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仕途 (五)

“真的?”劉知遠的身體猛地向前一探,滿臉期盼。心中的所有憤懣和失落,瞬間一掃而空。

“七成以上,末將已經加派了細作去核實。最遲三天之後,就能得到準信兒!”大將軍郭威笑了笑,用力點頭。

“呼——”劉知遠長長吐了口氣,坐回胡牀上,從頭到腳,頓覺輕快了數十斤。

若是把全天下他最忌憚的人放在一起拍個隊,趙延壽肯定能名列前五。不是因爲此人本能高強,驍勇善戰,而是因爲此人出奇的無恥。

此人原本姓劉,也算是官宦之後。幼年時便開始飽讀儒學經典,素有神童之名,每次長輩出題考校,都是不假思索,下筆一揮而就。然而好景不長,沒等小劉延壽長大成人,他的生父就被義昌節度使劉守文所殺,他與他的孃親,一併落入劉部大將趙德鈞之手。

趙德鈞見劉延壽聰明伶俐,長相英俊,又善解人意,便收了他做養子。從此帶着他輾轉效力於各路諸侯,不斷改換門庭,官職像放風箏般快速高升。到了後唐清泰年間,做父親的已經被封爲北平王,做兒子的也當了徐州節度使。

然而這父子倆卻貪心不足,悄悄地打起了勾結契丹人自立的勾當。誰料想才談到一半兒,卻被更果斷的石敬瑭搶了先,以割讓煙雲十六州的條件,引得契丹人大舉入寇。

後唐末帝李從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連忙命令趙德鈞、趙延壽父子出兵抵抗。然而趙氏父子卻“汲取教訓”,直接倒向了契丹人。並且派遣信使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表示,願意全盤繼承石敬瑭先前答應契丹的一切條件,另外加金銀細軟和適齡青壯人口若干,只求能取代石敬瑭,做帶路的第一人。

耶律德光見信,喜出望外。一邊派人跟趙氏父子虛與委蛇,一邊聯合石敬瑭快步向中原進發。未己,滅掉了後唐,隨即回過頭來,給了正在做“春秋大夢”趙氏父子當頭一棒。

麾下將士不恥趙氏父子的行徑,紛紛轉身而去。所以跟契丹人初次交手,趙部兵馬就損失了個七七八八。趙氏父子兩個見大勢已去,只好主動自縛了雙臂,由親信押着,前往耶律德光面前請降。

耶律德光也打心眼兒裡頭看不起這對父子,二話不說,將兩人貶爲了奴隸,押往塞外放馬。數月之後,趙德鈞在悔恨與貧病中一命嗚呼。趙延壽則因爲熟悉幽燕地形與民情,被耶律德光再度啓用,成了契丹人帳下的一名走狗。

按理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趙延壽即便無力給其養父報仇,也該想方設法逃回中原纔對。然而,此子卻立刻抖擻精神,全心全意爲契丹人統治煙雲獻計獻策。並且親自出馬,剿滅了地方上不肯屈服於契丹人的堡寨數十座,殺得燕雲各州人頭滾滾。於是乎,耶律德光龍顏大悅,乾脆提拔他做了幽州節度使。

天福八年,兒皇帝石敬瑭鬱鬱而終,其養子石重貴即位。新皇帝依仗中原已經修養數年,生機漸復,拒絕繼續向契丹稱臣。趙延壽聞訊大怒,立刻帶領幽州兵馬南下,發誓要替自家主人討還公道。

他叫得雖然兇,奈何本領太差。很快就被符彥卿給打了個大敗,抱頭鼠竄逃回了幽州。然而,契丹與後晉之間的惡戰,卻從此開啓。之後連續四年,契丹人不斷增兵,屢敗屢戰,誓要將後晉滅國。每一輪進攻開始,趙延壽都是開路先鋒,從不肯“屈居”其他帶路者之後。

在他,杜重威、張彥澤等人的齊心協力之下,契丹人終於攻入了汴梁,後晉滅亡,中原大地生靈塗炭。只是百萬生靈的血,卻未能給趙、杜等輩換來夢想中的榮華富貴。契丹國主耶律德光見中原繁華遠超塞外,乾脆宣佈自己要做全天下人的大皇帝。原本許下的,在事成之後,將趙延壽扶植爲兒皇帝的承諾,則直接吞回了肚子當中。

