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

南京的皇宮內,在靖難之役之後再次住進了一個皇帝,只是這個皇帝在北方已被尊爲“太上皇”。

嘉靖本人自然是不承認這一點的,他依然認爲自己是皇帝。在南京城內,從官員到百姓也都一口一個皇上,嘉靖在北京時本來深居簡出,可到了南京卻培養成了定時到宮外出巡的“好習慣”,不過他出巡的範圍也只侷限在南京城內,城外畢竟比較危險。

每到嘉靖出巡的這一天,嚴世蕃總會顯得特別忙碌,因爲要安排合適的人來讓嘉靖看見。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羣百姓匍匐在地,恭恭敬敬地山呼着,這“皇上萬歲”讓嘉靖覺得自己還是皇帝,他回顧嚴嵩說:“民心還在朕這裡啊。”嚴嵩忙回答:“是,天下人的心都還在陛下這裡,民心即天命,眼下的局勢雖有些許困頓,但陛下畢竟是天命所歸。”

嘉靖深深地點了點頭,顯得十分欣慰。

“田裡的莊稼,還好嗎?”嘉靖站在一個駝背老人前面,親切地彎下腰,手把手問他。

這個駝背老人其實才五十上下,並不比嘉靖大多少,可一輩子的窮困勞苦卻讓他顯得比養尊處優的皇帝老了二十歲,而且一雙腳故意淋過泥漿,身邊又擺了柄鋤頭,這就怪不得嘉靖要問他莊稼如何了。

“這個,這個……”駝背老人不知怎麼回答,中國的窮人,並不都是農民啊,這個老人就是一個市井中長大的老市民,出城的機會都不多,哪裡知道今年田裡的收成?

在幕後策劃的嚴世蕃忽然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我該挑選些更機靈的人才對啊。”他想。之前他是考慮要找一些看起來比較淳樸老實的人,望上去比較像老皇帝想象中的“黎民百姓”,可是這樣的一些老實人卻應變不足。還好,嚴世蕃埋伏有後着。

“今年的莊稼收成不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撲過來救場,這是一個市井小混混,眼下的身份是那駝背老人的孫子,“就是麥子收了,到了我們自己米缸裡的卻不多。”

這個少年也是個沒經過稼穡艱辛的人,隨口就胡謅什麼麥子收進米缸,但嘉靖一時也沒聽出什麼破綻,只是問:“爲什麼?”

“都被海軍都督府衙門的人搶了啊!說是賦稅的規矩變了。”少年混混硬揉出了眼淚,哭道:“皇上,你可要爲我們做主啊!”

“可惡!可惡!”嘉靖彷彿找到了一個出氣口,對嚴嵩叫道:“回頭降旨,嚴加斥責李哲,問問他是怎麼回事!怎麼能妄加賦稅,這是搶百姓的糧食啊!”

嚴嵩也嘆了一口氣,說:“是,這個李哲,確實狂妄胡鬧。聽說他到上海還沒半年,手裡就有了幾百萬兩銀子了……”

“幾百萬兩——”嘉靖驚駭起來,他做了幾十年的皇帝,在沒遭到洗劫之前也沒這麼多的存銀啊!

“是,他號稱是收榷場關稅收來的,但榷場關稅,哪裡能收這麼多?”嚴嵩說:“因此老臣以爲,他一定是假借接手漕運之名,四處盤剝百姓所得!”

其實他這句話完全是造謠了,李彥直自開海軍都督府衙門,所用皆自家班底,各級僚屬都是從博文館畢業出來的學生,薪酬體系一依多年來辦商會的經驗,那些舊式的吏員一概不用,只是爲了穩定局面,依例補給他們俸祿而已,卻不讓他們辦事。

大明的官員俸祿極低,吏員的俸祿就更低了,官吏們之所以能夠富裕,靠的並非法定的薪俸,而是在辦事的時候撈錢——現在李彥直不讓他們辦事,他們就沒法發財也沒法爲惡,只是每個季度領取一份很低的薪俸而已。

