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伏筆

感謝德彪、serse1987、080327190929183、看書者001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幽頁、白天帝、uenang的打賞,謝謝了。

鄭勳睿沒有能夠回到淮安去,他抵達蓬萊的時候,聖旨早就到了登州,宣旨的官員在登州等候好幾天的時間了,接旨的時候,鄭勳睿有些不情願,他給皇上寫去奏摺,想着讓遼東駐紮的大軍有所行動,是擔心皇太極不顧一切的進攻復州等地,那樣鄭家軍是難以抵禦的,如今得到了確切的情報,皇太極率領大軍,已經回到瀋陽去了,駐紮在蓋州、海州和耀州等地的後金韃子,人數雖然不少,可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進攻復州的,畢竟皇太極需要回去穩定局面,征伐朝鮮沒有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鑲白旗損失重大,失去了旅順和復州等地,皇太極需要做出一定的解釋,恐怕最爲要緊的任務是穩住內部。

後金韃子內部並非是鐵板一塊,皇太極能夠登基,也是依靠必要的手段和實力的。

此一時彼一時,鄭勳睿目前想到的事情,就是發展自身的力量,說起來鄭家軍已經控制了陝西、淮北以及旅順和復州等地,其戰鬥力也得到了肯定和檢驗,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存在的,那就是鄭家軍的軍餉,鄭勳睿雖然能夠想到一些辦法,暫時性的維持鄭家軍的開銷,可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有一套穩固的賦稅政策,纔有可能長久的支撐鄭家軍,否則遲早有一天,鄭家軍會遭遇到缺乏軍餉的大問題。

鄭勳睿在淮北清理漕幫,已經掌握了南方士大夫和商賈的把柄,回到淮安之後,他要充分利用這些把柄,逐漸的控制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賈。暗地裡推行一套完全不同的賦稅政策,從而保證鄭家軍的所有開銷。

這樣的事情當然不能夠公開做,否則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鄭勳睿就有可能和朝廷甚至是皇上直接對立起來。目前的形勢下,這樣的對立不能夠出現,後金韃子虎視眈眈,流寇再次壯大起來,大明依舊是內外交困的局面。內部若是出現爭鬥廝殺,削弱的是自身的力量,得到好處的是後金韃子和流寇。

所以鄭勳睿必須要隱忍,採取其他的辦法暗地裡做。

成立洪門,其實就是要做這些事情的,一旦理順了漕運的事宜,洪門的事情就不是很多了,其重點就要轉移到徵收士大夫和商賈的賦稅方面來,至於說如何的運作,那就需要鄭勳睿認真的考慮。拿出最爲可行的方法了。

偏偏這個時候,皇上的聖旨來了,鄭勳睿要到京城去。

滿腦子都是問題的鄭勳睿,的確是不耐煩,他命令王允成將阿濟格等人押解到京城去,其實就是撒手不管、讓朝廷做出決定的舉措,不管朝廷如何決定,他都不會過問和干涉的。

鄭勳睿不能夠抗旨,必須要到京城去。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鳳翼的信函也來了。

正準備出發的鄭勳睿。看見了張鳳翼的信函之後,滿臉的陰沉。

他還真不知道朝廷裡面出現了這樣的局面,難道皇上腦子裡面進水了,這個時候發動對後金韃子的進攻。豈不是自找麻煩,皇太極憋了一肚子的氣,後金韃子上下肯定是羣情激奮,這個時候去招惹後金韃子,真的是找打。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按兵不動。皇太極登基之後,後金韃子連續遭遇幾次的失敗,損失是慘重的,這從一定程度上會動搖皇太極的地位,皇太極需要花費氣力穩住內部,當然皇太極也可以採取轉移矛盾的方式,那就是找機會發動戰鬥和廝殺,以勝利來掩蓋和壓制內部的矛盾,朝廷的大軍要是主動挑戰,皇太極求之不得。

皇太極這個時候也不敢主動發動進攻,不管是在遼東還是復州等地,畢竟再一次遭遇失敗,後金內部就有可能出現重大的問題,甚至直接威脅到皇太極的地位。

以不變應萬變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皇上不明白,難道內閣的諸位大人不明白,還在叫囂什麼全力攻擊後金韃子,提出這樣的建議,要麼是腦子短路,要麼是別有用心。

鄭勳睿覺得,他怕是要對東林黨人動手了。

東林黨人大概是感覺到了威脅,特別是鄭勳睿出手清剿漕幫的事宜,動搖了東林黨人的根基,到了這個時候,部分的東林黨人,怕是什麼都不顧了,想方設法的對付他鄭勳睿了。

鄭勳睿能夠打的後金韃子丟盔棄甲,能夠打的流寇魂飛膽喪,肯定不會畏懼東林黨人,俗話說得好,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站在前臺的東林黨人,不過是一羣書生,遭遇到真正的打擊之後,馬上就會如鳥獸散去。

可鄭勳睿暫時不能夠動手,因爲東林黨人充斥了朝廷,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鄭勳睿和東林黨人對着幹,那就是和朝廷對着幹,就會造成大明分崩離析的局面,就會讓後金韃子和流寇得到喘息的機會,讓其壯大起來。

