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

bookmark

在糜暘派人一路上的保護之下,朱桓與徐盛順利地回到了吳朝境內。

當朱桓的腳步踏在永安城外的土地上的時候,朱桓一路上一直懸着的那顆心才終於放下。

而江夏太守胡綜在得知朱桓歸來的消息後,連忙親自出城,將朱桓與徐盛二人迎入城內。

胡綜字偉則,原是豫州汝南郡人士。

胡綜自幼喪父,少年時因躲避戰亂來到江東。

在孫策初步平定江東時,胡綜因名聲成爲門下循行,是孫權的伴讀之一。

憑藉着這層關係,自孫權繼承江東基業後,他就開始重用胡綜。

孫權一開始先任命胡綜爲金曹從事,後又升遷爲鄂長。

赤壁之戰後,孫權將胡綜招至建鄴,成爲他身邊執掌軍政機務的秘書之一。

公安之戰後,孫權將沙羨改名爲永安。

而爲了讓「永安」城能夠一直成爲江東的屏障,孫權便拜心腹胡綜爲江夏太守,治永安城。

從胡綜前半生的履歷來看,他乃是孫權最信任的幾位心腹之一。

可是在見到胡綜時,朱桓卻沒給他什麼好臉色。

內中緣由除去朱桓自視甚高的性格外,還因爲胡綜隸屬於江北士人,在政治利益上,他與身爲江東士人的朱桓,有着天然的衝突。

胡綜自然也知道朱桓不喜他的緣由,只是礙於陸遜的命令,胡綜並未在明面上與朱桓起衝突。

牢記陸遜吩咐的胡綜,在將朱桓迎入永安城後,還特地爲他與徐盛舉辦了一場慶功宴。

爲了提振己方的士氣,陸遜早早地就將他寫給糜暘的戰書內容公之於衆。

因此在之前朱桓尚未回來時,吳朝中人大多認爲朱桓這一去,基本上是凶多吉少。

可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朱桓與徐盛最後竟平安無事的回來了。

雖說尚不清楚,爲何糜暘在接受謾罵後,還能放朱桓與徐盛回來。

但既然朱桓與徐盛是擔着風險前去的,那麼他們最後能夠平安歸來,自然是一件大喜的事。

至少這件事稍一潤色,便可將朱桓與徐盛潤色爲不畏***的形象,這對吳軍的士氣是有着不小提升的。

既是喜事,那麼設宴慶祝,也是應有之義。

胡綜的想法是好的,不過他卻漏算了一點,這點便是朱桓的性格。

朱桓在回到永安後,發現城內的人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他,這一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朱桓本就自大的脾性。

自大的朱桓在赴宴時發現,他的坐席竟被安排在胡綜之下,這一點讓他的心中很是不喜。

憑藉陸遜的才能及家世,他的身份在自己之上,朱桓也就不說什麼了。

可胡綜身爲一倖臣,他又何德何能?

而隨着酒水的不斷下肚,半醉的朱桓竟發現了一件更讓他無法容忍的事。

渾身佈滿酒氣的朱桓,在環視了宴席一圈,確定自己沒看錯後,他便冷下了臉問上座的胡綜道:

「韓綜何在?」

聽到朱桓問及韓綜的去向,胡綜的臉上流露出些許尷尬的神色。

韓綜是韓當的長子。

韓當在今年初因病去世,韓綜就在東吳的慣例下,繼承了韓當生前的部曲。

而孫權在得知韓當去世的消息後,他因感於韓當是東吳三朝元勳的身份,遂下詔拜韓綜爲橫江將軍,與胡綜共同守備永安。

單單憑藉着韓當留下的遺澤,按理來說,韓綜在東吳的政治生涯,應該是很平穩的。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這不是孫權不體恤功臣之後,實在

是韓綜的作風太過惡劣。

韓當在世時經常領兵在外,久而久之,他就疏忽了對韓綜的管教。

家世不凡,長輩又疏於管教,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二代,性格差點本也正常。

但在東吳那麼多二代中,韓綜的作風之惡劣都是能排進前三的。

早在韓當在世時,韓綜就以***不倫的醜惡行爲着稱——韓綜喜歡玩弄同族女性......

而在韓當去世後,繼承了大量部曲的韓綜,就更加無法無天了。

說實話,孫權能讓韓綜鎮守永安,這體現了他對韓綜的信任與期待。

可在得到這番任命後,韓綜是如何作爲的呢?