李彥直在地方日久,深知這些基層公務人員不幹活時不過是白吃飯,但要他們積極起來,反而要騷擾民生,只因李彥直將他們閒職,所以在過去幾個月裡,沿海一帶百姓的日子反而過得舒心。賦稅之類一切照舊,並無增減,但百姓的實際負擔卻已經減少了很多。

嘉靖是個聰明人,但最近他選擇性聽意見的習慣卻隨着局勢的惡化而越來越嚴重,如今只要是聽見說北京壞話、李哲壞話的,他就樂於相信。

“這個李哲,真是妖孽之臣,妖孽之臣啊!”嘉靖憤然道:“太祖皇帝遺訓,要子子孫孫、州縣臣工,不得擾民,他卻妄改祖宗成法,亂我大明兵制,亂我大明財制!這個妖孽,還有北京那羣縱容這妖孽的羣奸羣小,都將史書中的千古罪人!”

說到後來,他的聲音也高昂了起來,彷彿李彥直就站在他面前聽他訓斥一般。

嚴世蕃找來那些市井之徒聽不大明白他在說什麼,只是見老皇帝發脾氣,紛紛俯首貼地,唯恐惹惱了他受罪。

等皇帝以及官員們離開以後,纔有人過來給每人發一吊銅錢。

“這麼少啊。”那個少年混混在發錢的頭目走後,嘟噥着。

“不少了”一個老一點的混混說:“你以爲這裡是上海啊。這裡是南京!當初還盼着皇帝來到,帶些皇氣來,我們也好沾些恩澤,誰知被這個倒黴的太上皇往這裡一坐,金陵反而死氣沉沉的,一個月裡,城門也開不了十天,買賣都沒法做了!最近又聽說,海軍都督府那邊遲早要派人來接收這裡,那時不得打仗了?這個地方,難呆啊。”

那個駝背的老人嘆了一口氣,說:“可惜我走不動了,要不然也想去上海闖闖,聽說那邊只要是個人去了,擔了一籮筐泥巴都能賣錢呢。現在啊,我不怕海軍都督府派人來,我盼着他們來呢!那個李都督來了,最多打上一仗,亂上一陣子,回頭只要我沒死,說不定還能過上幾天好日子呢。”

正說着,北面忽然騷動起來,混混們都聳頭聳腦,四處打聽:“出什麼事了?”

不多久,就聽長江邊上傳來消息:“船!船!東面的大船來了!”

“什麼?”

“好大的船!有幾層樓那麼高呢!”

“難道是海軍都督終於來了?”

老混混、小混混們都驚呼起來,紛紛叫道:“快躲起來!說不定要打仗了!”

市井小民們竄奔回家,衛所官兵們則心頭亂動,有的想:“不知上面打算怎麼辦?”有的想:“若我們設法開了城門迎接李都督,不知能否建立奇功?”但大部分人還是覺得什麼也不幹,最好也不要打仗,等着被收編就好。

然而魏國公徐鵬舉卻還是急急忙忙點了三千兵馬,趕往金陵碼頭看個究竟。

這一段時間裡李彥直爲了控制漕運局勢,調兵遣將,開海船逆長江而上,直抵鎮江、揚州一帶,南京方面對此毫無辦法。從鎮江再到南京,若是風向順的話,一陣風就吹到了,嚴世蕃、徐鵬舉雖然安排了不少探子在鎮江與南京之間,但這些探子派出去十個,中途便往往有七八個跑到海府軍那裡報告去了,但又有一些人望見漁船就草木皆兵,趕回南京報信說“海府軍來了!”曾爲此弄得一日三驚,讓徐鵬舉的軍事情報變得極不準確。

這次高拱持了北京朝廷的聖旨,在海府軍的擁護下從鎮江出發,走到龍潭徐鵬舉纔得到消息,待他點齊兵將,高拱已到了金陵城外。

高拱和徐鵬舉,一個是正經文班進士,一個是世襲武將公侯,彼此一通問便知來歷,徐鵬舉上前問高拱來做什麼。高拱站在舵樓上,高舉聖旨道:“魏國公,朝廷有聖旨下,接旨吧!”