趙延壽出了大力,卻沒撈到應得的好處,心中難免有些委屈。但好狗就是好狗,絕不會記恨主人。契丹人被劉知遠擠出中原之後,趙延壽很快就忘記了所有不快,再度戰鬥在了阻擋大漢兵馬北上光復領土的第一線。

而遼國新任皇帝耶律阮,也從契丹人上次被迫退出中原的現實中,汲取了足夠的教訓。不再一味地想着武力征服,同時也從人心上開始下功夫。爲了表明他不光是契丹人的皇帝,以前耶律德光開創的一些懷柔措施,都得到了成倍的加強。作爲漢人中最忠於大遼的表率,趙延壽被賜予了大丞相、南院樞密使、燕王等一系列高官顯爵,以圖鼓勵其他人效尤。

前一段時間,漢軍遲遲無法與杜重威之間分出高下,其中主要緣由,就是趙延壽帶領幽州的兵馬給杜重威助拳,並且不斷向杜重威的老巢鄴都輸送糧草輜重。雖然後來郭威領兵將趙延壽再度打得落荒而去。但按照以往經驗,只要此人沒有死,早晚還會再咆哮着咬上門來。

現在好了,趙延壽這條契丹人的忠犬,竟然被其主人給下了湯鍋。消息傳開之後,燕雲十六州內,得有多少以其爲楷模者,膽戰心驚?那些一直鼓吹遼國乃天命所歸,契丹人和漢人在大遼境內都會皇帝被一視同仁的北地大儒們,誰還好臉面繼續信口雌黃?

“末將斗膽,請陛下命令大軍,重新開放鄴都通往北方的道路。給城中百姓幾天時間,出來砍柴和尋找吃食!”靜靜地等了一會兒,估計劉知遠差不多已經將喜訊消化完,大漢樞密副使郭威小聲提議。

劉知遠不愧爲馬上皇帝,雙目當中,頓時精光四射,“你是,你是勸朕利用混在百姓中的鄴都細作,故意將趙延壽被卸磨殺驢的消息傳入城內,亂杜重威等輩之心?”

“正是!”郭威點點頭,大聲迴應。“杜重威在鄴都經營多年,城頭上的防禦設施非常齊全,其麾下爪牙也頗爲忠心。而城中的契丹人和幽州軍漢,也一直堅信遼酋一定會派更多的兵馬前來爭奪鄴都!”

“嗯——!”劉知遠低聲沉吟,神情好生猶豫。

眼下被漢軍包圍在鄴都城內的,除了杜重威本部爪牙之外,還有一部分奉命從遼國南部趕來助陣的契丹將士,以及前一段時間被郭威擊敗後逃入城內避難的“燕軍”。這些人都有家眷和親朋在幽州,特別是幾個燕軍將領,原本就是趙延壽的心腹,與趙家人之間早就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正如郭威所分析,鄴都城內守軍雖然已經徹底被打殘了,卻依舊沒失去堅守到底的信心。契丹人兩度攻入中原,先後滅掉後漢和後晉的“輝煌”戰績,令守軍堅信,只要遼國的大隊兵馬一到,大漢國就會重蹈後唐與後晉的覆轍。而如果他們放棄抵抗投降大漢的話,非但留在燕雲各地和塞外的家人會受到牽連,等下次契丹人南侵之時,他們本人也會在劫難逃。

所以,將趙延壽被滿門抄斬的消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傳進城內,絕對是一記殺招。非但城內的“燕軍”將士,會立刻陷入混亂。杜重威手下的那些鐵桿心腹,也會豁然發現,跟着主將去投靠遼國,前程未必會有多美妙。

但是,殺招歸殺招,杜重威主動開城投降的結果,卻非劉知遠所樂見。俗話說,打虎不死必受其害。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婿,後晉國曾經的柱石之臣。在軍隊和朝堂上,都有很多知交故舊。如果他主動派使者出城來請降,爲了減少自己一方沒必要的傷亡,就必須赦免他的死罪,並且授予他一個極高的官職。而萬一今後他暗中再積聚起元氣,拉攏起一夥門生故舊作亂,大漢國就又要遭受一次重創!

