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彰德

平漢鐵路行至河南省境內的第一個大站是個非同尋常之處。

三千多年前,商朝的一代名君盤庚將都城從曲阜遷到此地,從此開創了商朝蓬勃發達的新時代。傳到了紂王手裡,由於殘忍無道,招致天怨人怒,終於引起了周武王的革命,紂王**於鹿臺,八百年的商朝滅亡了,二百餘年的繁華都城也隨之煙消雲散。

天旋地轉,歲月流逝,它慢慢地變成了一座廢墟。後來,又因爲此地乃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要衝,爲車馬必經之孔道,兵家必爭之重地,漸漸地又人煙稠密,商賈輻輳,形成了一座熱鬧的城池。它便是今日的豫北重鎮彰德府。

彰德位於河南最北部,屬太行山的東麓,山嶺交錯,土地斷層,大部分山脈形成千米以上的單面山,山前便是低窪丘陵,並形成大小不等的盆地。

而在府城的北門外有一條小小的河流,由西向東靜靜地流淌。老百姓叫它洹水。洹水上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大木橋,名叫圭塘橋。踏過圭塘橋,是一個有着百來戶人家的村落,幾百年世世代代傳下來的老名字,叫做洹上村。洹上村裡有一處佔地二百多畝的前明藩王府,雖荒蕪多年,但架子還在。

早在袁世凱小站練兵之時,袁克定便奉父命將它買了下來,大興土木,整整修建了半年,把廢王府改造一新。新修的袁府之中闢有菜園、果園、瓜園,還飼養着一大羣豬羊雞鵝。林木之間有九個院落,每個院落都自立門戶,均有一條鵝卵石小道通向府內的大花園。花園裡堆着假山,建有樓臺亭閣,還有一個十畝大的池塘。池塘裡種着荷蓮,喂着魚鱉。塘邊柳樹旁還常年繫着幾條小漁船。

原本,按照袁世凱的想法,若是有朝一日,在南京難保自身的時候,他就會請辭,在洹上村的袁世凱“安養天年”,可未曾想,先是內政大臣,再到朝鮮總督,最後又至少帝國總理大臣,袁世凱可謂的聖眷頗深,以至這洹長村袁府,他卻是沒怎麼回來過。

直到前年秋天,袁世凱帶着龐大的內眷隊伍,才第一次來到“袁府”。他特別喜歡這個大花園,親自命名爲養壽園。隨後又在內宅輯住的四合院,另有一道牆圍着,裡邊修了一座花岡,取名“養奇聞”。岡裡,疊石爲山,花木輝映,並且把洹水引進來,闢了片池塘,種植荷菱,養魚養蝦,儼然成爲一片世外桃園。

事實上,彰德府恆上村並不是袁世凱祖籍,袁世凱往往被人稱爲“袁項城”,他的老家位於河南東南部的項城,不過他卻不選項城治家,這倒是牽扯到袁家的一段往事。

袁世凱做山東巡撫時,他的母親劉氏病逝於天津。靈柩運回項城後,袁世凱的同父異母兄弟袁世效以嫡子身份主持家務。他認爲劉氏不是正房,堅決不準從正門出殯,靈柩也不能埋入祖墳正穴和袁保中合葬。儘管袁世凱爲朝廷命官,頗有權勢,但囿於倫理綱常,他不能硬來,只能和哥哥爭執做哥哥的工作,袁甚至下跪哀求,也沒有得到袁世效的許可,這讓袁世凱悲憤異常。

無奈之下的袁世凱只得另購墳地,纔算將母親安葬入土,但也因此和兄長袁世效翻了臉。盛怒之下的袁世凱與哥哥從此絕交,並再也沒有回到項城老家,並把彰德作爲自己的故里。

在袁世凱小時候,就知道彰德有個洹上村,相傳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誹謗,到洹上村隱居三年,後來商王親自到洹上村迎他復任,而且這裡還是袁世凱的遠祖——漢朝大將軍袁紹發祥之地,所以袁世凱會選擇這裡作爲故里,到也屬正常。

只不過對於袁世凱來說,雖將彰德洹上視爲故里,但是這些年,他卻很少回到洹上村的袁府,每年也就是偶爾來此住上半月,不過在辭去總理大臣之職後,出任貴族院院長的袁世凱,卻出人意料的回到到了住進洹上村時。

對於袁世凱來說,雖說人還未到六十,但是人卻顯然已經蒼老了許多,本來就粗短的身材更顯得又短了一截;眼神也疲憊了,眉鬢間的皺紋一夜之間便更多更深了。更令人驚疑地是,雖說現在他依然貴爲貴族院院長,享伯爵的尊榮,但是現在他卻真的不問政事了。每天,他除了與人下棋,便是走到池塘邊去垂釣,彷彿他真的要過起超然生活了。

