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

bookmark

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

西城的太守府中,身爲漢興太守的糜暘正在處理着政務。

自拿下西城之後,房陵城中的鄧輔豪強勢力,在糜暘的武威威懾下,馬上就心甘情願的對糜暘表示臣服。

自此糜暘順利取得了,整個漢興郡的實際控制權。

在成爲名實相副的太守後,糜暘便開始着手在漢興郡中進行一系列的施政。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人事安排。

前漢時地方行政建制實行郡縣兩級制,郡國爲地方最高行政機構。

今漢因爲刺史的職權不斷增加,所以地方行政體制轉變爲州郡縣三級制,郡國成爲地方中層行政機構。

漢興郡在行政劃分上屬於益州管轄,而現今的益州牧乃是劉備。

所以按照行政體制來說,糜暘在政務上要服從於劉備的指示,但在兩漢,太守一職的權力非常大。

當世,大部分太守均爲二千石,而兩千石乃是兩漢的官員是否是高官的重要標誌。

關於一郡太守的職權,《漢官》有詳細介紹:

“太守專郡,信理庶績,勸農賑貧,決訟斷闢,興利除害,檢察郡奸,舉善黜惡,誅討暴殘。”

《續漢書·百官五》又曰:“並舉孝廉,郡口二十萬舉一人。”

由於太守的權力之大,故前漢宣帝曾說過:

“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

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從以上的事例可以得知,一郡太守幾乎等於這個郡的土皇帝,幾乎是無所不管,軍政一把抓。

在這樣的情況下,糜暘在對於郡內官職的任免上,更是幾乎可以做到一言而決。

而在一郡的諸多官職中,有三個職務最爲緊要,分別是都尉、主簿、功曹。

秦代實行郡縣制時已置郡尉,即兩漢的都尉。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漢代都尉,基本上每郡均設,但在少數內地之郡偶爾也有不設都尉的,在邊地或較大之郡偶爾也有設兩三個都尉的。

