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公帶着一隊侍衛和李躍直接穿越了整條大街,來到了皇宮附近。
整座皇宮遠遠看去格外壯觀,高達十丈的外牆用青色的石塊砌成。
宮門上站滿了守衛的將士,門口也有十多名侍衛。
守衛們個個身披鎧甲,手持利刃的,看起來也很是兇狠,據李靖所說,這些人都是當初戰場上退下來的猛人。
“前方皇宮,來着留步。”
李躍等人剛剛踏入宮門外十米,今日負責輪值的將領便直接喝止住衆人前進的步伐。
一名小將快步走了過來,王公公將腰牌取下交給來人,小將看望腰牌後又遞還回來,對着後方大喊道。
“開宮門!”
轟隆一聲,重達百斤的大木門在衆將士的合力下才緩緩打開。
李躍暗地裡對李二着看似牢固的把守不屑一顧,歷朝歷代那座宮門沒被攻克過,再嚴格的把守也扛不住內部的瓦解。
更何況現在火藥這個玩意已經被他給弄出來了,要是真的弄上十公斤出來,爆破一座宮門都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尤其是李二的一大家子,已經把造反當成了傳統,造反的套路也是防不勝防。
還好來到的是貞觀初期,要是到了後期最好還是找個深山老林,要不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越過宮門,就能看到一條寬廣筆直的走廊,走廊周圍只有稍許燈火十分暗淡。
王公公進入宮門後,無論李躍如何徐文始終一言不發,沉默前行。
一路上不時的能遇到巡邏的侍衛問好,像一隻熱情的交際花,但是唯獨卻忘記了自己這個侯爺。
靜謐的走廊上,除了匆匆忙忙的腳步聲外再無一絲雜音。
走出通道,李躍眼前一亮,嶄亮的燈光充斥着整座宮廷,一眼望去猶如夏日的繁星數不勝數。
路道兩旁鮮花密佈,根本分不清有多少品種。
此時是真正的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李躍一時間也在感嘆自己來的也算也算可以,但是自己之前來的時候怎麼就沒有見到這些亮色。
比起鮮花,宮殿就失色不少,老舊的房屋,破落的屋檐,不知道多久未曾修建。
李鑫看着宮殿感嘆不已,雖然李二的位子來的不咋地但是比起那些昏庸無能,驕奢糜爛的帝王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估計只有宋仁宗能和李二比比誰更節約,但是李二的個人魅力和才幹又比他高出無數倍。
畢竟趙大取天下於孤兒寡母,就註定要對既得利益集團妥協,爲得周臣歸復則大肆封賞,爲求南國歸復則安置降臣,開始了冗官之始。
杯酒釋兵權雖爲仁政,卻是對軍功大臣的政治妥協,封賞不說,裁軍也難,更兼外無幽燕以助邊防,內無山川拱衛京師,冗兵也開始了。
於是整個北宋一朝都在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兵冗而不能戰,官冗而財愈竭,幽燕不復,歲貢不止。
想裁官則有殿下與誰治天下的靈魂之問,想復疆則有願二十年不談兵的老臣之囑。
被利益羣體深度綁架的帝國成爲了泥足巨人,改革是不得好死,不改革是靜坐等死。
冗官要改,但不要裁我,如同不歧視黑人,但也不要和黑人做鄰居。
整個帝國陷入了孔雀悖論,爲了獲得交配權而拼命長出長尾巴的孔雀,卻因爲長尾巴飛不起來而被捕獵。
現在有人說我朝可以用更溫和的手段去土改,去建國,去在重慶簽字,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人你不清理,他就一定會阻礙生產力發展。
得國易則治國難,人有捷徑,國家沒有。
宋朝由於得國弗正,天然底氣不足。
但大唐的天下都是打出來的,雖然李二得位也有些微詞,但是沒有太多人會在意這個。
這天下鬧來鬧去不都還是李家自己人手裡的,更何況李二要不下手倒黴的就是他自己。
結局一:被剪除所有羽翼,府中文臣武將死的死逃的逃叛的叛,李二自己最後被迫自盡。
這種此李淵發動,李二的妻兒還有可能保全。
結局二:昆明池之變,爲李建成主導,李元吉合謀,李二事先有所準備,徹底翻盤,殺死兄弟二人,被立爲皇太子,不久繼位繼續開創貞觀。
李二的名聲會比現在更好一些。
結局三:昆明池之變,李二無準備,帳下武將被坑殺,自己被殺死,李建成一不做二不休逼迫李淵提前讓位,隨後繼位。
然後突厥趁機入侵,大唐直接game over。
結局四:昆明池之變,李建成李二兩邊對打,最後兩個都死亡,李元吉漁翁得利。
突厥入侵,大唐棄長安南逃,變成北宋或者南宋。
不管怎麼將李二現在事情辦的還是很不錯的,最近李躍也基本上沒有聽說過有叛亂和鄰國找茬的事情了。
穿過前殿,終於來到李二的辦公地點甘露殿。
李躍本人也是難得乖巧的站在大殿外,等待着侍衛進去通報。
門口的侍衛憑感覺來看好像都是李二手裡的特務,早早得到李二的旨意,要不然至少要等到大殿議事結束纔會通報。
沒過多久一名黑甲紅纓的將軍出來傳話,目光掃過李躍,淡淡的看過,對着王公公點點頭道:“陛下口諭宣雍城侯進殿。”
“跟我進來吧,陛下在裡邊抱怨說等你很久了。”
黑甲將軍面露微笑。
說罷當先入殿,李鑫趕緊緊跟其後,他就很煩人,總感覺李二老是去給他找不痛快。
可能在一般人眼裡這是恩寵,但李躍這裡着實是有些讓他不太得勁。
自己和李二也不是第一次見面了,李躍感覺也沒有什麼。
大殿內寬廣高闊,中間有一張大大的地圖,幾名中年人坐在地上大聲爭論,還有幾名文雅的學士坐在一旁默默進行着記錄。
整個房間內煙霧繚繞的,李躍暗歎一聲看樣子自己搞出來的菸草已經入侵到了朝堂之上了。
李躍很久都沒有上朝了,他不敢像要是上朝是李二突然點上一根,羣臣也跟着一起抽,那該是個什麼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