鄭勳睿是從全局考慮的,他的力量壯大起來,足以左右朝廷局面之時,纔是真正對東林黨人動手的時間。

鄭勳睿在蓬萊歇息了一天的時間,將張鳳翼的來信看了數遍,最終燒掉了。

二月初一,鄭勳睿從蓬萊出發,前往京城而去。

鄭錦宏帶着他的書信,率領鄭家軍的將士,返回淮安,跟隨鄭勳睿前往京城而去的,只有洪欣瑜和五十名親兵,到京城去不可能帶着太多的人。

一行人的速度很快,他們取道天津,進入順天府。

再次經過東安縣的時候,鄭勳睿特意到縣城內去看了看。

縣城尚未完全恢復,後金韃子蹂躪這裡尚不足一年的時間,想着短時間之內恢復,可能性是不大的,沿路鄭勳睿就注意到了,後金韃子肆掠的蹤跡,到處都是,官道兩邊有不少的斷壁殘垣,百姓的生活更是沒有好起來,沿途看到的很多百姓,臉上都是帶着菜色,要知道春節剛過,要不是生活困頓到了極點,百姓是不會出現此等情況的。

東安縣城之內,倒是開始繁華起來了。

鄭勳睿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只是在縣城之內到處走走看看。

按說縣城之內繁華起來了,應該是好事情,可鄭勳睿越看越是心涼,縣城裡面的酒樓、青樓以及賭坊等地方熱鬧起來了,那些回到縣內的士大夫和士紳富戶,有開始了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們縱情享受,全然不管不顧縣城之內出現的諸多乞丐。

僅僅在城內轉悠了半個時辰,鄭勳睿就離開了。

洪欣瑜發現鄭勳睿的臉色很不好,忍不住開口了。

“少爺,您不要擔心太多了,後金韃子在北直隸肆掠不足一年的時間,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困頓也是正常的,怕是等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恢復的。”

鄭勳睿嘆了一口氣,對着洪欣瑜開口了。

“欣瑜,我問你一個問題,百姓的生活如此的困頓,爲什麼縣城之內的酒樓、青樓和賭坊等地方,會如此的火爆。”

“士紳富戶有錢啊。”

“你說的不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詩詞你應該知道吧,老百姓的生活如此的困頓,他們遭遇到殺戮和劫掠,難以生存,後金韃子離開了,官府是不是應該想到如何改善百姓的生活,至少讓百姓能夠活下去,士紳富戶是不是應該出一些力,讓百姓內心的怨氣小一些,可沒有誰這樣做,他們不管不顧百姓的死活,百姓會在乎他們嗎,一旦遇到了動盪的局面,百姓豈不是要起來造反。”

洪欣瑜看着鄭勳睿,沒有開口說話,順天府是京畿所在地,老百姓是不可能造反的。

“看到這裡的情形,我就想到了後金韃子,盧大人負責剿滅後金韃子,結果讓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逃脫了,算起來是一年多的時間了,我聽說流寇在河南、陝西和湖廣等地,力量再次壯大起來了,本來我對盧大人還有些看法的,覺得盧大人在四川的時候,過於的自信了,現在我明白了,就算是斬殺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流寇依舊不會滅絕,不知道什麼時候,更加兇悍的流寇會出現,官府若是不考慮百姓的死活,不能夠讓百姓安居樂業,那就永遠不要想着徹底剿滅流寇。”

洪欣瑜的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他一直想不明白,鄭勳睿爲什麼會擔憂,按說在東安縣城內看到的事情,不算什麼的,誰知道鄭勳睿是從這樣的情形裡面,想到了流寇,想到了大明的天下。

“少爺,屬下明白了,屬下不會想到這些。”

“需要多多想想,我們暫時管不到這些地方的情形,可是陝西、淮北以及復州等地,是絕不能夠出現這樣的情形的,必須穩定,老百姓必須要安居樂業,只有這樣才能夠禁絕流寇和土匪的出現,想要穩住這些地方,可不是嘴上說說的事情,需要實實在在的做事情。”

說完這些,鄭勳睿長長嘆了一口氣,雙腳夾了一下馬肚子,戰馬在官道上開始飛奔。

洪欣瑜愣了一下,連忙跟上去。。xh211

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526章 羣英會(1)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858章 城破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264章 不高興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264章 不高興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673章 剿餉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85章 相互考證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105章 恩榮宴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335章 洪門第854章 絕唱(2)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413章 兩難第365章 伏筆第59章 陳子龍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561章 條件第41章 盤敲側擊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463章 潰敗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467章 乾脆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264章 不高興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979章 戰遼河(1)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260章 兵敗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234章 誘惑第308章 談判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655章 攪局第97章 吉榜第779章 閃電戰(9)第739章 自找的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129章 暮氣第116章 帝心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562章 天助(1)第105章 恩榮宴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672章 感慨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864章 爆發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321章 幫丁第193章 車廂峽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227章 惡少第358章 血戰(2)
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526章 羣英會(1)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858章 城破第453章 神一般的判斷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264章 不高興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264章 不高興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673章 剿餉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85章 相互考證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105章 恩榮宴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335章 洪門第854章 絕唱(2)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413章 兩難第365章 伏筆第59章 陳子龍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561章 條件第41章 盤敲側擊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463章 潰敗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467章 乾脆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264章 不高興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979章 戰遼河(1)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260章 兵敗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234章 誘惑第308章 談判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655章 攪局第97章 吉榜第779章 閃電戰(9)第739章 自找的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129章 暮氣第116章 帝心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562章 天助(1)第105章 恩榮宴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672章 感慨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864章 爆發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321章 幫丁第193章 車廂峽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227章 惡少第358章 血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