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

bookmark

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

在細細思索一番後,是儀方纔開口寬慰孫權道:“至尊所慮甚佳。”

“然孫武衛雖素有聲名,其畢竟年幼,因其年幼難免氣盛,這纔會被糜暘所趁。”

“今糜暘之對手乃是大都督,大都督功勳卓著,從軍三十年,經驗豐富,豈是孫武衛能比?”

“又豈是那糜暘所比?”

“況且大都督手中兵力是糜暘數倍,兵力之強,世所罕見。

如此兵力再加上大都督武略,要想拿下公安,並非難事,還請至尊寬心。”

是儀深知孫權如今在他面前流露這擔憂之色,並不是他真的擔心呂蒙不是糜暘的對手。

畢竟就算不說呂蒙與糜暘二人的名聲差距,就是如今呂蒙手中握有的兵力,那也是糜暘的數倍。

在這樣強大的實力差距下,孫權雖有疑慮,倒也不至於真的會擔心呂蒙敗於糜暘之手。

孫權如今有這番神態,最大的目的其實就是試探。

試探江東諸臣,對他派呂蒙攻取荊州一事有何看法。

近來,不知怎麼的,在建業城中漸漸流傳起了對呂蒙不利的言論起來。

那些言論大多說呂蒙可能用擁兵自重,亦說兵雖十萬,然公安堅城實不可下。

這些言論並非是從市井民間而起,而是流傳於衆大臣之間。

因爲涉及到目前江東的諸位大臣,這就讓精通權謀的孫權就無法將這些言論,當做簡單的謠言來視之。

這些言論分明是有心人散佈,來擾亂軍心的。

孫權並不是昏君,貿然聽信這些言論而去臨陣換將,這種事他做不出來。

但他也不可能對這些言論置之不理。

因此他一直想查出,這些言論的源頭是哪裡。

不查出這些言論的源頭,對維護江東內部的穩定不利。

查來查去,孫權將試探的打算放在他的近臣身上。

孫權此刻臉上擔憂的神色是真,他因爲有心事而無法落子也是真,但偏偏他所說出口的,擔憂的理由卻是假的。

這也是孫權一向慣用的,試探臣下的手段了。

幸虧是儀機警且深通孫權心思,所以面對着孫權的試探,他三言兩語之間就打消了孫權對他的懷疑。

果然,孫權在聽完是儀的寬慰後,臉上浮現了滿意之色。

雖然是儀的寬慰乃是老生常談,這些日子以來孫權都聽膩了,但卻能證明是儀的態度。

知道這點,就夠了。

孫權又將目光看向其餘近臣,見其餘近臣如胡綜、吳範臉上皆流露出了對是儀言語的贊同之色。

孫權的內心中,那些疑慮也就漸漸消散了。

其實孫權對身邊近臣一直是很信任的,但是自從出了徐詳這檔子事後,這讓孫權心中對身邊近臣也不如以前那麼信任了。

徐詳在江東時,地位與是儀、胡綜、吳範等人是一樣的,都是他的親近之臣。

而在這諸人中,徐詳與孫權更爲親近一些,他們二人自幼相識。

只是因爲在諸位近臣中,徐詳口才最好,膽子也最大,所以孫權纔會經常命徐詳出使在外。

只不過孫權沒想到的是,他對徐詳信重如山,徐詳最後卻選擇了背叛他。

這讓本就多疑的孫權,越發不再信任人起來。

現在每每想起徐詳,孫權的心就會感到刺痛。

恨不能殺之而後快。

在試探完身邊近臣沒有懷抱異樣心思,孫權那臉上的擔憂之色也就瞬間消失不見。

他舉起剛剛放下的棋子,又開始有興致思索其當下的棋局來。

在思索的時候,心情變好的孫權就猶如一位性格寬厚的君主一般,他問他身旁的另一位近臣吳範道,

“文則,你向來能掐會算,每算無有不準。

今你就爲孤算一算,子明能否爲孤拿下公安。”

孫權言語之間滿是笑意。

孫權呼喚的近臣吳範,字文則,乃是會稽上虞人。

吳範與劉惇、趙達、嚴武、曹不興、皇象、宋壽、鄭嫗合稱“吳中八絕”

吳範自幼拜得名師,擅長研究歷數,知曉氣候。

他因此聞名於郡中,被郡中長吏舉爲有道,到洛陽任職。

後來天下大亂,吳範見孫權崛起於東南,於是便南下投奔孫權。

作爲最早一批投效孫權的江東士族,孫權對吳範很是器重,往日中一直帶在身邊。

吳範委身事奉孫權之後,每推算災祥多應驗,於是逐漸名聲大噪,孫權任命其爲騎都尉,太史令。

當初孫權與呂蒙謀襲荊州,諸位親近大臣之中,他獨問了吳範,而吳範的回答是:“可。”

