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警告

bookmark

皇太極氣的吐了血,而且是連續的兩次,第一次是在接到了多爾袞的文書,第二次是多爾袞率領大軍回到瀋陽的時候。

從頂峰跌落到低谷,還要被狠狠的踩上一腳,這樣的滋味常人難以承受,更何況皇太極與一般人的想法根本就不一樣,皇太極想到的是推翻大明王朝和入主中原,儘管有鄭家軍的崛起,但皇太極認爲大清國達到這個目標還是有希望的,可多爾袞率領的大軍遭遇到慘敗,而且是敗在了鄭勳睿和鄭家軍的麾下,這已經不能夠僅僅用失敗來形容,這已經動搖了皇太極的決心,讓他覺得大清國籠罩在大明這個鄭勳睿和鄭家軍的陰影之下,讓他覺得大清國推翻大明王朝的希望漸漸遠去了。

這樣的打擊之下,鐵人都承受不住。

大清國作戰最爲驍勇和足智多謀的睿親王多爾袞,也敗在了鄭家軍的麾下,接下來恐怕只有皇太極親自領軍作戰,才能夠對付鄭家軍了。

鄭勳睿的睿智,讓皇太極歎爲觀止,他早就知道,這個鄭勳睿只有二十四歲,也就是說,鄭勳睿率領鄭家軍第一次打敗阿巴泰的時候,只有二十二歲,這太令人恐怖了,如此年輕的人,爲什麼這麼厲害,就拿這一次的戰術來說,鄭家軍在復州發動的進攻,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在這面幌子的掩飾之下,鄭家軍的大軍已經偷偷進入北直隸,在多爾袞和杜度等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之下,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在短短十多天的時間之內,就讓大清國損失了四萬滿八旗的勇士,並且這一手騙過了皇太極,騙過了大清國滿朝的文武大臣。

這樣的謀略、這樣的心智,讓人絕望和恐懼,這個鄭勳睿究竟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這五旗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自打崇德元年開始。滿八旗與鄭家軍之間三次直接的交戰,八旗子弟和蒙古左右營損失接近十萬人了,這不過是三年左右的時間,這就好比是敲牛皮糖。一點點的削去滿八旗的實力,等到八旗軍真的無力戰鬥之後,恐怕大清國的危險也就到來了。

三次的戰鬥,有兩次是八旗軍入關劫掠,一次是皇太極親率大軍入侵朝鮮。三次都遭遇到鄭家軍出其不意的進攻。

若是有人能夠斬殺那個鄭勳睿,皇太極願意拿出所有能夠拿出來的東西交換。

皇太極就是皇太極,遭受到如此沉重和巨大的打擊,依舊是堅持下來,他是大清國的皇帝,他絕不能夠垮掉,不管面臨多大的災難,他都是要堅持下去的。

所謂英雄惜英雄,在皇太極的內心,鄭勳睿是不折不扣的英雄。這樣的人要是出現在大清國,不管他們是滿人、蒙古人還是漢人,皇太極都會毫不猶豫的重用,而且在皇太極的內心,鄭勳睿的能力,是超過多爾袞等人的。

用軍事手段打擊鄭勳睿和鄭家軍,目前來看可能性不是很大了,滿八旗和蒙古左右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必須要有一段時間來恢復。

也就在這個時候,創立蒙八旗和漢八旗的思想。在皇太極的頭腦裡面滋生了,滿八旗遭受重創,已經表露出來後繼乏力的跡象,大清國不能夠僅僅依靠滿八旗。不能夠完全依靠滿人權貴,團結蒙古人和漢人,讓他們爲大清國效力,才能夠真正讓大清國壯大起來。

大政殿,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豫親王多鐸,以及武英郡王阿濟格等人。全部都聚集在這裡,臉色都不是很好看,他們看向對面的范文程和尚可喜等人的眼神,也透露出來仇恨,他們將數次失敗的怨氣,悉數都發泄到了漢人的身上。

多爾袞率領大軍回到瀋陽之後,瀋陽城內再次掀起一股欺凌和侮辱漢人的高氵朝,這股潮流甚至影響到了滿八旗之中的遼東漢人。

范文程和尚可喜低着頭,他們的內心同樣是忐忑的,特別是尚可喜,此番出征的孔有德和耿仲明悉數被生擒,他因爲跟隨在多爾袞的身邊,躲過了一劫,但滿八旗的慘敗,絕對是引發了滿人權貴心中的怒火。

大清國是滿人的,漢人就是滿人的奴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若是代善和多爾袞等人真的發脾氣了,採取了侮辱的手段了,范文程和尚可喜也只能夠是默默的忍受。

范文程將希望寄託在皇太極的身上,他相信皇太極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畢竟皇太極高瞻遠矚,與代善等人的眼光是完全不一樣的。

皇太極進入大政殿的時候,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精神很好,一股凌然不可侵犯的氣度也迅速在大殿之內蔓延開來,這讓代善等人很是吃驚,讓范文程暗暗欣喜。

皇太極掃了一眼代善等人,神色變得很是嚴峻,他的眼神讓代善等人忍不住低下頭了。

“怎麼,遭遇到失敗了,都焉了,提不起精神了,是不是看到朕兩次吐血,以爲大勢已去了。”

