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絕不姑息

無論是集議、部議還是廷議,汪孚林這一年多來都參加了不少。

這便是御史位卑權重,比絕大多數六部司官,甚至五品郎中都更有優勢的一大原因。

作爲天子近臣,御史本來就有很大的機會參與高層決策,更何況,汪孚林還不是普通的監察御史,而是廣東道的掌道御史。

這會兒當他踏入東閣的時候,放眼看去,他就發現到的人很少,但大多數是熟面孔。

左都御史陳炌這是他的頂頭上司,自然最熟悉不過。戶部尚書張學顏曾經是遼東巡撫,他在遼東時與其打過多次交道,在兵部尚書譚綸去世之後,他還“孤注一擲”在廷推的時候推了張學顏,爲此和汪道昆“鬧翻”。雖說張學顏入京之後,他與其並沒有太過密切的往來,但此時心照不宣一笑,在外人看來也頗有默契。

反而是接替王崇古的兵部尚書方逢時,他雖說常常見,但總共也沒說過幾句話,因此不過行禮致意而已。

再有便是掌管錦衣衛的都督僉事劉守有,這位雖出身麻城劉氏這種士大夫之家,但因爲是武官,基本上很少出現在東閣這種地方,此時自然頗爲醒目。

面對這種配置,汪孚林在心裡一沉吟,就知道今天廷議之事只怕就和遼東大捷之事有關。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覺得參與的人實在還是太少了。其中最微妙的是,都說科道科道,都察院來了陳炌和他兩個,六科廊卻是一個人都沒有,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這個張居正的親信竟然沒來,這就顯得有些失衡了。不過,最名正言順的兵科,都給事中和左給事中全都在遼東,此時沒人來卻也還算合乎情理。

就在他這個年紀最輕,資歷最淺,官兒最小的一一和其他人廝見過,主動在最末位入座之後,就只聽外間傳來了一個聲音,道是元輔張先生到。

雖說閣臣不參加廷議這種規矩早已形同虛設,但張居正大多數時候也是不會輕易參加廷議的,以免外間議論閣臣侵奪部權。但此時此刻,邁進東閣的張居正卻步伐穩健,半點沒有猶豫在居中主位上一坐,掃視了一眼衆人,就直截了當地吩咐道:“劉都督,之前那個速寧下錦衣衛詔獄訊問,結果如何,你對大家說一說,也讓大家心裡有個數。”

衆人這才明白,劉守有今日與會,竟然是爲了這事來的。原先在衆人心目中,這麼一樁匪夷所思的詭異案子,十有八九隻是朝中有人看不慣遼東李成樑一手遮天,順帶坑一把戚繼光,可張居正竟然興師動衆召集他們這些人廷議,那麼顯然之前那猜測就有些偏離真相了。

果然,劉守有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速寧已經交待,他和察罕兒部那些被陶承嚳殺的降人並不是一路人,他是泰寧部酋長速把亥麾下的一個百夫長,原本是犯了必死之罪,不但自己要死,連同家人也要被貶成奴隸

。然而,此次速把亥聽說了遼東那場大捷引來的風波之後,就千方百計讓他潛入遼東,在光懋面前攔路鳴冤,爭取把事情鬧得天下譁然。速把亥還吩咐他在被押送入京的路上,於薊鎮境內自己了斷,如此還可以連薊鎮總兵戚繼光一塊坑進去。”

“!”

汪孚林此時此刻的心情,一個驚歎號都不足以表達,至少得一連串髒話外加一連串驚歎號纔夠。他因爲張居正奪情前後的那一系列事件,一直都揣着陰謀論的思維,覺得這件事看似算計的是李成樑和戚繼光,但恐怕還是衝着張居正去的,所以纔想方設法把包袱丟給了劉守有,卻沒想到這種夠直接的陰謀竟然是泰寧部的酋長速把亥一手操縱。

不得不說,要不是因爲樓大有夠機智,王繼光和郭寶也還算有點運氣,說不定就真的被速把亥給成功了!

