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

bookmark

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

面對着迎面衝殺過來的魏軍,馬超乃至他所率的漢軍都未有驚慌。

姜維所率的魏軍是天下精銳,這三千梁州軍又何嘗不是呢?

哪怕他們數日來連續高強度行軍,哪怕這一刻敵人的數量比己方多上許多,三千梁州軍的鬥志都未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影響。

要想擁有一支精銳的軍隊,根本在於要有優良的後勤保障。

而雖然梁州的國力並不富庶,但在以往的日子中,糜暘寧願苦了自己,也不願讓他手下的兵卒有衣食之憂。

自糜暘的嫡系大軍成立的那日起,“一日三餐,七日一肉”的後勤標準,糜暘一日都未改變過。

這樣的後勤標準,在後世只能說尋常至極,甚至可以稱之爲苛待。

可在朝不保夕的當世,糜暘對於軍隊的後勤投入,足可成爲天下之冠。

若不是有着這種標準,梁州的國力也不會到達當今如此捉襟見肘的地步。

但有着天下之冠的後勤標準,這就代表着梁州軍有了初步成爲天下第一強軍的基礎。

過往的付出雖然巨大,但總會有收到回報的那一日。

面對着數千敵軍的迎面衝殺,面對着敵人沖天的號角衝鳴,三千梁州軍在馬超的帶領之下,已然列好陣列。

三千梁州軍並不多,哪怕是他們列好一排排陣型後,放在蒼茫的大地上,也顯得頗爲渺小。

若將三千梁州軍腳下蒼茫大地比作一片渾濁的長河,那麼此刻的三千梁州軍就好似這渾濁長河中的一處礁石。

渺小,卻不容忽視。

在指揮起魏軍發起衝鋒之後,膽大如斗的姜維並未如強端一般,因爲畏懼馬超的威名而龜縮在大軍之中。

年輕氣盛的他,駕駛着胯下的駿馬,手持長槍衝擊在數千魏軍的最前。

狹路相逢勇者勝!

而要想讓己方士卒個個都成爲勇者,主將的表現至關重要。

更何況姜維還是魏軍的先鋒大將。

當世鬥將的行爲是不多見,但身爲先鋒大將先登的戰例,卻屢見不鮮。

在血性澎湃的當世,這種行爲是最能激勵己方士卒士氣的方式之一。

衝擊在最前方的姜維,已經距離梁州軍的大陣不遠。

在這種距離之下,梁州軍前排的士卒的神色,能被他看的一清二楚。

可是姜維卻並未從梁州軍的臉上,看到懼怕的神色,甚至連慌亂都沒有。

按照常理來說,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在野外遇到人數大大多於己方的敵軍,再怎麼說他們也應該感到慌亂纔是。

可是並沒有。

姜維哪裡知道,糜暘的嫡系大軍脫始於當年駐守公安的六千荊州軍。

這是梁州軍成軍的驕傲來源,亦是一輩子刻在梁州軍身上的榮耀。

有着這樣的過往,梁州軍自然不同於當世尋常的大軍。

可以說梁州軍自成軍之日起,他們一直打的就是以少勝多的仗!

