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徐州

bookmark

離開蘇州,沿途的常州、鎮江、揚州和淮安等地,基本都是帶有江南的氛圍,大都是小橋流水的委婉,這些地方普遍算是富庶的,特別是揚州,曾有歇後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說明了揚州的富庶,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面比較,揚州甚至隱隱強於蘇州。

不過相比較來說,淮安的情況就要差一些了。

一路上的奔襲,全部都是楊賀做出安排,從蘇州到常州,兩百里地,用了一天的時間,累的楊彝和顧夢麟幾乎說不出話來,從常州到鎮江,一百二十里,三個時辰趕到,至於從鎮江到揚州,七十多裡地,一個時辰左右就到了,最爲辛苦的還是揚州到淮安,三百里地,也是一天的時間趕到。

隨着奔襲的次數增多,鄭勳睿開始明顯的適應了,楊廷樞適應的速度更快,楊彝和顧夢麟則是咬牙堅持,從年紀上面來說,兩人恢復的速度要慢很多,但既然大家都是如此,他們也只能夠跟隨,不好意思說吃不消。好在兩人配備的也是烏珠穆沁馬,耐力超強,雖不是正規的戰馬,也能夠適應快速的奔襲。

淮安距離徐州四百五十里地,想要一天趕到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坐騎吃不消。

鄭勳睿和鄭錦宏騎乘的阿拉伯馬,平日裡都是楊賀與鄭錦宏兩人餵養的,楊賀按照戰馬的要求,對兩匹阿拉伯馬進行了適當的訓練,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兩匹阿拉伯馬的優勢完全展現出來,性格溫順,特別是在突然提速方面,強於烏珠穆沁馬,但問題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在耐力和持久力方面,稍遜於烏珠穆沁馬。

鄭錦宏的素養也在迅速提升,楊賀有意多鄭錦宏進行了一些訓練,譬如說在觀察周遭的形勢、行軍途中應該要有一些什麼準備,以及抵達目的地之後,首要的是觀察地形等等,鄭錦宏的接受能力很強,就連楊賀都感覺到吃驚,他本來以爲鄭錦宏跟隨在鄭勳睿的身邊,雖說是下人的身份,但還是沒有吃過什麼苦的,訓練之後才知道,很多時候鄭錦宏的吃苦能力,甚至要超過他了。

遇見好的徒弟,師父都是高興的,以至於楊賀後來將主要的精力,都轉移到鄭錦宏的身上去了,倒是很少關注楊廷樞和鄭勳睿了。

楊彝一路上的表現,證實了鄭勳睿的猜想,很多的時間,楊彝說到的都是東林書院的事情,提到了已經故去的東林書院創始人顧憲成,推崇顧憲成所做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鄭勳睿一路上都是應付了事,畢竟大家在一起遊歷,不可能將關係鬧得很僵,再說顧憲成所作的這副對聯,寓意還是很不錯的,要求讀書人蔘與到國家大事之中,時時刻刻考慮國家興亡的大事情,這也是應該的。

敏銳的楊廷樞從中看出了端倪,暗自佩服鄭勳睿的判斷,漸漸的對楊彝也流於形勢上面的應付了,覺得楊彝此次跟隨遊歷,居然是帶有目的的,那就很無趣了。

顧夢麟表現淡定很多,他一路上仔細觀察鄭勳睿,很少說話,從來不展現什麼學識上的東西,相反對於鄭勳睿提出來的一些民生方面的問題,是傾盡所能予以答覆,從這些交談之中,顧夢麟感覺到了,鄭勳睿的心思恐怕真的沒有在學識和詩詞上面,人家一路上關心的大都是柴米油鹽的事情,甚至在常州、鎮江、揚州和淮南府城,也是多次詢問這方面事情。

進入到徐州府所轄的地方之後,鄭勳睿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就連楊廷樞、楊彝和顧夢麟等人,也看出來了,儘管說已經到年底,到了冬月的時間,可這裡的百姓和農戶,生活依舊是困苦的,沿途看見衣着破爛、面有菜色的人是不少的,他們掙扎在死亡線上,更加令衆人震驚的是,他們居然看見了流民。

什麼是流民,國家出現了戰亂,老百姓爲了躲避戰爭,被迫四處奔波,這纔是流民,所謂故土難離,若不是萬般無奈,無人願意離開家園,宋朝詩人晁補之曾經有一首詩,專門說到流民的:生涯不復舊桑田,瓦釜荊南止道邊。日暮榆園拾青莢,可憐無數沈郎錢。

鄭勳睿的神色開始變得凝重,這裡是南直隸所轄的徐州,居然出現了流民,可見大明的形勢已經開始急劇惡化了。

官府對流民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不允許流民進入到城池之中,不管流民遭遇到多麼大的痛楚,部分的官府能夠拿出來一些糧食救濟,就算是不錯了,更多的官府是不理不睬,甚至是進行驅趕和屠殺,這也是明末農民起義有着充足兵源的原因之一,大量的流民在無奈的情況之下,加入到了起義軍之中,爲的就是能夠活命,能夠有一口飯吃。

