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整編

出了池州,帶了馬車數千輛,裝載物資無數。沿長江南下,途徑東流,建德等大大小小七八座城池,韋志俊是右軍主將,地位崇高,這些城池的物資全在他的命令下被裝車運走。

行了三日,其餘衆軍也從池州出,黃文金、劉官方、古隆賢、賴文鴻四人也被放了出來。此時池州城已經空了,人馬和物資都沒了,四將無法,只好快馬奔蕪湖告急。

後來,黃文金被封爲堵王,劉官方被封襄王,古隆賢被封爲奉王,賴文鴻被封爲匡王,都是天國重將。不過,這都是後話,此時暫且不提。

李明峰害怕出現誤會,特意讓士兵持了何桂清的官文去饒州張運蘭處提前報信。

張運蘭驗了官文,確認是真,而且前些日子已經得到消息,說一支華洋混雜的隊伍從三河鎮殺了出來。都興阿這老賊夠狠,爲了更安全的撤退,竟然將這隊伍留在後面斷後,結果十幾天都沒有消息傳出,衆人本都以此軍被長毛全殲了呢。

曾國藩因親弟弟曾國華被救出,十分感激這支洋槍隊,特意上表替‘犧牲’的洋槍隊衆人請封。萬沒想到的是,李明峰竟然從長毛腹地殺了出來。

這邊張運蘭也派人去答覆李明峰,約定時間,前去接應。在張運蘭的猜測中,洋槍隊是殘部渡江逃到這裡的。爲了防止這點人也被吃掉,張運蘭必須接應。

李明峰接到了回覆,將韋志俊招來,對他說:“韋將軍,張運蘭張大人與我約定三日後他將率兵佯攻景德鎮,吸引楊輔清注意力,再派其他部將前來接應我等。我等可駐紮在此,等會和了後軍再出兵。”

韋志俊說到:“楊輔清至今還不知我已歸順大人,我二人雖有宿怨,但他也未必會出兵攔截。況且他就是出兵攔截,韋某卻也不怕,正好可以與他大戰三百合。以我軍之盛,何用他人接應?”

李明峰解釋到:“我之所以要駐軍於此,並非是忌憚楊輔清。而是希望將部隊整編,免得到了清軍範圍,再起紛亂。”

韋志俊皺着眉頭問到:“我軍建制完全,各層軍官都在,爲何要整頓?”

李明峰解釋到:“你心腹將領尚有四人不願歸降,更何況底層兵將,將這些人帶到朝廷勢力範圍之內,當他們得知你投降之後,會有何舉動?”

韋志俊聽了此話,默然不語。李明峰繼續說到:“即使他們不反,但哪怕他們逃回天國,或者僅僅是逃回家去,不願意當兵,你說朝廷會如何看待此事?又會如何對這些士兵?”

韋志俊聽了這話,冷汗直冒,對待不願投降的俘虜,無論是以清廷還是天國的行事方法,都是一個殺字解決。韋志俊向來對自己的士兵忠誠度非常自信,但是黃文金四人的舉動徹底的打碎了他的信心,現在聽李明峰如此一說,他也對自己手下到底有多少人願意和自己同生共死產生了懷疑。

“那該如何處理?”韋志俊戰陣之上是個優秀將領,但是在政治方面,他則是個白癡,否則又怎會被洪秀全和楊輔清逼走。

“這便是我停軍駐紮的意思了。此處距景德鎮一百多裡,我軍鎮守在通往景德鎮的必經之路上。只要我軍把守嚴密,短期內,韋將軍降清的消息是傳不進景德鎮的。在此處我軍便可整頓,凡是懷念天國的,就繳了武器,放他們北去回池州。不想再過這玩命的日子的,則放銀兩,讓他們回鄉務農。”李明峰說到。

“楊輔清得你多次救援,你此次可以派人謊稱再度來援,他雖恨你,卻也必不疑有他。三日後,等他出城戰張運蘭的時候,我軍從後突襲,若順利,則景德鎮可下,不順,也可給楊輔清點厲害看看。”李明峰說到。