大吃一驚的何止是汪孚林,方逢時和俺答汗的右翼蒙古打慣了交道,卻不大熟悉左翼蒙古的察罕兒部和朵顏三衛,這會兒也一樣感到震驚。張學顏在遼東呆了多年,對泰寧部的速把亥不可謂不熟,可對這一招也着實感到後怕。至於陳炌,他是沒打過仗,也不怎麼熟悉虜寇,可一想到都察院的監察御史險些給虜寇算計了,他那心火就噌噌噌直往上冒。

所以,陳炌竟然是第一個開口問道:“劉都督,此事確鑿無疑?”

“陳總憲,錦衣衛詔獄中那幾個好手拷問了速寧數次,其中細節用各種方式追問了不止五遍,最終比對,確認速寧所言應該就是事實。”

劉守有當然省略了速寧已經被拷問得體無完膚,只求速死。之前接下燙手山芋時,他對郭寶這個惹事的下屬恨得咬牙切齒,可如今他不得不感慨陰差陽錯,因禍得福,就因爲郭寶說了一句錦衣衛詔獄比三法司更適合審問速寧這個人,這樁功勞算是穩穩當當落在了錦衣衛頭上。

“既然是事實,那麼事到如今,應該立刻派人去遼東。光懋之前被速寧所惑,那麼說不定眼下還在沿着這條線大肆追查,屆時不過是虜寇快意,遼東將領則因此怨望,軍心不穩。”張學顏自己就是從遼東出來的,即便在遼東時,和李成樑也絕非時時刻刻都一個鼻孔出氣,也時有分歧,但在這種時候,身上打着鮮明遼東烙印的他當然選擇站在遼東將領這一邊,“還請元輔立刻上奏皇上,召回光懋,安撫軍中。”

張學顏都這麼說,之前因爲自己是兵部尚書,同樣因爲遼東大捷而升官受賞的兵部尚書方逢時,也立刻附和道:“陶承嚳是否殺降,如今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虜寇因此而興風作浪,當此之際,國事爲重,更何況,難不成還把頒賞軍中的一萬兩銀子給收回來不成?”

陳炌則是耿耿於懷王繼光險些被人坑死,而且,出於科道之間的競爭心理,他乾脆重重一拍扶手道:“光懋如此輕易被人矇蔽,往小了說是失察,往大了說,卻不啻爲助紂爲虐

。他這個兵科都給事中實在是太輕信了,應該調他回來,讓與他同行的兵科給事中程乃軒安撫軍中,以免生變。”

張居正卻一直都沒有說話,直到三個堂官一一表態,他這纔看着忝陪末座的汪孚林問道:“世卿,此次泰寧部速把亥奸謀未能得逞,多虧你想得周到,居功不小,你對此事如何看?”

汪孚林剛剛聽到張學顏、方逢時、陳炌這三位部堂級高官一一發表意見,全都表示外敵當前,團結爲重,他着實有些嗤之以鼻。他去過遼東,當然也知道李家父子善於征戰,功勳赫赫,但就因爲這個緣故,很可能存在的殺降冒功這種事也輕輕放過,那也實在是太縱容了。

因此,聽到張居正問自己的意見,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隨即沉聲說道:“恕下官直言,速把亥奸謀固然可惡,遼東軍心也確實得好好安撫,但遼東大捷若真有貓膩,卻絕對不能縱容!”

此話一出,方逢時遽然色變,張學顏有些不可置信,陳炌則是大吃一驚。這其中,張學顏更是忍不住想到,之前汪孚林在遼東之行的時候,他也好,李成樑和李如鬆父子也好,看似對其不薄,但都有借其之故,行自己之謀的心思,結果汪孚林在撫順關耍了個天大的花招,把他們一塊給坑進去了。說得好聽那是在遼東結下了一段舊情,說得不好聽,那可是不小的齟齬。

所以,汪孚林從前竟然在兵部尚書廷推的時候推他,他還是很吃驚的,但對方既是主動示好,他當然不會往外推。可現在看來,難不成那時候沒吃虧還賺了的汪孚林對自己還算友好,可對李家父子反而耿耿於懷,這會兒趁機報仇?

