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大山被革職查辦,東南剿倭形勢終於迎來了根本性轉折,這倭寇,說白了就是海商豪門招來的,而寧波屠氏正是海商豪門的根本所在。
屠僑和屠大山,這兩人相繼成爲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也正是海商豪門之所以張狂的原因。
現在,屠僑早已致仕,屠大山也已被革職查辦,海商豪門在朝中的根基就算是毀了,倭寇,還能繼續猖狂下去嗎?
這剿倭說易不易,說難其實也不難。
像朱紈那般,完全按朝廷法度,徹底斷絕海上貿易,將所有海商全部斬了,將所有海船全部挫沉,看似雷厲風行,其實是行不通的。
因爲那樣等於是斷了東南所有土豪鄉紳和既得利益集團的財路,人家肯定會聯合起來,瘋狂反撲。
所以,朱紈不但沒有把倭寇剿滅,反而把自己給整死了。
像趙文華這般,完全不顧朝廷法度,縱容和指使海盜和倭寇上岸劫掠,那自然更行不通。
他就不是在剿倭,而是在培養倭寇!
要想剿滅倭寇,就得在保證東南大多土豪鄉紳和既得利益集團財路的情況下,將海商豪門這顆毒瘤剷除。
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做到這兩點,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歷史上,嘉靖朝倭寇肆虐了幾十年,朝廷卻一直剿之不滅,直到後面嚴嵩完蛋了,隆慶開海了,倭寇才慢慢消失。
說白了,嚴嵩完蛋其實就是海商豪門這顆毒瘤被剷除的開端,而隆慶開海則保證了東南大多土豪鄉紳和既得利益集團財路,這兩點都做到了,倭寇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自然就被剿滅了。
楊聰做的,可以說比歷史上還徹底。
開海什麼的,這會兒貌似還不大可能,他乾脆聯合汪直,組建自己的船隊,取代海商豪門,壟斷了海上貿易,這樣一來,東南大多土豪鄉紳和既得利益集團財路不斷沒被斬斷,反而還越走越寬,大家自然不會聯合起來跟他拼命。
至於海商豪門,嚴嵩還沒完蛋,楊聰便要叫他們完蛋!
屠大山被革職查辦之後,楊聰立馬藉機將寧波屠氏府邸也給圍了,表面上,他是在清查屠大山的同黨,實際上,他就是在斷海商豪門的根基。
海商豪門之所以能掌控海上貿易甚至掌控整個東南,靠的當然不是他們自己親族那幾個人,他們靠的,還是手下一大堆管事和掌櫃,而這些人,與海盜和倭寇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聯繫,有的更是直接指揮沿海都司衛所,給海盜和倭寇大開方便之門,讓海盜和倭寇得以在岸上肆虐。
楊聰逮住他們之後,就是一頓嚴刑拷打,很快,什麼衛所武官,什麼地方文官,但凡與海盜和倭寇有勾連的,全被捅出來了。
楊聰隨即下令,命湯克寬組織人馬將這些人全抓起來!
於是乎,東南各省,特別是南直隸和浙江,頓時出現了相當怪異的一幕,朝廷的精銳大軍放着肆虐蘇揚二府的海盜和倭寇不去清剿,反而大肆抓捕“自己人”來了。
什麼衛所指揮使、千戶,什麼知州、知縣、府判,什麼巡檢、巡查、捕快,明軍精銳就跟吃飽了飯沒事幹一般,光撿這些人圍捕!
這傢伙,東南地面上可是亂套了,甚至都出現了衛所指揮使和千戶等官員聚集手下屯衛跟明軍精銳大打出手的情況,彈劾楊聰的奏摺,更是如同雪片一般的飛向京城。
嚴嵩看到這些奏摺,簡直驚喜莫名,楊聰這小子,怕是吃錯藥了,竟然想將海商豪門的勢力連根拔起,這不沒事找事嘛!
正好,他正愁沒辦法把楊聰趕出東南呢,這些奏摺正可謂雪中送炭啊。
他當即便命人一份不落,全部呈給了嘉靖,並添油加醋,在票擬上大做文章,說得楊聰彷彿就是個橫行霸道的土霸王一般,但凡敢有不服者,全部以通倭之罪牽連入獄。
嘉靖看到這些奏摺,頓時傻眼了,楊聰這小子,這又是唱得哪一齣啊?
還好,很快便有人給他來解惑了,顧可學這傢伙每每總是及時出現,將指證這些什麼衛所指揮使、千戶、知州、知縣等通倭官員的供詞一一奉上。
這一下,嘉靖又對嚴嵩有些不滿了。
你說你一個內閣首輔,做事怎麼如此偏頗,人家楊聰明明是在清查私通倭寇的官員,你卻因爲私人恩怨一味的抹黑人家,心胸未免也太過於狹窄了。
楊聰之所以這麼做,噁心嚴嵩,那只是次要的,主要的,他還是想徹底根除倭寇滋生的土壤。
倭寇,畢竟來自於遙遠的東瀛,他們在東南沿海可謂人生地不熟的,如果沒人配合和指引,怎麼可能橫行無忌?
他逮住這些私通倭寇的官員一通瘋狂的抓捕,不但能斷了倭寇的耳目,還能警示那些因爲各種原因而跟倭寇有牽連的人,你們可得小心了,不要再跟倭寇有任何牽連,不然,這些官員就是榜樣!
他這麼一搞,東南是亂了好一陣子,效果卻是相當顯著的,隨着這些官員落網,倭寇簡直就變成了沒有眼睛的瞎子,沒有頭的蒼蠅,到處亂竄,惶惶不可終日。
有人配合的時候,他們在東南沿海那是如魚得水,沒人配合的時候,他們在東南沿海簡直寸步難行。
這裡,畢竟是大明,而不是東瀛,大明東南沿海何其大,比東瀛都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他們人生地不熟的,沒有當地人配合,他們甚至走着走着迷路都有可能,又怎麼在此肆無忌憚的劫掠?
接下來就是真正的清剿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楊聰通過對餘姚謝氏、寧波屠氏和那些私通倭寇的官員嚴刑審問,已然對倭寇瞭若指掌。
這一次,肆虐蘇揚二府的倭寇其實並不是很多,畢竟最大的倭寇頭子汪直都已經歸順朝廷了,而陳思盼、盧七、沈九等大倭寇頭子也被楊聰剿滅了,餘姚謝氏和寧波屠氏能招來的也就數千人而已。
這幾千人,在裝備精良的明軍精銳面前,根本就不夠看,所以,楊聰也沒打算再召集人馬又或徵召屯衛了,有湯克寬和戚景通手下的兩萬精銳足矣。
隨着他一聲令下,湯克寬手下的一萬步卒精銳頓時齊集常州府,戚景通手下的水師精銳也在應天府到常州府的江面上一字排開,準備對倭寇發起最後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