姜維心中的疑惑還未持續多久,他便率領着數百氐騎先一步來到了梁州軍的陣列之外。

既然是有異族組成的大軍,那麼軍中定然是有着一部分騎軍的。

只是之前強端並未想到,馬超會突然領軍進入武都。

他本來想的只是領軍協助姜維蕩平武都,所以他這番帶來的大多數都是步軍,騎軍只有數百人而已。

可哪怕只有數百人騎軍,若是用的好了,那發揮出來的效用也不小。

姜維自小在涼州長大,哪怕他之前並未有過統率騎軍的經歷,但涼州自孝靈帝以來就幾乎成爲了羌氐異族的跑馬場。

沒有吃過豬肉,但經常見過豬跑的姜維,對羌氐騎軍的運用方式並不陌生。

在率領數百輕騎軍接近梁州軍的陣列之後,姜維當即指揮着身後的輕騎軍散開,以超高的機動力遊曳在梁州軍的陣列之外。

當數百輕騎軍完成這一點之後,姜維又馬上指揮着他們朝着梁州軍的陣列中放射箭矢。

在奔馳之下釋放出的箭矢,哪怕羌氐之士皆是善騎之輩,他們也無法保證他們射出的箭矢有多強的準度。

不過姜維要的也不是這射出的數百箭矢要擊中多少梁州軍,他要的是用這數百支流矢擾亂梁州軍的陣型。

人都是怕死的,一旦面對流矢朝自己激射而來,人都會下意識的躲避。

而只要梁州軍的陣列發生騷亂,那麼就在後方朝梁州軍快速衝殺的數千魏軍步軍,便可輕而易舉的衝入梁州軍的陣列之中。

以往涼州的各地太守組織官軍抵抗羌氐叛軍時,他們常常被羌氐叛軍的這種作戰方式所擊敗。

既然有着成功的先例,姜維沒道理不去使用。

姜維用滿懷希望的目光看着數百支流矢朝着梁州軍的陣列中飛射而去,只是讓他失望的,他所期待的那一幕並未發生。

姜維天資聰慧,他可以快速的學習別人優秀的作戰方式。

但馬超根本就不用學,甚至很多騎軍的優秀作戰方式,便是他發明的。

當姜維率領着數百輕騎軍先行之後,馬超一眼就看出了姜維的意圖。

於是在姜維還未下令數百輕騎軍發射流矢的時候,馬超已經先一步發出了指令。

一直跟在馬超身旁的馬岱在聽到馬超的指令之後,便立即揮舞起手中的令旗。

時隔數年,專屬於大漢的赤紅令旗終於再度在下辯大地上出現。

隨着赤紅令旗的不斷揮舞,收到指令的梁州軍本能的舉起手中的盾牌護衛在自己的上空。

幾乎是一瞬間,隨着一陣陣甲冑的碰撞聲響起,三千梁州軍的上方,便儼然出現了一面由盾牌組成的,堅不可摧的壁壘。

當數百支流矢碰撞到這面壁壘後,根本就不能對壁壘下方的梁州軍造成絲毫威脅。

梁州軍也是由人組成,只要是人,都會有生存的慾望。

只是在梁州軍組建的過程中,糜暘一直在灌輸着一個理念——只要勤加訓練,便能大大增加自己在戰場上的存活率。

在數年的不斷宣傳之下,這個理念早已深入梁州軍的內心之中。

正因爲這個理念,才讓梁州軍始終保持着鎮定。

在梁州軍有效的防禦之下,姜維率領輕騎軍擾亂梁州軍的意圖,根本就沒有收到成效。

而這時候在後方的數千魏軍步軍,也已經衝殺到梁州軍的陣列前方。

當戰場中出現己方的大軍後,姜維已經不能再繼續採用流矢擾亂的戰術。

否則姜維覺得到時候梁州軍可能會繼續堅如磐石,先被擾亂陣列的反而是自己這一方。

想到這後,姜維便讓數百輕騎軍繞到梁州軍後方。

若是一會梁州軍戰敗,那麼這數百守在他們背後的輕騎軍,就會對他們發動最致命的一擊。

在完成這一步後,姜維重新鼓舞起精神,指揮着已經加入戰場的己方步軍,手持長槍朝着梁州軍的陣列突刺而去。

當兩方步軍相遇的這一刻,一路向前便是最好的戰術。

由於魏軍的人數比梁州軍多上太多,相比於梁州軍組成的陣列,魏軍的步軍方陣顯得更加氣勢磅礴。

陣陣高昂的呼喊聲,在魏軍的步軍方陣中響起,這陣陣呼喊聲,代表着魏軍必勝的決心。

而反觀梁州軍一方,人數處於劣勢的他們並未高聲呼喊來提振己方士氣。

因爲一開始,他們的士氣就時刻處於頂峰之中。

他們一直處於沉默之中,只有利刃的碰撞聲在梁州軍的陣列中響起。

沉默如山的梁州軍,第一次讓姜維皺起了眉頭。

自糜暘成爲梁州牧以來,他的大軍已經將近一年未在世上有過戰績。

人人都知道,糜暘這一年來在梁州是在修繕軍備,整兵講武。

但由於良好的保密工作,卻很少有人知道,在一年的不斷操練之下,糜暘到底練出了怎樣的一支強軍。

現在看來,姜維已經初窺這支大軍的幾分風采了。

隨着兩軍的不斷接近,兩軍的長槍陣在不久後正式接觸。

一陣陣刺耳的利器猙鳴聲,在下辯外的大地上陡然響起。

而隨着這一陣陣猙鳴聲響起之後,兩軍之中便陸續響起了許多慘烈的喊叫聲。

步軍相較於騎軍,其實並沒有太多瑰麗的作戰方式,他們的主流作戰方式永遠只有一種——那便是結陣衝擊。

衝的過去,就代表着己方步軍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可若是衝不過去的話,長久僵持之下,進攻的一方必然落敗!

