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齊聚南京

bookmark

洪承疇在遼西大敗的消息,很快傳遍大明天下,儘管朝廷邸報並未專門說到遼西戰鬥的事宜,不過各種渠道還是將消息傳開了,這以及成爲上下最爲關注的事情,當然知道和關心遼西之戰以及流寇動向事宜的,也就是諸多的士大夫和朝廷的官吏,尋常百姓是不會關心這些看上去與他們無關的事情,也沒有精力關心這些事情。

鄭勳睿的預測全部都兌現了,這讓徐望華等人更加的頂禮膜拜,好在鄭勳睿這樣的預測多了去了,正是因爲鄭勳睿神一般的預判,讓鄭家軍抓住了太多的機會,逐步的壯大起來,不過遼西發生了鉅變,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在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鬧騰的正歡,這肯定影響到相關的決策,鄭家軍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了。

就在參謀團緊鑼密鼓的商議之時,南京來了兩個重磅的客人。

四月中旬的南京,氣候很是適宜,春天的氣息尚存,氣候也不是那麼熱。

原內閣首輔周延儒,原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一同來到了南京,他們當然不是到南京來閒逛的,而是來找鄭勳睿的。

南京南直大街,鄭勳睿的府邸。

周延儒和楊嗣昌進入府邸的時候,感受到很是特別的氣息,那是特別安寧的氣息,府邸內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不過心事重重的兩人,可沒有心思關注這些。

鄭勳睿在書房等候兩人。

周延儒和楊嗣昌來到南京,鄭勳睿早就從調查署獲得了消息,他隱隱猜到了兩人來的目的,應該說兩人的目的不一樣,而接下來的交談,很有可能觸及到敏感的地帶。

徐望華、鄭錦宏、文坤和李巖等人都在府邸等候,不過他們暫時不會和周延儒等人見面,需要的時候,鄭勳睿會通知他們。

“周大人,楊大人。二位大人到鄭某的府邸來,真是蓬篳生輝。”

“不敢,山野之人前來打攪,得到鄭大人的關照,感激不盡。”

周延儒的回答中規中矩,身邊的楊嗣昌沒有開口,只是仔細的看着年輕的有些過分的鄭勳睿。這個橫空出世的鄭勳睿,目前應該說是大明最有權勢的人了。其實力甚至超過了皇上和朝廷,可以決定大明江山的未來。

一番寒暄之後,鄭勳睿請周延儒和楊嗣昌落座,管家泡好了西湖龍井茶,躬身退出。

正式的交談開始,出乎鄭勳睿的預料,周延儒沒有說,楊嗣昌首先提出來要求。

“鄭大人,朝廷大軍在遼西慘敗。損失兵力達到十餘萬人,薊遼總督洪承疇大人生死不明,而且損失的軍士大都是邊軍,可謂是大明朝廷戰鬥力最爲強悍的軍隊,現如今遼西被後勁佔領,流寇李自成、張獻忠正在中原造反,皇上和朝廷根本無法應對。若是任由此情況發展下去,大明江山將不復存在了。。。”

楊嗣昌說的倒是直接,點名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鄭勳睿看了看周延儒,兩人目光對視的剎那,周延儒低下了頭。

這個細微的動作,讓鄭勳睿明白了。周延儒恐怕不贊同楊嗣昌的想法,只不過礙於情面,不得不與楊嗣昌一同來到南京。

“。。。在下知道,皇上和朝廷對鄭大人不公,不過如此情況之下,能夠挽救大明江山的,也就是鄭大人了。在下與周大人仔細商議,厚着臉皮來到南京,求助於鄭大人,期盼鄭大人能夠率領鄭家軍,挽救大明江山於水火啊。”

楊嗣昌是忠臣,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惜的是楊嗣昌不識時務,沒有看清楚南直隸的實際情況,鄭勳睿所做的一切事情,早就拋開了皇上和朝廷,實行的是自身的那一套,南直隸、陝西乃至於浙江、山東的部分地方,儼然成爲獨立王國,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賈,基本都被鄭勳睿收拾過來了,不敢有任何的反對,否則就無法立足。

如此情況之下,楊嗣昌專程來到南京,懇請鄭勳睿出兵,豈不是笑話。

楊嗣昌說完之後,鄭勳睿的目光再次看向了周延儒,他不會讓周延儒保持沉默,必須讓周延儒表現出來明確的態度。

其實周延儒能夠順利的離開經常,得以保全自身,還是依靠了鄭勳睿的幫助,要不然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絕不會讓周延儒輕易的離開,而鄭勳睿之所以這樣做,主要還是看在周海燕的份上,畢竟周海燕是他的親弟媳,其父親遭遇到事情不出手,也說不過去,再說周海燕嫁給鄭凱華之後,一直都是維護鄭家的利益,做的也是很不錯的。

這一點周延儒是清楚的。

周延儒看了看楊嗣昌,終於開口了。

“文弱,話雖是這樣說,可也要看實際情況,北方已經大亂,此時此刻,若是要求鄭家軍出擊,也需要得到皇上和朝廷之許可。。。”

“玉繩兄,到南京來的路上,你我不是商議過了嗎,只要鄭大人同意,你我可以趕赴京城,求見皇上,稱述其中之理由。”

