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遼東傳警訊

有時候,做人還是需要膽大包天,行險一搏的。

這是汪孚林連日以來最大的一個感受。他之前只是想着自己進京之後,就徹底沒有低調下來過,左一件右一件事情不停地發生,成功地把他推到了各種大人物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就打錯了主意,心想與其讓別人覺得自己如同無縫的雞蛋似的光溜溜無從下嘴,還不如自己撬開一條縫,讓人蒼蠅進來,到時候還可以故意誤導情報等等。臨到最後,因爲不明就裡的汪二孃打亂了步驟,卻又被小北一番話給嚇得憂心忡忡,他方纔發狠來了一次風險很大的反擊。

而從結果來說,不但值得,而且收穫很大!

把錦衣衛的滲透變成了自己的反滲透,而且捏在手上的是可以欺上瞞下的理刑百戶郭寶,汪孚林如今確實覺得心情輕鬆了不少。

而另外一個讓他意外的收穫便是,如今他在都察院的人緣也有漸漸好轉的跡象。能夠把秦一鳴這麼個死敵變成“盟友”,在某些御史看來,說明他不是一個一味記舊怨的人,而在另外一些御史看來,他是一個能夠向清流低頭的人。於是這一段時間來,時常有人向他示好,同時各種邀約也日漸頻繁。至於某些不甘寂寞的御史們,本就想巴結張居正卻找不到門路,就更加向他靠攏。

這下子,文書房掌房田義曾經來找他時提出的要求,汪孚林發現,自己現在輕輕巧巧地就可以開始部署,不至於讓宮裡覺得他敷衍塞責,但他卻依舊沒有貿貿然開始着手籠絡人,而是不動聲色繼續維持形象。現在,他的形象早已從最初那個鋒芒畢露四面開戰的新人御史,變成了高官們心目中必須要給幾分薄面的都察院紅人,同僚們眼中值得交好的掌印御史,下屬們希望學習效仿的明日之星。

對此,汪掌道表示變成前輩資深者的感覺很不錯。

而解決了錦衣衛這個大麻煩,汪孚林倒是沒有繼續伸長手臂,想都沒想能不能繼續在東廠之中有所斬獲。過猶不及,這道理他還是懂的。

於是,他這個廣東道掌道御史如今終於又回覆到有三個人使喚的最佳狀況,王繼光病好之後纔剛回來,他終於有了點空。這一日,他忙裡偷閒,親自幫陳炳昌去國子監將捐監的事情給辦了,至於號房的問題,程乃軒還沒走之前就已經安排得妥妥當當,陳炳昌如願以償成了吳應節的室友。

只不過,捐監入學和貢監入學,卻不可能是一個起點,因此兩人要成爲貨真價實同堂授課的同學,卻還得看陳炳昌能不能在一次次考覈之後升等。然而,汪孚林寧可捐監把陳炳昌送進國子監,卻並不是完全爲了讓吳應節有個伴,也不是爲了國子監的師資。

說一句實話,國子監這種地方都爛了少說也有百來年,哪有什麼好師資?然而,國子監中真正坐監讀書的監生當中,卻也不乏有天資有才學的真正讀書人,結交一二無疑是很有好處的

往年國子監也不是沒收過各家大臣的家中子侄,有的是廕監,有的也是直接捐監,但多半家中做官的那位是不會親自出面辦理的,就連要進國子監的那些世家子弟也不會到場,也就是混個監生的名頭而已,很少坐監讀書。今天汪孚林親自出面,這對於國子監來說簡直是個天大的稀罕事,於是,去年萬曆五年那一科後,得以入選新進士四大美官之一,也就是國子博士的兩位進士全都過來全程陪同。

而讓汪孚林哭笑不得的是,要是人家真的來奉承逢迎想要討點好處也就算了,這兩位竟然全都是來好奇圍觀他這個人的!