他竟然派部曲扮作強盜,搶劫長江上的過往商旅船隻。

不講行業規範的是,他不但奪財,還喜歡害人性命......

韓綜本以爲他做得這些事很隱秘,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做的這些惡事早就在江夏郡內流傳開了。

而也因爲害人奪財的事,韓綜與朱桓之間早有宿怨。

要知道吳郡朱氏,本就是江東的大富戶。

長江上來往的商旅船隻,有很多與吳郡朱氏有着密切的關係。

韓綜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今日他特地不出席宴會,免得在宴會上遇見朱桓,產生大的摩擦。

韓綜的顧慮,胡綜自是清楚的。

而韓當在世時,曾對胡綜有提拔之恩,故而哪怕心中不願,胡綜在尷尬後還是爲韓綜辯解道:

「韓將軍今日身體不適,還望休穆勿怪。」

身體不適?

朱桓不是傻子。

當他看到胡綜吞吞吐吐的樣子後,他就知道胡綜說的是假話。

「他在江上謀害百姓性命時,怎麼不曾身體不適過?」

朱桓藉着酒勁直接吐出了這句話。

而朱桓的這句話,直接讓宴席上的氣氛瞬間凝固起來。

朱桓口中的怨氣,任誰都能感覺的出來。

這也不怪朱桓。

先不提朱桓與韓綜之間早有宿怨,就說在自視甚高的朱桓看來,身爲吳國功臣的自己歸來,韓綜卻託大直接不來參與宴會。

這不是赤裸裸的不給自己面子嗎?

而朱桓見在自己表達出怨氣後,胡綜竟然還不想着亡羊補牢,這讓朱桓更覺得他被胡綜及韓綜輕視了。

這要是還能忍,那他就不是朱桓了。

醉意上涌的朱桓,氣的直接掀翻了身前的食案。

當食案上的酒水食物散落一地之時,眼睛通紅的朱桓看着胡綜身後象徵解煩兵兵權的節蓋,他語氣清冷地說道:

「大將軍曾答應吾,待吾歸來後,解煩兵吾當統之!

到時他就算病重在牀,吾也要他親來拜謁!」

說完這句狠話後,朱桓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宴席之中。

朱桓的決絕離去,出乎了宴席中衆人的意料之外。

看着朱桓離去的背影,他們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但同時他們的心中也浮現了一個疑問,朱桓剛纔說的話是真的嗎?

...

「什麼!

那朱氏小兒,真是如此說的?」

在永安城外的一處軍營內,一位面容冷峻的男子,氣的拍案而起,對着下方的親信喝問道。

這位男子正是韓綜。

面對韓綜的喝問,深知韓綜好殺生秉性的親信,是一點遲疑都不敢有。

「千真萬確!

屬下在宴席上親耳聽到的。」

聽到親信的回答後,韓綜臉上浮現了濃厚的驚惶之色,他不受控制地跌坐在了地上。

韓綜知道,縱使朱桓膽子再怎麼大,他也不可能假傳陸遜的命令。

解煩兵的前身,是先吳侯孫策的親軍。

而解煩兵正式設立的時間,乃是在公安之戰後。

自公安之戰孫權慘敗後,心中擔憂的他,便下令韓當以孫策留下的親軍爲基礎,再去丹陽郡招募敢戰之士,從而組建起解煩兵。

解煩兵的寓意是:「戰無不勝,能解糜危」。

自解煩兵成立後,就一直是韓當擔任解煩督,統率着這支勁卒。

而數年的統率下來,解煩兵漸漸的都快成爲韓當的私人部曲了。

這也不怪韓當有私心,實在是東吳兵制是私兵制,在這種制度下,化公爲私,幾乎是一件必然的事。

儘管在韓當死後,孫權下詔將解煩兵一分爲二,分別交由胡綜與韓綜統領。

可胡綜的統兵之才並不強,加上時日尚短,數千解煩兵身上還是牢牢有着「韓氏部曲」的印記。

韓綜深知,戰力強悍的解煩兵,是他在韓當死後安身立命的唯一依仗。

可現在,陸遜卻要將他安身立命的唯一依仗給奪走,這怎麼可能不讓韓綜感到驚慌。

特別是韓綜知道,他之前做的那些惡事,早就讓朝內的許多人都看他不滿了。

儘管孫權一直並未因那些事下詔責問他,只是韓綜怎麼能保證,孫權不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呢?