東漢建武六年時,劉秀罷郡國都尉,但後來由於軍事所需,在邊郡往往不定期地設都尉,奉行有事則置、無事則罷的原則。

內地諸郡除三輔外,在東漢時一般很少再置都尉。

漢代都尉一職的設置較爲靈活。

都尉隸屬於郡太守,在一郡中的地位僅次於太守,其屬下有丞、主簿、功曹、小史等。

除了丞爲六百石之官外,其餘屬員均由都尉自行闢除任用。

漢興郡雖不是什麼大郡,但因爲與南陽郡接壤,所以漢興郡在劉備勢力中算是邊郡。

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慣例是要設置都尉的。

都尉是兩千石高官,糜暘是沒有權責任命的,但是糜暘卻對漢興郡的都尉人選有建議權。

之前糜暘便運用了他的建議權,讓丁奉成爲了漢興郡的都尉。

至於漢興郡中的郡兵暫時還未組建,所以丁奉目前除了協助鄧艾統領本營三千兵馬外,並沒有其他兵權。

但隨着漢興郡逐漸步入正軌,他這個都尉的重要性就會逐漸體現出來。

當丁奉得知他被糜暘舉薦成爲漢興郡都尉後,他對糜暘可謂是感激莫名。

在追隨糜暘之前,他只是一小小軍司馬。

但在追隨糜暘之後,得到糜暘信重的他,如今竟然成爲秩比兩千石的都尉,這對丁奉來說無疑是他以往不敢想象的事。

要知道都尉不僅掌管着一郡的兵權,更重要的是,在糜暘這個太守不在郡中時,一旦郡中發生戰事,那麼丁奉按照慣例是可以直接接替糜暘,暫時統領一郡軍政大權的。

這種提拔與信重,令丁奉心中覺得之前他爲糜暘賣命賣對了。

但是糜暘面對丁奉的感激之情,卻只是笑笑不在意。

目前丁奉得到的一切,是他該得的。

當日要不是丁奉浴血奮戰,他不會這麼快平定西城之亂。

作爲平定西城之亂的首功之臣,糜暘提拔丁奉擔任都尉乃是理所應當。

在解決了漢興郡的都尉一職後,剩下的其他要職,都是糜暘可以自行任命的了。

例如督郵一職,在漢代,督郵、功曹、主簿,均爲一郡右職,秩級雖低卻執掌重要。

督郵直屬太守,職在監督屬縣,分部設置。

“其監屬縣,有五部督郵”。

但實際上,漢代督郵的設置,根據郡之大小繁簡多少不等,不盡爲五部之分。

例如在漢興郡中,糜暘便只設立了一個督郵。

督郵負責巡行所部,有權監督縣令長、縣丞尉以及縣級各種員吏,有權逐捕案問縣令長,但不能擅殺而已。

督郵除監督屬縣官吏之外,還負責懲處所屬縣內的地方豪強。

中央有詔書涉及督郵屬縣,則由督郵到縣執行。

郡太守也可委託督郵辦理各色各樣其他事務,例如捕捉轄縣人犯等等。

可以說,督郵是太守在郡中的眼睛,對於這樣一個要緊的職務,糜暘交給了丁封。

丁封乃是降將,身爲降將他要想在漢興郡中站穩腳跟,只能依靠他。

所以只要糜暘能通過某些事,證明丁奉兄弟乃是真心投效於他。

那麼從某種程度來說,丁氏兄弟對糜暘的忠誠度,可能還會在張嶷等人之上。

而這樣的身份,是極適合讓丁封擔任督郵一職的。

同樣的糜暘推薦丁奉擔任都尉一職,亦是出於這層考量。

都尉一職鄧艾暫且不說,孟達與張嶷都很適合。

但是孟達與張嶷都已經執掌一營兵馬,若糜暘再將都尉一職交給他們,那麼他們手中的職權就太重了。

長久來說,這是對糜暘不利的。

糜暘並非不信任張嶷或者孟達,但信任是情感,制衡是手段,兩者缺一不可,才能保持穩定。

不然像曹丕那般,他倒是很信任士族,但他偏偏沒有制定制衡士族的手段。

所以後面導致曹魏的大權爲士族所奪,這便是前車之鑑。

在任命丁封爲督郵之後,糜暘便將呂乂正式任命爲功曹。

漢人視功曹,有如國家之丞相。

王充曾將功曹比作雄虎:

“變復之家,謂虎食人者,功曹爲奸所致也。其意以爲功曹衆吏之率,虎亦諸禽之雄也。”

又言:“功曹之官,相國是也。”

功曹“主選署功勞”,一郡人事,幾乎盡由功曹,故其實權頗重。

與用人相關,功曹還可議論賞罰。功曹人選得當,可使“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而所用功曹不當,則會刻薄下吏,蔽賢寵頑,有如虎之食人。

因之王充曰:“功曹爲奸,採漁於吏,故虎食人,以象其意。”

由於功曹執掌重要,因此,太守有事,往往不是委政於郡丞,而是委政於功曹。

郡丞只是名義上的政務二把手,其實一點實權都沒有。

在之前呂乂爲糜暘籌集糧草之時,糜暘就對呂乂的行政能力頗爲滿意。

故糜暘心目中的“相國”人選非呂乂莫屬。

太守作爲一郡之土皇帝,協助他掌管一郡之政的各位僚屬,分別都有着清晰的定位,並且與中央朝廷的官職相對應。

例如都尉對應着太尉、督郵對應着御史大夫、功曹對應着丞相。

雖然在具體上這幾個職務之間還有着不少差別,但從主要的功能來說,是相差不遠的。

因爲由於郡吏由太守徵辟任命,所以郡吏對太守,其名分也相當於君臣,比如很多郡吏稱太守爲“府君”;