皇太極的這句話,猶如滾雷,震得代善等人心裡發毛,接連幾次戰鬥廝殺的失敗,讓大清國的滿人權貴內部掀起了波瀾,這個矛頭當然是對準皇太極的,私下裡的議論是很多的,甚至直接懷疑皇太極採取的善待漢人的策略,這種懷疑的背後,其實是對皇位的挑戰。

大清國並不平靜,這一點皇太極是心知肚明的,他經歷多年的拼搏,才穩固了自身的地位,取消了當年的四大貝勒主政的局面,四大貝勒之中的阿敏和莽古爾泰被廢逐,代善表示了臣服,皇太極將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皇太極能夠做到這一點,一方面依靠的是自身的勇猛和睿智,崇禎四年的時候,親率大軍取得了大淩河之戰的勝利,後來領兵征服了蒙古諸多的部落,這一樁樁的勝利,讓皇太極的威信達到了頂點,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治國策略的精準,皇太極改善了漢人的生存環境,不計前嫌接納反覆投降的漢軍,讓大清國的實力逐

漸壯大。

依靠着這些努力,加之皇太極在權力博弈之中的遠見卓識,他登上了皇位,創建了大清國,成爲了滿人權貴的皇帝。

但這一切並非是特別的牢固,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滿八旗的制度。

滿八旗是大清國的根本,也是大清國能夠崛起的基礎,不過努爾哈赤確立的滿八旗制度,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各自爲政,滿八旗的旗主全部都是滿人權貴,而且是皇室的權貴,滿八旗的軍士只知道旗主不知道皇上,他們聽從的是旗主的命令,並非是皇帝的命令。

皇太極掌控正黃旗和鑲黃旗,爲兩旗的旗主,他的兒子豪格掌控正藍旗,這是滿八旗之中的上三旗,多爾袞掌控正白旗,多鐸掌控鑲白旗,阿濟格掌控鑲紅旗,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們若是聯合起來,力量不一般,代善掌管正紅旗,濟爾哈朗掌管鑲藍旗,這兩個旗主,代善老奸巨猾,凡事都是退到一邊的,濟爾哈朗還是忠心皇太極的。

滿八旗之中,皇太極以直接控制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和鑲藍旗的優勢,壓制了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

正是大清國最大的隱患,皇太極也十分清楚,但他無法改變,或者說暫時不能夠改變,畢竟這是父汗努爾哈赤定下來的規矩,若是要改變這個規矩,恐怕所有的滿人權貴都會反對,皇太極就算是有着天大的能力,也不可能得罪所有的滿人權貴。

“當年父皇依靠十三副盔甲騎兵,那個時候我大清國有什麼實力,但是我們在父皇的周圍打出來了一片江山,我們征服了蒙古草原的諸多部落,我們攻克了瀋陽和遼陽等諸多地方,我們佔據了遼東大片的土地,我們成立了大清國。”

“難道我們能夠因爲幾次的失敗,就一蹶不振嗎,朕絕不會屈服,就算是遇見天大的困難,朕也一定要克服。”

“朕更希望看到我大清國的滿人,能夠團結一心,能夠共同克服面臨的困難,而不是在背後怨天尤人,自甘墮落。”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對失敗的勇氣。”

“朕要你們都擡起頭來,面對失敗,朕要你們振作起來,一同來應對我大清國最大的敵人。。。”

代善等人的眼神有些遊離,但范文程的眼神變得清亮起來,他由衷的高興,其實對付大明王朝,並非是沒有辦法,只是這些滿人權貴一向自高自大,總是認爲武力可以征服一切,現如今的局勢正是大清國的機會,要麼在失敗之中奮起,要麼在失敗之中沉淪,當然這一切都要看皇太極是什麼態度。

范文程最爲擔心的是皇太極陷入到消沉之中,此舉必然導致滿人權貴的怨氣,這些滿人權貴甚至有可能覬覦皇位,導致大清國的內亂,到了那個時候,大清國將在紛亂之中轟然倒下,恐怕不需要大明朝廷派兵進攻了。(。)

第513章 慘敗(2)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853章 絕唱(1)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273章 明智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651章 露崢嶸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70章 護院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513章 慘敗(2)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77章 有情有義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139章 大勝第7章 生意經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488章 機會第929章 落後的代價第90章 一錘定音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61章 道不同(1)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28章 初步規劃第430章 很順利第858章 城破第70章 護院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114章 家中的安排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589章 痛心(2)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116章 帝心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800章 醉翁之意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376章 平衡術第19章 震驚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221章 平衡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614章 大膽的動作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326章 後手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326章 後手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926章 權鬥第427章 想不到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227章 惡少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53章 搬遷
第513章 慘敗(2)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853章 絕唱(1)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273章 明智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651章 露崢嶸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70章 護院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513章 慘敗(2)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77章 有情有義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139章 大勝第7章 生意經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488章 機會第929章 落後的代價第90章 一錘定音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61章 道不同(1)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28章 初步規劃第430章 很順利第858章 城破第70章 護院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114章 家中的安排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589章 痛心(2)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116章 帝心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800章 醉翁之意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376章 平衡術第19章 震驚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221章 平衡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540章 狂妄的代價(4)第614章 大膽的動作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326章 後手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326章 後手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926章 權鬥第427章 想不到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490章 讓你信服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227章 惡少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53章 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