既然沒有敵意,也不是那些功利心太強的傢伙,汪孚林就放心地把妹夫和陳炳昌一併託付了過去。等到離開國子監時,他到了停在大門外等候的馬車旁邊,就笑着說道:“三千監生,只有五百個真正在裡頭讀書,但也是好事。否則全都是捐監進來卻不學無術的,呆上幾年不但學不到東西,而且還可能染上一身惡習。就是休沐的日子少了點,小芸你每半月只能和妹夫團聚一天。今天大司成和少司成全都不在,下次我親自來請託請託,看看能不能開小竈。”

國子監讀書是怎麼回事,汪二孃就算起初不知道,到了京城這些天,吳應節又去拜訪朋友打聽過,她哪裡還會不知道。聽到兄長如此上心,她正想道謝,卻只聽身旁的小北說道:“妹夫都已經入監這麼好幾天了,他才親自過來,哪有這樣當兄長的。等下次他真去見過那兩位國子監中最說得上話的人,你再謝他。”

“嫂子……”汪二孃忍不住有些不好意思,等汪孚林在車廂之外呵呵笑了一聲,竟然也和小北的話差不離,她想着這是在外,也就沒有出聲相爭,直到馬車起行之後,她才岔開話題道,“別的府縣,都是文廟就在府學又或者縣學邊上,南京也是,孔廟在貢院街的貢院和應天府學旁邊,距離國子監很遠,只有京城不一樣,京城的孔廟卻在國子監旁邊,而不在順天府學旁邊。”

“咦,倒真的是如此。”小北從前沒有想過這個,突然拉開一點窗簾,向策馬在旁的汪孚林問道,“小芸都問了,你知道什麼緣故麼?”

“左廟右學,這是禮制,所以大抵都是學校在西,文廟在東。”

好歹如今也算是個讀書人,哪怕是半吊子,汪孚林對這些東西,那自然還是非常清楚的。

“南京貢院街的文廟,那實在是歷史太久遠了。東晉的時候,太學就建在那裡,那時候並沒有文廟,但你們總應該知道赫赫有名的烏衣巷吧?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指的就是如今的貢院街附近,六朝金粉,望族雲集。宋元明三代,都把府學建在那裡,孔廟也是宋時修的。其實大明初年,合併了上元和江寧兩座縣學的國子學也在那裡,但後來才改成了應天府學,把兩座縣學和國子監分別遷走,所以,本來南京文廟也是在南京國子監旁邊

。”

說到這裡,汪孚林想起自己後世還去過南京夫子廟,那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的樣子,不遜於之前他去南京趕考時看到的文廟盛況,再回頭看看位於京師北城,人雖說不上很少,卻也絕對算不上最熱鬧地段的國子監和文廟,他就又笑了笑。

“至於京師國子監和孔廟,卻是元世祖忽必烈造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爲了籠絡漢族的士大夫。那時候京師還叫元大都,和現在的規制有所區別,但也可以看得出,國子監和文廟所在的區域並不繁華,這就是元朝從皇帝到蒙古權貴,對於儒家的真正態度了。永樂遷都之後,之所以在此地重修國子監和文廟,據說,就和之前的南京國子監搬到靠近玄武湖那偏僻地方一樣,是爲了監生專心讀書。”

“當然,時至今日,監生一出來就能授官布政使的時代,早就結束了。”

這種陳年舊事,汪二孃確實沒聽過,就忍不住刨根究底追問了起來,等到汪孚林提起洪武年間曾經一度中斷科舉很久,那時候做官的全都是太學生,如夏原吉這些就都是沒有功名,直接從國子監中走出來就開始當官的,而且洪武皇帝朱元璋認爲年輕人不老成,那些監生當中年紀大的穩重的出來就能當布政使,她更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小北則是笑嘻嘻地打趣道:“記得當年考進士,考官首先看年紀,然後再取進士,還有人就是因爲年紀太小被黜落,可因爲看着人品俊秀,就送進國子監讀書,三年之後出來再考。那時候的國子監可是要多金貴有多金貴。要是換成那時候開科取士的習慣,凡事都要老成,太年輕的就算文章好也不取,你別說當御史了,就是想考舉人也未必能考中吧?”

