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胡宗憲

俞大猷和盧鏜平定舟山之後,浙東羣盜大震,金塘水寨士氣崩潰,聽到消息當天就被攻破,大謝山、小謝山也不戰而降。

所有海商至此再不敢有異心,就連最頑固的奸猾之輩也紛紛準備了禮物要來岑港向李都督輸誠。若是陳羽霆在此,多半堅持廉潔,半文不收,李彥直卻不管誰來都照單全納。他對張嶽、殷正茂等道:“全靠武力是沒法迅速平定浙海的,如今我若不收這禮物,這些海商勢必心懷畏懼,以爲我要將他們趕盡殺絕,到時候他們聚在一處,就算不釀成大禍,也會阻礙我們南下的進程。”

張嶽、殷正茂等深以爲然。

果然李彥直收下禮物之後,來岑港投誠者不絕於路,李彥直又傳出號令,讓俞大猷、盧鏜暫停進攻,宣揚說:“在浙東,我只懲治陳思盼、葉宗滿二人,其他脅從者都可放過。但我令既下,若還執迷不悟者,我就再不客氣了。”

消息一傳出,普陀山千帆競起,不過這次不是朝普陀山來,而是背離普陀山而去,只一夕之間,陳思盼雖還不是孤家寡人,卻也走了大批的追隨者,最後只剩下隨他打天下的四五百名海賊,他心中恐慌,聽了手下的話,當場殺了葉宗滿,將他的頭封在匣子裡,送到岑港,這時再不敢提什麼割據一島之類的要求了,只是求李彥直放他一條生路。

葉宗滿的頭送來以後,李彥直將之傳示諸艦,又問屬下意見,張嶽說道:“陳思盼如今已不成氣候,留之無益。”

殷正茂卻說:“但他究竟是向我們示好,現在再去攻打,似有雞肋之嫌。不如且等一等,讓別人也將他的頭送來。”

李彥直笑道:“有理。”就命盧鏜、徐元亮、殷正茂各率一支船隊,分三個方向撫略浙東諸島,由俞大猷居中指揮。

與此同時,還有兩支陸上隊伍進入了寧波府境內,第一支就是海軍都督府衙門那七千部隊陸戰部隊,第二支則是戚繼光在浙西募集到的新軍。

那支陸戰部隊沿途經海寧衛、杭州府、臨山衛以及其下屬衛所,一邊接掌其兵權,一邊平滅岸上的海盜團伙,這幾年海患雖劇,但海盜尚不敢深入內陸,大多數盜夥只是劫掠一番便回到海島,如今李彥直從水路直斷他們的老巢,陸戰隊伍再配合南下,一路自然就勢如破竹,到隆慶元年一月中,整個杭州灣沿海便再無一千人以上的海盜團伙,還剩下的就全是些小蝦米,只是地方上的治安問題了。

與此同時,戚繼光也用李彥直撥給的軍餉,在浙江募到了約六千兵丁,這些人還只是接受了初步的集訓,但也拉到了寧波來,準備在這裡繼續訓練。

這新舊兩支人馬進入寧波府後,李彥直便收回俞大猷的海軍兵權,讓他去接掌那支七千人部隊,駐觀海衛,負責解決浙江的治安問題,而令戚繼光帶領新軍進駐象山灣出口的錢倉所,通過實戰來練兵。兩支軍隊的糧餉,都由海軍都督府衙門配給。俞大猷建議將止戈堂體系納入正規軍的訓練當中來,李彥直深以爲然,批覆說讓他和戚繼光商議着辦。

李彥直的這次南下浙東,除了平定了海盜之患外,連同浙東諸衛所也瓦解得七七八八,他早已打算建立新軍來代替這朽木般的衛所官兵,俞、戚所部就是新血,可這舊肉要割掉,仍然得費一番功夫。

“要滅海盜,最激烈的手段可以直接殺了。可要解散這批衛所官兵,卻還得一個有手段的人來做。”

