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依靠自身

bookmark

進入十一月,氣候變得愈發寒冷,洪承疇的心也如同這氣候一般變得陰冷,被圍困在延慶州城大半個月的時間了,他率領的洪軍,從山西大同趕赴延慶州城是十月初三,在獲知延慶州城很有可能是後金韃子主攻的方向之後,他是決定轉移到保安州去的,期間是有很多時間可以離開的,可隨着宣府三衛和龍門衛軍士的到來,麾下的大軍人數增加到十餘萬人,洪承疇決定撤離的命令被擱置,京城以西絕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後金韃子以騎兵爲主,移動速度快,若是率領十餘萬大軍貿然撤離,遭遇到後金韃子尾隨追擊,後果不堪設想。≥頂≥點≥小≥說,

局勢的發展大大出乎了洪承疇的預料,後金韃子行軍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多爾袞率領的大軍之中,居然有漢軍,而且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等人悉數參與作戰了,在圍住延慶州城之後,三人還專門給他寫信,勸他投降大清國,這讓洪承疇異常的氣憤,也對自己前面做出的戰術部署產生了憂慮和懷疑。

果然,熊文燦率領的五萬前軍,在增援延慶州城的過程之中,遭遇到後金韃子的伏擊,幾乎是全軍覆沒,密雲衛和營州衛的兩萬軍士臨陣脫逃,最終投降了後金韃子,這件事情在朝中引發了極大的震動,也讓洪承疇心情更加的惡劣,到了這個時候,他很清楚,自己所做的裡應外合打擊後金韃子的戰術佈置,算是完全失敗了。

到了這個時候,唯有率領洪軍、延慶衛、宣府三衛和龍門衛的十餘萬將士,拼死守住延慶州城,繼續等待救援,纔是唯一的辦法了。若是延慶州城被後金韃子攻破,駐守的十餘萬大軍被後金韃子殲滅,那麼對朝廷的打擊恐怕是毀滅性的。

洪承疇內心還有一個希望,那就是鄭勳睿和鄭家軍,當初做出全面的戰術佈置之後,他專門給鄭勳睿寫信了。儘管信函之中沒有明確要求鄭家軍參與到征伐之中,但意思是非常明確的,希望鄭家軍能夠參與到征伐之中。

洪承疇對鄭勳睿的崛起有些擔憂和嫉妒,可是大事情來臨的時候,他還是非常清醒的,知道應該做什麼事情,知道該做什麼決定。

很長時間得不到外界的消息,延慶州城被後金韃子死死的圍住,派出去的斥候全部被後金韃子擒獲斬殺。消息斷絕,延慶州城猶如被圍困在銅牆鐵壁之中。

目前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自身了,洪承疇已經下定決心,不管外面任何的變化,他都是要守住延慶州城的,不能夠讓後金韃子拿下。

可惜一個巨大的問題已經悄悄的浮現出來,那就是糧草的問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誰都清楚糧草的重要性。洪承疇在出發之前,也是做好了一切準備的。大軍攜帶的糧草是非常充足的,至少半年時間不需要操心,可惜事態的變化出乎了他的預料,延慶衛、宣府三爲和龍門衛軍士攜帶的糧草都不是太多,不可能長時間的維持,再說這是在北直隸征伐。按照朝廷的規矩來說,征伐的大軍需要地方上提供糧草,故而宣府三爲和龍門衛不可能攜帶太多的糧草也是可以理解的。

十餘萬大軍駐守延慶州城之後,糧草的消耗是巨大的,軍需官已經稟報洪承疇。大軍的糧草,最多還能夠維持兩個多月的時間。

熊文燦率領的援軍已經被後金韃子打敗,天知道下一路的援軍什麼時候抵達,兩個月的時間看似是很長的,其實一晃就過去了,若是得不到外界的支援,延慶州城被圍困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不是沒有可能的。

一系列的問題都慢慢的暴露出來,洪承疇明白,他麾下的高級軍官也是明白的,至於說諸多的軍士,也不完全都是傻子,這些問題的蔓延,如同一枚枚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炸了,問題暴露引發的每一次震盪,都需要洪承疇全力去解決。

熊文燦率領的前軍被打敗,按照常理分析,後金韃子會開始全力進攻延慶州城了,至少不會如同前面的試探性進攻,可能會發動大規模的攻擊,洪承疇真正的壓力即將到來,這個時候激起軍士的鬥志,拼死守住延慶州城,纔是最需要考慮和部署的事宜。

洪承疇開始不斷召集各級的軍官,瞭解軍士的情緒,同時親自到軍士中間去了解情況,甚至直接與軍士交談,給與必要的鼓勵,親自澄清一些問題,譬如說有人傳聞,說是主帥洪承疇準備率領五萬洪軍突圍,留下延慶衛、宣府三衛和龍門衛的軍士駐守延慶州城。

洪承疇這樣的做法,穩定了絕大部分軍士的心,九成以上軍士的思想都是樸素的,他們認爲畢竟這是北直隸的延慶州城,距離京城也不是很遠,朝廷不可能棄之不顧,深入關內作戰的後金韃子,也不可能沒有絲毫的顧忌。

