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出乎預料

崇禎六年的春節,朝廷得到的好消息的還是有一些的,登萊的戰鬥依舊在進行,朝廷大軍收復了登州,正在圍攻萊州,應該說拿下萊州的時間不會太長了,當然,最令朝廷震撼的消息,還是闖王高迎祥被延綏巡撫鄭勳睿斬殺,麾下一萬五千流寇,幾乎被全部殲滅。

流寇的氣焰,可以說是遭遇到沉重的打擊,鄭勳睿的強悍,由此可見,要知道這位年輕的延綏巡撫,不過十九歲的年紀。

朝中有人建議,讓鄭勳睿全面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也就是讓鄭勳睿出任新設立的五省總督,如今的流寇,勢力已經侵襲到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方,鄭勳睿可以統領這些地方的兵力,全力剿滅流寇。

不過這個提議,遭遇到了否決,至於爲什麼遭遇到否決,沒有人知道具體的情況,而且牽涉到鄭勳睿的相關奏摺,全部都被扣下了,沒有了任何的音訊。

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引起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注意,左諭德文震孟,得到了火箭式的提拔,出任了禮部左侍郎,兼任東閣大學士,敕封太子少保,參贊機務,這就是成爲朝中內閣輔臣了。要知道從六品的官員,直接提拔爲正二品的朝廷大員,這樣的速度,在朝中是非常少見的,衆人當然明白,這裡麪包含有鄭勳睿的功勞。

文震孟成爲內閣輔臣,是徐光啓竭力推薦的,徐光啓的身體已經很差了,但是在聽說鄭勳睿斬殺了流寇高迎祥之後,竟然起身要求家人擺宴祝賀。

鄭勳睿是徐光啓的學生,文震孟是鄭勳睿娘子的爺爺,這樣的關係,的確不一般,徐光啓儘管身體很差,但依舊是內閣次輔,依舊深的皇上的信任,文震孟進入內閣,成爲衆人矚目的人物,有了不一般的權力,兩人若是在內閣聯合起來,絕不是小力量。

朝廷裡面的事情讓人看不懂了,既然鄭勳睿有着如此不一般的能力,爲什麼不能夠得到重用,負責剿滅流寇,或者是負責遼東的事宜,沒有重用鄭勳睿,卻火箭式的提拔了文震孟,這顯然是對鄭勳睿的認可。

就在衆人紛紛猜測的時候,抱病來到乾清宮的徐光啓,得到了皇上單獨的召見。

“徐愛卿,最近身體如何了。”

“臣感謝皇上的關心,最近一段時間,感覺略好了一些,能夠吃下不少飯了。”

“如此朕就放心了,徐愛卿一定要保重身體,朕需要你的支持啊。”

“臣一定竭盡全力,臣推舉的文大人,是可堪重用的,皇上可以放心使用。”

“不說文愛卿的事情了,朕最近收到的奏摺不少了,很多都是舉薦延綏巡撫鄭勳睿的,朕一直都有些猶豫,鄭勳睿太年輕了,十九歲的年紀,若是承擔剿滅流寇的重任,是不是能夠承受,此事不能夠有失誤,這流寇的肆掠,甚至比登萊兵變還要麻煩啊。”

“臣的建議,是讓鄭勳睿繼續留在延綏,等候一年到兩年的時間,方可啓用,鄭勳睿到延安府出任知府不過一年時間,出任延綏巡撫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調整過於的頻繁,每次的調整,都需要時間適應,適應的時間太長,恐對做事情是不利的,剿滅流寇是朝廷的大事,還是任命老成持重的人選好一些的。”

“朕知道了,徐愛卿提議建立五省總督之職,是否推薦一個人選。”

“臣提議建立五省總督之職,主要是考慮到大軍剿滅流寇的兵力有些分散,陝西、山西等地剿滅流寇的事宜,三邊總督洪承疇大人負責,剿滅流寇是有力的,可是流寇分散兵力,進入到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之後,因爲沒有統一的指揮,這些地方各自爲戰,導致流寇有了迴旋的餘地,臣估計流寇下一步的重點方向,是河南,故而建立五省總督之職,就是要協調各省的兵力,統一剿滅流寇。”

說到這裡,徐光啓微微喘氣。

“徐愛卿不用着急,慢慢說就是了。”

“朝中有人舉薦洪承疇大人出任五省總督,臣以爲不妥,洪大人就任三邊總督以來,剿滅流寇是有力的,他熟悉陝西和山西等地的情況,此刻調整,恐怕陝西和山西的防禦力量空虛,流寇趁虛而入,至於說鄭勳睿,臣剛纔已經說過了,不宜出任五省總督之職,五省總督府設立在河南,臣思考了許久,推薦右僉都御史陳奇瑜出任五省總督,陳大人曾經擔任陝西布政使,多次剿滅流寇,對流寇的情況是熟悉的,而且在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也立下了一些功勞,出任五省總督是沒有問題的。”

說到這裡的時候,徐光啓的臉色愈發的蒼白了。

看到這樣的情形,皇上不再追問,在他看來,總兵曹文詔是不錯的,可惜曹文詔是武將,不可能出任文官之職,五省總督必須由文官來擔任,徐光啓推薦的陳奇瑜,還是不錯的,曾經在陝西和流寇作戰,多次取得勝利。

不過還有一件事情,他必須要徵詢徐光啓的意見。

“劉澤清出任榆林總兵,協助鄭勳睿管轄榆林邊鎮事宜,朕以爲責任重大,應該要派遣監軍前往,以前榆林邊鎮,因爲饑荒,破敗不堪,朕很是擔憂,如今情況不一樣了。”