那個時機,或許就是他手中兵權被奪走的時候。

想起過往聽到的張昭淚灑大殿的傳聞,又想起孫權是怎麼對待孫登的,韓綜心中對孫權就實在難以抱起一絲期待與信任。

以張昭地位之重,以孫登身份之親,孫權都尚且能拋棄就拋棄,更何況自己與孫權非親非故呢?

就算孫權真的不想對他下手,可一旦他失去對解煩兵的控制,那麼沒有兵權護身的他,能抵擋的住那些仇人的陷害嗎?

這時候韓綜又想起了,方纔親信向他複述的朱桓的話。

不可能!

很快的韓綜就意識到,要是真讓陸遜奪走他手中的兵權,那麼他的未來,與一隻待宰羔羊無異。

韓綜想死嗎?

那肯定是不想的。

於是乎一個大膽的想法,漸漸地浮現在韓綜的心中——另投明主!

韓綜現身處永安,以永安的地理位置而言,他投降大漢或者曹魏都可以。

而這個明主,該選擇誰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韓綜突然想到了朱桓平安歸來的事。

陸遜的戰書內容,韓綜是親眼見過的。

原本韓綜以爲,以糜暘以往在江東流傳的形象,他在看到那封戰書的內容後,肯定會忍不住怒氣殺了朱桓及徐盛泄憤。

但結果是並沒有。

這一點足以體現了,糜暘的形象在以往,絕對被惡意醜化了。

糜大司馬,是個有德之人呀!

試想想,面對送來謾罵戰書的人,糜暘都能大度的放過,更何況是有意撥亂反正的自己呢?

一旦事成,別說保有一條性命,恐怕***厚祿都不在話下。

另外現今曹魏與東吳是聯盟的關係,要是他投往曹魏,曹魏爲了聯盟大局,是有可能不接納自己的。

對於惡人來說,他們考慮利害關係,往往會有着額外的天賦加成。

幾乎是一瞬間,韓綜就在心中重新爲自己選擇了一個明主。

而韓綜也是個果斷的人。

韓綜立

即伏首在案,提起毛筆寫了一封真心實意的信箋。

當放下手中的毛筆後,韓綜又認真的檢查了一遍信箋中的內容。

不錯,夠舔!

韓綜對自己寫的內容,感到頗爲滿意。

見沒啥問題後,韓綜便喊來一位親信。

韓綜慎重其事的將手中信箋交到親信的手中,然後囑咐道:

「以最快的速度,將這封信送往襄陽。

記住,若是有幸能得見糜大司馬,態度一定要恭敬!」

聽到韓綜的吩咐後,他的親信卻沒半分驚訝的神色。

這不是因爲這位親信,不知道韓綜的行爲是在通敵。

是因爲這位親信,知道韓綜太多的秘密了。

韓綜連地方裝滿貢品運往建鄴的船隻都敢打劫,還有什麼事是他這位主上做不出來的?

親信小心地接過韓綜手中的信箋,對着韓綜鄭重一拜後,便快速離開了營帳之中。

望着親信離去的背影,韓綜在心中默默祈禱道:

「大司馬,您一定要信我呀!」

...

數日之後,江夏郡,夏口。

剛剛從建鄴返回夏口的陸遜,在第一時間召見了徐盛。

在徐盛到來後,陸遜問起了他跟在朱桓身邊,這段日子裡的見聞。

面對陸遜的詢問,徐盛一五一十地開始回答。

陸遜一邊聽,一邊批示着案上的文書。

在聽到糜暘面對他的謾罵戰書並未動怒時,陸遜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雖說糜暘並未中他的計有些讓陸遜遺憾,可陸遜心中又覺得,以糜暘的聰慧,他本該如此。

原本說完這些,徐盛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可爲了做到知無不言,徐盛漸漸談起了在永安宴席上朱桓的表現。

就是這一談起,讓原本淡定的陸遜猛然擡起了頭。

「你是說,休穆當衆談及吾要讓他擔任解煩督一事?」

徐盛不解陸遜爲何會對這事這麼看重。

畢竟朱桓此舉雖說有些孟浪,可他的性格一向如此不是嗎?

不過面對陸遜的詢問,徐盛肯定的點了點頭。

在看到徐盛的點頭後,陸遜手中的毛筆,徑直掉落在了地上。

「朱桓你個混賬!」

一向修養極好的陸遜,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動了怒。

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6章 此路不通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章 江陵城中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章 父子對質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1章 第三條路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
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6章 此路不通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章 江陵城中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章 父子對質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1章 第三條路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