因衛所官兵別說將領,甚至每一個軍戶都有數十年、上百年的傳承,當兵就是他們的世襲身份,也是他們的飯碗,這時要改他們的身份、砸他們的飯碗,一個處理不好,這些人非造反不可。這些衛所官兵殺賊禦敵時戰鬥力不高,可他們加上家眷、親戚,牽連着全浙數十萬人,而浙江一動,全國衛所也會跟着響應,若全國上下幾百萬人一起鬧事,誰也對付不了——這些人既是兵,也是民,他們的問題乃是國家的內部問題,要解決得靠政治智慧而不能靠屠刀。

李彥直細想身邊諸人,一時竟找不到一個能辦這事的人來,心道:“羽霆太柔,奸詐不足,本身做不來這事,風啓要幫我盯着南京,他們也都分不開身。六藝堂其他弟子也多無這等魄力。逸凡……嗯,他還在大員那邊,再說他怕也幹不來。俞大哥麼?戚繼光麼?盧鏜麼?這幾個打仗可以,解決這事還不行。張嶽?也不成。”

他心想這事莫非又要自己來操刀?可這時他要趕着南下大員海峽去對付王直,忖道:“要不就且放一放吧。”

正琢磨着,有下屬來報說浙江巡按御史胡宗憲求見。

“胡宗憲?”

這個名字李彥直隱約有些印象,可也不大想得起來他是誰,但一個文官渡海來岑港求見自己,便且見一見吧。

這巡按和巡撫只一字之差,卻有天地之別。巡撫是方面大臣,類於省長,在明代有時候甚至還可以兼爲軍區司令,巡按御史卻只是個代表中央巡察地方的小官,李彥直還兼着左都御史的職銜,論起來還是衆巡按御史的頂頭上司呢。更何況他此刻大權在握,威名遠揚,胡宗憲進來時彎着背脊,捧着一個盒子,柔眉善笑,步步趨近,跪下磕頭行禮:“下官浙江巡按御史胡宗憲,叩見都督。”

李彥直細眼打量着他,見他柔眉善笑,眼睛中卻藏着鋒銳,心想:“這人或不是無能之輩。”口中冷笑道:“你可知我是何官銜?”

胡宗憲心想你是什麼官銜天下皆知,我哪裡會不懂?口中卻老老實實答道:“大人是海軍都督府左都督。”臨了忙又加了一句:“此外,都督還是鎮海侯,都督年不及三十,便已封侯拜將,此事情古今罕有。而且大功彪炳,假以時日,便是封王也不在話下啊,青史之上……”

“行了行了。”李彥直是在北京混過的人,對這些諛辭並不感冒:“我沒問你這麼多,只是我還兼着左都御史呢,你就忘了?”

胡宗憲忙道:“是,是。”心想海軍都督府是新開的大衙門,既有統兵權又有領兵權,此事開國所未有,比起這個官職來,左都御史就太普通了,何必特意提起?一時猜不透這個上官的用意,只是暗暗後悔自己剛纔應該把李彥直所有的官銜全報上了纔對。

李彥直卻又問:“那這左都御史是幹什麼的?”

胡宗憲本身就是御史,這是他的本行,哪裡會不知道這個,就答道:“御史爲監察官,隸屬督察院,左都御史即爲御史之頭領,督察院之長官,職責便是監察百官行徑。”說到這裡賠笑道:“所以論起來,大人也正是下官的頂頭上司。”

李彥直一笑:“那麼左都御史監察百官,可管不管貪污?”

“管,管……”說了兩個管之後,胡宗憲看看還捧在手裡的盒子,忽然背脊冷汗直下,心想:“難道我收錯了消息?他不是連強盜的賄賂都收嗎?還是最近正在做樣子?那我豈不是撞到了刀口上?”登時後悔不迭。

李彥直看看他臉色也變得青了,心想你倒也聰明,哼了一聲,道:“知道就好,我這次南下,主要是平滅海盜,吏治的事情暫時還不想理會,你回去老老實實做官去吧,別亂動心思。”