吳範見孫權帶着笑意問他呂蒙攻公安這事,知道孫權這時心情好的他,也不推辭。

他擺出一副閉目沉思的樣子,他的手指在空中不停地比劃着什麼,似在做法。

見狀孫權也暫時放下落子的舉動。

他已經看了無數次吳範推算的準備工作,但每次看,孫權都覺得百看不厭。

江東之人大多迷信,身爲江東之人的孫權難免受此影響。

在經過約一刻鐘的推算之後,一派仙風道骨之象的吳範睜開了他的眼睛,他對着孫權一拜後答道:“今歲,至尊必得荊州。”

聽到他所信賴的吳範如此說之後,孫權不禁開心的撫掌大笑起來。

高興之下,孫權對吳範許諾道:

“若你不欺孤,孤得荊州之日,就是伱爲都亭侯之日。”

得到孫權這番許諾的吳範,聞言當即大喜。

封侯乃是當世每個男兒的志向,哪怕他的侯爵不是靠戰功得來,但只要能封侯,吳範就心滿意足。

因爲是儀的寬慰,再加上吳範符合他心意的推算,孫權這時的心情好到了極點。

在心情大佳之下,孫權想出了一招妙棋,他正要落子,正好這時殿下有侍者來報,說是公安戰報送到了。

在信心十足的時候,孫權就聽到了公安有戰報傳來。

他一下子喜形於色,幾乎就要從塌上而起。

孫權看了一眼吳範,他讚道,“卿真神算也。”

而其餘是儀等近臣,聽到公安有戰報傳來,他們的臉上也浮現了喜色。

這時滿屋之內的人,皆認爲這是喜報。

心中歡喜的孫權,急命殿外的侍者將公安戰報送進來。

他要看看他的大都督,這次是如何設計破敵的。

甚至此時在心中,孫權已經想好了要給呂蒙什麼封賞了。

在孫權的急命之下,殿外的侍者不敢拖延,急忙進來將手中的戰報,雙手奉上遞呈給孫權。

孫權急不可耐的接過戰報,細細看了起來。

而就在孫權觀看戰報後的幾息之後,原本一臉快色的孫權,他的臉色卻變得越來越鐵青。

他那狹長的雙眸中正在匯聚着無盡的怒火,他拿着戰報的雙手開始不自覺的顫抖起來。

到了最後,臉色已經變得陰沉無比的孫權,氣的一把將身前棋盤給推倒在地。

隨着無數顆棋子落地開始發出脆鳴聲,孫權暴怒的聲音瞬間響徹在他的寢室之內。

“爲什麼!爲什麼那頭鹿不死!”

“爲什麼!爲什麼會敗的這麼慘!”

“爲什麼!爲什麼要辜負孤的信任!”

暴怒的孫權,如今就要一隻被侵佔了巢穴的猛虎一般,他的虎嘯聲飄蕩在整個屋內。

而棋子落地產生的脆鳴聲,與孫權的虎嘯聲交相輝映,猶如在奏響着江東的亡國之曲。

孫權突然暴怒的這一幕,嚇得屋內的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瑟瑟發抖。

哪怕他們再傻,這時也從孫權的話語中,聽出了今日傳來的這封公安戰報,根本不是什麼捷報,而是敗報。

而且必定是悽慘無比的敗績,纔會讓孫權如此盛怒。

在怒吼三聲後的孫權,還覺得不解氣,他拿起手中的戰報起身來到地上。

他來到剛剛還在寬慰他會獲勝的諸位近臣身前,此時他的語氣已經變得極爲冰冷。

“汝等不是說我軍會大勝嗎?”

“不是說糜暘不足慮嗎?”

“我軍敗了!黃蓋、蔣欽、二員大將中伏身死,周泰因掩護士卒中箭身死。”

“一夜之間,我軍三員大將身死,近萬精銳屍骨無存,盡皆化爲飛灰!”

“而我軍目前尚未拿下公安一座城門!”

當說到最後時,孫權的語氣重新又變得狂怒起來。

孫權掌權日久,平日裡他自有一番養氣功夫,但此刻什麼養氣功夫都沒用了。

一想到己方大軍敗的這麼慘,孫權就感覺他身體中的血液在暴動着,他這時已經完全喪失了冷靜。

因戰果之慘烈而引起的氣憤、因痛失數員大將而引起的心痛、因感覺信任被辜負而引起的悲哀,種種人最不能忍受的情緒,這時都充斥在孫權心間。

這一刻,他想殺人!