而汪孚林也看到了其他人的震驚和不自然,可他更在意的是,張居正不置可否,一張臉紋絲不動。爲了說動張居正,他又加重了語氣。

“原因很簡單,若是縱容,今天有一個陶承嚳殺降,明日就可能有李承嚳,張承嚳……就算這些所謂降人的真假難以界定,也應該報由上官,然後再報給朝廷處斷,而不是他擅自一殺了之。”

說到這裡,汪孚林就只見張居正顯然露出了幾分認真的表情,他就繼續說道:“有功大將,立功當賞,但有過也應當加以懲治,至少要讓人知道,朝中已經知道了真相,而不是一再慣着,縱容其驕矜之心。速把亥此次的奸謀固然可惡,但若不是陶承嚳讓其有機可趁,又怎會鬧得此番牽連到這麼大?”

“遼東乃是如今天底下打仗最多的地方,李成樑又驍勇善戰,功勳赫赫。從前遼東有多糜爛,張部堂應該是最清楚的。可以說,正是在張部堂和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帶領下,遼東方纔有如今長治久安的局面。天下九邊,遼東因爲要面對朵顏三衛、察罕兒部、女真諸部的侵擾,軍官多有戰功,最容易升遷。倘使在遼東尚且有軍官爲了升官發財而謊報大捷,那麼九邊之中其餘沒有戰事的邊鎮,若也有軍官效仿,擅啓邊釁,殺降冒功,那豈不是亂套了?”

方逢時之前只覺得張居正對汪孚林實在是有點過分器重,即便是對於之前汪孚林那次遼東之行,他也更多地認爲,那得歸功於沈有容的膽大善戰,沈懋學的出謀劃策,可此時此刻,他不得不承認,要是那時候沒有汪孚林在背後鼎力支持,拖延時間,十個沈有容也別想出撫順關去,出去了也會被人追回來,最後也未必能夠一戰成功

可理智上知道汪孚林是對的,並不代表他就要支持汪孚林的意見。畢竟,身爲兵部尚書卻被人當面駁回,他的體面何在?李成樑的恩賞要收回,之前對他這個兵部尚書的恩賞呢?這不是幾匹布幾十兩銀子的問題,也不是恩蔭一個兒子入監之類的問題,而是堂堂兵部尚書的面子問題!

想到張學顏之前一直支持李成樑,此時也應該會反對,他就寸步不讓地和汪孚林頂了起來,一口咬定速把亥會趁虛而入,長定堡大捷是否有貓膩之事應該順勢了結,不應糾結不放。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應該支持汪孚林的陳炌固然沒加入,張學顏竟也滿臉若有所思地保持了沉默。一時間,一場廷議就成了他和汪孚林兩人針鋒相對的個人辯論會。直到張居正最後不輕不重拍了一下扶手,汪孚林閉上了嘴,他這才也停止了這場口舌之爭。

“遼東之事,需得快刀斬亂麻。”張居正一句話決定了接下來的基調,繼而就看向了汪孚林說,“世卿曾經去過遼東,那就再去一趟,把光懋換回來。此事拖得時間越長,那就越容易引來方方面面的猜測,你的任務便是在最快的時間裡將此事平息。”

汪孚林頓時微微一愣。他要想去早就去了,用得着推薦程乃軒嗎?他正想試一試能不能把至交好友給推上去主理此事,就只聽張居正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讓你去的理由很簡單,你在遼東頗具盛名,又和李家人有過一段交情,不是光懋他們這隻有名頭的給事中能夠相提並論的。而且,若按照你鑠的,對遼東兵將需得恩威並濟,這分寸你自己把握想來也比別人更合適。”

敢情竟是自己把自己給套進去了!