“別說是當年,你現在再讓我去考一次,結果如何卻也說不好。”因爲是在馬車邊上,聲音很低,不虞被外人聽見,汪孚林並沒有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但話卻也說得很客觀,“只不過,當年和現在卻又不同,天下沒有那麼多人口,讀書的人更少,制度也不健全。那時候的內閣第一人西楊老先生,最初的時候只是個民間教書匠,一朝拔擢便入史館,而後又成了翰林,進內閣時,也不過七品……”

一路走走停停,說着國子監和翰林院那些事,當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小半個時辰之後的事了。汪二孃平時坐車嫌棄氣悶,今天卻是哥哥和嫂子一個在車外,一個在車內,談天說地,各種典故軼事隨口說來,她聽着只覺得又羨慕,又悵惘。羨慕的是小北走南闖北,經歷無數,而自己卻還是平生第一次出遠門,悵惘的是自己小時候也就是跟着母親唸了幾本書,雖說認識字,不至於做睜眼瞎,卻談不上太大的見識。

因此,當進了門時,她挽着小北的手,忍不住低聲說道:“嫂子,你給我開個書單好不好?聽你和哥哥說話,我只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了。”

小北頓時笑得樂不可支:“你以爲我就讀過很多書不成?四書五經我就是囫圇吞棗聽老師教過一遍,倒是各式各樣的雜書看了不知道多少,就連姐姐也是

。你看她那麼厲害的人,卻不知道她也愛看那些小說話本之類的,就連徽州府志,她也看得比真正的孔孟之書起勁。你要讓我給你開書單,回頭妹夫非罵我不可。就是你哥哥,堂堂進士,讓人印過幾本書,還送給過皇上看,可全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演義小說。”

“那我也要看,反正就當是增廣見識也好,我可不想你們說什麼我接不上話!”

汪孚林見那姑嫂倆撇開自己一面說一面往裡走,不禁啞然失笑。自家人知自家事,那些吟詩作賦的風雅勾當,他實在是不大拿手,除非他打算繼續做個文壇大盜,否則他絕對不會沒事去做兩三首詩在聚會上丟出來一鳴驚人打臉玩。至於各種演藝小說,他是相當拿手,不說後世他也兼職寫過小說,就是如今大明根本沒第二個人懂的歐洲各國曆史,那也足夠他拿來當成新鮮材料,糊弄一下閉門不知天下事的時下文人了。

尤其是拿去給萬曆皇帝朱翊鈞看時,自然比時下那些只知道描述豔情,又或者純粹只有一個個故事的話本要吸引人得多。

他正在那想着今天偷得浮生半日閒,如今已經是傍晚,這難得的休沐日卻是快要結束了,是不是去續寫一下法國瓦盧亞王朝末代餘暉的故事,就只見王思明快步迎了上來,直接開口說道:“公子,程公子派人送信來了。”

“嗯?”

汪孚林當然知道,程乃軒和光懋去遼東乃是爲了勘問長定堡大捷是否有貓膩,所以動身快,路程趕,之前程乃軒過了山海關就通過驛站他送了第一封信,他才能在夤夜去見張居正時拿了這麼一個藉口。如今算一算,日子也就是過去了十來天,想來人應該已經到了廣平,甚至說已經到了遼陽也不足爲奇。所以,他立刻開口問道:“信是從驛站送來的,還是他自己身邊人送的?”

“不是驛站,是墨香借用驛站的渠道,一路快馬送來的,人剛到家就已經癱了,墨香不肯把信拿出來,揣着信在外書房等。”王思明給出了一個非常準確的答案,見汪孚林立刻快步趕了過去,他就吩咐汪吉和汪祥伺候車馬守門,自己快步追了上去,跟在汪孚林身後低聲說道,“墨香把信送到之後,曾經說過,他應該比光懋通過驛站送來的題本要快,因爲不是軍情,不至於四百里又或者六百里加急,光懋的題本不會這麼快。”

“嗯,知道了,你叫劉勃過來。”

當汪孚林來到書房門口時,就只見劉勃都已經匆匆趕了過來,他就對劉勃低聲吩咐道:“你去門口看看,如若陳樑在,你就去傳我的話,讓郭寶查一查,看看錦衣衛那邊關於遼東那邊可有什麼最新消息?”