從34年前22歲的袁世凱到山東投奔淮軍起,整整34年的官場歲月,歷經兩國,享尊榮而不退,他早已成了職業的官場人物了,他從來不曾想過會歸田爲民,覺得他會在官場上一階一階地往上爬,爬到最高最高的地方。最高的地方在哪裡,是什麼境界?他頭腦中並不太明白,甚至他也不曾爲自己的這個“最高”畫一個什麼樣的藍圖,作爲奮鬥的頂峰。他只想着爬,一階一階地爬。每爬一階,他就心情舒暢,就臉上有笑;爬得越快,臺階邁得越高,他越感到高興。

可以說,在做到總理大臣之位的時候,袁世凱明白,自己已經爬到了人生的頂點,再朝上,已經無路可爬了,後來替陛下擋過,辭去總理大臣之職後,雖說陛下出於安慰,給了他一個貴族院院長的職位,可是袁世凱卻突然發現自己累了,在官場經營了三十四年,任誰都會覺得的有些疲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袁世凱纔想起袁家的一段舊事,袁家的男丁從來就沒有活過六十的,這是咒也好,命也罷,這段舊事,反倒讓袁世凱的心亂的同時,心中忽的一靜,不出幾日,便帶着家眷,離開南京郊外的宅院,住進了洹上村,按他自己的說法,他想在“老家”逸養天年,洹上,果然是一片世外桃園之地。

袁世凱決心做一個戴笠披蓑的漁翁。

春節剛過,這洹上依然是一片封冰的日子,袁世凱從養壽園的荷塘散步回到書房,大約是受着殘荷敗葉的傷感,心緒競有些悲切。

“映日的荷塘,雲天都半邊紅了,眨眼間,竟到了一片蕭疏的時刻。草木的生命何其短!”

惜草憐木,突然又想起人生來,人生何嘗不苦短!

想着自己已經五十六歲,還有四年就在過袁家的那個坎兒,他整個人呆呆地坐了片刻,覺得神志乎靜了,他暗暗地又在笑。

“我怎麼會多愁善感起來了?這是女人氣質。不,不必愁。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打了春,荷塘不是還會有映日荷花別樣紅嗎!”

揚了揚眉,袁世凱的心中突然煥發起濤興。

他想寫詩。

寫什麼呢?他畢竟是疏於此道的。漫長的官場歲月,頻繁的爭爭鬥鬥,雖然都有“詩情畫意”,但那是文人的所爲,而他袁世凱卻不“附庸”。就連八股文章,他都有點深惡痛絕。在前朝那會,他在直隸總督任上時,便曾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岑春煊,兩江總督周馥,會銜奏清朝廷,停止科舉制度。

而今,武無處用了。文章被提了上來。最近他常常讀些書,便是例汪。今天又想寫詩。他拿出文房四寶,皺眉沉思有時,終於從他的幾張垂釣照片聯想起剛剛萌起的一個“愁”字,從愁字想開來,詩思倒是開闊了,竟然一揮即出:

身世蕭然百不愁,煙蓑雨笠一漁舟。

約絲終日牽紅蓼,好友同盟只白鷗。

投餌我非關得失,吞鉤魚卻有恩仇。

回頭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須一笑休。

詩寫好了,再細自賞一番,到也覺得滿意。尤其是尾句,彷彿是神來之筆,他竟然高興得笑了起來。隨之,又提筆冠了一個題:《自題漁舟寫真》。題定了,猶覺詩興未了,索興便再續其二:

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

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

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後一首寫好了,他沒有再笑。他總得寫好了這首詩心裡挺不舒服。爲什麼不舒服?卻又說不明白。他放下筆,背過身去,緩緩地踱着步子。

到底是什麼地方不舒服,怕還是那詩間詞間透出的意思讓他極不舒服,雖說來這是抱着“逸養天年”的心思,可是對於袁世凱來說,追逐了一輩子的事情,又豈能輕易放手。

“哎……”

一聲長嘆後,袁世凱的皺着眉頭,又不時搖頭嘆息,似乎是感嘆着自己的心態多變。

就在這時,一個僕人進來,輕輕地對着袁世凱的耳朵說:

“有遠客來訪。”

隨即將手裡的名刺遞過去。接過名刺,袁世凱瞟了一眼,先是一愣,隨後才立即起身,朝養壽園外走去。

“皙子,什麼風把你這下院副院長吹到彰德來了?”

楊度剛踏上會客室的階梯,袁世凱便從側面豆莢棚裡穿出來,大聲向他打招呼。下院不同於貴族院,貴族院一年不過只開幾次會,可下院現在卻是事物繁多,他楊度那都是迷了心竅的人,若是沒什麼事,又豈會來拜訪自己。

“袁相。”

楊度仍用先前慣常的稱謂笑着說,“從南京來彰德,當然是這江南的春風吹來的喲!”

