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昇,霞彩萬分,巨大的仙殿外,仙鶴飛舞,鳴聲上九霄,動聽悅耳。
仙宮中,即墨雙眼閉合,雙手推圓在胸前,畫着太極。
他腳下踩着玄奧步伐,突然失蹤不見,然後,空間掀起漣漪,即墨從十丈外走出,依舊雙手推圓。
他氣定神閒,雙眼始終微閉,面部曲線柔和,溫和如玉,身上有不可測的氣息,青衣獵獵,無風而自揚。
陡然,他的面孔改變,化爲一個棕髯大漢,身姿魁梧挺拔,然後他又改變,化爲一個七八歲的童子,明眉皓齒,脣紅齒白。
蓬!
即墨身體一顫,化爲一隻仙鶴,但也只是一瞬,就又化爲人形,臉色有些泛白。
他緩緩睜眼,自語道,“天罡變考驗的是對道的應用,心至道至,則能改變皮貌。”
“人的軀殼是外形,也是一種道,若能領會,就能變爲世間萬物。”
“天罡變經過黑珠完善,已臻至完美,很難再提升,此刻的天罡變,已不僅僅是天罡之數的變化,而是百變千變,只要我實力足夠,理論上可以變爲世間萬物。”
即墨思忖,當然,他也明白,真的變化爲萬物,他若沒有絕對的實力,也是枉然。
變化需要消耗靈氣,需要損耗大道,勞費心神,以他的實力,化人還可以。
同樣體型只改變容貌,他能改變半個時辰,若是改變體型,不論是變大變小,都得縮短時間。
至於化爲他形,哪怕是化爲一隻蝨子,其反噬也能重創他。
“創造《天罡變》的這位前輩,當是一代傑出人物。”即墨自語,這種神奇道法,就是至聖,都未必能創造。
他長身而立,氣質出塵,單手自然放在身前,十分隨意,一個簡單動作,都有道在流淌。
陡然,他的身形消失,空間沉寂許久,仿若他離開了,霍然,空間無聲裂開,走出兩具身影。
這兩具身影一般模樣,都着青衣,連面部表情,氣質都沒有區別。
更爲奇特的是,那兩具身影一走一停,其中一具身影突然出手,提戟殺向另一具身影,而那青影也不含糊,彈指射出一把紫龍劍,擋住問心戟。
鏘!
兩個身影同時倒退,神色肅然,那拿戟的身影向拿劍的身影招手,拿劍身影緩步走來,走近拿戟身影身前,依舊不停止。
最後,兩尊身影面對面重合,那拿劍的身影消失不見。
“這《冥王分身術》,實在太玄妙了,分身與本尊幾乎沒有區別,修到大成,瞬息間變化千萬具分身,都是本尊的實力,誰人能敵。”即墨讚歎自語。
“不過,以我現在的實力,也就是召出一具分身而已,時間還很短,短短二十息,但這二十息,卻足夠保命。”
這不是煞七修煉的分身術,《冥王分身術》更爲玄奧,雖只有一具分身,召喚出後,使用時間還很短,但卻堪比煞七兩具分身。
“只要召喚有分身,哪怕本尊受傷,也能將傷勢轉接給分身,分身亦能代替本尊死亡。”
“我若修出千萬具分身,遍佈星河宇宙,只要分身不死絕,誰能殺死我。”即墨豪氣生髮,感到他的未來不可限量。
這《冥王分身術》,簡直堪比一部大帝經典,難怪連黑珠也會在意。
“此術我尚未參悟,只窺探得冰山一角,觀這記載,若能修煉大成,那時的分身,會擁有真正的血肉之軀,甚至能夠轉生。”
“彼時的分身,便又是另外的生命了,不過還與本尊無法割捨,若本尊讓他死,他也不得不死。”
即墨越思越感到不可思議,平靜的心竟是起了波瀾,心境被打破,索性也不再思考,而是漫步走到仙宮外,憑欄靜觀。
只見仙鶴漫飛,遠山如畫,隱藏在淡淡薄霧中。天將雨,天地顯得越發的神秘莫測,俯身是仙宮座座,他站在高處,擡頭還有更高。
身邊是仙闕萬座,高山流水,飛禽走獸,靈田無數,香氣怡人,這是真正的仙境,能引發人內心深處的顫動。
遠處又有繁華的街道,雖不能聽見叫賣聲,卻也足以想象那種熱鬧繁華,大能也在街上漫步。或有爭執,或有叫賣。
這些都是常態,落眼可見,修真界並不少見,但如幻城這般繁華,確實少見。不過諸如種種,不過都是兩個字,自然。
即墨單手憑欄,感到全身似是沐浴在仙光中,他的體內發出輕微的噼啪聲,如是在炒豆子,然後他張開嘴,哈出一口氣,齒留餘香,雙腮含有香津。
即墨緩緩閉眼,腦海中勾勒出無數的畫面,這是心眼的世界,可以說,心眼簡直是爲自然大道而量身定做,在心眼中參悟王道自然,事半功倍。
“妙!”