反覆權衡良久,劉知遠再度擡起頭,試探着跟郭威商量,“你確信趙延壽被誅的消息屬實麼?萬一,朕說萬一,萬一消息是契丹人故意放出來迷惑我等的,朕此刻下令停止攻城,豈不是又給了守軍喘息之機?而即便消息屬實,萬一杜重威在我軍放開北側通道之時,果斷棄城而走,朕豈不是放虎歸山?!”

“杜重威不敢棄城。”郭威想了想,決定先從第二個假設說起,“導致趙延壽被殺的最重要原因,是此人麾下的兵馬先前折損過半兒,對契丹人來說,已經並非不可替代。而杜重威如果失去了鄴都,在契丹人那邊,就徹底失去了立身之資,將來的下場恐怕還不如趙延壽!”

“那是自然,胡虜何時講過道義?他們看重的只有實力!”雖然本身出於沙陀族,卻不妨礙劉知遠以純粹的中原人自居,將契丹人的禽獸行徑嗤之以鼻。

“至於消息真僞,末將先前說七成以上,是因爲末將自己派往北方的細作尚未返回軍營。但細作們通過各種途徑傳回的消息,以及商販當中傳播的流言,已經反覆證實了趙延壽全家遭了滅門之禍。”稍稍停頓了一下,郭威非常自信地補充。

“當真?你竟然如此有把握?!”劉知遠依然不太想給杜重威投降機會,笑了笑,故意質疑。但是,還沒等郭威做出解釋和保證,他就立刻跳了起來,指着郭威的胸口大聲狂笑,“朕明白了,是你乾的。是你派人使了手段,弄死了趙延壽那狗雜種!哈哈哈哈哈,郭威啊郭威,剛纔還說自己纔能有限呢,連反間計你都能使得出來,這天底下,哪裡還有你不懂的東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章 傳說 (二)第二章 風雲 (九)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七章 鹿鳴 (七)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一章 磨劍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四章 撲朔(一)第六章 破繭 (一)第四章 歸來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十章 易鼎 (九)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五章 迷離 (八)第一章 問道 (四)第八章 崢嶸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五章 黃雀 (一)第六章 疾風 (四)第十章 狂風 (四)第六章 紅妝(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十章 狂風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一章 初見 (四)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八章 麋鹿 (一)第五章 短歌(四)第三章 父子 (五)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七章 國難 (七)第八章 崢嶸 (一)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十章 易鼎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五章 迷離 (三)第三章 耕耘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新春 (七)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七章 鹿鳴 (九)第一章 新春 (五)第三章 衆生(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七章 塵緣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八章 麋鹿 (五)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謀殺 (二)第八章 麋鹿 (四)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三章 抉擇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三章 抉擇 (五)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三章 衆生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長纓 (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二章 風雲 (八)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七章 鹿鳴 (一)第四章 撲朔 (八)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章 易鼎 (二)第五章 草谷 (二)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七章 仕途 (一)
第一章 傳說 (二)第二章 風雲 (九)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七章 鹿鳴 (七)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一章 磨劍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四章 撲朔(一)第六章 破繭 (一)第四章 歸來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十章 易鼎 (九)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五章 迷離 (八)第一章 問道 (四)第八章 崢嶸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五章 黃雀 (一)第六章 疾風 (四)第十章 狂風 (四)第六章 紅妝(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十章 狂風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一章 初見 (四)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八章 麋鹿 (一)第五章 短歌(四)第三章 父子 (五)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七章 國難 (七)第八章 崢嶸 (一)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十章 易鼎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五章 迷離 (三)第三章 耕耘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新春 (七)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七章 鹿鳴 (九)第一章 新春 (五)第三章 衆生(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七章 塵緣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八章 麋鹿 (五)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謀殺 (二)第八章 麋鹿 (四)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三章 抉擇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三章 抉擇 (五)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三章 衆生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長纓 (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二章 風雲 (八)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七章 鹿鳴 (一)第四章 撲朔 (八)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章 易鼎 (二)第五章 草谷 (二)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七章 仕途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