就要將茶碗端起送客,胡宗憲暗暗着急,心想要就這麼回去,這趟不止白來,還埋下個禍根,卻聽外面有喜報傳入:“啓稟都督!陳思盼的部屬令狐喜殺了陳思盼,奪了他的部屬,拿他的人頭連同普陀山來獻。”

李彥直聽了哈哈一笑,說:“陳思盼的這顆人頭,來得也快。”

胡宗憲這時腦袋就像開水在滾一般,沸騰得厲害,只是千方百計像扭轉自己所處的尷尬局面,聽到此報靈機一動,心想:“他能驅逐韃虜,平滅海盜,必是一個有真本事的人。有真本事的人,或許會惜英雄。”官場之上,在上官面前有時候是很忌露才的,因爲可能會惹上官的嫉妒,但胡宗憲這時既轉到此念,便想不如露點才能出來,若李彥直是個肯用能人不用奴才的上官,或許自己的事情還有轉機,他在浙江當御史,對海上的事情也有了解,這時就冒着奇險,脫口道:“這頭來得好!可將之送到王五峰處,王賊、倭寇見到此頭就知浙海已平,人心必定大亂。”

這話可說得有些唐突了,李彥直聽到卻咦了一聲,道:“你還懂這個?”

胡宗憲躬身道:“下官胡言亂語,請都督恕罪。”

李彥直一琢磨,心想:“這人能說出這句話來,怕真有些能耐,而且腦子轉得也好快,他的名字我也老覺得似曾聽過,或許還真是個人物。且留在身邊看看他的深淺,或許有用。”就道:“把禮物放下吧。我要移師普陀山,你若大陸那邊沒什麼要緊政務,就跟我去普陀山走走吧。”

胡宗憲一聽就知道自己很可能押對了,心頭一喜,臉上卻不動聲色,平平淡淡地道了句:“下官遵命。”

第三十六章 幹修女何事?第七十二章 七樞紐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六章 清海岸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三章 公私兵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二十一章 新加坡村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四十六章 帶髮修行贖父愆第九十五章 過日子第二十六章 派麾下舊將涉粵東賊窟第十九章 賄禍第四十三章 虛虛實實船隊再現第十六章 虎狐含笑佯應承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十七章 連環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二十五章 泯盜使第七章 模棱應第十章 丫鬟巧語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十七章 哲河港第三章 公私兵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四十八章 福佬門庭不容番鬼猖狂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三十九章 一念之差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二十一章 無敵手第二十章 擂戰鼓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三十章 傾危之際第二十三章 詭轉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十六章 盜信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一一四章 國是定第八章 藏弓烹犬第一零九章 傾高拱第三十五章 謀生釁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四十章 尾聲第二十章 籌餉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十八章 押糧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四章 三奇策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十五章 策障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七章 模棱應第十七章 連環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十一章 填港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三十章 克短之長第十章 浮沉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三章 迎客道第二十七章 父子禪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
第三十六章 幹修女何事?第七十二章 七樞紐第三十三章 破淫祀作傳學地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六章 清海岸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三章 公私兵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二十一章 新加坡村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四十六章 帶髮修行贖父愆第九十五章 過日子第二十六章 派麾下舊將涉粵東賊窟第十九章 賄禍第四十三章 虛虛實實船隊再現第十六章 虎狐含笑佯應承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十七章 連環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二十五章 泯盜使第七章 模棱應第十章 丫鬟巧語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十七章 哲河港第三章 公私兵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四十八章 福佬門庭不容番鬼猖狂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三十九章 一念之差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二十一章 無敵手第二十章 擂戰鼓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三十章 傾危之際第二十三章 詭轉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三十七章 市舶第十七章 取得證據在手第十六章 盜信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一一四章 國是定第八章 藏弓烹犬第一零九章 傾高拱第三十五章 謀生釁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四十章 尾聲第二十章 籌餉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十八章 押糧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四章 三奇策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十五章 策障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七章 模棱應第十七章 連環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五十七章 尾聲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十一章 填港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三十章 克短之長第十章 浮沉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三章 迎客道第二十七章 父子禪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二十九章 欺敵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