汪孚林瞥見陳炌那微妙的表情,想到遼東巡按御史安九域乃是這位左都御史剛上任就看好,於是放在遼東的,他就有了主意。

“首輔大人若信不過兵科都給事中光懋,那不若交給遼東巡按御史安九域。安九域萬曆五年試御史,今年考滿,剛剛實授遼東,素來以能幹稱之。何況巡按本來就是代天巡狩,朝廷派了光懋和程乃軒過去勘驗,已然出了這樣的風波,若是我再去,不免就顯得朝廷太信不過遼東文武了。另外,與其召回光懋,不若將京中此事六百里加急告誡於他,令他和程乃軒十五日內具疏奏明勘驗結果,然後回京。再令安九域覆勘,同樣上奏。兩相印證,再定處分。”

此話一出,就連剛剛和汪孚林爭得面紅耳赤的方逢時,都不由得有些發愣。張學顏也以爲汪孚林打算作爲欽差走一趟遼東,炫耀一番權威,發現其根本不願意,連張居正的意思都敢駁回,雖說心頭安定不少,也不禁爲其捏了一把汗。

至於起頭心裡有些不痛快的陳炌,聽到汪孚林竟然推薦安九域,他登時心中大喜,連忙附和道:“元輔,一而再,再而三派人去遼東,確實興師動衆。世卿此言,確實是上策。安九域剛剛上任遼東巡按御史,絕不會文過飾非

!”

張居正見汪孚林一臉要多誠懇有多誠懇,請求自己收回成命的表情,很想指着這傢伙的鼻子大罵一頓。

都察院中每年遴選巡按御史,那都是爭先恐後,更何況正兒八經出一趟欽差?這兒竟然有個憊懶的傢伙不願意!

PS:昨天家裡停電,這是我在上海二十年第二次遭遇區域性停電,沒寫出來,今天只能一更……(。)