不過步軍的作戰方式雖然古板,但往往也是步軍的作戰,最爲血腥慘烈。

就如這一刻兩方大軍一般。

只是剛剛一接觸,雙方的大軍便有不少人被敵人的長槍刺中倒下。

而當前方有一位同袍倒下之後,後方的同袍便又立即頂上。

如此周而復始,以血肉之軀硬抗敵人之利刃。

看着己方的大軍,在漢軍的長槍突刺之下不斷倒下,姜維顯得一直很冷靜。

哪怕現在的局面是,魏軍一方倒下的士卒更多。

這一刻,他已然完全見識了梁州軍的精銳。

在明面上局勢對己方不利的情況下,既不慌亂,又能有序的組織起進攻,並且在短時間內取得兩軍衝陣的優勢,這一點天下中沒有幾支強軍能做到。

但那又如何?

己方大軍將近三倍於梁州軍,梁州軍能一換二,還能一換三不成?

短時間的優勢,不能代表最後的勝利究竟屬於誰。

人數的優勢,是會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展現出來的。

因爲三倍於梁州軍的人數優勢,可以讓姜維不斷替換生力軍上場,而梁州軍卻沒辦法做到這一點。

人力終有盡時,一旦等梁州軍精疲力盡的那一刻,便是他姜維名揚天下的時候。

一批批的魏軍在姜維的指揮下不斷朝着梁州軍壓上,而由於強端聽從於姜維的指令,這讓那五千羌氐異族軍也只能乖乖按姜維的命令行事。

人數的優勢被姜維發揮到極致,梁州軍每當擊倒前方一位敵人,另一位養精蓄銳的敵人,就立馬上前繼續與這位梁州軍戰鬥。

在這樣的不斷纏鬥下,隨着時間的推移,再精銳的梁州軍也開始漸漸力不從心。

一切好似都正在按照姜維的預料在發展着。

能在歷史上成爲季漢的最後一任大將軍,能以季漢孱弱的國力不斷髮動數次北伐,並還能取得幾次勝利,姜維的軍略絕對不低。

而儘管他現在還年輕,但此刻的他已經初步展現了名將之資。

隱於梁州軍軍陣中的馬超,用一雙虎眼靜靜的看着不斷在對面指揮魏軍進攻的姜維。

哪怕這一刻局勢正慢慢朝着對梁州軍不利的方向發展,馬超的眼神中也並沒有驚慌之色。

他承認他之前有些小看姜維了。

只是最讓他感到驚訝的還是,己方大軍表現出的韌力。

頑強的韌力,是一支強軍展現出來的最大特徵。

在認識到己方大軍,有着讓他放心的韌力之後,馬超心中的最後一絲顧慮也已經消失。

天下強軍成立的基礎在於優良的後勤保障,但單單有這一點還不足以鍛造出一支強軍。

堅定的理念,是強軍形成的血肉,嚴明的紀律,是強軍形成的骨架。

唯有這三者相輔相成,纔有可能鍛造出一支天下強軍。

但要想率領己方的強軍,戰勝強大的敵人,還有一個必備條件——一位優秀的主將。

巧的是,這一點現在梁州軍也並不缺。

馬超將指揮權暫時交至馬岱的手中,而後他自己一人便手持長槍,駕駛着胯下的駿馬開始朝着前方的敵軍衝去。

兩軍長槍交擊之處,儼然已經形成了一片密集的槍林。

在這片槍林中,是生命的禁區,更是兩軍寸步不可讓的必爭之地所在。

大戰到這一步,誰先退,就代表着誰先敗!

可是面對這片生命的禁區,馬超卻猶如視而不見一般,一聲高昂的駿馬嘶鳴聲從梁州軍的陣列中響起。

隨後數千魏軍只見,有一位英氣逼人的白髮武將宛若從天下降臨一般,直接落入了這片槍林區域之中。

待馬超駕駛着駿馬落地之時,阻擋在他身前的幾名魏軍,已經被他的長槍橫掃至己方的大陣之中。

馬超的驍勇幾乎讓所有魏軍都將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而在魏軍中的數千羌氐軍士看見馬超的樣貌之後,他們的臉上立刻就浮現了恐懼之情。

一陣陣驚呼聲頃刻間在魏軍軍陣中不斷響起:

“那,那是神威天將軍!”

“怎麼可能!”

“不是說他已經死了嗎?”

難以置信夾帶着慌亂的驚呼聲,在魏軍的軍陣中響起之後,讓魏軍的陣型開始產生了騷亂。

並且這股騷亂,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傳播着。

姜維的優秀出乎了馬超的預料,只是姜維終究還是太年輕了。

這一場大戰開始,姜維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他不該用羌氐的軍士,來攻擊有着馬超在的大軍。

神威天將軍的稱號,他以爲只是吹捧嗎?

今天就一章,昨晚熬夜更新,元氣大傷。

(本章完)

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
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