徐鵬舉見了他手裡的那捲明黃綾錦,一時猶豫不決,高拱不等他迴應,也不令擺香案,就打開聖旨朗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太祖皇帝所以分封功臣之後,在於協理軍政,拱衛國邦,太平則共享榮華,變生則以應不測。嗣北胡東倭,禍亂京師,上皇因之南巡,使朕以人子之孝,不能承奉膝下,幸有魏國公體念朕意,迎上皇於巡狩之際,護故主於舊京之中,使天下知無二主,而社稷安於一尊,爰沛國恩,用揚祖訓,特賜明珠一對,以褒忠義。欽此。”

這旨意把徐鵬舉聽得呆了,因聖旨所言,大多是指黑爲白,徐鵬舉迎接嘉靖,立於南京,在北京的立場看來,分明是導致大明兩京分裂的大罪人之一,但這聖旨卻說什麼“使天下知無二主”、“社稷安於一尊”,若是高拱口頭說出這話,徐鵬舉非以爲對方在譏諷自己不可,但書於聖旨,那就不是譏諷,而是北京朝廷有意拉攏了!聖旨開頭道“太平則共享榮華”,那是說魏國公這個爵位是太祖皇帝封的,北京的閣老巨宦們暫時還沒有將徐氏一門連根拔起的意思,又想減少平定南京的阻力,所以就裝個糊塗,要徐鵬舉識時務爲俊傑。所賜明珠,實含“棄暗投明”之意。

高拱念罷聖旨,手一擺,道:“魏國公,接旨吧。”

徐鵬舉雖非當世出類拔萃的人物,可也不是傻瓜,當初他一不小心看錯局勢上了嘉靖這艘船,本已後悔不迭,到了近來,李彥直一表明立場,天下大勢更是明顯,徐鵬舉這時要是再抗拒,扶立嘉靖復辟那是絕對無望的了,這時北京方面既賣了個好,他縱然有些擔心將來小皇帝要秋後算賬,但這時哪裡還有選擇的餘地?便跪了下來道:“臣接旨。”

高拱宣旨時他是站着的,這時才跪下,他一跪下,背後數千南京官兵一起跪倒,向北山呼萬歲。高拱微微一笑,便知道自己已經兵不血刃,取了這座千古名城了。

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十六章 盜信第七章 模棱應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四章 三奇策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十八章 押糧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三十一章 怪力勿語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一零二章 打回援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六十八章 自己人第三十七章 有將如龍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七章 模棱應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五章 標本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十一章 萬盜來朝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四十一章 暗流動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七章 釜底薪第十六章 流冗兵第二十四章 李彥直謀立海峽據點第二十一章 無敵手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八章 藝高膽大解元何懼第十一章 填港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四十八章 安南犯第三十章 克短之長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二十四章 暗室鉅富第八十二章 再談判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四十四章 寬宏大度條件兩個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第十六章 盜信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十二章 卻爲夜訪推官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四十四章 死罪開恩作役罪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二十章 籌餉第五十六章 劍指薩摩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十一章 撲簌迷離孝廉議救兄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三十二章 強移民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二章 接班人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十九章 島內行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十章 翻覆手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二十章 擂戰鼓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
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十六章 盜信第七章 模棱應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四章 三奇策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十八章 押糧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三十一章 怪力勿語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一零二章 打回援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六十八章 自己人第三十七章 有將如龍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七章 模棱應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五章 標本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十一章 萬盜來朝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四十一章 暗流動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七章 釜底薪第十六章 流冗兵第二十四章 李彥直謀立海峽據點第二十一章 無敵手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八章 藝高膽大解元何懼第十一章 填港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四十八章 安南犯第三十章 克短之長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二十四章 暗室鉅富第八十二章 再談判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四十四章 寬宏大度條件兩個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第十六章 盜信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十二章 卻爲夜訪推官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四十四章 死罪開恩作役罪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二十章 籌餉第五十六章 劍指薩摩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十一章 撲簌迷離孝廉議救兄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三十二章 強移民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二章 接班人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十九章 島內行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十章 翻覆手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二十章 擂戰鼓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