許久後,他吐出一個字,思緒飄飛,與自然萬物融合,化爲衆生百態。
他看見買賣,賣家予貨,買家予錢鉑;他看見爭鬥,強者恃強凌弱,弱者得到他人幫助,奮起反抗……
諸如種種,實在太多,“這是自然,我之自然。”
“買賣有平衡,強弱有平衡,哪怕是爭鬥,也是有平衡,我之大道,也有平衡……”
即墨在喃喃自語,他再次感悟,不是突破道合境了,而是在道合境上不斷精進,向更精深的境界邁進。
悟道講求的是緣分,福林心至,若能心血來潮,有了一絲觸動,就能神飛九天外,感悟到更深的道與法。
悟道靠的是緣份,強思強悟,反而難以得到,有些人枯坐一輩子,也未必能夠有所悟。
不過若是見得多了,想的多了,在
再打坐靜心,確實能觸碰朦朧境界,增加悟道機率,這也是很多大能閉死關的原因。
體會的越多,所能觸發的感觸就越多,所以大能提倡初時悟道,紅塵煉心,便是這個道理。
滾滾紅塵,袞袞自然,都是煉心的絕佳去處,有了感觸,心血來潮了,就是悟了,境界就能提升。
即墨終於明白,爲何當時老莫突破道合,就能瞬間再次突破入虛。
原因很簡單,因爲老莫的感悟足夠了,他感悟到了真實的自我,所以他的境界提升了,就這樣簡單,但其實很複雜。
有修士資質愚鈍,才思不夠敏捷,走便萬水千山,在紅塵歷練一輩子,也不能有所突破。
人有道根,人有道骨,這強求不來,除非用逆天手段,打開思緒的源泉,但這需要外界刺激。
上天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出生,就站在終點。
比如聖靈一族,出生就是至聖,誕生之初,神智還是混沌,就在感悟,一朝悟了,衝破桎梏,得到血肉之軀,就是至聖,甚至是大帝。
再比如渾噩的動植物,凡胎動物,若沒有機緣,不能開啓靈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悟道,而大部分植物,壽命悠長,卻只能當個擺設。
上古有大椿樹,以八千年爲春秋,一生壽命比大帝還漫長,但卻永遠無法開啓靈智,悠長的壽命,不過如頑石,有何意義?
即墨的思緒不斷絕,他思維的源泉被打開,一發不可收拾,他神思飄飛,參悟愈深。
何爲自然,何爲平衡?自然是我,這是根本,自然是萬物,這是起點,自然是萬古,這是王道。
而平衡是尺度,是規律,是操縱自然的規矩。聖賢雲,無規矩,不以成方圓,而平衡,就是自然的規矩。
有毀滅,就有新生,但這毀滅後,卻避免不了收受懲罰,真的得了?未必,自然把持公平,因爲自然有平衡。
即墨感到他的思緒停不下來,殫精竭慮,不斷思考,他站在宮闕頂端,神色淡然,青衣隨着微風懶洋洋的起落,一頭長髮或亂或整齊,但他都沒有醒來。
即墨感到他來到神秘的大千世界,走不到世界盡頭,他看到萬物,看到衆生態,思緒萬千。
最後,他眼前猛地出現一道紅暈,大腦一震,醒了過來,鼻中血流不斷。
“神魂太弱了,悟道太消耗心力,我的神魂雖強大,卻還不足以支撐我的漫漫長思。”即墨嘆息,他能想、能思,但他的神魂卻不足以支撐。
這就像是他有鍛造強大道兵的本事,卻沒有好的材料,軟件措施夠了,硬件還不行。
“罷了,自然要求的便是不驚不喜,不以己悲,不爲己喜,這樣才能保證才思敏捷,能夠領悟這麼多,已經足夠了。”即墨沒有自怨自艾。
進入道合近一月,他就再次突破,這一點,別人羨慕不得,這就是聖胎的優勢,先天而來。
即墨返回大殿內,揮手甩下十幾方仙石,盤坐在仙石堆中,開始提升境界,悟道悟的是境界,但真的提升,還要靠靈氣來衝破那層壁壘。
也就是說,要先想到那種境界,看到那種景像,再做出提升,這樣根本無阻,行雲流水,沒有滯礙。
古之聖賢雲,我思故我得,便是這種大境界的概括。
靈氣蒸騰,即墨雙手抱月在丹田上方,盤膝而坐,神色莊嚴,然後他的境界沒有阻礙的增長。
道合一重天中階、高階、巔峰,突破,道合二重天低階、中階、高階,巔峰,再突破……
終於,境界漲勢停下來,即使仙石尚未用完,靈氣依舊濃郁,即墨的境界也不再增長,因爲他的道悟到這裡,已到盡頭。
道合三重天!
不足一月,跨兩個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