“我看不是春風,怕是北風吹來的吧。”

袁世凱已走到楊度的身邊,伸出一隻大巴掌來拍打着他的肩膀。

楊度一愣,很快便回過神來說:

“您知道我是爲日軍擴軍,新兵於蒙古訓練的事來的?”

“皙子啊,你也不來彰德看看我,這報上剛說一萬日本新兵,經大沽口上岸,你就來了。不爲它,還能爲別的事嗎?”

“當真是精明過人。”

楊度心裡說着,嘴上嘿嘿地笑了兩聲。

“先不說這個,請屋子裡坐吧!”

袁世凱把楊度讓進會客室,僕人跟着端了一碟瓜果進來。袁世凱拿起一塊遞給楊度:

“嚐嚐這塊菜瓜,這是我親手種的。”

“這真是您親手種的嗎?”

楊度不無懷疑地問,更何況是在這時節。

“不信?”

袁世凱笑了笑,然後說道。

“別說是我,就是陛下在宮裡,不也在溫室種些瓜果,我在這裡也搭了個溫室,種些瓜豆的,打發一下閒日子罷了!”

楊度咬了一口:

“這瓜比外頭賣的脆多了。”

着實比外間賣的要脆,在南京賣的也有新鮮瓜果,不過那都是從廣東的海南島運去的,即便是再快,也是存了六七天的東西,和這新摘,顯是沒辦相比。

“靜竹、亦竹好嗎?孩子長得好嗎?”

袁世凱倒是親切地跟楊度拉起了家常。楊度也問他現在這身體如何,日常讀點什麼書,腦子裡則在思索着該怎樣切入正題。見袁世凱再也不提其它的事,也只得敷衍着。

“車子還順暢嗎?坐了多少個鐘點?”

袁世凱點起一支雪茄,悠悠閒閒地抽起來。

就從這裡切進正題吧!楊度想了想,說:

“車子通暢得很,準時到達彰德。”

“噢!”袁世凱略表驚訝。

“平時晚幾個鐘點是常事。”

打從宣戰之後,鐵路總是要爲軍列讓路,所以晚點極爲正常。

“這趟車它不敢誤。”

“嗯?”

袁世凱將雪茄從嘴裡摘下,神情開始凝重起來。

“這趟車上坐了六百多陸軍部遣往蒙古訓練日軍的顧問。”

“哦。”

袁世凱點頭。

“這就對了,陛下不會冒然同意日本擴軍的,既便是擴軍,想來也要在我國控制之內,至少要控制他們的動向!”

對於南京的那位陛下,在過去的十年間,袁世凱可謂是畏多於敬,過去那位掌人生殺的“老佛爺”也未給過他那種所有一切盡在其掌握的感覺,也正因如此,在得到日本擴軍的消息時,他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陛下要對日本下手了,至於如何下手,那卻就不是他所能掌握的了,而且即便是他們擴軍,以陛下的性格,顯然也不可能讓他們脫離掌控,結合楊度的帶來的消息,倒是印證了他之前的推測。

那些日本人歡心鼓舞的以爲他們終於掙脫了安保條約的軍備限制,可是他們那裡知道,以陛下的爲人,露出這麼大的一個漏洞,又豈會不留後手,他露出的漏洞越大,意味着他想得到的東西就越大,這次啊,這東洋人怕是要遭大劫了!

楊度以爲袁世凱會順着話題說下去,可誰知,袁世凱卻突然笑道:

“皙子,你大概還沒吃飯吧!先吃飯,路上辛苦了,睡一會兒,下午三點請你到書房來,我們好好地談一談。”

剛纔因爲初見袁世凱,心中有事,倒是不覺肚餓,經這一提醒,楊度頓時覺得又累又餓,於是說:

“袁相,我也就不客氣了。”

“有什麼好客氣的,都是自家人!”

接着袁世凱便提高嗓門喊了一聲。

“來人!”

立時有一個幹練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你帶楊先生去吃飯吧!”

說着袁世凱站起身,握了一下楊度的手說道。

“我就不陪了,他會把一切替你安排好的。”

“謝謝!袁相!”

待楊度跟着那位僕人走出會客室後,袁世凱立即召來電報房的工役,命速與北京大公子聯繫,這電報房是他在任總理大臣時享有的特權,爲了便於聯絡,彰德電報局便扯了一條電報線至袁府。

自鳴鐘剛剛敲過三下,那位幹練的年輕僕人便有禮貌地走進客房,請楊度去袁世凱的書房。當楊度走進三樓書房時,袁世凱已經坐在軟墊紅木矮腳椅上等他了。楊度掃了一眼書房。這是一間完全按中國傳統文人習氣佈置的書齋。古色古香的書架上,幾乎是清一色的線裝書。書桌大而厚重,上面擺一臺足有一尺見方的石硯,大號鼎形仿古青銅筆筒裡,豎着十來支粗壯的毛筆。這一切都似乎跟書房主人的性格外貌十分接近。四壁懸掛幾幅山水畫。臨窗的牆邊掛一幅字。楊度認得這是主人的手跡。書法雖不算好,但一筆一畫遒勁有力,寫的是一首題作《登樓》的五言絕句:

“樓小能容膝,檐高老樹齊。開軒平北斗,翻覺太行低。”

“這詩真有氣魄!”