徐州爲什麼會出現少量的流民,南直隸境內出現流民,這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楊廷樞、楊彝和顧夢麟等人不明白,鄭勳睿卻知道一些緣由,徐州的地勢很是特殊,北面靠着山東,西面靠着河南,南面是鳳陽府,應該說山東與河南的局勢,對徐州有着直接的影響,而且徐州連續兩年遭遇不少災害,特別是黃河決堤造成的災害,更是毀滅性的,加之徐州靠近北方,氣候方面與蘇州和揚州等地是有着明顯區別的,一方面是山東河南等地戰亂的影響,一方面是自然災害頻頻,這裡出現貧窮的局面,就不算特別奇怪了。

崇禎二年底,陝西農民大起義,已經開始影響到山西與河南等地,至於說山東等地,早就遭受過後金小規模騎兵的肆掠。

造成的創傷,想要在短時間之內恢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衆人的心情開始變得沉重起來了,依靠他們的力量,根本無法拯救這些流民,也無法消除百姓和農戶的貧窮痛楚,只能夠是眼睜睜的看着這一切,遇見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他們能夠給與一些糧食,可吃完這些糧食之後,流民還是沒有出路的。

進入徐州境內,必須在官道邊找尋村鎮歇息一夜。

進入到這樣的地方,安全就是排在第一位的問題了,楊賀與鄭錦宏兩人早就高度警惕起來了,既然出現了流民,那就有可能出現匪患,若是被土匪打劫,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故而楊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得離開官道,不能夠走任何的小路,哪怕是多走一些路,也要沿着官道前行,此外就是在路上決不能夠耽誤,衆人騎乘的都是駿馬,只要速度夠快,就算是遇見了土匪,對方也是望塵莫及的。

楊賀同時開始關注周遭的局勢,用軍隊的規矩來要求衆人,到了這個時候,楊賀也不會客氣了,衆人真的出現了問題,那就是他的責任了。

申時三刻,衆人就停止趕路,找到了一處距離官道很近的村鎮歇息了。

大家的心情都不是很好,白天看見的一幕幕,是不可能忘記的。

時間尚早,吃過晚飯之後,鄭勳睿沒有選擇外出散步,畢竟這裡到處都可能存在危險,若是出去散步被他人盯住了,那就麻煩了,楊賀是非常細心的,所有的駿馬都是藏在院子裡的,目的就是不要讓更多的人發現。鄉下不可能有馬棚,駿馬也只能夠忍耐。

楊廷樞和鄭勳睿一個房間,楊彝和顧夢麟一個房間,楊賀、鄭錦宏和楊忠三人一個方面,村鎮沒有那麼好的條件,他們投宿的這戶人家,是當地的里正,看見衆人儀表不凡,得知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才連忙騰出來三間屋子,供所有人住宿的。

“清揚,你說這徐州爲什麼會出現流民啊,還是從山東和河南等地過來的,我好像沒有聽說兩地出現什麼戰事啊。”

“淮鬥兄,你問住我了,我也不知道啊,可這流民實實在在是出現了,總不至於說這些農戶自願拋棄家園吧,若不是沒有活路了,誰願意離開家園啊。”

“也是,朝廷對南直隸還是很重視的,這裡發生的任何事情,朝廷很快就能夠知曉,難道說徐州出現流民了,朝廷會不管不顧嗎。”

楊廷樞有些喃喃自語的味道,這個問題沒有期盼鄭勳睿能夠回答,要說朝廷之中的一些事情,他也是知曉的,只是不明白所以然,相比較來說,鄭勳睿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知道朝廷之中的事情,若是那樣,就真的是出現妖怪了。

鄭勳睿知道這裡面的原因,但是他絕對不會說出來,也不能夠說出來,負責他無法解釋怎麼知曉這些事情的,不過在徐州看見的一切,讓他開始擔憂了,自己所做的準備,是不是速度太忙了,到時候來不及,若是等到天下真正的大亂了,那個時候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異常高昂的,不過提前行動,風險也是巨大的,兩者各有利弊。

鄭勳睿一時間不知道如何的決斷,陷入到苦思之中。

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297章 決定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980章 戰遼河(2)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555章 覈查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5章 父子長談第446章 求助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692章 揪心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7章 有情有義第574章 女兵營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19章 震驚第259章 圍城打援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673章 剿餉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672章 感慨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64章 鄉試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308章 談判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320章 阿炳爺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71章 憂慮第854章 絕唱(2)第864章 爆發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79章 主婚第128章 沒商量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91章 京城路上第20章 心思第432章 引誘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82章 無奈第316章 親戚第80章 人之本性第9章 教諭先生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715章 朱仙鎮之戰(5)第129章 暮氣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221章 平衡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517章 邊緣第271章 慘敗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588章 痛心(1)第163章 力排衆議
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297章 決定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980章 戰遼河(2)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555章 覈查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5章 父子長談第446章 求助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692章 揪心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7章 有情有義第574章 女兵營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19章 震驚第259章 圍城打援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673章 剿餉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672章 感慨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64章 鄉試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308章 談判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320章 阿炳爺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71章 憂慮第854章 絕唱(2)第864章 爆發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888章 權力集中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79章 主婚第128章 沒商量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91章 京城路上第20章 心思第432章 引誘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82章 無奈第316章 親戚第80章 人之本性第9章 教諭先生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715章 朱仙鎮之戰(5)第129章 暮氣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221章 平衡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517章 邊緣第271章 慘敗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588章 痛心(1)第163章 力排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