等到劉勃匆匆離去,汪孚林便讓王思明在門前看守,自己進了外書房。他素來不在外書房安放任何要緊的東西,特別重要的往來信函,更多時候都是直接整理出來放在內書房,由小北照管,所以平時這外書房也並不禁自己人踏入,然而,墨香雖說是程乃軒的心腹,但此時安置在這裡,無疑就是因爲墨香身上那封程乃軒送來的信了

果然,當他此時進屋時,就只見墨香彷彿似夢似醒,聽到動靜時費力地睜開眼皮子瞅了他一眼,認出他之後又驚又喜,一推扶手就想要掙扎起身,但最終還是兩腿用不上勁,根本就起不來。

“汪小官人……”

自從年歲上了二十,還繼續用這個稱呼來叫自己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汪孚林想到當初一直認爲程乃軒和墨香之間有什麼不清不楚,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容,隨即便正容說道:“有什麼話慢慢說,不用急。我和你家少爺情同兄弟,不論什麼事,我都會幫他料理乾淨!”

墨香聽到汪孚林這麼說,心中一鬆,掏出懷裡一封信遞了過去,這才結結巴巴地說:“少爺並沒有什麼危險,除了信之外,他讓我捎口信給小官人,說遼東那邊對光懋異常敵視,只覺得他們是來找茬的,而他則因爲和您是至交好友的緣故,和李家人相處得不錯,這次就是因爲李大帥派人打點,我才能從驛站進京。但是,最要緊的是他在信裡說的這件事。”

汪孚林一面拆信,一面寬慰了墨香幾句。然而,當看到程乃軒在信中說,光懋被一個自稱是長定堡大捷中土蠻降人倖存者的傢伙攔路喊冤,而李成樑卻不信,兩人大吵一架後,光懋如獲至寶往京城送,李成樑爭不過,索性派人沿途護送,但遼東兵馬不能輕易過山海關,需要在山海關派人接應,而他覺得此中頗有疑竇,他就一下子擰緊了眉頭。

PS:最近看了幾本書,本來看開頭很想和大家推薦的,結果看到中期就無語,到最後都扔了……有的三觀太不正,有的到後期沒劇情,打來湊,有的乾脆連類型都變了,真無語(。)