第834章 另類的反擊第599章 張學顏的賞識第105章 雙向的殺機第718章 捧殺和丟包袱第201章 慘劇之後的歲考第35章 你甘心嗎?第712章 緊急事件和帖卷第128章 八卦閨秀團招新人第722章 較量的開始第344章 閒人不如走人第88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92章 興師問罪第497章 做賊心虛的張泰徵第909章 危險的賭博第497章 做賊心虛的張泰徵第656章 聯姻那點事第805章 投機和人情第69章 小地主原是大負翁第472章 災星的光環第215章 程公子好樣的!第621章 保駕護航張公子第785章 壯士斷腕,大炮發飆第153章 君子協定,挺身而出第907章 天子私詔第536章 正月裡的烽炮第517章 露底的汪小官人第472章 災星的光環第332章 惡霸壓不住地頭蛇第866章 車前草整出的大麻煩第337章 回家了,升官了第463章 什麼叫仗義第286章 押題的奧妙第830章 謝老師您找錯人了!第453章 汪程許三分天下第451章 得瑟的岳父大人第597章 死生兩重天第381章 監房夜話第257章 打行的把頭第3章 日記和夢話第257章 打行的把頭第181章 往另一個深淵滑落的事態第862章 煊赫和落魄第139章 好人有好報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93章 抱大腿可千萬別抱錯第902章 闊別多年的李師爺第28章 坑爹的糧長!第663章 廣州第一學府第84章 人生就是緣分第379章 釣魚(上)第242章 戰鬥力爆表第498章 閨秀八卦和皇家八卦第422章 我不想再看見你!第435章 夏末的第一縷寒意第42章 都是浮誇惹的禍第173章 重量級待遇第112章 紫陽書院換門聯第538章 薊鎮遊的終點第753章 貪婪的背後第545章 說英雄論英雄第908章 說動第577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391章 應該是喜歡的第189章 夫人駕到!第191章 男不如女,老爺不如夫人第77章 竟然是極品無賴第117章 歙縣領軍人物之爭第819章 不可逆轉的大潮第914章 圈子的初成第220章 西園的秘密第351章 求你別給小鞋穿第406章 善後和蹭吃蹭住的關係第52章 把糧長甩給別人第138章 廢屋黑影第664章 有眼不識汪巡按第674章 到處是鬧劇第901章 雪中送炭第311章 今非昔比第858章 皇帝挖牆腳第629章 天子私心,譚綸承諾第597章 死生兩重天第683章 先來者先得第89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301章 四面開花皆得勝第109章 李師爺勸學,段府尊召見第864章 監生的奧妙第469章 鹿鳴宴第732章 蠱惑人心,秀珠尋父第199章 倒黴的廩生第244章 我早就暗度陳倉了第57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35章 非禮勿視和麪壁第603章 可知道錯了?第317章 有如神助第140章 丟下一個爛攤子跑路第478章 風雅和銅臭第114章 浮生半日閒第421章 婿不類翁第198章 剪綵之後一搶而空第507章 乾綱獨斷
第834章 另類的反擊第599章 張學顏的賞識第105章 雙向的殺機第718章 捧殺和丟包袱第201章 慘劇之後的歲考第35章 你甘心嗎?第712章 緊急事件和帖卷第128章 八卦閨秀團招新人第722章 較量的開始第344章 閒人不如走人第88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92章 興師問罪第497章 做賊心虛的張泰徵第909章 危險的賭博第497章 做賊心虛的張泰徵第656章 聯姻那點事第805章 投機和人情第69章 小地主原是大負翁第472章 災星的光環第215章 程公子好樣的!第621章 保駕護航張公子第785章 壯士斷腕,大炮發飆第153章 君子協定,挺身而出第907章 天子私詔第536章 正月裡的烽炮第517章 露底的汪小官人第472章 災星的光環第332章 惡霸壓不住地頭蛇第866章 車前草整出的大麻煩第337章 回家了,升官了第463章 什麼叫仗義第286章 押題的奧妙第830章 謝老師您找錯人了!第453章 汪程許三分天下第451章 得瑟的岳父大人第597章 死生兩重天第381章 監房夜話第257章 打行的把頭第3章 日記和夢話第257章 打行的把頭第181章 往另一個深淵滑落的事態第862章 煊赫和落魄第139章 好人有好報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93章 抱大腿可千萬別抱錯第902章 闊別多年的李師爺第28章 坑爹的糧長!第663章 廣州第一學府第84章 人生就是緣分第379章 釣魚(上)第242章 戰鬥力爆表第498章 閨秀八卦和皇家八卦第422章 我不想再看見你!第435章 夏末的第一縷寒意第42章 都是浮誇惹的禍第173章 重量級待遇第112章 紫陽書院換門聯第538章 薊鎮遊的終點第753章 貪婪的背後第545章 說英雄論英雄第908章 說動第577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391章 應該是喜歡的第189章 夫人駕到!第191章 男不如女,老爺不如夫人第77章 竟然是極品無賴第117章 歙縣領軍人物之爭第819章 不可逆轉的大潮第914章 圈子的初成第220章 西園的秘密第351章 求你別給小鞋穿第406章 善後和蹭吃蹭住的關係第52章 把糧長甩給別人第138章 廢屋黑影第664章 有眼不識汪巡按第674章 到處是鬧劇第901章 雪中送炭第311章 今非昔比第858章 皇帝挖牆腳第629章 天子私心,譚綸承諾第597章 死生兩重天第683章 先來者先得第89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301章 四面開花皆得勝第109章 李師爺勸學,段府尊召見第864章 監生的奧妙第469章 鹿鳴宴第732章 蠱惑人心,秀珠尋父第199章 倒黴的廩生第244章 我早就暗度陳倉了第57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35章 非禮勿視和麪壁第603章 可知道錯了?第317章 有如神助第140章 丟下一個爛攤子跑路第478章 風雅和銅臭第114章 浮生半日閒第421章 婿不類翁第198章 剪綵之後一搶而空第507章 乾綱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