睿親王多爾袞的想法也出現了變化。

率領十五萬大軍入關劫掠,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削弱大明朝廷的實力,儘量多的搶奪錢財和人口,其二是演練滿八旗、蒙古左右營和漢軍聯合作戰的最佳方式,探索出來一條路子,讓滿八旗、蒙古左右和漢軍發揮各自的特長,聯合起來,取得每一次戰鬥的勝利。

這兩個目的,基本達到了,戰鬥廝殺到了如今的程度,局勢越來越明朗,多爾袞想的就不是那麼簡單了,他畢竟是大清國數一數二的驍將,有着不一般的眼光。

打敗了明軍增援的大軍,讓兩萬明軍投降,這令多爾袞徹底明白了,駐紮在北直隸的明軍的確不堪一擊,甚至不敢和八旗軍面對面作戰,既然如此,何不趁着這次的戰鬥廝殺,真正威脅到大明的京城,讓大明的那位崇禎皇帝,迫不得已抽調山海關的駐軍作戰,就算是崇禎皇帝不願意抽調山海關的駐軍,但總是會抽調其他地方的軍隊前來增援,只要打敗了這些增援的大軍,同樣會讓大明朝廷元氣大傷。

戰鬥廝殺到了那樣的程度,多爾袞甚至可以率領大軍到南方去劫掠一番。

內心裡面,多爾袞也想見識一下鄭家軍,難不成鄭家軍真的是那麼驍勇,要知道八旗軍數次敗於鄭家軍,損失還是有些慘重的。

見識了明軍的戰鬥力,多爾袞認爲,鄭家軍也強不到哪裡去,也許前幾次的作戰,是因爲多鐸、阿濟格和阿巴泰等人大意做造成的。

想要實現所有的目標,第一個任務就是攻下延慶州城,徹底剿滅延慶州城內的明軍,如此後面的計劃就可以一步步實現了。

如何的拿下延慶州城,多爾袞有自身的想法,剛剛投降的兩萬明軍,應該是派上用場的,他們既然投降了,那就要服從指揮,參與到攻打延慶州城的戰鬥之中去。

多爾袞打心眼裡是瞧不起這兩萬明軍的,這些人臨陣脫逃,爲了保全性命選擇投降,甚至不能算是真正的軍隊,在他看來這些人也就是炮灰,留着甚至浪費糧食,故而攻打延慶州城的時候,這些人衝鋒在最前面,完全採取強攻的方式,死傷多少都無所謂,只要能夠拖垮或者讓守衛城池的明軍疲憊不堪,目的就達到了,八旗軍的軍規是很嚴格的,戰鬥之中若是出現逃跑的情形,那是殺無赦的。

相比較來說,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麾下的漢軍,戰鬥力強很多。

考慮清楚之後,多爾袞和杜度私下裡商議,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進入中軍帳的時候,看見多爾袞和杜度兩人的臉上都帶着笑容,三人百般滋味在心頭。

“孔將軍、尚將軍、耿將軍,本帥決定了,大軍做好一切的準備,從後日開始,強攻延慶州城,本帥必須要拿下延慶州城,不知道你們有什麼建議。”

對於這種公式化的詢問,孔有德等人是知道其中意思的。

“一切聽從大帥的安排。”

“很好,此次攻打延慶州城的戰鬥,本帥決定由杜度指揮,孔將軍、尚將軍和耿將軍協助指揮,攻打延慶州城的戰鬥,以剛剛投降的明軍和漢軍爲主,其中兩萬投降的明軍負責實施主攻,本帥的決心已定,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攻破延慶州城。”

孔有德等人的臉色變化了,多爾袞的意思他們明白了,剛剛投降的兩萬明軍,其實就是炮灰,拼死的攻城,用血肉之軀拖垮駐守城池的明軍,這些投降的明軍,可能做夢都想不到,等待他們的依舊是一死。

看見孔有德等人臉色的變化,多爾袞的笑容消失了。

“怎麼,三位將軍覺得這樣的安排不合適嗎。”

“不是,大帥的安排很好。”

一邊的杜度在孔有德說話之後,跟着開口了。

“大帥命令我擔任總指揮,有些話我就要說到前面了,戰鬥廝殺,軍令第一,若是有人敢不服從軍令,不管是誰,我都不會輕饒,希望三位將軍能夠明確告訴投降的明軍,他們想要真正效忠大清國,就要拿出勇氣來。”

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90章 一錘定音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167章 末路第588章 痛心(1)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502章 恐金症第792章 這個年難過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633章 掣肘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321章 幫丁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655章 攪局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515章 慘敗(4)第88章 當頭一棒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658章 找理由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76章 割袍斷義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771章 閃電戰(1)第182章 大度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52章 決定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858章 城破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673章 剿餉第110章 籌備婚事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326章 後手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88章 當頭一棒第57章 奧妙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673章 剿餉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760章 天崩地裂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690章 焦灼(2)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685章 裂縫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123章 面聖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
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90章 一錘定音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167章 末路第588章 痛心(1)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502章 恐金症第792章 這個年難過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633章 掣肘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321章 幫丁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655章 攪局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515章 慘敗(4)第88章 當頭一棒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658章 找理由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76章 割袍斷義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771章 閃電戰(1)第182章 大度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52章 決定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858章 城破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673章 剿餉第110章 籌備婚事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326章 後手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88章 當頭一棒第57章 奧妙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673章 剿餉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760章 天崩地裂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690章 焦灼(2)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685章 裂縫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123章 面聖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827章 終於動心了