩想造反,觸犯了孔孟定下的最大的倫理道德,他們纔會大義滅親。但是如果曾國藩不想造反,朝廷反而用莫須有的罪名來殺他,那駱秉章、郭嵩燾等人的立場就會完全不同了!他倆很可能會因爲兔死狐悲而造反!就是那最狡猾最貪婪的李鴻章,恐怕也會顧念着師生情誼,不忍對曾氏兄弟下手。”

李明峰聞言,不禁連連點頭,看來事情果真如此,這次朝廷的主要目標是曾國藩。至於自己,只是次要目標。

李明峰問道:“龔大哥你看我該怎麼辦?現在我還想徵兵呢,怎麼能裁軍呢?我想先假裝答應,然後再反悔成不?”

龔橙斷然說道:“當然不成,等到你返回遼東的時候,朝廷就會強力要求你裁軍,如果你抗旨,朝廷就又有藉口動手了。別說南方的湘軍、淮軍、楚軍,就是豐臺大營的十萬新軍就夠你頭疼的。

山東、盛京現在也在編練新軍,常勝軍的戰鬥力,現在已經很難讓朝廷感覺到威脅了。你敢反悔,朝廷就敢直接動用兵力鎮壓!”

李明峰有些不忿到道:“難道我就這麼乖乖的束手就擒,將兵權交出去?”

龔橙嘆了口氣道:“現在也只有你自己說的養寇自重一招可以暫時保住你的兵權了,只要戰事重新爆發,朝廷派你出征,常勝軍就能暫時避免被裁掉。”

李明峰有些不悅的道:“戰爭早晚都會結束的,難道我還能一直在外征戰不成?”

龔橙聞言,雙眼望向李明峰,目光炯炯的道:“那就看你的本事了,如果這一次戰爭打完,你能擁有比朝廷還雄厚的力量,那這天下就要改姓李了,你當然就不會再爲別人的猜忌而擔心了。

但是如果你不能找到用兵之處,或者打完仗之後兵力也不足以對抗朝廷的話,你只能冒着巨大的風險起兵造反,或者放棄兵權,做一個富貴太師。”

李明峰苦笑道:“現在哪有什麼可以征戰的地方,和大清有矛盾的英國、沙俄、法國都是大爺,躲都躲不及呢,給我十個膽子也不敢進攻他們啊!”

龔橙面帶神秘的道:“誰說沒有可以征戰的地方?”

李明峰不解的問道:“哪裡?”

龔橙笑着答道:“常勝軍駐紮在遼東,能夠進軍的,除了北面的俄羅斯,就只有朝鮮了。你難道想招惹沙俄不成?”

李明峰,頓時就知道龔橙所說的國家就是朝鮮了。但是朝鮮老實的和小兔子一樣,年年上貢,歲歲來朝,李明峰實在不知道該以什麼藉口進攻朝鮮。

老李無奈的道:“龔大哥,朝鮮可是我大清藩屬,幾百年來,一直忠心耿耿的,我哪裡有藉口去進攻朝鮮啊……”

龔橙笑着說道:“想要用兵,也不一定是進攻朝廷,也可以幫助朝鮮防守嗎。如今朝鮮國內有一樁大事,如果太師能利用得當,我敢保證,朝廷必定會上奏清朝,請求朝廷派軍援助。”

李明峰聞言,大喜道:“還望龔大哥教我!”

龔橙笑着就將最近兩年來,朝鮮國內發生的事情講述給了李明峰。

PS:47塊金牌了,第一穩坐了,正向50塊金牌進發。還是希望多得些銀牌、銅牌,總數上也壓倒美國,這樣才勝得理直氣壯。

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322章 大院君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323章 勸降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141章 迴鑾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257章 交易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86章 通州之戰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114章 鴉片館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362章 來使第242章 奪門第147章 廷辯第38章 靠山歸來第50章 渡江第148章 鍾粹宮第70章 改組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58章 忠義軍第249章 遇刺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三百四十八章第5章 兵進廣州第261章 太師府第242章 奪門第4章 四國代表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48章 赴死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5章 北上第123章 落難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186章 喪命第362章 來使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73章 大清洗(上)第11章 夜宴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54章 夜談(下)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31章 全才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183章 初戰(下)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25章 曾國藩第268章 閱兵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34章 朝陽門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33章 再會二相第44章 請纓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36章 太陽城第125章 慈安第148章 鍾粹宮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296章 挑撥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63章 入京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6章 城破
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322章 大院君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323章 勸降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141章 迴鑾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257章 交易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86章 通州之戰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114章 鴉片館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362章 來使第242章 奪門第147章 廷辯第38章 靠山歸來第50章 渡江第148章 鍾粹宮第70章 改組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58章 忠義軍第249章 遇刺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三百四十八章第5章 兵進廣州第261章 太師府第242章 奪門第4章 四國代表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48章 赴死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5章 北上第123章 落難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186章 喪命第362章 來使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73章 大清洗(上)第11章 夜宴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54章 夜談(下)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31章 全才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183章 初戰(下)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25章 曾國藩第268章 閱兵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34章 朝陽門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33章 再會二相第44章 請纓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236章 太陽城第125章 慈安第148章 鍾粹宮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296章 挑撥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163章 入京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6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