徐光啓的神色迅速暗淡下來,皇上還是信不過任何的一個大臣。

鄭勳睿在來信之中,專門提到了監軍的事宜,認爲榆林邊鎮,不適合派遣監軍,一來榆林邊鎮尚在復原的過程之中,力量其實是孱弱的,二來監軍到榆林邊鎮,需要熟悉情況,而且還要統管大軍,如此關係不好協調,中間可能生出事端,第三個方面,也是最爲重要的方面,鄭家軍已經編入榆林邊鎮行列,監軍若是插手鄭家軍的事宜,肯定會引發矛盾的。

徐光啓知道鄭勳睿的意思,就是不想朝廷過多的插手,免得榆林邊鎮剛剛出現的好的苗頭,在很短時間之內就不存在了,可惜鄭勳睿不明白帝心,皇上對崛起的榆林邊鎮,怎麼可能放心,不派遣監軍,那就時時刻刻都要猜忌的。

監軍的禍害,徐光啓完全知道,不過這牽涉到皇上的底線,他不會直接反對的。

徐光啓的神色,皇上注意到了。

“徐愛卿是不是反對此事,儘管說就是了。”

“臣倒不是反對,而是覺得此事可以緩一緩,榆林邊鎮、延安府和慶陽府等地,多年遭遇饑荒,絕大部分流寇都是出自於這些地方的,如今鄭勳睿努力恢復延綏各地的穩定,事情一定是很多的,而且是以民事爲主,如此的情況之下,派遣監軍的時間早了一些,去年鄭勳睿寫來奏摺,表明榆林邊鎮只有邊軍三萬人,和之前的十五萬人差距很大,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招募邊軍,穩定軍戶,防止有人因爲生活所迫投靠流寇,或者是譁變,榆林邊鎮三萬邊軍,大大減輕了朝廷的壓力,鄭勳睿能夠如實稟報,就是有了應對之策,如此的情況之下,還是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徐愛卿言之有理,此事朕再考慮考慮。”

徐光啓離開之後,皇上的眼睛裡面射出了一絲寒芒。

鄭勳睿麾下的鄭家軍,他還是有些擔憂的,雖說人數不多,還不到萬人,但畢竟是一支強悍的軍隊,四次打敗流寇,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鄭勳睿還在草原購買了大量的戰馬,這些都是擴充軍隊的意思。

不過皇上也不會隨便就猜忌和動手,畢竟朝廷強悍的軍隊不多了,除開關寧鐵騎,就要算鄭家軍了,其餘的軍隊,戰鬥力不能夠和這兩支大軍比較的。

之所以想着派遣監軍到榆林邊鎮,就是要控制軍隊的,但是徐光啓說的也是有道理的,要是管控過於了,導致大軍的戰鬥力下降,甚至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那就是得不償失了,畢竟遼東和流寇的壓力是巨大的,朝廷是需要強悍軍隊的。

至於說陳奇瑜出任五省總督的事宜,應該說是可行的,徐光啓老謀深算,推薦的人選不會很差,而且內閣首輔周延儒也推薦過陳奇瑜。

慢慢站起身來,在周圍踱步,皇上的臉色變化很大,好像是在思考什麼重大的事情,過了好久,他才站住了。

司禮監太監王承恩已經進入乾清宮了。

“王承恩,司禮監擬旨,延綏巡撫鄭勳睿冰清玉潔,建立功勳,斬殺流寇高迎祥、神一魁、張存孟和王自用等人,應予嘉獎,不過其年輕,應繼續磨礪,爲表示獎勵,賜其父母進入京城居住。。。”

聖旨很快到了江寧縣,邸報也到了延綏鎮。

鄭福貴和馬氏、孫氏異常高興,能夠被皇上下旨到京城居住,那是巨大的榮耀,求之不得的,有幾個人能夠得到這樣的聖旨,這都是因爲鄭勳睿建立了功勳,得到朝廷的嘉獎,只不過鄭福貴有些發愁,那就是玉蜀黍和甘薯種子的事宜,思來想去,他決定讓鄭凱華回家,將家裡的事情交給鄭凱華辦理。

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60章 儒學教授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21章 從容淡定第463章 潰敗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478章 老辣第271章 慘敗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783章 閃電戰(13)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450章 出征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20章 心思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379章 議和第502章 恐金症第469章 本性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779章 閃電戰(9)第392章 報復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263章 廷杖第240章 慘烈第512章 慘敗(1)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684章 誤判?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39章 小私心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502章 恐金症第656章 彷徨第32章 府試案首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563章 天助(2)第512章 慘敗(1)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56章 彷徨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580章 講武堂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906章 進退兩難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358章 血戰(2)第864章 爆發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468章 同心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77章 有情有義第787章 勸服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90章 一錘定音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766章 你自己選擇第488章 機會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656章 彷徨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692章 揪心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
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60章 儒學教授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21章 從容淡定第463章 潰敗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478章 老辣第271章 慘敗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783章 閃電戰(13)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450章 出征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20章 心思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379章 議和第502章 恐金症第469章 本性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779章 閃電戰(9)第392章 報復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263章 廷杖第240章 慘烈第512章 慘敗(1)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684章 誤判?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39章 小私心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502章 恐金症第656章 彷徨第32章 府試案首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563章 天助(2)第512章 慘敗(1)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56章 彷徨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214章 困獸猶鬥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580章 講武堂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906章 進退兩難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358章 血戰(2)第864章 爆發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468章 同心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77章 有情有義第787章 勸服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90章 一錘定音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766章 你自己選擇第488章 機會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656章 彷徨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692章 揪心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