很多郡中官吏,稱自己的郡爲“本朝”,這幾乎把郡等同於一個獨立的政府。

目前糜暘看似在組建漢興郡的行政班底,實際上是在組建他的私人班底。

他現在的班底看似不大,人才亦不多。

但以後隨着他官職的水漲船高,直至擁有開府的權力了,他今日所組建的班底將會伴着他一步步成長,最後會發展成一個完備的,獨立的幕府。

甚至在將來,做到如歷史上諸葛亮那般“宮中府中,俱爲一體”,亦不是難事。

只是在解決完都尉、督郵及功曹的任命之後,主簿一職卻讓糜暘有些犯難。

主簿一職,爲郡太守的行政事務性屬官,即後世的辦公室主任。

在漢代,主簿一職不如功曹重要,但與其他吏員相比,主簿直接與太守打交道的時候多,郡中的一般事務都要經他處理。

主簿的職責爲“匡理政務,拾遺補闕”。

天下大亂以來,主簿的地位漸尊,重要性漸漸與功曹一職平齊。

主簿辦公之處稱爲門下。

若要比較的話,主簿就等於是中央朝廷的尚書令一職。

對於這樣既重要又親密的職位,糜暘最後選擇的是他的恩師法正之子法邈。

在法正逝世後,法邈承法正之功勞,被劉備賜爵關內侯。

歷史上的法邈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但現在的法邈正在爲法正守孝中。

在原身的印象中,因爲法正的關係,所以法邈與原身很是親密。

加上法邈出身名門,他的業務能力是不錯的,他的確是最適合擔任糜暘主簿的人選。

糜暘之前就曾向劉備上書,希望劉備能奪情讓法邈結束守孝,前來漢興郡輔佐他處理政務。

上書早已送往成都,想來不日就會得到劉備的答覆。

依糜暘的設想,劉備是不會拒絕這個請求的。

只是現在法邈未到,少了一個“尚書令”,很多政務都需要糜暘親力親爲。

自糜暘控制漢興郡中以來,一方面他嚴懲郡中罪大惡極之官吏,一方面他開展的度田進展的很是順利。

當漸漸理清漢興郡中的人口與田畝總數之後,糜暘便向全郡宣佈將展開“授田。”

授田之舉前漢以來就屢有發生,多發生在太守清理完當地豪強之後。

畢竟清理當地豪強後,無主之田就會多出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爲了發展民生,授田一舉便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當然漢代的授田,與後世的“分田”,在內容上有着很大的區別,不可混爲一談。

但當這個消息公佈出去後,漢興郡中的政務又變得更加繁瑣起來。

從上個月開始,在漢興郡的羣山中就陸陸續續出來不少民衆。

這些民衆原先都是漢興郡中的住民,或者有些是從關中逃難來漢興郡的。

當初因爲申氏兄弟在漢興郡中的惡行,他們紛紛從漢興郡中逃入山林中隱藏。

只是雖然這些民衆往日之中大多躲藏在山林之中,但他們與外界的聯繫並沒有斷絕。

在得知申氏兄弟及一衆申氏黨羽已經伏法之後,又聽聞新太守糜暘有“授田”的舉動,所以他們陸續從山林中出來,希望得到糜暘這個漢興太守的庇護。

一個多月以來,從山林中逃出來的民衆竟有數千家。

爲了安置這數千家民衆,糜暘只能暫時召回那些開展“度田”的官吏,而這個舉動無疑拖慢了糜暘的施政設想。

但沒辦法,糜暘不可能坐視那數千家民衆無家可依,無糧可食。

況且數千家民衆,至少是上萬人口,這種戰略資源正是糜暘最需要的。

所以自入主西城的兩個月來,糜暘便一直被繁雜的政務所糾纏。

當然之所以會造成這一點,還因爲之前糜暘處決的申氏黨羽太多,導致漢興郡中吏員少了太多,嚴重拖慢了太守府的行政效率。

對這點糜暘並不後悔。

就算會嚴重影響行政效率,但糜暘是無法容忍那些殘害百姓的人,還能安然無事,領着朝廷俸祿堂而皇之辦公的。

效率慢點就慢點,殘害百姓之人必須死!

況且糜暘若因爲顧慮而不處決那些罪大惡極之人,那些人無疑會有恃無恐,這樣等於是在漢興郡中埋下一顆顆定時炸彈。

平時或許沒事,但緊要關頭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儘管效率變慢,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漢興郡中的政務亦大多數上了正軌。

想來最多不過半個月,就可以全部理清。

糜暘伏在案上正在不停審閱着,下屬吏員上報的文書。

就在這時一臉悲哀的呂乂,手中拿着一封情報來到了大堂之中。

呂乂在來到大堂之中後,他的眼神中已經有着淚花,他對着糜暘一拜道:

“府君,曹丕篡漢自立了!”

呂乂悲傷的話語,將糜暘的思緒從繁雜的政務中拉出。

他馬上起身來到呂乂身前,拿過他手中的那封情報仔細看了起來。

在看完後,糜暘的眼神中閃過冷厲之色。

曹丕!

隨後糜暘對着堂中的親衛命令道:

“召孟達三校尉來見我!”

(本章完)

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訂婚啦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章 當爲班超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25章 于禁跪伏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6章 幼時情誼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
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訂婚啦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章 當爲班超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25章 于禁跪伏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6章 幼時情誼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