楊度連忙讚道。

“見笑,見笑!”

袁世凱高興地說道。

“登高賦詩,我是外行,聊以抒懷罷了。”

“開秤平北斗,翻覺太行低。這兩句非大英雄不能吟。”

楊度笑着點評道,“當年橫槊賦詩的魏武帝,看來在您的面前怕也要略輸一籌了。”

“哈哈哈!”袁世凱十分快活地大笑起來。“皙子,你真會說笑話。”

“袁相,這次我從南京來彰德,是有一事相詢。”

楊度不想再多說閒話了,開門見山地把此行的目的抖了出來。

“哦?不知所詢何事?”

袁世凱明知故問道,他已經從袁克定的電報中,知道了一些事情,只是還不太確定。

“不知袁相可曾聽說,有幾家公司進了阿拉伯。”

楊度盯着袁世凱那張似笑非笑的圓胖臉問道。

第122章 沙皇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44章 各有心思第187章 自沉吧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272章 啓航與美齡第148章 選擇第2章 罵摔第177章 南北震第174章 鐵石心腸第254章 破裂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38章 賣給你了第138章 入役第237章 大林子第219章 保障第179章 嶽州血第12章 cross the Rubicon第53章 巴格達第165章 海容第191章 大帥府第129章 就在這第151章 說故事的人第143章 回收第162章 戰果第60章 無可奈何第162章 前途無量第58章 叢林時代的法則第18章 沙皇的心思第17章 外出第214章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第188章 決定權第105章 兵與民第9章 在泗水第71章 三都澳第204章 在船上第98章 四肢發達第144章 哈爾濱第70章 猶太人的本質第60章 時間第181章 啊!東鄉第137章 利益第79章 可以做第11章 俄羅斯第66章 取得!取得!第71章 三都澳第152章 唯一的選擇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214章 在辛亥第51章 新月第9章 在泗水第80章 差距第258章 選擇第182章 從廣東至上海第202章 老夥計第87章 米氏父子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82章 專家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139章 抉擇(上)第51章 是戰爭需要他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221章 你想當誰?第282章 大西洋海軍司令第77章 陸戰之王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51章 新月第198章 好戲第147章 退位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222章 “禮物”第274章 路政第245章 中元節話鬼第195章 爭執第166章 國民的沸騰第18章 愁!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第151章 造反第131章 革命之初第195章 爭執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229章 工具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2章 出發吧第130章 劇變第48章 變化第223章 我的禮物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143章 國境線上的對話第80章 未來第156章 人與奴才第63章 探詢第9章 在泗水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4章 德屬東非第268章 庫倫城第95章 三羽烏
第122章 沙皇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44章 各有心思第187章 自沉吧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272章 啓航與美齡第148章 選擇第2章 罵摔第177章 南北震第174章 鐵石心腸第254章 破裂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38章 賣給你了第138章 入役第237章 大林子第219章 保障第179章 嶽州血第12章 cross the Rubicon第53章 巴格達第165章 海容第191章 大帥府第129章 就在這第151章 說故事的人第143章 回收第162章 戰果第60章 無可奈何第162章 前途無量第58章 叢林時代的法則第18章 沙皇的心思第17章 外出第214章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第188章 決定權第105章 兵與民第9章 在泗水第71章 三都澳第204章 在船上第98章 四肢發達第144章 哈爾濱第70章 猶太人的本質第60章 時間第181章 啊!東鄉第137章 利益第79章 可以做第11章 俄羅斯第66章 取得!取得!第71章 三都澳第152章 唯一的選擇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214章 在辛亥第51章 新月第9章 在泗水第80章 差距第258章 選擇第182章 從廣東至上海第202章 老夥計第87章 米氏父子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82章 專家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139章 抉擇(上)第51章 是戰爭需要他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221章 你想當誰?第282章 大西洋海軍司令第77章 陸戰之王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51章 新月第198章 好戲第147章 退位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222章 “禮物”第274章 路政第245章 中元節話鬼第195章 爭執第166章 國民的沸騰第18章 愁!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第151章 造反第131章 革命之初第195章 爭執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229章 工具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2章 出發吧第130章 劇變第48章 變化第223章 我的禮物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143章 國境線上的對話第80章 未來第156章 人與奴才第63章 探詢第9章 在泗水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4章 德屬東非第268章 庫倫城第95章 三羽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