楊嗣昌看樣子很是心急,甚至打斷了周延儒的話語。

周延儒的臉上露出尷尬的神情,看着鄭勳睿,不再開口。

鄭勳睿微微一笑,看着楊嗣昌開口了。

“楊大人,您曾經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爲了能夠徹底剿滅流寇,提出了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戰方案,應該說這個戰略部署是很不錯的,可爲什麼會遭遇到失敗,甚至在朝廷徵收剿餉、保證大軍開銷之情況下,依舊是慘敗,開封府城失陷,震驚朝野,這麼多年剿滅流寇的戰鬥,曹文詔、盧象升、孫傳庭等人先後陣亡,這些都是朝廷難得之人才,活生生的葬送在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

“至於說遼東的戰鬥,我就不想多說了,後金韃子在遼東和北直隸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什麼軍隊敢於廝殺,前兩次後金韃子入關劫掠,要不是鄭家軍出擊,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可惜鄭家軍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了。”

鄭勳睿說到這裡的時候,楊嗣昌低下頭。

朝廷的內情他非常清楚,有些話不好說,說出來恐怕鄭勳睿會翻臉。

“楊大人,皇上對我的猜忌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年以來屢次出手對付,爲了大明江山,我從未正面應對,可笑的是,很多人認爲我應該無條件的效忠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好是我自殺身亡,讓皇上和朝廷徹底放心。”

“楊大人,周大人,到了如今的境地,我實話實說,皇上和朝廷已經無力迴天,遼西之戰的失敗是必然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的勢力也會越來越大,至於說後金,本意就是想着能夠統治中原,皇太極如此睿智之人,豈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

鄭勳睿的話挑明瞭。

楊嗣昌臉色發白,若是沒有外力的干預,大明王朝必定會轟然倒下,稍微有頭腦之人都能夠看出來,楊嗣昌自然也能夠看出來。

此番他專門邀約周延儒來到南京,就是想着挽救大明朝廷的,不過鄭勳睿好像不願意出擊,如此說來,鄭勳睿的心思非常明確了,坐看大明江山轟然倒下,然後派遣鄭家軍將士,剿滅流寇、打敗後金韃子,統一大明江山。

說白了,鄭勳睿是要做皇帝的,是要創建一個全新王朝的。

書房裡面沉默了好一會,楊嗣昌看着鄭勳睿,艱難的再次開口。

“鄭大人飽讀詩書,乃是我大明朝廷之狀元郎,天子門生,難道要拋棄禮義仁智信之信仰,做一個亂世梟雄嗎。”

周延儒連聲咳嗽,似乎是想着制止楊嗣昌說下去。

鄭勳睿倒是沒有在意。

“楊大人同樣飽讀詩書,諸多道理都是明白的,別的我不想說,也不想擺出來什麼宏大的理論,我只想讓楊大人想想隋唐之歷史,隋煬帝其人兢兢業業,可惜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導致強盛的大隋王朝維持幾十年就轟然倒下了,之後的大唐盛世,成爲了我漢人永恆之驕傲,難不成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應該要遵循儒家思想,繼續維護大隋王朝之統治嗎。”

“任何一個王朝的衰敗,都是其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沒有了任何的出路,我還可以說的更加直白一些,按照目前的態勢發展下去,最多兩年時間,大明朝廷就會灰飛煙滅,統領這天下的,必定是後金的皇太極。”

鄭勳睿說完之後,楊嗣昌以及無法開口。

周延儒卻猛地開口說話了。

“鄭大人,在下認爲,真正能夠統領大明江山的,非鄭大人莫屬,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不配做鄭大人的對手,就算是後金的皇太極,也無法與鄭大人抗衡。”

楊嗣昌猛地看向周延儒,似乎不敢相信這些話從其嘴裡說出來。

周延儒沒有在意楊嗣昌的眼神。

“在下回到家鄉也有一段時間了,要不是親眼看見、親身體驗,根本不敢相信南直隸發生的變化,家鄉的不少老人都說了,他們活了幾十年,眼下才是活的最爲舒坦的時候,南直隸的富庶,百信之安寧,是在下第一次見到。”

“鄭大人之治國能力,無人能出其右。”

第633章 掣肘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517章 邊緣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641章 不甘心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134章 震懾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166章 慘烈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120章 夫唱婦隨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265章 亂攤子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488章 機會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97章 吉榜第357章 血戰(1)第76章 割袍斷義第8章 縣學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918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4)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359章 血戰(3)第284章 有信心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853章 絕唱(1)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526章 羣英會(1)第684章 誤判?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574章 女兵營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139章 大勝
第633章 掣肘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517章 邊緣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641章 不甘心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134章 震懾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912章 大禍臨頭的感覺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166章 慘烈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120章 夫唱婦隨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265章 亂攤子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488章 機會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97章 吉榜第357章 血戰(1)第76章 割袍斷義第8章 縣學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918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4)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359章 血戰(3)第284章 有信心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853章 絕唱(1)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526章 羣英會(1)第684章 誤判?第711章 朱仙鎮之戰(1)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574章 女兵營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139章 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