特別是當他想起,剛纔衆人還在說呂蒙會大勝,還在預先慶祝他。

自己也在衆人的慶祝中得意不已,孫權就感覺到極爲的諷刺。

他自執掌江東近二十年來,還從來沒受過如此奇恥大辱。

孫權一雙幾欲要噴出怒火的眼睛,緊緊盯着跪着他身前的這幾位心腹重臣。

他將目光看向了此刻他最痛恨的吳範,他咬牙切齒地說道:

“文則,你平日中算天下事多有應驗。”

“今日,怎就不靈了?”

“難不成你算得了天下事,獨算不了糜暘乎!”

孫權充滿寒意的話語飄蕩在吳範的頭上,想到孫權以往的那狠辣手段,吳範嚇得幾欲暈厥。

他並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以往他能言必有中,更多的是有一顆能洞察世事的心。

按常理來說,初出茅廬的糜暘對上早已成名的呂蒙,豈有不敗之理!

誰知道今日讓他碰上了糜暘這個異數。

吳範這時嚇得都要哭出來了,沒事他去算糜暘幹嘛。

孫權看着跪倒在地顫慄不已的吳範,他心中殺意沸騰。

在他要下令,命衛士將吳範推出斬首的時候,他想到了戰報上黃蓋、蔣欽、周泰三將的死。

想到此,孫權生生壓住了心中的殺機。

爲了大局,這時絕不能貿然對江東士族大開殺戒。

看着孫權一副想殺人卻找不到目標的樣子,另一位孫權的近臣胡綜大着膽子對孫權諫言道,

“戰敗之罪,理應由三軍主將承擔。”

“呂蒙無能,累死三軍。”

“至尊大可降罪於呂蒙,何必要生如此大的氣,若是氣壞了千金之體可如何是好。”

胡綜有這番諫言,本來是想禍水東引。

但豈不料他的這番諫言,卻引得孫權再次發怒。

孫權拿起塌上的棋盒,朝着胡綜的額頭砸去。

片刻之後,胡綜的額頭已經流下了絲絲血跡。

“治罪?怎麼治!”

“子明已經重病纏身,目前我數萬大軍只靠着他提着一口氣才能安然。。”

“你信不信,等孤治罪文書一到公安,孤的數萬大軍頃刻間就會軍心渙散,一發不可收拾!”

孫權雖在暴怒狀態,但基本的判斷力還在。

看着他的近臣接連給出餿主意,孫權這時對這些往日裡他頗爲信賴的近臣們,早就失去了所有的耐心。

“滾,全部給孤滾出去!”

孫權一聲厲喝之下,感覺保住一命的是儀幾人,立即就起身逃離了孫權的臥室之中。

再不走,嫌命長嗎?

在衆人之後,孫權手中擡起那封戰報,他忍不住跌倒在地。

常人只能看到公安一戰戰敗的表面結果,而孫權身爲主君,他看的比常人更遠。

黃蓋、蔣欽、周泰三人皆是淮泗集團的中堅將領,亦是他的死忠黨。

這三人一夜死去,代表着如今江東政局中,孫權辛辛苦苦營造數十年的,用淮泗將領制衡江東將領的格局已經被打破。

以往孫權就是靠着左右制衡這一招,才能在屢次戰敗之後還能牢牢掌控着江東大權。

但如今因爲公安一戰,這種格局已經被打破,那他來日將何去何從?

孫權俯身將戰報攤開放在地上,他用手指輕輕撫摸過那三個冰冷的名字,他腦海中浮現起那三員愛將往日的音容笑貌。

這是他父兄留給他,守護他孫家基業的基石呀。

到最後,感到痛心的孫權不禁捂胸起來。

父親,兄長,難道仲謀攻打荊州錯了麼?

要是你們尚在,接下來會怎麼做呢?

在空無旁人的臥室中,江東至尊孫權不禁喃喃低語着。

但就在低語之後,孫權突然想起了一個人!

隨後他猛然擡頭。

今天沒啦,大家看完早點睡。

(本章完)

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463章 空城計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33章 誰敢殺我?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9章 糜暘到了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6章 幼時情誼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2章 小心有詐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24章 屠殺?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推兩本書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推兩本書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
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463章 空城計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33章 誰敢殺我?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9章 糜暘到了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6章 幼時情誼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2章 小心有詐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24章 屠殺?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推兩本書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推兩本書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