韋志俊越聽眼睛越亮,最後不禁拍手讚道:“好計謀好計謀”

兩人計議已定,韋志俊派人去楊輔清處,說是前來相助。楊輔清多次得韋志俊相助,雖然這人只記仇,不念恩,但也絲毫沒有懷疑其中有詐。二人素來不合,楊輔清不許韋志俊入景德鎮,讓他原地駐紮。

韋志俊正是求之不得,當下在原地紮下了營寨。

第二日,後軍前來匯合。

第三天,部隊整編。爲了防止意外,韋志俊命令全軍放下武器,到營寨北面空曠處集合。洋槍隊和湘軍三千多人,還有韋志俊的親軍嫡系三千多人都手執武器守護各處要道,防止暴亂。

韋志俊手下高級將領都知道降清一事,不同意的四個已經走了,現在主要是中低層軍官和普通士卒不清楚內情。

韋志俊讓手下將領一層層的將意思傳達下去,頓時五萬太平軍就如炸了鍋一般,有大罵韋志俊叛變的,有心有慼慼害怕遭到殺戮的,也有慶幸暗喜的,當然更多的仍是觀望。

從清晨到晌午,韋志俊多次出來拍着胸脯保證,來去自由,絕不強求,而且兄弟們的安全也絕不是問題。

韋志俊在軍中威望頗高,他的保證衆人都是信的,中午就有四千多人徒步返回北面,去投太平軍他部。見到這些人平安無事,其他人也多有動搖者,紛紛北去。本來李明峰還以爲很多人都想回鄉種地呢,結果竟然一個想要回家的都沒有。後來他才知道,江南鬧長毛的四個省,所有壯丁,都被拉了出來,不是清兵就是長毛,要想回鄉享福那是不可能的。

幾個時辰過後,韋志俊來報,說已經無人想走。李明峰又出來將利弊講了一遍,凡是想入洋槍隊以後參與鎮壓太平軍的,可入營,不想的,此刻便可離開。

這些人中除了幾百人考慮半響離開,剩下的大部分人都進了營房。

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21章 再遇秦誠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76章 密談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5章 北上第325章 內亂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258章 忠義軍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59章 遇襲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25章 曾國藩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34章 約成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94章 入京第346章 歇多萬第136章 困境第181章 初戰(上)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42章 淘汰品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73章 抵達歐洲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21章 醇郡王第77章 出乎意料第39章 毀約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5章 兵進廣州第124章 小宮女第289章 輸血第251章 女營第118章 朝會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2章 大成國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75章 英國首相第35章 初臨滬上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188章 投誠第43章 交易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129章 逃離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48章 鍾粹宮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8章 再回林家第325章 內亂第12章 大成國第99章 恭王府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161章 弗蘭克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57章 交易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231章 全才第120章 罷工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242章 奪門第75章 英國首相第57章 大戰前夕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216章 反覆第229章 逃了!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268章 閱兵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49章 撤退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250章 聖庫第34章 約成第294章 葉海亞第153章 柏葰案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155章 保定第98章 暫居林家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77章 出乎意料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14章 鴉片館
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21章 再遇秦誠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76章 密談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5章 北上第325章 內亂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258章 忠義軍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59章 遇襲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25章 曾國藩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34章 約成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94章 入京第346章 歇多萬第136章 困境第181章 初戰(上)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42章 淘汰品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73章 抵達歐洲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21章 醇郡王第77章 出乎意料第39章 毀約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5章 兵進廣州第124章 小宮女第289章 輸血第251章 女營第118章 朝會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2章 大成國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75章 英國首相第35章 初臨滬上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188章 投誠第43章 交易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129章 逃離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48章 鍾粹宮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8章 再回林家第325章 內亂第12章 大成國第99章 恭王府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161章 弗蘭克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57章 交易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231章 全才第120章 罷工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242章 奪門第75章 英國首相第57章 大戰前夕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216章 反覆第229章 逃了!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268章 閱兵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49章 撤退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鍾粹宮第250章 聖庫第34章 約成第294章 葉海亞第153章 柏葰案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155章 保定第98章 暫居林家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77章 出乎意料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14章 鴉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