第688章 火力全開第422章 我不想再看見你!第585章 殺奴(中)第121章 正是夜梟出沒時第295章 豐功偉績誇來聽第887章 對等的交易第573章 夤夜請援第272章 一人做事一人當第413章 丹陽豪族第532章 凌雲之志第923章 緹帥的疑心第189章 夫人駕到!第615章 張居正的態度第344章 閒人不如走人第100章 大炮和驚聲尖叫第488章 小人物背後的大推手第880章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第568章 許可貴如金第529章 誰嚇誰,誰怕誰!第852章 跪得爽快第667章 心懷天下第22章 躺着也中槍第242章 戰鬥力爆表第519章 望君成龍第428章 戲沒演好就拆臺了第104章 連環套第7章 趁火打劫的混蛋第903章 李堯卿是誰?第341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652章 一敗如山倒第80章 一個比一個會裝第681章 強龍vs地頭蛇第646章 息事寧人,修身養性第368章 煽風點火第20章 羨慕嫉妒恨第501章 莫談國事莫談詩第781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47章 你怎麼戾氣這麼重?第676章 誘敵之計第606章 蛛絲馬跡第371章 誘殺(上)第202章 歲考第一站徽州!第773章 以儆效尤,單刀直入第187章 席捲全城的狂潮第507章 乾綱獨斷第92章 極品小夥計第317章 有如神助第144章 傳說中的錦衣衛?第35章 你甘心嗎?第801章 戰線和詭譎第712章 緊急事件和帖卷第322章 潮音洞遇洋鬼子第139章 好人有好報第284章 府試發案第68章 防火防盜難防騙第690章 野性難馴第442章 邵大俠的末路第328章 新昌儒俠第905章 我們的態度和聲音第645章 又是假的!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896章 施恩得圖報第151章 鄉民的憤怒,葉縣尊病了第759章 香火情,見仇人第517章 露底的汪小官人第97章 心急吃不了熱餛飩第413章 丹陽豪族第192章 小額米券第93章 抱大腿可千萬別抱錯第936章 終於發動了第230章 裝神弄鬼第161章 邀約和反擊第642章 殘局和善後第324章 喝酒談生意第217章 送大宗師的破題第495章 吃貨的春天到了第282章 兇名依舊第389章 到底誰逼誰第710章 放你一馬,巡視貢院第368章 煽風點火第670章 西元1576年的澳門之行第380章 釣魚(下)第877章 一脈相承的汪氏風格第511章 當頭棒喝第488章 小人物背後的大推手第121章 正是夜梟出沒時第268章 賞錢和戚家軍第330章 遍訪天下豪傑第2章 真坑爹!第479章 紈絝子弟的悲哀第561章 大將如僕隸第504章 又發榜了第189章 夫人駕到!第723章 欲擒故縱第665章 妖女?瑤女?第647章 外來的和尚也不好唸經第467章 桂榜發榜嘍第460章 不吃不相識第915章 光天化日之下的勾搭第384章 縱虎歸山
第688章 火力全開第422章 我不想再看見你!第585章 殺奴(中)第121章 正是夜梟出沒時第295章 豐功偉績誇來聽第887章 對等的交易第573章 夤夜請援第272章 一人做事一人當第413章 丹陽豪族第532章 凌雲之志第923章 緹帥的疑心第189章 夫人駕到!第615章 張居正的態度第344章 閒人不如走人第100章 大炮和驚聲尖叫第488章 小人物背後的大推手第880章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第568章 許可貴如金第529章 誰嚇誰,誰怕誰!第852章 跪得爽快第667章 心懷天下第22章 躺着也中槍第242章 戰鬥力爆表第519章 望君成龍第428章 戲沒演好就拆臺了第104章 連環套第7章 趁火打劫的混蛋第903章 李堯卿是誰?第341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652章 一敗如山倒第80章 一個比一個會裝第681章 強龍vs地頭蛇第646章 息事寧人,修身養性第368章 煽風點火第20章 羨慕嫉妒恨第501章 莫談國事莫談詩第781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47章 你怎麼戾氣這麼重?第676章 誘敵之計第606章 蛛絲馬跡第371章 誘殺(上)第202章 歲考第一站徽州!第773章 以儆效尤,單刀直入第187章 席捲全城的狂潮第507章 乾綱獨斷第92章 極品小夥計第317章 有如神助第144章 傳說中的錦衣衛?第35章 你甘心嗎?第801章 戰線和詭譎第712章 緊急事件和帖卷第322章 潮音洞遇洋鬼子第139章 好人有好報第284章 府試發案第68章 防火防盜難防騙第690章 野性難馴第442章 邵大俠的末路第328章 新昌儒俠第905章 我們的態度和聲音第645章 又是假的!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896章 施恩得圖報第151章 鄉民的憤怒,葉縣尊病了第759章 香火情,見仇人第517章 露底的汪小官人第97章 心急吃不了熱餛飩第413章 丹陽豪族第192章 小額米券第93章 抱大腿可千萬別抱錯第936章 終於發動了第230章 裝神弄鬼第161章 邀約和反擊第642章 殘局和善後第324章 喝酒談生意第217章 送大宗師的破題第495章 吃貨的春天到了第282章 兇名依舊第389章 到底誰逼誰第710章 放你一馬,巡視貢院第368章 煽風點火第670章 西元1576年的澳門之行第380章 釣魚(下)第877章 一脈相承的汪氏風格第511章 當頭棒喝第488章 小人物背後的大推手第121章 正是夜梟出沒時第268章 賞錢和戚家軍第330章 遍訪天下豪傑第2章 真坑爹!第479章 紈絝子弟的悲哀第561章 大將如僕隸第504章 又發榜了第189章 夫人駕到!第723章 欲擒故縱第665章 妖女?瑤女?第647章 外來的和尚也不好唸經第467章 桂榜發榜嘍第460章 不吃不相識第915章 光天化日之下的勾搭第384章 縱虎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